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做好自己的事

資本市場上,說一千道一萬,資金就是硬道理。

要說家大業大,國儲局比大華實業強太多了。中石油和中石化之類的機構,在國際石油市場上也經常以硬扎的形象出現,買賣期貨都不用銀行槓桿的貸款,虧錢了就交割,每年上億噸的原油產量就是他們堅實的後盾。

但是,要讓國儲局、中石油或者中石化一口氣購買20億美元的期貨合同,沒有任何一個領導能狠下心來。

責任太重大了!

從權術的角度來說,國內機構投入2億美元購買石油期貨盈利,和夠買20億美元石油期貨盈利的意義相差無幾。但是,2億美元產生了虧損和20億美元產生了虧損,意義就完全不同了。

朱恩波對國企的風格知之甚深,提出的5億美元還是在2億美元盈利的基礎上做出的,若以銀行槓桿而論,只相當於投入2000萬美元到3000萬美元的資金

以國家的面貌出現,千萬美元級確實有夠寒酸。但要從絕對數量上來說還真不少了。所以,短暫的驚訝後,朱恩波不相信的道:“1億美元的保證金,對10億美元的合同是夠了,對20億美元的期貨合同就有所不足了吧。”

“如果不夠,集團會考慮追加保證金到2.5億美元。”蘇城因爲是老闆,所以可以這樣說。換成國儲局的任何一名官員,都只能按照既定的政策工作。

1990年的2.5億美元已經不能算是普通的鈔票了,而是能夠接受省長膜拜的資金量。

朱恩波敏感的問:“大華實業有這麼多資金嗎?”

“瑟坦油田是新油田,除了給臺塑簽了一些固定供貨協議之外,新開採出來的原油都是自由進入市場的,所以利潤比較豐厚。另外。浦東的地產和大華燃氣公司的管道都獲得了國外銀行的較高評價。融資渠道很順暢。”蘇城簡單解釋了兩句。

作爲現金流超高的石油企業,石油企業和大型鋼鐵、大型交通企業很相像。90%的負債率都能正常運轉,資產負債率60%就會被銀行踩破門檻。說你們怎麼這麼保守。換成食品企業試試看,40%的資產負債率就要被強行追債,25%的資產負債率就會被說太不健康……

朱恩波嘆然。暗道:掌握這麼大一筆資金,做什麼不好要投到期貨的熔爐中去……

轉瞬,朱恩波就意識到了蘇振國問話的意圖。

這就是信心啊!

大家都能說的出理由。但是,兩人對自己闡述的理由的信心是不同的。

朱恩波覺得石油價格會漲,所以準備用2億美元買多。但是,如果讓他用10億美元買多就不行了。說明他對石油上漲的信心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足。

朱恩波閉口不言,其他人也都不吭聲了。

蘇東元神光四射,忍不住比較蘇刑和蘇城的優劣,心想:蘇刑要不是與蘇城鬧的太僵。現在做生意說不定還能有個依仗,至少資金方面是不用愁了……也許還能學些技巧……

蘇東元最後暗歎一聲:老天要是把蘇城的能力賦予蘇刑就好了,也免得如今家宅不寧。私生子做這麼大的事業又有什麼用。對家族沒有好處。反而容易產生爭鋒……

毛主任和候海青卻對蘇城佩服之至。這種場合下是不好說大話的,10億美元就是10億美元。20億美元就是20億美元。在他們眼裡,蘇城敢於做出這樣的決斷,本身已經令人佩服了。

蘇振國則眯着眼,不知思量着什麼。

許久,蘇振國睜開了眼睛,眸光威顯,問道:“購買5億美元的石油期貨,總量是多少?”

“1500萬桶左右。200萬噸。”回答的是朱恩波。

“如果按照你們的預計,石油漲價,能賺多少錢?”

“假如漲到40美元以上,盈利預期將近30%,相當於1.5億美元,如果是50美元的話,則有2.5億美元的漲幅。最重要的是,我們能直接交割石油期貨,避免石油匱乏。”朱恩波希望給自己的期貨計劃掛上更多的屬性。

蘇城扁扁嘴,道:“中國是石油出口國,交割來不是還要賣出去?”

