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戰象(下)

隨着一點火星燃進炮膛,伴隨着震耳欲聾的轟鳴,雙輪炮車猛然向後一坐,三寸鐵球帶着火焰和硝煙從炮口噴射而出,尖嘯着飛向敵陣。炮口的火焰一閃即逝,硝煙在雨水中也很快消失。

但在這一瞬間,朱正剛便已看清,六門炮中就只有四門把炮彈射了出去,剩下的兩門只無聲無息靜默在雨中,什麼動靜也沒有。

炮手忙把一根鐵通條插入火門,勾出了只燒了一半的引線,以及一點藥包深處的火藥。他們伸手一捻,立刻驚喜叫道:“火藥還是乾的”

“換引線快換引線”兩個炮長聞聲大叫。如果藥包內部的火藥都溼透,那就必須把炮彈重新起出,更換藥包了。

“六分之四……比預計的要高呢”朱正剛轉回頭,眯起眼望着兩百步外的炮彈落點。有着雨幕的遮擋,就算相距不過半里,那裡的敵軍仍然只是一片模糊的剪影。雖然無法確認戰果,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在開炮之後,敵軍最前方的戰旗變得躊躇不前,他們前進的腳步也明顯的慢了下來。

不知道命中了幾?朱正剛想着。PaoShu8

只有兩

野戰一營的炮隊剛剛射的四枚炮彈,一顆落入了泥漿裡,沒能再次彈起,只滾了十幾丈,在後面拉出一道水花,就停了下來,另一顆則一頭撞進了灌木叢,噼啪作響,枝葉橫飛,卻也沒有造成半點殺傷。

但剩下的兩顆鐵球卻準確的落入交趾陣中。區區兩百步的距離,橫排十丈寬的目標,卻只能四炮中二。在東海軍的炮兵操典中。屬於不及格地水平。但就是這種不及格地成績,照樣把混亂送進了交趾前軍。

交趾前軍裡,沒有人清楚究竟生了什麼。他們只看到遠處的小坡上,在雷聲中有幾點火光亮起,緊接着淒厲的尖嘯由遠及近,帶着風雨衝入隊列中。緊密的戰陣登時被趟出一條血路。殘肢鮮血在隊伍中飛濺。

不止一個交趾兵驚訝的現,站在他們身側,與他們一起高舉長槍隨隊前行的袍澤,在尖嘯聲中,莫名其妙地失去了自己的一部分肢體。一具頭顱消失無蹤的身軀仍然矗立着。半倚着手中緊握的長槍,從殘露的頸腔處如噴泉般四濺着鮮血。PaoShu8周圍被驚呆地士兵們在嚐到了滿嘴的鹹腥味之後。才現濺入自己口中地不是雨水,而是血漿。而緊跟在他身後的士兵,則不見了半邊下頜和頸項,半圓形的傷口宛如被猛獸一口噬去,所有的血肉都被炮彈帶來的激波扯掉,暴露在外的牙齒和頸椎被暴雨一下衝刷得慘白,在不斷亮起的閃電中反射着森森白光。

能像這兩人在瞬間無痛苦的死去,還算是幸運。排在他們身後,一列不幸的士兵。被減了度地三寸鐵球蹭過,捲走了手臂、撞碎了肋骨,砸爛了大腿,血肉橫飛。儘管都是難以挽回的致命傷,但殘餘的一點生命力仍能支撐着他們在泥水中慘叫翻滾,把交趾前軍的隊形鬧得大亂。

一顆炮彈擊中了官道上交趾前軍隊列,而另一顆卻正好命中了在水稻田裡,一頭正在前進的戰象。五斤重的炮彈輕而易舉的就擊碎了護在戰象頭部的藤甲,深深嵌進目標堅實的天靈蓋中。中炮後。這頭戰象立刻癱倒。在泥漿中轉了半圈,把背上地馭手和士兵都壓在了身下。雖然頭顱幾乎粉碎。不過大象地生命力畢竟遠過人類,長鼻擊打着地面,尖號在風雨中連綿不絕,淒厲得令它的同類一齊卻步。=^^^^==

大象是極聰明地生靈,也是羣體觀念極強的動物。當隨交趾前軍一起前進的十五頭戰象,聽到同伴臨死前的慘嘶時,便收住腳,不肯再前進一步。象馭手們不敢催促,更不敢拿皮鞭鞭打,只能輕拍着撫慰。戰象不是馬匹,可以用一根繮繩收服,若是惹得其起性子來,象背上的衆人無一能活。在馴化的過程中,慘死大象的長鼻、巨掌之下的馴象師不知有多少,何況充作戰象的都是長着長牙、脾氣暴躁的公象。若非如此,戰象也不至於只能在南方稱雄,而在中原爭戰中屢遭敗績注1。

“前面到底出了何事?”看着前軍緩下腳步,阮福高聲怒叫。他的中軍大旗豎在離敵陣只有一里的地方,但要看清前面生的一切,還是稍嫌遠了些。派出了兩名催促前軍繼續前進的傳令兵,他瞪着前方的混亂,皺眉沉思。

