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戰略

諸葛府外。

約莫一個時辰相過,府外的街道上,兩匹鬃毛白色的駿馬拉着一輛略微華麗的馬車緩緩前行着。

馬車前方簾外,則是一員年約四旬左右的車伕、面色黝黑的壯漢。

至於車軸兩側,十餘名家丁侍衛手持棍棒眼神凌厲,警惕的盯着周遭,無限的防範着。

車內。

卻是擺放着一架略小的案几,上方堆放着一碟碟書籍,可謂是整整齊齊,而整齊的書籍旁也亦是堆着喋喋公文。

而此時,一員剛剛年過四旬的中年,頭冠着綸巾,身席着仿若飄然如雪般的白色秀袍,五官端正、面色堅毅。

他目前正襟危坐着,手持着一份竹簡聚精會神的批覆着公文。

這便是如今蜀漢位高權重的核心人物,軍師將軍諸葛亮,也是後世代代飽受推崇的武侯。

自從平定蜀中以來,諸葛亮的職權便確立了下來,便是坐鎮後方,清查戶口,調撥糧草、統籌大局。

而諸葛亮數年來也是兢兢業業的處理着各項事務。

從如今身居馬車中,都還細緻的處理公文便可看出一二!

……

半響。

“籲!”

抵達府門口,車伕扯鞭吼了一聲,兩匹駿馬所奔着的馬蹄瞬息便緩慢的停滯了下來。

憑着慣性之力,馬車向前拖拉一截,車軸也準確無誤的停在了府前。

很顯然,車伕已經極爲老成。

“嘶嘶!”

一連數聲駿馬高叫,方圓數裡皆依稀可見!

片刻功夫,府門緩緩打開。

先前的那員“小林”侍女也頓時跨步奔了出來,攙扶着剛剛走下馬車的諸葛亮,遂合身着:“先生,關將軍現正在客廳等候。”

“他言有要事面見先生。”

“現夫人正在招待他。”

聞言,諸葛亮俊俏的臉龐不由浮現出一絲驚色,輕撫着額下稀少的長鬚,晃了晃頭,說着:“哦,關平請見我?”

想了片刻,他遂也不在耽擱,揮手示意車伕、護衛各自回返以後,也在侍女的陪同下向客房行去。

匆匆的腳步聲沉重的響起。

客房內。

此時,黃月英居於一側,關平也坐立於她的對面,二人相視而立,輕輕攀談着。

而此刻,眼見着諸葛亮緩緩步入房內,關平見狀,連忙起身躬身行禮着:“小子關平拜見諸葛叔父。”

“叔父近年來,身體可還好?”

說罷,諸葛亮眼神微動,瞧見着關平態度如此誠懇的向自己請安,內心裡不由隱隱有些猜測起來。

“這是關平?”

“有點不對勁啊。”

一時,他心底不用暗暗沉吟着。

諸葛亮本就是智慧超羣的人物,他如今卻是隱約察覺到了關平性格的變化。

他這一刻忽然覺得,關平性格好似產生變化了?

有點不像一個人了!

不過,雖然他如此猜測,可也不敢肯定。

關平行禮,諸葛亮也是揮手示意着他起身。

“坦之,你此來見我,可是有何要事?”

聞言,眼見着諸葛亮客套以後,面色便極爲嚴肅,一本正經的樣子,他也陡然嚴肅說道:“叔父,是的!”

“小侄此來除了拜訪叔父以外,亦有要事請教。”

“好。”

“月英,你去爲平兒與我沏一壺茶來。”

說罷,他才擡首鄭重道:“平兒,與我來書房。”

“好!”

話音落定。

黃月英便緩緩行向廚房沏茶。

書房內。

諸葛亮、關平分主次坐定。

隨後,關平絲毫不猶豫,直接開門見山道:“叔父,小侄此次入蜀,特意是前來求教,我荊州方面下一步動向應當如何進行?”

