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雷霆手段

漢中郡。

隨着關平率本部軍士回返受封以後,稍作休整便沿漢水一路東進上庸諸郡回返荊州。

漢水便利且連通沔水,順流而下便可直抵襄陽首府。

這可遠遠比巴地與江陵之間的道路好走多了,由於中間隔着天險巫峽,那一段道路山石突兀,險峻無比且江面上多伴有暗礁。

這也導致了從巫峽入蜀,無論是走陸路還是水路都無比困難。

而巴蜀之地也正是由於四面八方的外部皆有層層天險,才能被稱爲王霸之業,縱然未有稱雄天下的雄心壯志,也可偏安一隅。

……

三日以後。

上庸郡治,建始。

關平率部風塵僕僕特意趕來此地,劉封、孟達二人聽聞,立即於城外迎接。

雖說劉、關二人不合,但接連的大勝都有着關平的身影且主導戰局,現已經是蜀漢朝廷的紅人,劉封心下在不願,表面面子還是要做的。

別看他如今身份顯赫,實則地位卻尷尬無比。

身爲螟蛉之子,若主上無嗣,那自當繼承一切之。

城門處。

劉封遠遠遙見身一將氣勢勃發,身材高大且胯渾身通白、神駿異常的良駒,便知是主將關平,不由笑着拱手道:“關將軍近段時日以來,當真是聲名顯赫,令父王器重也!”

“本將好生羨慕矣!”

一言而出,諸將皆怒。

劉伽雙手緊緊按在劍柄之上,蓄勢而發。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此乃劉封譏諷之言。

所謂“主辱臣死”。

不過,關平卻灑脫一笑,不動聲色地按住了劉伽的劍柄,又淡笑道:“劉將軍,自從去歲粉碎江東賊子襲取荊襄的陰謀以後,漢中王便冊封本將爲上庸太守,節制郡內諸事。”

“這大半年來,由於我瑣事繁多卻未及時上任,現在你我是否可以行交接儀式了?”

“襄陽乃荊襄重鎮,亦是抵禦曹賊之前哨所在,襄陽關乎着江陵之安危,劉將軍既爲主公義子,是否應以大局爲重,前往上任了?”

話音落下,關平同樣也是笑裡藏刀的迴應着。

劉封因關羽對其惡之,便對他出譏諷之言。

關平又如何會忍讓?

關平對其同樣印象不好,去歲的襄樊之戰,自家老爹數次遣使讓劉封發兵援助攻取樊城,若劉封願發兵,己方又何至於從江陵抽調軍力而導致後方空虛給吳軍以可乘之機?

故此,再關平的印象裡,劉封卻是爲了私怨而不顧大局的人。

雖說有那時上庸諸郡剛剛平定無力對外用兵的因素,但難道連遣一支偏軍接應都不行嗎?

若原史上他能再荊州被偷襲以後遣軍接應,縱然是一支偏師,亦可保關羽等殘部安然撤回蜀中地區。

可劉封卻是暗記私怨而坐視不理,坐看關羽敗亡。

從此等情況上來看,劉封之死並無半點冤屈。

坐看同僚敗亡,難道不是大罪嗎?

當然,他死最重要的一點還是身份繼承權問題。

只不過。

在關平看來,劉封雖忠心可嘉,原史上面對着叛魏引領大軍來攻的孟達勸降都能義正言辭的拒絕,但卻並無絲毫的自知之明。

隨着阿斗的降生,入蜀以後劉永、劉理也相繼出世,這種情況下明眼人都已經能夠看出,身爲義子的他不會再有半點繼承權的機會了。

這時候最好的做法應該是及時向主上請命改回原姓氏,表意自己並無爭奪儲位之心,而不是像劉封這樣,依舊保留原姓,內心渴求着繼承一切的權欲。

雖忠勇可嘉,卻無半點自知之明,又犯下了作壁上觀不助同僚、逼反同僚等大罪,主上不殺,豈不是天地不容?

一言而落,劉封陡然面色一僵,半響無語,初春的時候,冊封文書其實已經送達,命他爲襄陽都督,駐軍襄陽,統一節制於關羽管轄。

而孟達則早在接到文書之日起,便啓程趕赴荊南而去!

而他卻並不想歸屬關羽指揮,又兼關平遲遲未來交割,時日一久,他也就選擇性的遺忘此事了。

卻不料此刻的關平忽然舊事重提。

不過,他也才思敏捷,隨即笑呵呵着:“哈哈。關將軍多心了,父王之命本將自然不敢違逆,只是由於先前將軍遲遲未前來交割,上庸諸地又與曹賊治下南陽郡相連,本將也不敢輕易離去。”

“既然如今將軍前來,那本將自當立即交割諸事遂走馬上任襄陽。”

