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遺策定關中

臨涇城下。

漢魏雙方連日來激戰數次,但礙於張合本身的統籌水平,又有着城內郭淮的相互策應,漢軍雖攻勢凌冽,但魏軍卻也勉強保持不敗,局勢僵持於此!

而在關中方面,曹真卻在楊阜、張輯等衆的謀劃下意欲設伏盡殲張飛之衆,但巨扶卻盡顯大將之風數次窺破敵軍之計,避免己方孤軍深入。

這也讓張飛越發器重巨扶,大見親待。

隨着巨扶逐漸受重用,張達、範強心底也逐漸開始忿忿不平,怨恨不已。

而張飛所部進展卻順利一比,由於曹真無法殲滅之,漢軍反是一路攻克武功、槐裡等地且西至五丈原。

地勢上開始逐漸與臨涇的漢軍主力遙相呼應。

關中西線之魏軍,局勢上反而落於了下風。

擅於打硬仗,勇冠三軍這便是張飛的優勢所在。

原史上,諸葛亮北伐曾以趙雲率偏軍出斜谷進取鶥縣以做疑兵,迷惑敵方己方的意圖吸引曹真主力來攻。

可趙雲這一戰的表現是斂衆據守,不至大敗。

也就是說從北伐開始至結束,趙雲都成功的貫徹了用兵方略,那便是拖住了曹真諸部而讓其無法率衆西進支援涼州戰事,己方卻也損失不大。

從這一點來說,趙雲軍事水平不弱。 wωω¸ т tκa n¸ ¢O

可從另一方面來看卻有問題,須知,一伐失敗以後,諸葛亮從自己往下幾乎對軍中凡是參戰的將領有過錯者都進行了貶職,斬首等軍令,其中也包括趙雲。

按理說,此役趙雲表現不差啊,既未損失多少軍力又完成了拖住曹真的計劃,但爲何還被貶職呢?

要說諸葛亮是爲了維護自己用人失誤的顏面而尋替死鬼也不太可能,因爲王平反而是受封了。

細細想來,估計也就是趙雲進取不足的問題了。

若趙雲能在關中打出一些優勢,與主力遙相呼應震懾魏諸軍的話,興許局面又不一樣,但趙雲在面對曹真時只能單純固守而無法出擊,顯然軍事能力是不如曹真的,但也不絕對,也有可能是性格太過沉穩、保守的緣故。

反正就是趙雲進取心太過薄弱。

……

不僅如此。

數日時間,魏延率萬餘衆跨越羌胡區域,渡過黃河深入了上郡、河東西部等地大肆攻城略地,這一舉動也連連引起了幷州刺史牽招、奮武將軍朱靈等人的重視。

待穩定好雁門邊關局勢以後,牽招分遣朱靈、郝昭等將率衆南下守衛河東諸地,以防漢軍切斷黃河兩岸的聯繫,繼而從側翼威脅孤立關中局勢。

只不過。

令人未想到的卻是,二將才初至河東便忽是遭受魏延率衆襲擊,大敗而歸。

漢軍趁勢奪取河東重鎮安邑且控制了兩岸重要渡口蒲阪津。

隨着魏延在北地的連戰連捷,漢軍聲勢達到了空前的鼎盛。

魏國朝野再次震動,一片譁然!

……

朝堂上。

魏帝曹丕身坐明堂但神情卻不復往日般的輕鬆,神色焦慮的詢問着文武諸臣對策,但大多數羣臣針對此卻一言未發。

唯有劉曄、鍾繇等臣建議調遣鄴城之軍西進入晉與漢軍分庭抗禮,剿殺漢軍。

此策也得到了曹丕的批覆。

下朝以後,一紙詔令如加急軍情般送往鄴城。

但遠水解不了近渴,這兩日間曹丕愁眉不展,神情落寞,行至後花園間不由搖頭苦嘆着:“唉,難道父親爲之一生所親手奮鬥的基業便要葬送於朕的手裡了嗎?”

這一刻,他尋思着各處所燃起的戰火,也越發憂慮不已。

西線戰局不順,關中搖搖欲墜,隨時會有陷落的可能。

東線據近日來的線報來看,由於漢吳的再度聯合,以水軍封鎖長江、淮河等各大支流,己方的後勤輸送也愈發困難。

苦思良久,禁軍侍衛忽是大跨步奔至,拱手高聲道:“陛下,已故太尉之子賈穆求見。”

“嗯?賈穆,他來做什麼?”

曹丕此時正值氣頭之上哪有心情接見,本能的便想揮手拒絕,但轉念一想,賈家一向是無事不登三寶殿,隨即便回道:“你將之帶入偏殿等候吧!”

“諾。”

偏殿內。

曹丕緩緩坐下,目視着階下的賈穆不由沉聲道:“賈穆,你來此可有何貴幹?”

