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滅國(上)

宋宣和四年十月十九,甲戌。【西元1122年11月19日

北陸道。

爲日本五畿七道之一,是其國中北部的行政區劃。同時也是日本本島北海岸,貫通若狹、越前諸國的交通要道的名稱。

泰西有條條大路通羅馬的說法,而在大宋,以汴京爲中心,延伸出來的水陸要道也不計其數。放到日本,也同樣如此。除去以南海道爲名的四國島,西海道的九州島,本島之上,以平安京爲,修築起四條官道貫通本島的東西兩面。分別是向西去的山和山陽道,向東延伸的北陸道和東海道。至於從湖邊的近江國,一直把整個東北地區一起囊括進來的東山道,雖然沒有大路連接京城,但穿梭在羣山中小路也爲數不少【注】。

而這些倭國曆代政權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修造的道路,卻恰恰給東海軍的四面出擊,提供了最大的方便。

張大牛沉默的走在隊列中,雙腳機械的在北陸道的黃土路面上交錯前行。在他的前後左右,一個不滿編的指揮,總共三百五十名官兵,都默不作聲的緊跟在高高飄揚的軍旗之後。身上披着的魚皮輕甲,掛在腰間的夾鋼佩刀,以及背上的雙肩油布揹包,都是東海軍制式配備。雖然他們只是副營,但所有的配備都不比正營差到哪裡去,不過同樣的,他們身上的負重也絕不比正營的士兵少上一兩半錢。

不比正營經過常年累月嚴格訓練的精兵,能揹負着近六十斤的兵器裝備,在一天之內跋涉四十里後連續投入戰鬥。像張大牛這樣的預備役,在經歷了連續四天的行軍作戰,除了麻木的聽從命令,再沒有一星半點的多餘氣力,就連張口說話都嫌費勁。從體內的每一塊肌肉傳來的疲累,讓陰鬱怒火在張大牛的心中熊熊燃燒,滿腔的憤恨都投注在倭人身上。

四天前,按照東海軍中通報的說法,由於倭王無視趙瑜的善意,‘蠻橫’的拒絕了最後通牒,拒不交出被擄走的國人。在平安京外圍城了半月之久的大軍終於奉命出動。八支正營部隊作爲預備隊留在後方,而剩下的隊伍則在進軍號聲中突入城中。

平安京中的抵抗,就如擋在滾滾車輪前的螳螂,在一瞬間便灰飛煙滅。把平安京外的籬笆牆踩在腳下,用火藥包把只有兩丈高的宮城城牆炸成瓦礫,張大牛所屬的指揮當先殺入王宮,佔領了象徵日本中心的紫宸殿,把倭王臨朝時所坐的御榻獻到了趙瑜面前。

攻城之戰僅僅持續了兩個時辰,十月望日的那一天所剩下的時間,張大牛和數萬名東海士兵一樣,都是在洗劫城中的工作中度過。在歷經交趾、遼南、南洋各次大戰的一線軍官的指揮下,剛剛被徵入伍的新兵們,極有效率的在一間間宮室和公卿府邸中殺戮劫掠,日本積累了數百年的財富,無論金銀珠寶,還是古物珍玩,都一點不留地被搬運蒐集,堆積在大街上,繼而連同俘獲的嬪妃宮人,貴戚仕女,被數以百計的大車運出城外。

上至天皇法皇,下至王侯公卿,近萬倭國貴族被屠戮一空,屍體在皇宮中堆積如山,黑的血液凝固在被瓦礫碎石之上,厚厚的竟有數寸。在把城中百姓驅趕出城之後,一支支火把丟進了王宮宅院,依然是東海軍慣例的縱火焚城。三百多年的倭國王京,淹沒在火海之中。北風呼嘯,如有數萬冤魂在悲鳴。風助火勢,那直上雲霄的黑沉濃煙,就算到了百里之外,仍清晰可辨。