如今也是騎虎難下,劉封只得無奈說着。

聞言,關平將了他一下,遂也不再糾集,安排龐德率衆於城外紮下營盤。

覆滅西羌一戰,漢軍亦是繳獲了萬餘馬匹,而其中也贈與了白馬羌以及此戰出力的各部族部分馬匹以外,其餘的都由關興、張苞統領交託給了魏延,由他上報漢中王進行分配。

而他自己只是給本部麾下騎士配備了一人一騎罷了。

關平入主上庸城後,次日便與劉封進行了交割儀式,隨後劉封便不情願的向襄州治所襄陽行去。

當然,他也不希望劉封這位能稱爲將才的人最終會冤死於繼承權之爭,遂也邀請其暗中談心,陳明利弊,並直言道:“劉將軍,若你能改回原姓氏,待主上統一天下之際,必不會少了你侯爵之位。”

“若依舊執意如此,恐怕數載之內,必被所害。”

一席利弊般的分析以後,關平遂也不管此事,畢竟他已經將總總情況都說明了,若劉封依舊執迷不悟的話,那他也無能爲力了……

……

當他正式遙領上庸太守以後,也暗中微服私訪各處民生以及郡內形勢,終究是有所獲。

因爲,他已經發現了豪族申家與諸豪強暗地裡接連一起,意圖行不軌之事。

針對此,關平不由義憤填膺,怒斥着:“劉封竟然如此大意,屯軍上庸大半載卻對眼底下的諸豪族相勾結一事毫不知情。”

“真不明白他這太守是怎麼當的。”

這也不怪關平惱怒,若再放任不管,上庸遲早會淪爲諸豪族自治的境地。

不過,雖然發現了這一切,一方面由於申家爲首的豪族盤踞上庸多年,勢力不可小覷,又兼併無絲毫證據可證明他們謀反。

關平雖手握重兵,卻也無可奈何!

關鍵之間,新近投奔的伊寧卻獻了一記毒策。

……

五日以後。

關平召集上庸諸官吏於郡府中宣佈,自家需要率本部兵馬先行趕回江陵幾日以後,當天便浩浩蕩蕩的率兩千餘騎士向南奔去,只留了關索於城內暫時代替施政。

而隨着劉封、關平相繼離開,上庸頓時陷入了羣龍無首的局面,而此時的建始城中立即便陷入了暗流涌動之中。

連續幾日內,建始城都一如既往,極爲平靜。

可其餘諸地的官吏卻在暗中被策換。

短短時間,上庸諸豪族一致合力,將上庸給控制了。

待時機成熟,諸豪族更是以申家爲主,糾集部衆攻擊郡府,由於事發忽然,關索壓根難以抗衡,只得憑藉自身勇武殺出城外。

申家申耽率諸豪族全據了上庸諸地,此刻他向其弟申儀笑道:“此時就算關平返回,也將只是我等的傀儡也!”

“哈哈哈。”

