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

bookmark

“......帝弱不好弄,嚴重寡言,及長,面紫色,目睛多白。初事唐明宗,列於麾下。明宗與樑人對柵於德勝,時晉高祖爲樑人所襲, 馬甲連革斷,帝輟騎以授之,取斷革者自跨之,徐殿其後,晉高祖感而壯之......”

暖陽高照,播撒春暉, 宮苑內, 園圃間, 已有蝴蝶撲簌,翩翩舞動,只可惜缺少了撲蝶嬉戲的少男少女,否則氣氛會更顯愉悅些。

不過,碧草清風,鳥語花香之中,清脆的朗誦聲,卻格外抓耳。草地間置有席案,劉皇帝則席地而坐,微微側着身體,手指點着膝蓋,伴着誦讀的節奏,周宜妃則侍候君側,不時將切好的蜜桃送入他的嘴中,劉皇帝全然一副享受的表情。

“......時帝與杜重威同制加恩,帝憤然不樂, 懇讓不受, 以重威起於外戚,無大功, 恥與之同制,杜門不出者數日......”

立於案前,專注背誦的,乃是大漢的皇長孫,年僅六歲的劉文淵,其所誦者,乃是由薛居正等臣修纂的《高祖本紀》。

不過,終究年紀尚幼,三兩段之後,便顯滯澀,背不動了,皺巴着小臉,面色微紅,略帶羞臊地囁喏道:“後面的孫兒忘了!”

還沒等劉皇帝發話,同樣站在一旁的皇十三子劉曄便忍不住拍了拍劉文淵瘦弱的小肩膀,道:“不錯了,你十三叔背了這麼久, 也只纔會這麼幾段......”

看劉曄那擠眉弄眼的模樣, 劉皇帝不由莞爾, 朝其一瞪眼:“你還好意思說!這《高祖本紀》,你也背了一年多了吧,進展緩慢,我看吶,用不了多久,你還真就被文淵比下去了!”

被劉皇帝教訓,劉曄也不怵,擡手撓了撓腦袋,嘿嘿笑道:“兒臣畢竟不如文淵聰明!”

《高祖本紀》記述的乃是劉知遠的生平經歷,洋洋近萬言,乃是皇子皇孫們學習的必修課程,劉皇帝並不要求他們通篇背誦,但要熟讀、精研,以瞭解祖宗創業之不易。

不過,偶爾聽聞,皇孫劉文淵竟然開始在背誦,劉皇帝來了興趣,特地召來試驗,結果還不錯,確實是用心了,關鍵是,劉文淵還不滿七歲,也纔剛開始啓蒙學習,對於這等天資,劉皇帝難免欣喜。

至於十三子劉曄,劉皇帝近來也施加了不少關注,這個兒子,好武厭文,但有股子讓人讚歎的韌勁兒,劉皇帝就像找到了一個新的養成目標一般,揮舞着石鑿、鐵錘,用心雕琢這塊璞玉,打磨這柄鐵器。

“很好!”對於小皇孫,劉皇帝自然不吝惜讚賞,笑吟吟地看着他:“和你爹一樣,自小便聰明!不過,這書可不是死記硬背就行了的,要知其然,更需知其所以然!”

劉皇帝這話,對於劉文淵而言,並沒有那麼容易理解透,但還是乖巧地頷首稱是。

“來!”劉皇帝臉上露出慈愛的笑容,朝着劉文淵招招手,叫至身前,輕撫其腦袋,道:“你背書有功,該有賞賜,賞什麼呢,就賞伱半杯御酒......”

說着,劉皇帝便將案上的一小杯梅子酒推到孫兒面前。劉文淵清亮的眸子變得茫然,看看在陽光下反射着瑩光的酒杯,大概也是渴了,吧唧一下小嘴,兩手捧着酒杯便往嘴裡灌。

很快,強烈的味道侵佔味蕾,雖然酒性相對醇和,但終究是帶有酒精的,對於這小童而言,卻未必舒服。

劉皇帝注意着孫兒的表現,見他像喝水一樣把半杯酒喝下,都來不及阻止,不由笑道:“你這孩子,怎能如此實誠,這就酒,不是水,得慢慢品的......”

此時的劉皇帝,就像個老不正經,享受着戲弄孫兒的樂趣。劉文淵呢,半杯酒下肚,乾淨白皙的小臉上不免染上了一層紅暈,淡眉時蹙時展,兩眼也越發明亮了,嘖嘖嘴,又不禁打了個嗝,似乎在回味梅子酒的味道。

見其狀,劉皇帝反倒來了興趣,讓他坐在自己身邊,問道:“味道如何,這是第一次吃酒吧!”

