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關平抑豪強

與此同時。

就在雍涼晉之地漢魏雙方戰事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以江夏爲主的東南戰事亦是拉開了帷幕。

魏將自滿寵等各部相繼來援,諸將皆以曹休馬首是瞻,商議對策。

一番商議,曹休下令,命文聘依舊率江夏本部軍士駐軍石陽,以防範於外虎視眈眈的吳軍朱然部。

隨後,又得到斥候所稟告的軍情,孫權已率主力從夏口水域徑直沿江進駐了蘄春郡內的舉口大肆修繕戰船,整頓軍備,頗有一種趁勢奪取淮南以西廬江郡內的企圖。

曹休隨即又命滿寵率衆屯於六安、夾石等地,憑舉水防線與孫權相持抗衡。

待部署好東南吳軍後,再次分遣張遼遣五千步騎連日向西進發,與關羽所部戰於上昶城下。

連日征伐,雙方皆竭力拼殺,關羽雖憑藉優勢兵力佔據了絕對上風但卻由於曹休於後總攬全局,戰線卻也依然無法往前推進。

戰事只得僵持下來……

而另一面的石陽城下,朱然依舊還在日夜猛攻城關。

舉水之上,孫權亦率諸將試探性的朝着廬江發動了數次進攻,但都卻被滿寵巧妙化解。

而率萬餘人沿漢水東渡淮水、汝水入汝南的關平,此刻則以汝南連綿起伏的羣山做依託,相互策應,然後分遣軍士攻汝南各城。

能拔則拔之,若不克,則立即就會停止攻擊,轉而劫掠分散於城外四周的豪強莊園。

劫掠豪強,關平的指令是抄家搜刮錢糧,解放佃農遂以船隻將隱戶送回荊襄境內,但也同時下令不能造成過多殺戮。

除了豪強反抗激烈者盡數屠之以震懾外,其餘者則網開一面!

比水周遭。

比陽城附近。

比陽縣令自聽聞關平率衆來襲以後不由頓時驚懼不已,不過關平雖近年來威名赫赫,用兵如神,但爲了自己的升遷仕途之路,卻斷然熄滅了棄城而走的心思。

反是立即堅壁清野,關閉城門且徵召城民補充入縣兵實力,然後也加派遣哨騎加急北上往許都請援軍以堅守待援。

只不過。

比陽的城防在關平看來卻也猶如紙糊的一般,旦夕可破!

但關平眼瞧比陽縣令堅守後也並未在選擇奪城,不是不奪,主要是沒有絲毫意義。

三年前他奪比陽是因爲要北上伐許,必須要清除魏軍的所有實力,而現在……沒這個必要。

放棄了奪城,近日來關平卻連日於比陽四周鄉野間頻繁活動,這反而讓文縣令焦頭爛額,束手無策。

一則則於城外暗中所隱藏刺探軍情的斥候傳回軍報顯示:近日來荊州軍頻繁活動於比陽四周,他們縱兵攻破四方豪強的鄔堡,各軍肆意搶掠豪強所囤積的錢糧等一切物資,並且將豪強所藏匿的隱戶都一一解放出來。

而更讓文縣令絕望的卻是關平的決策令人無懈可擊。

他雖縱兵搶掠諸城外豪強但卻並不傷絲毫的性命,以及放出豪言,若有願意前往江南居住者則賜良田數畝耕種,且三年之內免稅。

這幾乎讓剛從豪強大族所被解放的隱戶所接受,紛紛大喜過望,這些隱戶本就是由於無法獨立耕種養活一家老小度日才無奈被豪強所吸納兼併成了隱戶。

本身就一無所有,現在關平開出賜田耕種且免稅三年的優惠政策,而所付出的無外乎就是遷移江南而已。

他們壓根不留戀,便決定跟隨荊州軍南下了。

值此亂世,諸人都知曉各處都戰事頻繁、蠻夷,哪還有何淨土可言,只要能耕種自給自足已經是最幸福的事了,誰還會拒絕?