阮福是南征北戰四十餘年的老軍頭,很清楚在暴風雨中交戰只能一鼓作氣,士兵的士氣和體力都容不得來回往復的拉鋸,不比平日,可以先派些普通的隊伍,去找出敵人的弱點,去試探敵軍的戰力。PaoShu8所以他派出打前陣的六百士兵都是一時之選,泰半是他從升龍府帶來的天子兵,其中打頭的一都更是隸屬於乾德親衛的武勝軍。

以此精兵,再配上兩側隨行衝陣的十六頭披甲戰象,就算面對的是大宋禁軍

,阮福也有信心一鼓而破。何況眼前的敵軍陣勢單薄,連前面的緩坡都沒排滿,雖然由於天光雨勢看不太清,但粗粗數來,其數量絕不會過千人。手握四千大軍,阮福自認必勝。

但他卻沒想到還沒到敵軍的弓弩射程,自家的隊伍就這麼慢下來了。就算他前些日子曾見識過的威力驚人的東海重弩,縱然能射出三百餘步,但實際殺傷範圍也不到一百五十步。他想不出有那種弓弩能在兩百餘步外,就讓身披重甲的武勝軍難以前進?

難道是牀子弩?他猜想着。他曾在邕州城下見識過大宋的八牛弩,殺傷範圍的確能達到這麼遠。“應該沒錯”阮福低聲確認。只有那中射程遠達千步、曾經一箭射殺了契丹主將的神兵利器,纔有這般威力---當年契丹攻宋,正是在澶州城下,被宋軍的牀子弩射殺了統軍蕭撻凜,才被宋人逼得結下澶淵之盟,這個影響了天下百年大局的著名戰例,就算是他這樣的與遼宋無關的交趾將領,也一樣耳熟能詳----不過牀子弩不是沒有弱點,射度慢,難以轉向是其最大的缺憾。PaoShu⑧在邕州城下的幾十天裡,他早已學會了如何應付。

阮福一聲令下,鼓號齊鳴,剩下的二十四頭戰象齊齊出動,分左右兩路向外奔去。按他的命令,兩支象隊將繞過自家前軍、繞過敵軍陣列,從側翼攻擊牀子弩所在的緩坡。那裡地勢高起,俯視整個戰場,敵軍的主將和中軍大旗必然也在那裡。

看着兩隊象軍踏着沉重的步子,衝進雨幕,而前軍也再度向前挺進,阮福自得而笑:“尾難以相顧,看你們怎麼應付”

轟轟

緊接前面四炮,現在又是兩炮齊射。趙大才聽着呼嘯聲在頭頂上越過,卻失望的看見這次官道上的交趾軍並沒有停住腳步,只是又一次聽到了一聲,夾在風雨中的巨獸臨死前的嘶鳴。“看起來朱二哥好像是把目標放在象隊身上了”他側頭對着陸賈半帶疑問的說道。

“那不是最好?”陸賈咧嘴笑着,“沒了象軍,憑前面的那些個交趾兵,我只要手上有一個都,就能在裡面殺個三進三出”

雖然官道兩側的象隊沒有跟上來,但交趾軍還在前進。緩步突進的五六百人組成的陣列看起來還是有些威勢,但所有東海官兵卻全然沒把他們放在眼裡。他們在演習時見識過的對手,就算是水兵,論起前進時給人的壓迫感,也比他們強上許多。

交趾人前鋒已接近到一百五十步,舉在最前面的戰旗已清晰可辨,而他們的身影也不再模糊一片,而是極其分明的區分出個體。

東海軍的營鼓再次敲響,隆隆的重音在坡上坡下回蕩。各都的腰鼓也開始逐漸加快節奏,士兵的呼吸和心跳漸漸急促。

“一起都有準備”都頭們的大喝聲幾乎同時響起。如林的長槍齊刷刷的放下,槍尖直指前方。六排弩手也一齊舉起神臂弓,對準了敵軍。交趾軍的步伐也開始加,最前面的一列重甲步兵步介乎於小跑和疾走之間,率先進入衝鋒狀態。

一百二十步。如果正常天候,現在就已經完全進入神臂弓的殺傷範圍內了。但現在有暴風雨,所以陸賈還在等待。

遠處的象軍這時重新起步,像是要追上前軍的步伐。但連續三聲火炮轟鳴,又把象軍逼停。但交趾前軍沒受任何影響,開始小跑了起來。

一百步。

“可以了”陸賈說道。營鼓極連擊,在最**猛然一停。

“一、二排射”都頭們齊聲下令,一百五十支弩箭飛蝗般直撲交趾前軍,在敵軍陣線啃出了數個缺口。

五息後,第三、第四排弩兵也開始射擊。接下來,則是第五、第六排。而東海弩兵重新上弦,再次射,所需時間就只要十五次呼吸。

三段射

連續不斷的箭雨,讓交趾前軍難越雷池一步。但東海軍也沒注意到,在他們側翼,有兩支隊伍正悄然接近。

注1:從古到今,不論是中原王朝與東南亞屬國的戰爭,還是中原內部之爭,除了滿韃對南明李定國之戰,幾乎沒有被象軍擊敗地記錄。劉宋對林邑、西魏對西樑、唐時對南詔,宋初對南唐,都是擁有象軍的一方慘敗,戰象看似雄壯無敵,卻完全不是中原弓弩的對手。