第二天。把周圍四十里地熊熊烈焰留在背後。東海八萬人馬沿着大路向東西分兵進軍。約期三月。全滅日本。趙瑜親領近衛一營。加上近萬登陸地水兵。清理近畿五國。日本地國。只相當於大宋地一縣。五國合一。也不過一州之地。趙瑜提領一萬兩千人。並不需要擔心安全問題。

而張大牛所屬地野戰三營。領到地任務便是橫掃北陸道諸國。北陸道沿着北海。本有七國。但在佐渡國這個海外孤島被東海佔領並開金礦之後。就只剩六國。由於有佐渡島上地駐軍和分艦隊支援。這個任務被認爲是各營中最輕鬆地一個。

不過所謂地輕鬆。也只是相對而言。繞過日本最大地湖泊琵琶湖。野戰三營一邊行軍。一邊攻擊沿途地村莊、寨堡、寺廟和神社。在這過程中。正營始終沒有出動。一切戰鬥都有兩個副營來完成。甚至是哨探遊騎。安營紮寨。也是由副營親歷親爲。

相對於累得七死八活。每天都在行軍、作戰、休息中循環度日地新兵們。正營地四千官兵輕鬆得彷彿在觀光遊覽。不過。因此而生怨地士兵卻很少見。有身經百戰地正營跟在身後。所有地新兵至少都能睡得安穩。也不用擔心戰敗會如何下場。

對於四個野戰營地戰鬥力。東海國中幾乎都是盲目地信任。東海國曆年來地戰爭。從來都是動用五千兵便能滅國屠城。有四千精兵在後壓陣。哪還會有人擔心倭人地反擊。

張大牛所屬

指揮剛剛毀掉湖北的若狹國國分寺,同時還順)T社。欲滅其國,先毀其史,在日本,傳承歷史文化的不是公卿武士,便是僧侶神官。而一路北上,沿途的神社、寺院無數,讓他們着實費了不少氣力。

在身後留下了一片廢墟,三百五十人的隊伍穩步向前,他們這個指揮接下來的任務是趕去前方的預定地點,爲全軍準備好今天休息的營地。野戰三營的其他隊伍現在正分散在若狹國的村落鄉鎮之中,按照早間的行軍計劃,他們只有到了晚間才能陸續趕上來。

急促的蹄聲從前路響起,幾匹散出去的遊騎正快馬加鞭的趕了回來。馬上的騎手滿面風塵,而馬鞍之後,幾枚級正隨着馬身的顛簸上下飛舞。遊騎與張大牛擦身而過,他只用了眼角瞥了一下,又低下頭去盯着身前士兵的腳步他就連好奇的力氣也沒有了,只剩下機械化的動作。

遊騎在已走出行軍隊列的三名主官身邊停下,不知報告了些什麼。很快指揮使跳上自己的坐騎在此之前,所有的軍官都是與士兵們一樣,揹着裝備徒步行軍騎在馬上,趕到了隊列最前,指揮刀在頭頂揮舞了兩下,直指前方,大聲呼喝:“全軍輕裝前進,半刻鐘內趕到前面的山口”

沒有半點拖延和磨蹭,一串沉悶的落地聲之後,三百五十具揹包被拋落在身後,蜿蜒的隊伍如同受了驚的巨蛇,突的一下便加向前衝去。急促的腳步聲中能聽出士兵們的興奮,東海軍功最重戰陣殲敵,其豐厚程度甚至連攻城掠地都比不上,指揮使即是如此下令,前方必然有敵軍出現。比起燒殺搶掠,自是即將來臨的戰事更讓他們這些士兵期待。