說完,他話音不停,直接解釋着:“叔父,你應當也已經知曉了,去歲的荊州守衛戰,以及今歲年初的交州之戰,吳軍都意欲進犯我荊襄之地,席捲荊襄。”

“索幸,小侄與諸位將軍合力,共同擊退了吳軍的進犯,並反擊將之大敗!”

“只是……”

說到這,他卻面色陡然一變,忽然憂慮着,緩緩道:“可舒服應當也清楚,這兩場戰役以後的結局必定是於我軍極爲不利的!”

“正所謂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我軍雖是連連擊退吳軍,可也徹底將我軍強盛的實力暴露於天下。”

“由於父帥北伐,曹吳聯盟,我軍處於兩線作戰的情況下,卻依舊能大破聯軍,並且取得戰局優勢。”

“可以說,在這種情況下,我軍兵強馬壯、實力強盛已是能夠抗衡曹賊,想必孫權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在想着與我軍重啓聯盟了。”

“如今總總局勢下,依小侄的推測,恐怕接下來我荊州方面不僅要遭受着孫吳的襲擾,更要面臨着北部曹賊強悍的兵鋒。”

“故此,小侄特意前來請教叔父。”

一言一語,關平緩緩將前因後果及入蜀目的告知了他。

聽罷,諸葛亮手執着鵝毛羽扇依舊來往徘徊搖擺着,面上笑容依舊,笑得極爲平靜,聽了他的求救臉上卻是絲毫不起波瀾!

羽扇搖了半響,他才滿面笑容,沉聲相問着:“平兒,依你之見,你準備如何應對?”

“嗯?”

諸葛亮突如其來的一道反常規問題,一時也不由懵了,當即愣在了當場。

約莫冥想了片刻,他按耐住心下心緒,拱手輕聲道:“叔父,如若是小侄用兵的話,我會東御孫吳,南連士家,北抗曹賊。”

短短一席話音落定。

關平此時還未反應過來,可一旁的諸葛亮卻是一言未發,反而是笑意濃濃、搖曳着鵝毛羽扇。

“嗯?”

“叔父,小侄是否說錯了?”

眼見着諸葛亮無動於衷的神色,關平不由神情愕然,頓時愣住了,連忙相問着。

說罷,諸葛亮微微一笑,才輕輕回道:“平兒,你其實自身內心都已經有了新一步的戰略規劃,已經沒必要再請教我了!”

“啊?”

“叔父是說,剛剛小侄所說的十二字箴言便是荊州下一步的新戰略?”

說完,諸葛亮面容不變,只是嘴角的笑容越發濃厚,略微勾了起來。

很顯然,的確如此!

“平兒,你其實目前最大的問題便是缺乏自信。”

“這一點,你與君侯恰恰相反!”

這一刻,諸葛亮面容微動,遂高聲道:“平兒,你目前來說,最應該重朔的便是自信。”

“爲將者,必須要有足夠的自信,唯有如此才能在策劃多條作戰方案時,快速的做出決斷,不然便只能像你目前這樣,明知正確的戰略規劃,可卻遲遲拿不定主意,而拖延下來!”

“這一點,平兒你必須改進,不然在戰場上遲疑不已,優柔寡斷,這將是爲將者的大忌。”

“自信、強有力的迅速決斷,這也是一員優秀主將的基本。”

一席話落。

此時間,關平並未搭話,而是細細回想着這席話,開始回味起來!

“我真的缺乏自信?”

“我會優柔寡斷?”

“好像是的,我自從來到這時代後,便一直仗着自身擁有歷史先知先覺而一直行事小心翼翼,遇事也擔憂甚多,這也導致了我難以對每條方案迅速做出決斷。”

“優柔寡斷的確是戰陣中的禁忌。”

耳聽着諸葛亮和顏悅色的教導,關平也不由細細沉思了起來。

這一想,他便發現了自身的諸多問題。

“平兒,領軍征戰的確要時刻保持着一顆平靜的心,遇事不能焦慮、急躁,隨時都要保持着冷靜。”

“因爲急躁便會迷失自我,從而露出破綻,讓敵軍抓住反擊的機會。”

“這也會讓我軍軍士作無畏的犧牲,但……”

說罷,諸葛亮靜靜的一席話音開解着,後又說道:“但是,平兒你要記住,凡事都應該要有度!”

