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重返阿布扎比

“孩子他媽,家裡怎麼樣?娃娃乖不乖?爸媽身體好就好。我好的很,別瞎操心。行了,電話費貴的很,就這樣吧……”沙鳴印用了30秒不到,就打完了電話,然後嘖嘖的回憶感慨了三分鐘,才長身而起,到吸菸室裡自爽去了。

後面的工人等了一會兒,纔上去打電話,也是類似的話。

這年月,中國家庭安裝電話的用戶並不多,許多人都是打到離家較近的小賣鋪,或者同事朋友家裡,請他們通知家屬約定時間後,再撥打過去,而這等待的時間,就成了最幸福的時間,有足夠理由給他們回味家庭的幸福。

不過,真的撥通電話以後,大多數人也只聊一分鐘就結束了。“煲電話粥”這種事情,在中國是完全無法理解的事。市話也要6毛錢一分鐘呢。

蘇城跟着排隊的人羣,也給家裡打了個電話。

衛星電話撥通的很快,噪音卻不小,蘇母的聲音伴隨着沙沙的尾音,像是海水的波濤,站在孤島似的鑽井平臺上,思鄉的氣氛格外濃郁。

這個時候再看波浪壯闊的海水,突然讓人變的感懷。蘇城張開口,不自覺的也是同樣的話:“老媽,家裡怎麼樣?身體好不好?”

中國人的祝願和期望,其實都是相似的。

無論是龐大的工業還是強大的軍隊,他們所賺取的,所保衛的也不過是吃飽穿暖,家庭幸福罷了。站在別國的海岸線上。採着別國的石油,出國在外的人心裡未嘗沒有擔憂,但他們只能將擔憂存在心裡,用信函和明信片來表達。接通電話,聽到家人聲音的那一瞬間,壓力纔會釋放出來。

蘇城在通訊室裡呆了片刻,也鑽進了吸菸室。這是個十平米左右的封閉空間。換氣扇嗡嗡的響着,一根根香菸燃起濃濃的煙氣。

“蘇董來了。”沙鳴印的聲音微沉,但已正常了許多。

“給我支菸。”蘇城用吸菸室的打火機點着香菸。深吸了一口,又慢慢的吐了出來,用青煙遮住了自己的眼睛。

看他做着和自己相同的事。工人們突然覺得自在不少,很快又恢復了狀態,絮絮叨叨的說起話來。

一些人喜歡說,一些人喜歡聽,蘇城沉默的想着心事。

滿房間都是兩三個人的嘮叨聲。

沒有在野外工作過的人,很難理解大老爺們怎麼這多話。有的人幾乎是不住口的說着家裡的事,談自己的老婆,聊自己兒子,描述自己的父母,回憶自己的兄弟姐妹和狗……

寂寞使然。也是一種心理暗示,只有責任感,才能讓男人做出令人難以想象的大事。

蘇城連抽了兩根菸,見沙鳴印指間已沒了紅色的光亮,於是拍拍他的肩。兩人一起走出了吸菸室。

鐵門“咣噹”一聲扣了回去。

蘇城和沙鳴印倚着鐵欄杆,一起吸了口新鮮空氣,都笑了。

沙鳴印不好意思的道:“老劉平時做事賣力,就是嘴沒個閒的。”

“能理解。”蘇城緩緩點頭,真誠的道。

沙鳴印微笑,道:“才呆了幾個月。我們就說,咱平臺上的工人,比他老婆還了解他。什麼小時候攆狗追雞,偷玉米棒子的事,我們全都能背出來了……”

蘇城呵呵的笑了出來,稍停又道:“老沙,再過幾天,106就要到位了,你是留在105上,還是去106?”

“我去106。”沙鳴印毫不猶豫的道:“咱們的人,來源複雜,我要是不去,鎮不住。”

蘇城緩緩點頭,道:“第二口油井也很重要,也只有你去,我才放心。不過,你又要好久不能回家了。”

“搞勘探的,誰都不能勘探到一半回家去吧,那叫什麼事。既然做了石油勘探,也就習慣了,老婆孩子都理解。”

蘇城嘆了一口氣,這是石油行業無解的難題。當年的大慶油田和勝利油田,現在的克拉瑪依油田,也都是在一片荒原上建起來的,勘探之初的工作者,誰不是離鄉千里,日夜無歸。後來的大*慶市和東*營市,同樣是工人及其家屬,一手一腳建成的新城。

沙鳴印卻早已習慣了人在異鄉的生活,思鄉之情一閃而過,又笑道:“其實,我去意大利的海上鑽井平臺看過。”

“哦?怎麼樣?”