………

軍勢已經接近了若狹國和越前國交界處的山口。越前守平忠盛正領着他的六千大軍在北陸道上趕向若狹國中。身後的紅色軍旗隨風舒展,一萬多隻腳步帶起的塵土遮天蔽日。

回頭看向一眼望不到頭的長龍,平忠盛不禁自得而笑。他是伊勢平十歲便已經成爲一國守護,離殿上人的仙籍【注2】也只有一步之遙。但這一步之遙,卻是咫尺天涯,世代壟斷公卿高位的藤原諸家,不可能允許一個卑微武家分家家主,貿然涉足只屬於他們的領地。不過,現在這個讓他難以逾越的距離,已經不再是問題。

上洛這是讓所有在外的武士都興奮的詞語。能入神京爲官,參與朝政,是平忠盛等武家子弟畢生的夢想。而十天前的勤王之令,便讓平忠盛看到了實現夢想的機會。沒有多做猶豫,他立刻派出人馬去聯絡越前國中的大名、小名【注3】。經過一番威逼利誘,便召集起了六千人衆這也多虧了現在是秋收之後,進入了冬閒期,徵召農兵才如此順利。

雖然來襲的賊軍據說有十萬之衆,但熟悉京中虛實的平忠盛卻並不相信。若是平安京外真有這麼多賊軍,京城早就保不住了,如何還能送出勤王令?最多不會過萬人,平忠盛有着自己的判斷。

對付這點賊軍,平忠盛有足夠的信心。只看他越前一國就召集了六千軍隊,就知道以神國五畿七道的人口,編出二十萬大軍絕非難事。只要諸路大軍合力,想消滅賊人是易如反掌。

不過儘管如此,他在出兵前後,卻總有種心驚肉跳的不詳預感。看着前來送行妻兒,平忠盛卻覺得也許看不到剛滿五歲的嫡子元服時的英姿了。

雖然晦氣話沒有說出來,但他卻忍不住卻給嫡子起了成年後才用得上的大名:

清盛,平清盛【注4】,這應是能掌控天下的一代豪傑的名字。

軍勢已接近若狹國,其國地域狹小,如果全行軍,只要兩天便能進入平安京所在的山城國。兵貴神的道理,平忠盛很清楚,越早趕到平安京,能受到的封賞就越豐厚。給坐騎猛抽了一鞭,他再次下令全軍加前進。

但這時,前方里許外的山口處,一面藍色的大旗突然豎起,旗面捲動,閃爍着點點金光。

平忠盛瞳孔驟縮,猛提起馬繮……是敵軍

注:不多加解釋了,有興趣的去玩玩信長的野望好了。

注2:日本古代,能上殿面君的,必須是正六位以上的官員,稱爲殿上人。而登載殿上人的名簿,便稱爲仙籍。由於日本朝廷高官多爲世家公卿所壟斷,武士出身想登仙籍是件很困難的事。

