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韓通與向訓

聽到向訓這個名字,劉承祐已經沒有多少驚訝了,雖然不排除同名同姓的可能,但在這個時期,北來投軍,再循其經歷,他心中很是肯定,這向訓就是那名大將。

“帶他們到軍帳,我要見見他們!”對馬全義吩咐了一句,劉承祐轉身便順着木梯而下。

營帳之中,劉承祐總算見到了韓通與向訓的真容。兩個人,都是三十多歲的老男人。

韓通濃眉大眼的,鬍子很稠密,體態強健,相貌算不得兇惡,但屬於“醜”的那種,並且醜得很有特色,看過一眼便讓人記住了。

相較之下,向訓則要俊偉多了,五官端正,氣質出衆。面對劉承祐的審視,泰然自若,只目光稍稍下視,嘴角始終翹着點微妙的弧度,看得出來,這個是很自信的人。

“你就是韓通?”劉承祐問了句廢話。

“回殿下,正是屬下。”韓通進入狀態倒挺快,已然以下屬自居。

“聽聞馬全義說,你馬術無雙,尤善騎戰?”

聞言,韓通臉上浮現出些許“羞赧”,又似乎有些自得,回答倒是未見多張狂:“通自負有幾分勇力,卻也不敢當馬指揮使如此過譽。”

“時下胡寇猖獗,竊據京邑,天子有揮師伐虜,還定舊都之志。正需你這樣的良將猛士,陷陣衝鋒,攻城拔寨......”劉承祐揮了揮手,說道。

韓通此時倒是顯得聽聰明,當即旦夕着地:“通願做那,爲天子與殿下從風險中之人!”

顯然,此時的韓通,身處微末,是屬於那種比較上道的人。劉承祐也未再做什麼勉勵之語,直接說道:“你既有騎將的資歷,再委卒伍之事,便是屈才了。龍棲軍中尚無獨立騎軍,我欲集中諸營騎卒,成立一騎兵都,你就當個騎兵都校吧,位同營指揮。”

劉承祐話落,韓通兩眼頓時便瞪大了,眼珠子似乎要奪目而出,喜形於色,一下子拜倒:“卑職多謝殿下!”

“不過醜話說在前頭!”見其興奮,劉承祐又變了臉,語氣冷然地提醒一句:“我常以能者上,庸者下。軍中多悍士,騎卒更是不馴,你若領兵無方,治軍無法,不能服衆......”

聽劉承祐這麼說,韓通表情嚴肅起來,鄭重地接過話:“倘若此,卑職自請離職,聽憑殿下發落,絕無怨言。”

“我,拭目以待!”面對其表態,劉承祐聲音輕輕的,朝馬全義使了個眼色,領韓通下去。

龍棲軍中,還是有不少馬匹的,但多駑馬、馱馬,能做戰馬使用的,還是少數。集中起來,韓通這個騎兵都校,領兵不過三百。

然而,即便如此,劉承祐可以想見,他的這道命令,軍中絕對有異聲。騎兵的地位,絕對是在步卒之上的,憑什麼讓韓通一個新來之人,成爲騎將。

對這點,劉承祐心裡很明白,但他仍舊打算這麼做。就如當初提拔馬全義一般,軍中多有不和諧的腔調。不用韓通,劉承祐或許能在軍中找到一名資歷足夠,不惹人非議的騎將。

但是,相較於那些“無名”之輩,劉承祐更願意重用這些“闖出過”名聲的人。倒不是一味地迷信那些“那些歷史”名將,只是如此之下,投資的風險小些,回報高些。

“殿下,如此驟然提拔,軍中將校,恐有怨言!”張彥威這個老兵油子,在這方面,反應倒是不慢,不由低着聲音提醒道。

劉承祐直接擡手止住他,頓了頓,沉聲說:“姑且看之!”

安排好韓通之後,劉承祐這纔將注意力放到向訓身上,從先後順序就可看出,比起韓通,他更看重此人。

向訓臉上已經沒有什麼表情了,適才劉承祐與韓通的對話,他都聽在耳中,默默然地,沒有貿然插嘴。

此時,劉承祐表情漠然,審視着向訓,似乎要給他點壓力,帳中一時間變得極其安靜。但向訓到了如今這個年紀,歷經世事,卻也不會爲劉承祐這點小伎倆嚇住。

過了一會兒,劉承祐淡淡地開口了:“聽聞,你自入營後,常有高論。我心中好奇,卻是想聽聽......”