但凡事自然也有例外。

有一部分隱戶或許是留戀於故鄉不忍背井離鄉,或者是家有期盼,總之縱然有豐厚的利益卻也不願意南返。

針對於此,關平新的政策也已接踵而至,將所打破的豪強皆給抄家,然後以豪強之田地均分與諸隱戶百姓耕種。

此舉,也讓不願離去的隱戶頓時對漢軍的好感急劇上升。

他們都以爲自己不願前往江南,漢軍就會拋棄他們,讓他們自生自滅而不聞不問,卻不料……關平竟然還主動分豪強田地與他們耕種……

“這……這這這……”

“漢軍當屬仁義之師,關將軍威武。”

在比陽四周所被解救而出的隱戶百姓,無不對漢軍,更對關平歌頌着。

而這一番舉動,也逐漸影響到了其餘郡縣的局勢。

諸多地區不由看見了漢軍對待隱戶的優惠政策,諸百姓都開始蠢蠢欲動着,好似要聯合起義反抗魏國、反抗豪強以給漢軍創造攻破鄔堡的機會來解救他們。

徐徐看罷一封封軍報,文縣令臉色頓時鐵青無比,不由一圈砸在案几上,惱火道:“這些鼠目寸光的人當真是死有餘辜!”

他在堅壁清野前,已經是遣人對諸豪強好言相勸,讓他們也撤入城中暫避風頭,單憑那鄔堡是無法抵禦戰力強悍的漢軍。

可諸豪強呢,卻不自量力對漢軍不屑一顧,絲毫不爲所動。

這也不由讓文縣令當時大動肝火。

但豪強不願入城,他縱然身爲一縣之尊又有何辦法呢?

現在他想到的問題卻是,比陽周遭豪強被漢軍所抄家失了土地還失了大批量的佃農,待漢軍退卻以後,諸豪強是定然不會善罷甘休的!

那麼,以他們的實力,奪回這些土地不過是輕而易舉。

但百姓既然已得其地,又豈會心甘情願交出?

若如此,勢必激化諸豪強與百姓間的矛盾,朝廷幫哪一方都會得罪另一方而導致治下不穩。

文縣令眼光也的確獨到,得到軍報稍一思索下便已經大致明白了關平的用意。

而就在文縣令除了只能繼續加固城防,嚴防城外漢軍攻城以外也只能束手無策時,城外四周的漢軍此刻也聚集了一團,正隨着關平攻略比陽城東,比水側翼的一處豪強莊園。

據探悉,這座莊園乃比陽張家,自漢順帝以來便倚靠巧取豪奪、巴結郡守等官吏土地兼併,收攏了一大幫隱戶,家有數百畝田地,乃比陽不折不扣的地方土霸王。

雖然文縣令自上任以後也知曉了張家的惡行,也想對其開刀,但苦於張家不僅地方上實力雄厚,更堅郡內也有親戚爲官,朝中亦有不俗的話語權,導致一直拿張家無法。

張家鄔堡前。

此刻關平一旁的親衛將劉伽眼見着張家鄔堡上防禦錯落有致,箭樓、鹿角等防禦設施都極爲完善,己方軍士連續攻了數次卻都還是未殺入。

一時,不由搖頭望向關平拱手道:“少將軍,我軍爲何要收縮軍力強攻此處豪強呢?若攻其他豪強,那他們實力算不上多雄厚,我軍也可輕易攻之!”

“可這張家卻難以攻克……您戰前不是言。若相遇難以力克的豪強大族便放棄轉而攻其餘家族嗎?”