一時,申儀也撫須大笑。

只不過。

二兄弟還沒有高興起來,下一秒卻令他們恐懼的事就發生了。

建始城破。

關平已率大軍殺入城中。

次日清晨。

凡是此次參與申家謀劃自治的都全權被捕獲斬殺殆盡且被抄家滅族。

一夜之間,上庸所存在的隱患便被一舉剿除。

實際上,關平告誡諸人自己回返江陵不過是障眼法罷了,意圖就是爲了迷惑諸豪族上庸將陷入無主之地,好讓衆豪族生事。

而暗中,關平卻命劉伽挑選精銳潛藏於民居中,於關鍵之際開城。

而他自己則率主力暗中觀察其餘各地,看看何處有異向,便立即前去撲滅並抓住諸豪族謀反的證據,好名正言順斬殺。

這就是伊寧新投併爲關平所獻之策,爲其一舉剪除了上庸後患。

待諸豪族一事解決,關平又着手安排民生之事,安排諸百姓做好秋收的準備等一系列惠民的措施。

短短時日,誅滅諸豪族的不利影響便已經隨風飄逝,上庸也趨於穩定。

……

時間漸漸來到九月下旬。

關平安排好龐德、伊寧率衆駐軍上庸以後,而他則領劉伽、關索以及妻子楊真等部分親衛向江陵而去。

因爲,哪裡有重要的事情在等着他。

第四百二十三章 魏軍的進擊第二百二十五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二十九章 校刀手第二百十三章 有喜了第四百七十三章 南征第一百二十九章 校刀手第三百八十四章 鬱悶的姜維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軍動向第三百五十二章 暗通第三百五十九章 計定下辯第一百五十章 精兵顯威第一百八十七章 叫陣第四百三十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一百九十一章 鄧艾的應對第兩百五十六章 寇巴丘第四十六章 劉伽獻策第一百零三章 算計第一百四十九章 白馬銀槍,天下無雙(求訂閱啊!)第二百八十五章 贈書第三百八十三章 天水麒麟兒第一百三十四章 圍城第一百零一章 信箋第三百零九章 大漢國威不可犯第三百三十四章 博弈第九十二章 下戰書第一百一十六章 荊州變故(三)第四百四十九章 永安託孤第四百一十二章 俯視關中第五十章 深陷迷局第二百三十九章 策論第四百五十九章 鐵騎踏魏營第三百五十三章 江油第二百二十三章 論穿山甲的養成第一百七十五章 計中計第二百八十四章 成長第二百三十三 環中環第三百八十一章 突圍路線第四百七十二章 江南防線第二百四十四章 智鬥第二百零九章 改元第四百五十七章 大魏吳王,懼我關平否?第一百零二章 大戰,已至尾聲第一百七十五章 計中計第四百三十一章 漢軍易欲何爲?第三十一章 計策在激活第二百六十六章 拜訪孔明第一百九十四章 脣槍舌劍第一百七十四章 謀算第一百四十八章 吾乃常山趙子龍第四百八十二章 悲歌第四百四十一章 大漢正統第三百四十三章 拔城第八十八章 三江口第一百十八章 謀而後動第二百八十八章 漢中之變第三百七十八章 坦白第一百三十三章 故技重施第四百三十三章 兵寇晉陽第四百二十四章 臨危間誰可爲大漢奉獻也?第一百十四章 荊州變故(一)第十章 攻城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軍動向第二百三十八章 招賢令第十三章 內亂第五十九章 整頓第一百七十四章 謀算第七十八章 《青囊經》第五十章 深陷迷局第一百七十四章 謀算第一百八十四章 餃子第三百五十六章 神威天將軍(下)第三百五十五章 神威天將軍(中)第五十四章 作亂第四百八十二章 悲歌第三百九十二章 算無遺策第一百五十六章 燃燒吧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郡失守第四百八十七章 臨江仙第四百章 北伐將起第九十一章 逼戰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馬羌第二百十一章 痛苦中死去第十八章 縛李基第一百九十八章 蠻子縱橫日第四百八十一章 卻月陣第一百四十三章 定謀第三百十六章 浮屍滿山谷第四百零六章 石陽反擊戰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想法第三百二十五章 輕取陰平地第三百七十六章 風起隴西第三十九章 水賊內訌第三百四十九章 戲要做足,演戲才逼真第十六章 密謀第二百三十三 環中環第三百八十七章 覆滅之第一百六十三章 拒絕第二百七十六章 戴罪立功第四百三十二章 力斬王雙第一百六十五章 吳地震動
第四百二十三章 魏軍的進擊第二百二十五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二十九章 校刀手第二百十三章 有喜了第四百七十三章 南征第一百二十九章 校刀手第三百八十四章 鬱悶的姜維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軍動向第三百五十二章 暗通第三百五十九章 計定下辯第一百五十章 精兵顯威第一百八十七章 叫陣第四百三十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一百九十一章 鄧艾的應對第兩百五十六章 寇巴丘第四十六章 劉伽獻策第一百零三章 算計第一百四十九章 白馬銀槍,天下無雙(求訂閱啊!)第二百八十五章 贈書第三百八十三章 天水麒麟兒第一百三十四章 圍城第一百零一章 信箋第三百零九章 大漢國威不可犯第三百三十四章 博弈第九十二章 下戰書第一百一十六章 荊州變故(三)第四百四十九章 永安託孤第四百一十二章 俯視關中第五十章 深陷迷局第二百三十九章 策論第四百五十九章 鐵騎踏魏營第三百五十三章 江油第二百二十三章 論穿山甲的養成第一百七十五章 計中計第二百八十四章 成長第二百三十三 環中環第三百八十一章 突圍路線第四百七十二章 江南防線第二百四十四章 智鬥第二百零九章 改元第四百五十七章 大魏吳王,懼我關平否?第一百零二章 大戰,已至尾聲第一百七十五章 計中計第四百三十一章 漢軍易欲何爲?第三十一章 計策在激活第二百六十六章 拜訪孔明第一百九十四章 脣槍舌劍第一百七十四章 謀算第一百四十八章 吾乃常山趙子龍第四百八十二章 悲歌第四百四十一章 大漢正統第三百四十三章 拔城第八十八章 三江口第一百十八章 謀而後動第二百八十八章 漢中之變第三百七十八章 坦白第一百三十三章 故技重施第四百三十三章 兵寇晉陽第四百二十四章 臨危間誰可爲大漢奉獻也?第一百十四章 荊州變故(一)第十章 攻城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軍動向第二百三十八章 招賢令第十三章 內亂第五十九章 整頓第一百七十四章 謀算第七十八章 《青囊經》第五十章 深陷迷局第一百七十四章 謀算第一百八十四章 餃子第三百五十六章 神威天將軍(下)第三百五十五章 神威天將軍(中)第五十四章 作亂第四百八十二章 悲歌第三百九十二章 算無遺策第一百五十六章 燃燒吧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郡失守第四百八十七章 臨江仙第四百章 北伐將起第九十一章 逼戰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馬羌第二百十一章 痛苦中死去第十八章 縛李基第一百九十八章 蠻子縱橫日第四百八十一章 卻月陣第一百四十三章 定謀第三百十六章 浮屍滿山谷第四百零六章 石陽反擊戰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想法第三百二十五章 輕取陰平地第三百七十六章 風起隴西第三十九章 水賊內訌第三百四十九章 戲要做足,演戲才逼真第十六章 密謀第二百三十三 環中環第三百八十七章 覆滅之第一百六十三章 拒絕第二百七十六章 戴罪立功第四百三十二章 力斬王雙第一百六十五章 吳地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