第28章 焚城(上)第14章 間奏(上)第26章 俘王(中)第6章 戰前(下)第55章 涌金(下)第39章 戰線(下)第20章 百神第37章 決戰(下)第3章 滅國(上)第46章 亂象(三)第45章 明教(上)第27章 俘王(下)第30章 人心(上)第23章 風雨(上)第24章 喪事(下)第17章 商戰(中)第56章 西軍(上)第26章 開春(上)第31章 局勢(上)第48章 道阻(二)第26章 旅順(上)第15章 包圍(下)第4章 使團(下)第30章 輕取(上)第3章 新港(上)第26章 失算(下)第23章 喪事(上)第18章 謀算(上)第13章 西路(五)第44章 亂象(一)第39章 帝位(上)第11章 宣傳(下)第36章 異變(上)第22章 勇氣(下)第23章 傳承(五)第11章 和議(上)第20章 義學(上)第26章 野心(中)第52章 道阻(六)第38章 湄嶼(中)第13章 硝煙(上)第46章 江山(上)第23章 風雨(上)第18章 戰象(上)第13章 和議(下)第26章 旅順(上)第6章 戰前(下)第1章 奇襲(上)第39章 湄嶼(下)第17章 豐收(上)第5章 西路(二)第52章 杭州(中)第48章 助守(下)第7章 投奔(上)第52章 杭州(中)第24章 西路(七)第55章 九五(中一)地十五章 硝煙下第28章 帝國(下)第1章 平安(上)第61章 九五(下四)第62章 九五第42章 改制(上)第45章 蔡攸(下)第32章 故鄉(上)第2章 平安(下)第24章 烈風(下)第10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三)第54章 九五(上)第10章 三國(下)第12章 靖安(下)第47章 新年(下)第14章 西路(六)第10章 靖安(上)第26章 旅順(上)第61章 門戶(上)第38章 湄嶼(中)第62章 九五第44章 亂象(一)第6章 天津(下)第40章 後續(上)第10章 三國(下)第27章 俘王(下)第26章 俘王(中)第29章 星火(下)第25章 輿論(下)第36章 島南(上)第58章 九五(下一)第6章 西路(三)第56章 西軍(上)第13章 包圍(上)第22章 戰船(下)第4章 使團(下)第17章 傳承(三)第41章 大石(上)第43章 交涉(上)第31章 人心(下)第35章 海上(上)第1章 老種(上)
第28章 焚城(上)第14章 間奏(上)第26章 俘王(中)第6章 戰前(下)第55章 涌金(下)第39章 戰線(下)第20章 百神第37章 決戰(下)第3章 滅國(上)第46章 亂象(三)第45章 明教(上)第27章 俘王(下)第30章 人心(上)第23章 風雨(上)第24章 喪事(下)第17章 商戰(中)第56章 西軍(上)第26章 開春(上)第31章 局勢(上)第48章 道阻(二)第26章 旅順(上)第15章 包圍(下)第4章 使團(下)第30章 輕取(上)第3章 新港(上)第26章 失算(下)第23章 喪事(上)第18章 謀算(上)第13章 西路(五)第44章 亂象(一)第39章 帝位(上)第11章 宣傳(下)第36章 異變(上)第22章 勇氣(下)第23章 傳承(五)第11章 和議(上)第20章 義學(上)第26章 野心(中)第52章 道阻(六)第38章 湄嶼(中)第13章 硝煙(上)第46章 江山(上)第23章 風雨(上)第18章 戰象(上)第13章 和議(下)第26章 旅順(上)第6章 戰前(下)第1章 奇襲(上)第39章 湄嶼(下)第17章 豐收(上)第5章 西路(二)第52章 杭州(中)第48章 助守(下)第7章 投奔(上)第52章 杭州(中)第24章 西路(七)第55章 九五(中一)地十五章 硝煙下第28章 帝國(下)第1章 平安(上)第61章 九五(下四)第62章 九五第42章 改制(上)第45章 蔡攸(下)第32章 故鄉(上)第2章 平安(下)第24章 烈風(下)第10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三)第54章 九五(上)第10章 三國(下)第12章 靖安(下)第47章 新年(下)第14章 西路(六)第10章 靖安(上)第26章 旅順(上)第61章 門戶(上)第38章 湄嶼(中)第62章 九五第44章 亂象(一)第6章 天津(下)第40章 後續(上)第10章 三國(下)第27章 俘王(下)第26章 俘王(中)第29章 星火(下)第25章 輿論(下)第36章 島南(上)第58章 九五(下一)第6章 西路(三)第56章 西軍(上)第13章 包圍(上)第22章 戰船(下)第4章 使團(下)第17章 傳承(三)第41章 大石(上)第43章 交涉(上)第31章 人心(下)第35章 海上(上)第1章 老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