劉伽眼神裡透露着濃濃的茫然不解。

聞言,關平回首露着會心一笑的笑容,說着:“此一時彼一時也!計劃也要根據實際情況作相對應的調整嘛。”

說着這些,望着己方軍士攻鄔堡卻接連有折損的士卒,他心底雖肉痛但面色卻毅然堅決,絲毫不爲所動。

若換成數載前,關平是極其珍惜手下將士的性命。

但征戰廝殺已有數載,心性也潛移默化般發生了些許變化,深知一昧的仁慈是無法成爲一員合格統帥的。

所謂“慈不掌兵,義不掌財。”

盯凝了半響,關平長吐口濁氣,沉聲道:“近日來,本將連連遣人蒐集比陽四周各豪強的情況,經過多方面的取證下,此張家在方圓之地可謂是臭名昭著、惡貫滿盈。”

“我軍宗旨不僅僅是要興復大漢江山,更是要維護和平,維護大漢百姓的利益。若我軍現在連一欺壓良善的豪強惡霸都無法抄家滅族,那中原數州百姓又當如何信任我軍能夠復興漢室功成,他們又如何會歸心支持於我?”

一席話落。

關平徐徐將情況大致說了一下。

簡要的概述一下,便是關平要用張家之血來震懾其餘豪強,若日後膽敢再有侵犯百姓者,待大漢復興以後將會一一算賬。

其次,也是要培育中原數州百姓對漢軍的依附感以及信任感。

所謂“民心所向”。若漢軍無法爭取中原數州的百姓,那縱然軍事上征服了曹魏,日後也需要花費大代價、大時間前去慢慢治理,百姓重新融入到漢室的統治之下。

這太過費時費力!

這一策略也是關平北上之前便已在胸間盤算好的一則謀劃。

打擊豪強,解放佃戶,分發豪強之田地。

從後世天朝所進行的人民戰爭來看,此舉乃是爭取民心最爲有效的方式。

稍稍得到些許答案,劉伽還是依舊心頭充斥着滿滿的疑惑,不由問道:“少將軍,伽還有一事不解。”

“何事?”

“既然我軍已經打破了豪強,那爲何只抄家不滅族呢?現大部分隱戶都深信少將軍的免稅策略,紛紛乘船從漢水入襄陽南下入荊州境內,忽然一瞬間涌入如此多的人口,我軍當真有餘力前去安置嗎?”

“呀。劉伽,你現在都會考慮這些了問題了啊。”

話落,關平面上也有些意外,眼神直直盯凝着他,滿面笑容顯得極爲興奮的說着。

“哈哈。”聞言,劉伽笑了笑,也拱手道:“跟隨少將軍也有數載了嘛,思慮問題的方式也該有變化了,沒有一點長進怎麼行。”

說着,他又接着道:“還有,令伽不解的是,我軍既然已經攻破了諸豪強的鄔堡抄家,那等於是與他們已經結仇,日後也很難調和,那何不趁機滅族而斬草除根呢?”

說實話,如今關平的此策略興許其餘將領有反對的,但對於劉伽而言,他絕對是舉雙手贊同。

他本就出身平寒之家,自幼也深受豪強惡霸的欺凌而導致父母慘死,唯有兄弟二人相依爲命苟活於世!

後面,黃巾起義爆發後大肆焚燒官府,搶掠豪強大族、爲民請願,他與兄長劉闢想也不想便前往參加了黃巾軍,只爲斬殺豪強惡霸血仇,爲活命。

現關平的此策略幾乎是瞬間得到了他的認同。

但他卻不明白,既然已經與豪強撕破了臉皮,那爲何還要留之性命?

話語落下,關平直直望着他,沉默了片刻才忽然道:“唉!劉伽,你大局上還是需要有待提升呀。”

“此乃本將故意爲之也!”

“故意?”

“嗯。我等所攻略的諸多豪族若都一力斬盡殺絕,那不是過多造就殺戮了嗎,此來那我軍與殘暴不仁,肆意屠城的魏軍又有何區別了?又如何能代表正義了?”

說完這些,關平又神色輕鬆的解釋着:“當然,這也是其次,本將這也是給魏軍設了一兩難的局面。”

“劉伽,你想想,現在我軍是否已經將豪強的田地全權分給了無地的百姓耕種,我軍目前尚在豪強不敢輕舉妄動,若我軍一旦離去,諸豪強勢必會捲土重來重新奪回屬於他們的東西。”

“而以諸豪強的勢力,豈是普通民衆能與之對抗的?”