聞言,賈穆稽首,遂拱手直言道:“陛下,家父曾於病故以前,親自伏案手書一封信箋隨後交於我並嚴詞告誡,此信非萬分危急下絕不可大開,不然大魏危矣!”

“隨後父親又交待若大魏遭受了無法解決的外患之際而朝堂諸公又無良策之時,則將此信交付陛下,遂可解大魏之危。”

此話落罷,賈穆徐徐從秀袍裡取出一折信箋。

一語落的。

原本還心情煩躁的曹丕頓時面露喜色,連忙招呼一旁宦者將信箋呈上來,並迅速大開查閱着信箋內容。

他現在已是將大魏的生死存亡都寄託於了這封信箋中。

這來源於他對賈詡的一種自信。

想賈詡自出道以來,無論輔助何人,凡是聽從他謀略的幾乎都大勝而歸,凡不聽從勸阻的,幾乎都無一例外的敗績。

而他的世子之位,亦是由於賈詡的一句話而確立。

基於此,他對於賈詡的確極爲信任。

“陛下親啓。”

“當陛下看到此書信時,詡所料必定是大魏陷入危亡之際且詡早已不再人世,但詡不願先王所創之功業被逆賊所攛掇,天下亦是再也經不起亂世的折騰,各州郡百姓皆盼望四海一統,天下重歸太平。”

“詡有一策,可助陛下驅逐外敵,保我大魏山河短時間內不受侵犯,而陛下則可趁機穩定朝堂,對內積蓄錢糧富足,對外休養生息並蓄養甲兵,待甲兵已足,則可揮師南征,一舉蕩平江南而讓四海歸一……”

片刻間,曹丕面露沉重之色,一字一頓的看罷了這封信箋,當他看到了最後賈詡那番遺策時更是驚爲天人,連連感嘆着:“賈太尉果真不愧爲天人也,竟然提前料到了有如此一天,連敵軍之謀劃都預料得絲毫不差。”

“朕痛失文和,當真猶如折一臂也!”

這一刻,曹丕面色忽是沉寂下來,緊緊的盯凝着這封信箋上遍佈的字跡,沉吟半響才喃喃說着。

若論曹丕最信任誰,當之無愧的便是賈詡。

雖說賈詡一向明哲保身,可若不是他識大局,明事理,知曉自古廢長立幼乃取亂之道也,遂於曹操面前側面加以勸解,不然這世子之位究竟是不是自己的,都很難說。

這也是他登基稱帝以後,便敕封其爲太尉,並賜爵魏壽鄉侯,以示自己的恩重。

曹丕如此想着。

“賈穆,你父親此封信箋對朕太過重要,朕即日起命你爲奉義將軍,留典中軍,隨時陪伴朕之左右,並特許你襲父爵。”

此話一落,賈穆一時不是欣喜而是滿滿的震撼,自家父親這封信箋究竟寫了何等破敵良策,竟讓陛下如此龍顏大悅且恩厚自己?

說完,曹丕好似想了想,又道:“朕想了想,朕有一女已到出嫁之芳齡,朕願招你爲婿,不知你是否願意?”

一番番震撼之語,賈穆內心頓時激動不已,平復半響,才躬身行禮道:“臣謝陛下隆恩!”