“保持平穩的心,時刻保持冷靜這沒錯,可行軍征戰卻不能太過保守,因爲保守會讓你在制定作戰計劃時遲疑不決,難以做出決斷。”

“就拿你目前來說吧,明明內心已經有了一道絕佳的新戰略,可卻由於不自信的緣故,不相信此計劃能夠保衛荊州的安危,你便遲遲無法做下決定。”

“反而要千里迢迢的入蜀,特意請教我。”

“你覺得,這算不算破綻?”

一席反問。

關平連連點頭,表示附議。

諸葛亮剛剛所說的的確是事實。

自己就是太熟悉歷史的走向了,反而內心生出了許多憂慮,反而導致無法迅速決斷戰略計劃。

這應該算是一柄雙刃劍吧!

這席話語落下,諸葛亮開導完關平以後,面上也陡然恢復了鎮靜之色,眼神露出絲絲堅錚,厲聲道:“好,接下來我們回到剛剛的問題。”

“你剛剛所說的東御孫權,南連士燮,以及北抗曹賊,平兒可否細細爲我訴說下荊襄目前的狀況?”

“當然如此。”

“叔父還請稍等!”

一言既出,關平沉吟了好半響,組織了下語言,便說道:“以目前的局面來說,由於去歲的北伐,父帥水淹七軍以後,曹軍精銳損失慘重,全軍上下皆軍心低迷。”

“不僅如此,由於連日連夜的攻城,曹仁所部建制也基本上被打殘!”

“現在曹軍在荊襄的軍力部署也處於空前虛弱的狀態,唯有徐晃、滿寵等衆率一萬精銳屯軍宛城。”

說罷,他言語頓了頓,望了一眼諸葛亮,遂繼續拱手解釋着:“叔父,南部的士家,早在年初時,曾屯駐蒼梧的吳偏軍裹挾士燮出兵犯我州郡,這也在我和黃將軍的領導下將之徹底擊潰。”

“吳軍敗退,退回江東境內。”

“我軍卻是趁機接收了蒼梧郡,並且成功逼迫了士燮屏棄了對孫吳的依附,轉而與我方和談。”

“至於東部的江東,因早在先前的兩場大敗,境內治下也已經不穩,孫權至少兩三年內,是已經無法再有餘力再度侵犯。”

“故此,小侄的打算纔是,東御孫吳,以小股兵力分爲巡邏衛士,整日撐船遊曳於江面上巡查沿江烽火臺的動向,烽火臺的情況每日都要牢牢掌控在手中。”

“隨後在南部的交州方面,我軍也可以蒼梧境內陳兵邊境,隨時威脅吳地的廬陵等郡。”

“唯有如此,我軍在率衆北伐時,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吳軍在背後大搞小動作。”

“不知叔父以爲此策如何?”

說罷,關平暗自思索一番,沉聲道。

實際上,蜀漢一方一旦佔據了荊州,便不能在繼續東和孫權,而是應該東御。

畢竟,荊襄是何地?

這可是完完全全的佔據了長江中下游的地區矣!

須知,從江陵順江東進建業,不過是短短兩日的功夫罷了。

荊襄便是江東的門戶所在。

蜀漢佔據荊州,孫權又豈會心安?

以他的習性,偷襲是早晚的事。

之所以之前關平並未提出東御,並不是未想到,而是時機問題。

時機未成熟!

東御江東,有個前提條件。

那便是必須要全據荊襄之地。

可在去歲所發生的荊州守衛戰之前,他們與東吳是平分荊州數郡的。

甚至,湘水以東等大片地區都處於孫吳的統治範圍。

可以說雙方據江對峙,距離隔得極其的相近。

這種條件下,孫吳想要偷襲,是極爲容易的!