話落到這,關平忽然面色陰沉,冷笑着:“那麼此刻好戲就上演了,魏庭到時究竟是漠視諸豪強的所作所爲還是助百姓守護他們所分得的田地?”

“但不管如何,他們總之要喪失一方的歸附,中原之地也定然會離心離德,而我軍的目的豈不是就已經達到了?”

冷冷露出面容解釋一番,劉伽才忽然醒悟,原來自家少將軍竟還有如此深遠的謀劃。

他這一舉動不僅是要收復此地的民心,還要破壞魏國與百姓或者朝廷間的密切聯繫。

此乃一石二鳥之計,可謂一箭雙鵰。

二人攀談的瞬息間,場面戰鬥還在僵持着。

而此刻,漢軍在受到不小的傷亡後,終是有一營軍士冒着箭雨的侵襲打擊下殺上了鄔堡。

豪強的武裝勢力本就是來自普通的家僕或者流民,平日裡所接受到的訓練也太過薄弱,又焉能是已經殺上城頭渾身散發着凌厲殺氣的百戰精銳能比擬的?

幾乎是短短的時間,鄔堡殘餘的家僕被連連趕下城頭,被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而隨着一隊漢軍士卒殺上鄔堡站穩腳跟以後,其餘的漢軍士卒也猶如潮水般殺上了鄔堡內,開始大肆發動着進攻。

豪強的家僕基本上是一瞬間便化爲鳥獸散,往四方奔逃着。

這些豪強家僕平日裡憑藉鄔堡守禦還好,一旦被突破近身肉搏,那便是被碾壓的份。

鄔堡外。

關平瞧着這一幕,滿懷笑意的高喝着:“好啊。傳令下去,將張家全家老幼抓捕。”