作爲石油出口國的正常期貨思路,就是套期保值,也就是購買和石油產量相當的空單,買石油價格下跌。如此一來,假如石油上漲,空單雖然虧損了,但石油現貨上漲了,不虧不盈。假如石油價格下跌了,石油現貨虧損了,但空單產生了盈利,同樣不虧不盈。聽起來套期保值好像做了個無用功,但實際上,它消弭了石油生產中的價格風險,保證了石油生產商的盈利固定。

石油商想要多賺錢,別瞅着石油價格上漲,想辦法增加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產量纔是正理。這也是期貨市場存在的主要價值。

以這種思路來看,國儲局或中石油的保險做法就是買跌,消弭海灣戰爭的風險。只是因爲朱恩波,或者大量的老期貨人的自信,他們纔會做出買漲的決定。

這個時候,國儲局的決定,其實就脫開了它的本職工作,屬於灰色地帶了。

當面討論到這個程度,朱恩波略有些心虛。但是,想到第二次石油危機時,油價飆漲的故事,朱恩波終究沒有退縮:“戰爭一旦發生,石油的供應會變的異常緊俏,購買石油不僅僅是純粹的經濟問題,還應該考慮到相應的政治和外交影響,我們擁有的石油越多,發言權也就越大,即使重新轉讓,也能得到利潤以外的好處,比如交換技術等等。關於這一點,中石油和中石化也是同意的。”

蘇城不禁一笑,道:“他們手上的石油越多,確實是發言權越大。對國家來說,1500萬桶石油又能怎麼樣。做決定的是日產150萬桶的國家。”

朱恩波一滯。道:“也許可以增加合同金額。”

蘇城馬上逼問:“到多少?”

“這個……”朱恩波只能看向蘇振國和毛主任。他不能當國儲局的家。更不能當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家。

蘇振國呵呵笑了兩聲,卻看向蘇城,道:“大華實業的原油。現在出售到哪裡去了?”

“臺塑得到了一部分,剩下的就在市場上出售了。”

“給你們一年時間,能拿出1500萬桶石油嗎?”

“當然可以。只是我們半年的產量而已。”

蘇振國笑了笑,纔對朱恩波道:“既然如此,大華實業把原油抵押給國儲局,不是皆大歡喜?國儲局的原油儲備增加了,大華實業得到了更多的資金,等於提前買空……”

朱恩波聽的心驚膽戰。他可不想這樣,純粹的購買行爲和期貨市場上的斬獲是兩個概念,這讓國儲局在石油戰場上的價值降低了。

朱恩波還在考慮如何拒絕,蘇城先說話了:“我不太想出售原油給國儲局。如果石油價格真的下降了。國儲局豈不是要虧錢?我擔心會有不好的言論。我的建議,國儲局做好他們套期保值的工作,期貨市場交給我們自負盈虧的公司好了。”

朱恩波的臉色紅一陣白一陣的。做期貨的國家機構。其實是國儲物資調節中心。一個很低調的國家金融機構,本身只做金融期貨。用國家的錢,用別的部門的物資。對他們來說,本身是不用承擔損失的,確實缺乏自負盈虧的單位的那種底氣。

毛主任始終不發一言,此時不得不出來和稀泥道:“國儲局的同志考慮問題的方向不同,國外金融機構的交易員,也不是在用自己的錢做交易嘛。我覺得,國儲局的同志再做一些細緻的研究,爭取考慮的周詳一些。大華實業自負盈虧,不參與不干涉。”

蘇振國笑看蘇城兩眼,問:“大華呢?”

說了這麼長時間,蘇城也放開了,道:“大家做好自己的工作,天下太平。”

國儲物資調節中心自己的工作,就是套期保值。蘇城明知道油價要跌,當然不希望朱恩波拿着2億美元或者5億美元去證明自己,這裡面也有大華自己的稅款。

蘇振國用手指敲了敲桌子,沉思片刻,道:“嗯,這樣吧。大華實業要做石油期貨,國儲局的同志也想做。乾脆,大家坐到一起做,多商量,多討論,都不要太固執。互相學習,互相借鑑。”

朱恩波愕然。這怎麼搞?

毛主任沒少經歷過這種事情。計劃經濟時代,科研單位,金融單位和地方政府每年都要在部委決鬥無數次,專業性太強或不好決定的時候,就放在一起好了,最後活下來的那撥,自然能得到更好的待遇和重視。

他咳嗽了兩聲,建議道:“我在招待所安排一些房間,讓國儲局和大華實業的同志們住過去?”

“可以。從委裡派人過去做協調,不要搞對立,要獨立且聯合。”蘇振國停頓了一下,繼續道:“把他們兩個加到政策研究中心的名單裡去,石油價格和世界形勢密不可分,伊拉克和科威特的問題怎麼解決,美國人打開門商量,我們可以關上門討論嘛。”

蘇東元眼皮直跳。蘇振國說的政策研究中心,是國務院的政策研究中心,相當於國家領導人的智庫,裡面除了專業的學者,就是國家重點培養的幹部。很多時候,兩者還是相通的。

朱恩波即使有些才能,也還夠不上政策研究中心的門檻。蘇振國此舉,明顯是爲了培養蘇城的。

這種傾向,讓蘇東元的感覺很古怪。

……

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切記分享越多更新就越快哦!!!