因爲如此短的距離內,而且毫無緩衝要地,壓根就防不勝防!

故此,東御江東的戰略規劃便一直潛藏於關平心底。

直到如今己方重新奪回荊襄數郡,全據了整個荊州以後,才把這則計劃給提了出來。

只不過。

在提出這則戰略時,關平的內心也是極其忐忑的,他深怕諸葛亮會表示拒絕。

畢竟,東御江東這本身就是違背了隆中對。

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對”,乃是東和孫權。

和與御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可卻是完全的兩個概念。

一個是誠心聯盟,一致對外,和平共處。

另一個卻是各懷鬼胎,相互防備。

當然,關平此時提出以後,卻也被諸葛亮的果斷給愣住了!

他沒想到,諸葛亮竟然沒有回絕。

沉吟半響,好似是早已看穿了關平內心所想,他不由搖着鵝毛羽扇,面帶笑容道:“平兒,估計你如今內心會極其疑惑吧?”

“東和孫權乃是當年在隆中時,我爲主公所籌劃的戰略規劃,爲何如今就輕易的自我推翻了呢?”

“平兒你肯定是在疑惑這道問題,是否?”

“是的!”

“還請叔父解惑。”

話落,關平也未猶豫,拱手直言道。

聽罷,諸葛亮沉思半響,輕聲細語着:“平兒,這便是天下間的大勢。”

“你身爲一員作戰經驗極爲豐富的將領,應當知曉,戰機稍縱即逝,任何時候都有意外發生,那時節作爲主將都需要因時而動,對否?”

“嗯。”