悄然打量着冷漠少年,向訓呆了一會兒,方纔挪動了一下步子,問:“適才殿下提到,天子有揮師南下之意,在下敢問,何日動兵?”

劉承祐卻不接他這話,只是平靜地看着向訓。

見狀,向訓眉毛擡了擡,輕咳一聲,拱手說:“在下自河內北來,對中原的情況也算了解,契丹施政苛暴,境內生民大被其苦,已盡喪民心,各地方鎮,亦飽受欺壓,胡寇必不能久守中原。如今的中原,羣情鼎沸,就如一堆乾柴燥枝,沾着點火星,便蓬勃燃燒。天子建號於晉陽,宣詔天下,此時若率河東虎師,進取河洛,則中原百姓必簞食壺漿以相迎。如此,契丹可逐,社稷可立,天下可定!”

向訓這套說辭,顯然很熟練,言罷即止,望着劉承祐,等待着他的反應。

“你腹中策略諫言,有機會當面陳陛下才是!”劉承祐表現得,則有些平淡,語氣中似乎夾着些許失望。

向訓則淡淡一笑,頭埋下,平靜地說:“聽聞天子,已領兵東向,欲出太行,營救晉帝。只怕,陛下是無心聽在下這點粗陋之見!”

聞言,劉承祐臉上閃過一絲變化,他聽出了點異樣,略作沉吟,問:“你出此言,似乎別有所指?”

向訓仍舊很平靜地答道:“天子東去,不出意外,恐怕會無功而返......”

從其言,劉承祐便知,這向訓,絕對是個明白人。

起身,在帳中慢悠悠地踱了幾步,又打量了向訓幾眼,擡指說道:“可以實話告訴你,揮兵南下,直趨中原的建議,此前並不是沒有人向進諫過!但陛下不納,你可知爲何?”

這句話,似乎將向訓問住了一般,皺眉遲疑幾許,方纔說道:“也許,陛下令有考量吧。”

聽其回答,劉承祐很想以一笑表達自己的態度,可惜,真的笑不出來。

目光投向東面,自閉地站了一會兒,不說話了。

劉承祐的作風,一時間內是難以讓人適應的。向訓不禁擡首注看着劉承祐,只可惜,從其古井不波的側臉上,並不能看出什麼東西。瞟向一旁的張彥威,只見他彷彿很習以爲常地站在那兒,向訓心中生出些古怪,也只能陪着自閉。

良久,劉承祐回過神了,低沉着嗓子,語速極快地對向訓說道:“我身邊缺少一名侍從,可願屈尊?”

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76章 大才蒙塵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240章 家宴第1798章 宴無好宴第298章 事泄了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270章 立場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171章 耶律璟選擇保守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207章 還京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461章 癲狂?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268章 機遇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171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2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21章 西巡第1695章 袁家莊第110章 坦白第50章 下定決心第16章 諸般滋味在心頭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160章 平定仁宗篇4 範公秉政,苦苦支撐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層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240章 南口大戰9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37章 回鶻使者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85章 少壯派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94章 寬仁的處置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199章 潞州來客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79章 勢孤危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52章 六穀土豪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71章 叛軍勢蹙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81章 兩日而克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401章 老郭威第151章 開寶七年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95章 玩陰謀第497章 重拾第455章 見聞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351章 林邑國第1752章 放手第433章 聖訓第95章 掘地求生第376章 降臣紛來半島史話·安平公主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319章 大將早逝第50章 喜訊
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76章 大才蒙塵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240章 家宴第1798章 宴無好宴第298章 事泄了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270章 立場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171章 耶律璟選擇保守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207章 還京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461章 癲狂?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268章 機遇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171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2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21章 西巡第1695章 袁家莊第110章 坦白第50章 下定決心第16章 諸般滋味在心頭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160章 平定仁宗篇4 範公秉政,苦苦支撐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層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240章 南口大戰9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37章 回鶻使者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85章 少壯派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94章 寬仁的處置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199章 潞州來客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79章 勢孤危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52章 六穀土豪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71章 叛軍勢蹙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81章 兩日而克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401章 老郭威第151章 開寶七年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95章 玩陰謀第497章 重拾第455章 見聞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351章 林邑國第1752章 放手第433章 聖訓第95章 掘地求生第376章 降臣紛來半島史話·安平公主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319章 大將早逝第50章 喜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