小提示:

第658章 水到渠成第117章 高科技第657章 投名狀第99章 控制與斬除第26章 最平靜的年份第20章 話國企第447章 裡海石油第590章 開門紅第207章 重返阿布扎比第567章 甘之若飴第248章 大華整合第270章 國儲局第211章 山寨化第570章 壓縮競爭者第112章 心血第69章 大慶來了第206章 暖流第131章 海洋石油研究所第130章 善良的總公司第574章 開標第385章 液化天然氣船第440章 哪來的訂單第129章 海洋採油廠第177章 動力定位第492章 脾胃第479章 波濤不靖第392章 ……媒體戰第288章 裝備公司第375章 井深第292章 掀桌子第180章 合併第402章 跳槽第406章 步步緊逼第607章 備份第461章 懸而未決第291章 輸油管道第632章 價差第76章 濟南動力機廠第182章 新合資廠第527章 軍事政變第346章 抵蘇第34章 實測數據第249章 用工制度第272章 做好自己的事第26章 最平靜的年份第72章 這貨是誰?第228章 爆發第526章 外交升級第162章 央視採訪第487章 細則第660章 船業擴張第129章 海洋採油廠第259章 外銷第170章 石化基地第633章 延產第197章 大會戰第570章 壓縮競爭者第75章 大肥豬第19章 吉普第496章 設備第362章 拜訪第595章 油田規模第346章 抵蘇第107章 油井拍賣第132章 技術方向第69章 大慶來了第216章 不能做第554章 綠色曲線第30章 採油機第7章 採油隊第247章 帷幕初開第210章 白菜論價第216章 不能做第403章 再培訓第541章 賄選第639章 國內第212章 請客吃飯第608章 又做了什麼第405章 窗戶紙第106章 漁政船第314章 臺塑意向第255章 國產催化劑第388章 落實第154章 覲見第84章 直供產品第535章 遠眺阿齊久第131章 海洋石油研究所第412章 目標康采恩第256章 仿真測試第270章 國儲局第637章 陰謀第64章 南二莊廢油井第516章 雄厚資本第396章 ……高薪挖人第118章 技術推廣第400章 怎麼能這樣第395章 ……蓄力第471章 扶貧工程第588章 展會安排
第658章 水到渠成第117章 高科技第657章 投名狀第99章 控制與斬除第26章 最平靜的年份第20章 話國企第447章 裡海石油第590章 開門紅第207章 重返阿布扎比第567章 甘之若飴第248章 大華整合第270章 國儲局第211章 山寨化第570章 壓縮競爭者第112章 心血第69章 大慶來了第206章 暖流第131章 海洋石油研究所第130章 善良的總公司第574章 開標第385章 液化天然氣船第440章 哪來的訂單第129章 海洋採油廠第177章 動力定位第492章 脾胃第479章 波濤不靖第392章 ……媒體戰第288章 裝備公司第375章 井深第292章 掀桌子第180章 合併第402章 跳槽第406章 步步緊逼第607章 備份第461章 懸而未決第291章 輸油管道第632章 價差第76章 濟南動力機廠第182章 新合資廠第527章 軍事政變第346章 抵蘇第34章 實測數據第249章 用工制度第272章 做好自己的事第26章 最平靜的年份第72章 這貨是誰?第228章 爆發第526章 外交升級第162章 央視採訪第487章 細則第660章 船業擴張第129章 海洋採油廠第259章 外銷第170章 石化基地第633章 延產第197章 大會戰第570章 壓縮競爭者第75章 大肥豬第19章 吉普第496章 設備第362章 拜訪第595章 油田規模第346章 抵蘇第107章 油井拍賣第132章 技術方向第69章 大慶來了第216章 不能做第554章 綠色曲線第30章 採油機第7章 採油隊第247章 帷幕初開第210章 白菜論價第216章 不能做第403章 再培訓第541章 賄選第639章 國內第212章 請客吃飯第608章 又做了什麼第405章 窗戶紙第106章 漁政船第314章 臺塑意向第255章 國產催化劑第388章 落實第154章 覲見第84章 直供產品第535章 遠眺阿齊久第131章 海洋石油研究所第412章 目標康采恩第256章 仿真測試第270章 國儲局第637章 陰謀第64章 南二莊廢油井第516章 雄厚資本第396章 ……高薪挖人第118章 技術推廣第400章 怎麼能這樣第395章 ……蓄力第471章 扶貧工程第588章 展會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