注3:平安末期的大名、小名,是指擁有名田【即私有土地】的莊園主。而不是幾百年後,戰國時期的割據諸侯。

注4:平清盛,掌控日本國政十餘年,結束平安時代的權臣。源平之亂的一方主角,在他死後,平家族滅,源氏的鎌倉幕府建立。

第6章 未來(下)第4章 使團(下)第10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三)第2章 奇襲(下)第27章 旅順(下)第39章 土着(下)第22章 武功(上)第52章 道阻(六)第17章 商戰(中)第7章 敵至(上)第16章 變奏(上)第45章 決勝(下)第15章 間奏(下)第12章 夜談(下)第16章 變奏(上)第62章 門戶(下)第36章 股票(上)第10章 迎擊(下)第4章 使團(下)第11章 夜談(上)第59章 九五(下二)第23章 傳承(五)第30章 連橫(下)第48章 助守(下)第11章 和議(上)第24章 輿論(上)第38章 異變(下)第48章 助守(下)第2章 夜話(中)第22章 白山黑水(完)第25章 野心(上)第5章 戰前(上)第36章 覆亡(下)第26章 野心(中)第15章 船場(上)第20章 衢山(下)第8章 交趾(上)第43章 改制(下)第41章 大石(上)第30章 連橫(下)第18章 謀算(上)第39章 湄嶼(下)第43章 餘波(中)第9章 四方(下)第40章 後續(上)第17章 軒波(下)第25章 天子(上)第3章 新港(上)第26章 開春(上)第31章 戰備(下)第2章 白山黑水(二)第40章 後續(上)第33章 經濟(上)第23章 風雨(上)第4章 使團(下)第26章 旅順(上)第5章 對手(中)第26章 俘王(中)第36章 覆亡(下)第2章 平安(下)第20章 勇氣(上)第1章 夜話(上)第29章 連橫(中)第6章 對手(下)第6章 戰前(下)第10章 宣傳(上)第31 回航(下)第17章 神機(中)第7章 西路(四)第9章 守城(上)第13章 包圍(上)第5章 對手(中)第14章 西路(六)第9章 三國(上)第61章 九五(下四)第9章 四方(下)第14章 包圍(中)第62章 門戶(下)第8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一)第9章 迎擊(上)第6章 戰前(下)第36章 覆亡(下)第23章 風雨(上)第25章 天子(上)第33章 局勢(下)第56章 九五(中二)第2章 奇襲(下)第19章 戰象(下)第33章 故鄉(下)第26章 失算(下)第26章 失算(下)第25章 俘王(上)第5章 天津(上)第43章 餘波(中)第43章 帝位(下三)第38章 戰線(中)第7章 投奔(上)第40章 帝位(中)第13章 和議(下)第34章 改變(上)
第6章 未來(下)第4章 使團(下)第10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三)第2章 奇襲(下)第27章 旅順(下)第39章 土着(下)第22章 武功(上)第52章 道阻(六)第17章 商戰(中)第7章 敵至(上)第16章 變奏(上)第45章 決勝(下)第15章 間奏(下)第12章 夜談(下)第16章 變奏(上)第62章 門戶(下)第36章 股票(上)第10章 迎擊(下)第4章 使團(下)第11章 夜談(上)第59章 九五(下二)第23章 傳承(五)第30章 連橫(下)第48章 助守(下)第11章 和議(上)第24章 輿論(上)第38章 異變(下)第48章 助守(下)第2章 夜話(中)第22章 白山黑水(完)第25章 野心(上)第5章 戰前(上)第36章 覆亡(下)第26章 野心(中)第15章 船場(上)第20章 衢山(下)第8章 交趾(上)第43章 改制(下)第41章 大石(上)第30章 連橫(下)第18章 謀算(上)第39章 湄嶼(下)第43章 餘波(中)第9章 四方(下)第40章 後續(上)第17章 軒波(下)第25章 天子(上)第3章 新港(上)第26章 開春(上)第31章 戰備(下)第2章 白山黑水(二)第40章 後續(上)第33章 經濟(上)第23章 風雨(上)第4章 使團(下)第26章 旅順(上)第5章 對手(中)第26章 俘王(中)第36章 覆亡(下)第2章 平安(下)第20章 勇氣(上)第1章 夜話(上)第29章 連橫(中)第6章 對手(下)第6章 戰前(下)第10章 宣傳(上)第31 回航(下)第17章 神機(中)第7章 西路(四)第9章 守城(上)第13章 包圍(上)第5章 對手(中)第14章 西路(六)第9章 三國(上)第61章 九五(下四)第9章 四方(下)第14章 包圍(中)第62章 門戶(下)第8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一)第9章 迎擊(上)第6章 戰前(下)第36章 覆亡(下)第23章 風雨(上)第25章 天子(上)第33章 局勢(下)第56章 九五(中二)第2章 奇襲(下)第19章 戰象(下)第33章 故鄉(下)第26章 失算(下)第26章 失算(下)第25章 俘王(上)第5章 天津(上)第43章 餘波(中)第43章 帝位(下三)第38章 戰線(中)第7章 投奔(上)第40章 帝位(中)第13章 和議(下)第34章 改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