第六十二章 孫狼來投第二百四十四章 智鬥第四百七十六章 遺言第三百八十二章 涼州雖大,卻任由馳騁第二百三十三 環中環第六十章 留守第七十一章 憤怒的黃鬚兒第三百八十四章 鬱悶的姜維第一百四十七章 城破第三百三十三章 出子午第一百二十章 襲漢津(第四更)第四十九章 關平,“不堪一擊”第三百二十九章 漢賊,焉敢如此?第一百零一章 信箋第三百三十三章 出子午第二百二十五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九十九章 荊南變天時第九十一章 逼戰第四百零三章 關平的大局觀第三十五章 請戰第一百四十四章 夷陵變故第一百三十六章 衝擊第一百九十二章 殲其一部第一章 夢議第三百零三章第四百七十章 南北對峙,天下二分第三百零六章 戰前鼓舞第四百二十三章 魏軍的進擊第四百四十章 民心所向第八十章 嫁禍第十九章 自傲的關公第四百五十九章 鐵騎踏魏營第三百零七章 黃崇之謀第二十二章 偷聽第四百零五章 陌刀所向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軍已至第一百十一章 不同劇本的白衣渡江第二百四十一章 武舉第一百四十九章 白馬銀槍,天下無雙(求訂閱啊!)第二百六十九章 墨家傳人第二百十八章 蓋世神威第三十三章 北上前的準備第三百六十七章 馬平第二百七十三章 龐德犯事了第四百七十一章 下海第一百七十六章 奮威第七章 關平,有何企圖?第二百三十三 環中環第四百二十一章 刺殺第四百一十六章 遍地開花第四百二十五章 老將之夙願第三百六十五章 前後夾擊第一百八十一章 敗退第二百十六章 武勇攝蠻軍第九十六章 爭執第十一章 亂像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郡失守第三百七十三章 賊子休走第七十八章 《青囊經》第四百六十二章 冰河世紀第一百三十二章 定計第三百九十一章 請君入甕第十九章 自傲的關公第三百七十四章 就你也配與本將交手?第三百十一章 大敵來犯第八章 陣前談心第三百五十三章 江油第一百零二章 交割第一百零十章 士仁,吾誓殺汝!第七章 關平,有何企圖?第四百三十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四十三章 降水賊第九十章 對峙第二百八十六章 羌人寇西蜀第四百五十四章 安居平五路第三百十五章 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第一百七十三章 退卻第四百一十一章 姜維降漢第三百二十五章 輕取陰平地第五十八章 計議收羣盜第三百五十三章 江油第四百二十八章 狡兔不死第四百二十八章 狡兔不死第二百十七章 宴會第二章 名將第四百五十三章 五路伐蜀第三百二十八章 質子第二百六十一章 蜀漢二代初長成第四百一十一章 姜維降漢第二百六十一章 蜀漢二代初長成第一百五十五章 火船第一百四十三章 定謀第九十四章 血戰第三百十六章 浮屍滿山谷第二百零九章 改元第一百二十九章 校刀手第四百一十三章 遺策定關中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想法第一百九十章 陽謀第三百九十四章 山林隱士
第六十二章 孫狼來投第二百四十四章 智鬥第四百七十六章 遺言第三百八十二章 涼州雖大,卻任由馳騁第二百三十三 環中環第六十章 留守第七十一章 憤怒的黃鬚兒第三百八十四章 鬱悶的姜維第一百四十七章 城破第三百三十三章 出子午第一百二十章 襲漢津(第四更)第四十九章 關平,“不堪一擊”第三百二十九章 漢賊,焉敢如此?第一百零一章 信箋第三百三十三章 出子午第二百二十五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九十九章 荊南變天時第九十一章 逼戰第四百零三章 關平的大局觀第三十五章 請戰第一百四十四章 夷陵變故第一百三十六章 衝擊第一百九十二章 殲其一部第一章 夢議第三百零三章第四百七十章 南北對峙,天下二分第三百零六章 戰前鼓舞第四百二十三章 魏軍的進擊第四百四十章 民心所向第八十章 嫁禍第十九章 自傲的關公第四百五十九章 鐵騎踏魏營第三百零七章 黃崇之謀第二十二章 偷聽第四百零五章 陌刀所向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軍已至第一百十一章 不同劇本的白衣渡江第二百四十一章 武舉第一百四十九章 白馬銀槍,天下無雙(求訂閱啊!)第二百六十九章 墨家傳人第二百十八章 蓋世神威第三十三章 北上前的準備第三百六十七章 馬平第二百七十三章 龐德犯事了第四百七十一章 下海第一百七十六章 奮威第七章 關平,有何企圖?第二百三十三 環中環第四百二十一章 刺殺第四百一十六章 遍地開花第四百二十五章 老將之夙願第三百六十五章 前後夾擊第一百八十一章 敗退第二百十六章 武勇攝蠻軍第九十六章 爭執第十一章 亂像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郡失守第三百七十三章 賊子休走第七十八章 《青囊經》第四百六十二章 冰河世紀第一百三十二章 定計第三百九十一章 請君入甕第十九章 自傲的關公第三百七十四章 就你也配與本將交手?第三百十一章 大敵來犯第八章 陣前談心第三百五十三章 江油第一百零二章 交割第一百零十章 士仁,吾誓殺汝!第七章 關平,有何企圖?第四百三十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四十三章 降水賊第九十章 對峙第二百八十六章 羌人寇西蜀第四百五十四章 安居平五路第三百十五章 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第一百七十三章 退卻第四百一十一章 姜維降漢第三百二十五章 輕取陰平地第五十八章 計議收羣盜第三百五十三章 江油第四百二十八章 狡兔不死第四百二十八章 狡兔不死第二百十七章 宴會第二章 名將第四百五十三章 五路伐蜀第三百二十八章 質子第二百六十一章 蜀漢二代初長成第四百一十一章 姜維降漢第二百六十一章 蜀漢二代初長成第一百五十五章 火船第一百四十三章 定謀第九十四章 血戰第三百十六章 浮屍滿山谷第二百零九章 改元第一百二十九章 校刀手第四百一十三章 遺策定關中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想法第一百九十章 陽謀第三百九十四章 山林隱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