劉文淵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額頭間竟已生出些汗意。

“這是何意?”劉皇帝好奇道。

“酒味是這樣的嗎?以前只聽過,卻沒嘗過,孫兒以爲,並不好喝,爲何長輩們都愛飲酒?”劉文淵偏着腦袋,疑惑道。

“這酒水之中,可是蘊藏着道理的,箇中滋味,卻非你所能體會的,等你長大些,便可明白了!”邊上,劉曄衝劉文淵道,同樣稚嫩的面龐上流露出一副我是過來人的表情,觀之頗顯滑稽。

劉曄依懵懂的樣子,劉皇帝卻聽出了點異樣,眉毛一挑,漫不經心地說道:“小十三,你又偷喝了多少酒?”

劉曄正在興頭上,未加防備,脫口而出:“沒有多少——”

話音戛然而止,待回過神,便注意到劉皇帝那玩味的眼神,劉曄小臉不由一苦,下意識地搓着手,訕訕應道:“都是那些強筋健骨的養身酒……”

“好嘛,還是偷喝我的酒?”劉皇帝兩眼瞪得更大了,似乎想要恐嚇這十三兒一般:“你小小年紀,毛都還沒開始長,養什麼身,健什麼骨啊!”

劉皇帝如今平日裡飲的,都是些果酒,抑或是養生酒,比如蛇膽、虎鞭、鹿鞭之類的,每年各地進貢的御酒,大都存在宮中酒窖用以賞賜羣臣,除了特定場合,基本不飲。

“你小子,膽子倒是挺足!”劉皇帝衝劉曄笑罵道:“自己說說吧,該怎麼處置?”

劉曄苦着一張臉,瞄了瞄劉皇帝,見其認真之泰,便知逃不過責罰了,也就光棍地一拱手:“聽憑爹懲罰!”

“你倒是乾脆!認罰便好,這樣,你回去之後,把《酒誥》抄十遍!”劉皇帝說道,又看向侍立在旁的嵒脫:“你去傳諭,告訴他娘,讓她以後給朕盯着劉曄,不許他再偷飲酒!”

“是!”嵒脫應道。

劉曄在旁聽了,除了有些垂頭喪氣之外,沒有任何的不滿,也不敢反駁,更不敢討價還價。他可嘗試過,在這種情況下多嘴,那可能就不只十遍《酒誥》的事了。

“小小年紀,還學會飲酒了!”劉皇帝嘴裡斥道。

然後又撫着劉文淵的腦袋,道:“讓你嘗酒,僅作玩笑,今後可不能和你十三叔學!”

劉文淵小雞啄米般點點頭。

“再去查查,是怎麼讓這小子有機會偷到酒的,查,嚴查!”劉皇帝忽然意識到什麼,又吩咐道,語氣多了些嚴厲。

“小的明白!”嵒脫也不由一緊,劉皇帝總是這樣,喜怒無常。

“陛下,徐妃薨了!”

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41章 卷甲入城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41章 小風波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國第75章 高貴妃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92章 兩京並重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37章 國舅劾郭榮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177章 耶律妃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77章 安陽之殤第284章 虛了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82章 矛盾第3章 取士不公第28章 下獄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66章 陷河陽第113章 軍改伊始第77章 安陽之殤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274章 厚葬之第98章 封禪之議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240章 城塌了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117章 一圖一冊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468章 胡部隱患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71章 叛軍勢蹙第113章 軍改伊始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417章 輕狂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296章 反響第482章 李氏第297章 心虛第1章 乾祐滅佛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121章 大朝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248章 兩戰破寨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1752章 放手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99章 北巡結束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281章 憂國憂民範相公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亞風雲明城會戰第2196章 仁宗篇13 帝國的棉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492章 事發第215章 郭、李之爭第165章 夏獵、祥瑞以及進貢第39章 濮州案(2)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113章 將目光投向北邊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認可第214章 正在準備整頓朝綱的耶律賢第6章 相形見絀第160章 平定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75章 西北邊報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167章 請辭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176章 雍王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4章 西南事務
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41章 卷甲入城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41章 小風波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國第75章 高貴妃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92章 兩京並重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37章 國舅劾郭榮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177章 耶律妃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77章 安陽之殤第284章 虛了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82章 矛盾第3章 取士不公第28章 下獄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66章 陷河陽第113章 軍改伊始第77章 安陽之殤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274章 厚葬之第98章 封禪之議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240章 城塌了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117章 一圖一冊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468章 胡部隱患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71章 叛軍勢蹙第113章 軍改伊始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417章 輕狂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296章 反響第482章 李氏第297章 心虛第1章 乾祐滅佛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121章 大朝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248章 兩戰破寨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1752章 放手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99章 北巡結束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281章 憂國憂民範相公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亞風雲明城會戰第2196章 仁宗篇13 帝國的棉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492章 事發第215章 郭、李之爭第165章 夏獵、祥瑞以及進貢第39章 濮州案(2)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113章 將目光投向北邊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認可第214章 正在準備整頓朝綱的耶律賢第6章 相形見絀第160章 平定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75章 西北邊報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167章 請辭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176章 雍王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4章 西南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