第一百九十章 陽謀第三十二章 攻樊城第二十九章 解謀第一百零十章 士仁,吾誓殺汝!第四百六十三章 興漢決戰之歌第二百七十五章 戴罪之身第四百零五章 陌刀所向第三百四十章 一網打盡第四百六十章 計中計第四百二十七章 力斬四將第一百六十四章 看走眼了?第二百六十章 反目成仇第二百三十九章 策論第四百三十七章 劉備的悲慼第三百零九章 大漢國威不可犯第九十八章 鑿冰第三十五章 請戰第一百零三章 算計第七十五章 談妥第四百四十九章 永安託孤第二十九章 解謀第二百零五章 遺信第兩百五十五章 士家覆滅第四百七十九章 席捲青徐第一百三十章 回軍第八十一章 程諮的應對第三百四十七章 請君入甕第四百二十三章 魏軍的進擊第四百二十八章 狡兔不死第三百三十章 野心勃勃第三十七章 宗室子弟夏侯楙第三十四章 隆中對的“漏洞”第五十四章 作亂第三百三十七章 關平之怒第一百七十七章 小勝第九十一章 逼戰第四百六十四章 攻守之勢異也第三百十八章 戰前規劃第四百五十三章 五路伐蜀第四百七十一章 下海第一百四十章 振軍心第二百七十七章 子午谷第三百八十五章 用兵,不同尋常爾第三百三十五章 絕路第三百五十六章 神威天將軍(下)第三百七十六章 風起隴西第七十六章 神醫第七十二章 假途滅虢第四百七十章 南北對峙,天下二分第三百七十章 擊掌盟誓第七十七章 招攬第六十九章 回軍路線第三百三十九章 嶄露頭角第一百七十三章 退卻第一百五十八章 夏口第三百九十五章 一戰定乾坤第一百九十八章 蠻子縱橫日第三百七十一章 來使第九十九章 白衣渡江第二百七十五章 戴罪之身第四百三十三章 兵寇晉陽第一百零二章 大戰,已至尾聲第三百七十章 擊掌盟誓第四百六十八章 壘民望,抑豪強第四百四十章 民心所向第三百零十章 狐媚之女第四百五十八章 長江上下,盡情馳騁第一百四十八章 吾乃常山趙子龍第四百七十六章 遺言第二百八十六章 羌人寇西蜀第一百三十六章 衝擊第三十章 猛將終降第二百五十一章 烈士暮年第八十二章 瞞天過海第三十五章 請戰第二百六十五章 開導第九十章 對峙第三百七十五章 後事第三十五章 請戰第三十五章 請戰第一百九十五章 以鬥爭求和平第四百三十七章 劉備的悲慼第二十八章 衝突第十六章 密謀第一百五十八章 夏口第四百六十二章 冰河世紀第四百一十六章 遍地開花第四百零五章 陌刀所向開個單章說兩句吧。第二百三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二百三十七章 占城稻第三百二十章 一曲悲彌般的壯歌第四百六十七章 山越叛第八十二章 瞞天過海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訪第三百二十九章 漢賊,焉敢如此?第一百四十五章 偷襲第一百七十四章 謀算第一百十七章 趙氏(求首訂)第三百四十七章 請君入甕
第一百九十章 陽謀第三十二章 攻樊城第二十九章 解謀第一百零十章 士仁,吾誓殺汝!第四百六十三章 興漢決戰之歌第二百七十五章 戴罪之身第四百零五章 陌刀所向第三百四十章 一網打盡第四百六十章 計中計第四百二十七章 力斬四將第一百六十四章 看走眼了?第二百六十章 反目成仇第二百三十九章 策論第四百三十七章 劉備的悲慼第三百零九章 大漢國威不可犯第九十八章 鑿冰第三十五章 請戰第一百零三章 算計第七十五章 談妥第四百四十九章 永安託孤第二十九章 解謀第二百零五章 遺信第兩百五十五章 士家覆滅第四百七十九章 席捲青徐第一百三十章 回軍第八十一章 程諮的應對第三百四十七章 請君入甕第四百二十三章 魏軍的進擊第四百二十八章 狡兔不死第三百三十章 野心勃勃第三十七章 宗室子弟夏侯楙第三十四章 隆中對的“漏洞”第五十四章 作亂第三百三十七章 關平之怒第一百七十七章 小勝第九十一章 逼戰第四百六十四章 攻守之勢異也第三百十八章 戰前規劃第四百五十三章 五路伐蜀第四百七十一章 下海第一百四十章 振軍心第二百七十七章 子午谷第三百八十五章 用兵,不同尋常爾第三百三十五章 絕路第三百五十六章 神威天將軍(下)第三百七十六章 風起隴西第七十六章 神醫第七十二章 假途滅虢第四百七十章 南北對峙,天下二分第三百七十章 擊掌盟誓第七十七章 招攬第六十九章 回軍路線第三百三十九章 嶄露頭角第一百七十三章 退卻第一百五十八章 夏口第三百九十五章 一戰定乾坤第一百九十八章 蠻子縱橫日第三百七十一章 來使第九十九章 白衣渡江第二百七十五章 戴罪之身第四百三十三章 兵寇晉陽第一百零二章 大戰,已至尾聲第三百七十章 擊掌盟誓第四百六十八章 壘民望,抑豪強第四百四十章 民心所向第三百零十章 狐媚之女第四百五十八章 長江上下,盡情馳騁第一百四十八章 吾乃常山趙子龍第四百七十六章 遺言第二百八十六章 羌人寇西蜀第一百三十六章 衝擊第三十章 猛將終降第二百五十一章 烈士暮年第八十二章 瞞天過海第三十五章 請戰第二百六十五章 開導第九十章 對峙第三百七十五章 後事第三十五章 請戰第三十五章 請戰第一百九十五章 以鬥爭求和平第四百三十七章 劉備的悲慼第二十八章 衝突第十六章 密謀第一百五十八章 夏口第四百六十二章 冰河世紀第四百一十六章 遍地開花第四百零五章 陌刀所向開個單章說兩句吧。第二百三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二百三十七章 占城稻第三百二十章 一曲悲彌般的壯歌第四百六十七章 山越叛第八十二章 瞞天過海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訪第三百二十九章 漢賊,焉敢如此?第一百四十五章 偷襲第一百七十四章 謀算第一百十七章 趙氏(求首訂)第三百四十七章 請君入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