第三百九十章 意外之喜第四百七十七章 享最高榮譽第一百十九章 以城換子(第三更)第二百零九章 改元第四十七章 詐降第四百六十章 計中計第四百六十三章 興漢決戰之歌第二百二十四章 奪權(補更)第二百九十四章 孔明薦關平第二百二十一章 豪強大族(鳳溪生日,求訂閱)第一百零二章 交割第一百九十二章 殲其一部第一章 夢議第一百六十七章 閬中第一百八十章 爲少將軍賀第三百七十二章 芳心暗許第三百九十七章 雷霆手段第三百四十七章 請君入甕第四百零七章 以少勝多第一百一十六章 荊州變故(三)第二十六章 龐德,你走吧第一百七十章 暗商第三百十六章 浮屍滿山谷第四百二十四章 臨危間誰可爲大漢奉獻也?第二百六十五章 開導第一百三十七章 勇戰(一)第三百六十三章 魔高一尺第四百三十二章 力斬王雙第一百六十四章 看走眼了?第三百十一章 大敵來犯第八十一章 程諮的應對第一百八十二章 睥睨萬軍第七十五章 談妥第二十章 李基的決絕第三百六十一章 毒策第一百六十一章 殤第四百三十五章 曹仁的決策第四百八十五章 最後一戰第一百九十六章 南蠻掠三郡第十章 攻城第四百五十八章 長江上下,盡情馳騁第二百二十三章 論穿山甲的養成第四十九章 關平,“不堪一擊”第二百九十四章 孔明薦關平第二十二章 偷聽第一百六十一章 殤第四百二十章 密謀第一百二十三章 輿論導向第一百零八章 走公安第三百七十五章 馴良駒第一百章 徐晃,行動了第四百一十八章 三叔有危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想法第三百三十五章 絕路第二百四十九章 入蜀之議第三百二十七章 借羌道第二百四十三章 新戰略第一百二十八章 漢津激戰第一百六十七章 閬中第三十五章 請戰第三百二十九章 漢賊,焉敢如此?第三百八十一章 突圍路線第一百九十三章 求和第五十六章 生擒之第一百九十四章 脣槍舌劍第一百七十章 暗商第一百五十六章 燃燒吧第三百四十六章 真亦假時假亦真第十四章 收心第三百七十章 擊掌盟誓第三百九十九章 三足鼎立第三百七十二章 芳心暗許第三百七十九章 渾水摸魚第二百四十四章 智鬥第一百四十章 振軍心第一百五十六章 燃燒吧第四百八十章 復出第一百三十四章 圍城第三百六十四章 固執己見第四百三十四章 關平抑豪強第二百六十三章 小關張第四百六十章 計中計第五十二章 不合第三百二十三章 計議已定第一百七十章 暗商第四百六十三章 興漢決戰之歌第四百七十三章 南征第二十章 李基的決絕第二百二十七章 不戰而退第三百三十三章 出子午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軍動向第六十六章 割稻子第三百零六章 戰前鼓舞第四百零六章 石陽反擊戰第四百六十五章 扣押第一百九十二章 殲其一部第一百二十九章 校刀手第二百五十三章 塞胡紛爭第三百六十二章 意料之外第三百七十章 擊掌盟誓
第三百九十章 意外之喜第四百七十七章 享最高榮譽第一百十九章 以城換子(第三更)第二百零九章 改元第四十七章 詐降第四百六十章 計中計第四百六十三章 興漢決戰之歌第二百二十四章 奪權(補更)第二百九十四章 孔明薦關平第二百二十一章 豪強大族(鳳溪生日,求訂閱)第一百零二章 交割第一百九十二章 殲其一部第一章 夢議第一百六十七章 閬中第一百八十章 爲少將軍賀第三百七十二章 芳心暗許第三百九十七章 雷霆手段第三百四十七章 請君入甕第四百零七章 以少勝多第一百一十六章 荊州變故(三)第二十六章 龐德,你走吧第一百七十章 暗商第三百十六章 浮屍滿山谷第四百二十四章 臨危間誰可爲大漢奉獻也?第二百六十五章 開導第一百三十七章 勇戰(一)第三百六十三章 魔高一尺第四百三十二章 力斬王雙第一百六十四章 看走眼了?第三百十一章 大敵來犯第八十一章 程諮的應對第一百八十二章 睥睨萬軍第七十五章 談妥第二十章 李基的決絕第三百六十一章 毒策第一百六十一章 殤第四百三十五章 曹仁的決策第四百八十五章 最後一戰第一百九十六章 南蠻掠三郡第十章 攻城第四百五十八章 長江上下,盡情馳騁第二百二十三章 論穿山甲的養成第四十九章 關平,“不堪一擊”第二百九十四章 孔明薦關平第二十二章 偷聽第一百六十一章 殤第四百二十章 密謀第一百二十三章 輿論導向第一百零八章 走公安第三百七十五章 馴良駒第一百章 徐晃,行動了第四百一十八章 三叔有危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想法第三百三十五章 絕路第二百四十九章 入蜀之議第三百二十七章 借羌道第二百四十三章 新戰略第一百二十八章 漢津激戰第一百六十七章 閬中第三十五章 請戰第三百二十九章 漢賊,焉敢如此?第三百八十一章 突圍路線第一百九十三章 求和第五十六章 生擒之第一百九十四章 脣槍舌劍第一百七十章 暗商第一百五十六章 燃燒吧第三百四十六章 真亦假時假亦真第十四章 收心第三百七十章 擊掌盟誓第三百九十九章 三足鼎立第三百七十二章 芳心暗許第三百七十九章 渾水摸魚第二百四十四章 智鬥第一百四十章 振軍心第一百五十六章 燃燒吧第四百八十章 復出第一百三十四章 圍城第三百六十四章 固執己見第四百三十四章 關平抑豪強第二百六十三章 小關張第四百六十章 計中計第五十二章 不合第三百二十三章 計議已定第一百七十章 暗商第四百六十三章 興漢決戰之歌第四百七十三章 南征第二十章 李基的決絕第二百二十七章 不戰而退第三百三十三章 出子午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軍動向第六十六章 割稻子第三百零六章 戰前鼓舞第四百零六章 石陽反擊戰第四百六十五章 扣押第一百九十二章 殲其一部第一百二十九章 校刀手第二百五十三章 塞胡紛爭第三百六十二章 意料之外第三百七十章 擊掌盟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