“還能怎樣,就是房間比我們稍大一點。他們叫船長間,裡面除了牀,再多一個上面儲物中間做書桌書架的櫃子。剩下的,除了吃的能好一點,都差不多。”沙鳴印比劃的形容。

接着,他又解釋道:“意大利人用的鑽井平臺是82年建的二代船,6800噸,定員18人,實際只有15個左右。咱們的是準三代,7500噸,就是定員比較多,有28個人,再加上他們的設備體積小,平均空間就比我們大一些……”

“這樣啊……”蘇城在腦袋裡模擬對方的平臺。他全程跟隨海上鑽井平臺的建設,對每一個模塊都有感性的認識。

沙鳴印說着笑了一聲,道:“外國人嬌氣的很,你看咱們的房間,小歸小,總歸是夠用的吧。而且是一個一個單間,比國內的平房好多了。就油田的廠區,一家五口人住30平方兩間房的多了去了,哪有咱們的海上鑽井平臺舒服。他們意大利人就不行,說是鴿子籠。”

蘇城莞爾。89年的住房環境的確糟糕,尤其是有孩子出生,或者孩子長大了的家庭,住房面積都不夠用。華105號鑽井平臺以國際標準建設,裡面的空間倒是比國內許多單位的住房條件還好些。而且,80年代的國企工人。過了一輩子的集體生活,互相之間的關係協調,倒是容易許多。

蘇城又問:“你說他們吃的好,意大利人怎麼弄的?通勤船來的多?”

“通勤船是阿布扎比提供的,來的時間都差不多。不過,他們買的東西比我們多。”

“咱們人比他們多,還不多買點?老沙。你不是這麼省吧?”

“我哪會從嘴裡省錢。”沙鳴印叫屈道:“咱們沒有大冰箱,東西買多了放不住。意大利人直接裝了個冰庫,還有保鮮的大冰箱。那些什麼雞翅披薩的都是存在冰庫裡的,放一半年都不壞,蔬菜也能吃半個月。咱就一個冰箱。這個不能比。”

“那咱也買大冰箱好了。冰庫要改結構,這個需求可以向廠裡提出,用在106號上。”

“你說真的?一套大冰箱買下來,不少錢呢。”

蘇城笑了,道:“你還說不省錢?”

“我是不浪費錢。”沙鳴印看了一眼前面,也有幾個表情怪異的工人,坐在地上看海。在海上工作的人,每天看海看的想吐,平常哪裡坐的住。

想到這裡,沙鳴印也就不堅持了。只道:“你可要算好了,不要這麼辛苦的採油,採到後面採虧了。我聽說,光是一套鑽井平臺就要好幾千萬,還有上億的。也不知多久能收回成本……”

“資金的問題,我肯定會考慮的。”蘇城拍拍他的肩膀,看看錶道:“快到吃飯時間了,我們到活動室坐着吧,外面的太陽毒的很。”

“剛來的時候,每天都脫皮。那些白人才嚇人呢,烤的和蝦米似的,不注意看,還以爲曬熟了。”

兩人笑呵呵的進了餐廳兼活動室。此時,不值班的工人都會過來,也是鑽井平臺的社會活動中心。

特意戴上了白帽子的廚師,看着蘇城和沙鳴印來了,就宣佈開飯。大家排着隊到餐檯領食物,方式和大學食堂、單位食堂相似。

四口大桶裡,分別放着海帶燉肉、酸菜炒肉、紅燒魚塊、炒土豆絲,再加一盆紫菜雞蛋湯。看的出來,這已經是努力操持的結果了。

比起老外的快餐,中餐的製作確實麻煩了一些,一些材料也很難從阿聯酋買到。

蘇城一邊吃飯,一邊與工人輕鬆聊天。一會兒,廚師緊張的過來,問道:“蘇董,您覺得味道怎麼樣?”

“平時也是這個味道嗎?”

“是,沙總特意吩咐了,不許弄虛作假。”

蘇城笑看了沙鳴印一眼,道:“口味沒有問題,等以後咱們買了大冰箱以後,你要多做不同的東西。另外,另外,我看咱們平臺可以試做自助餐。”

“自助餐?”廚師不明白的搓着手。

蘇城於是給他細細解釋,道:“份量和現在是差不多的,但大家喜歡什麼就挑什麼,反而少了浪費,而且吃飯的氛圍更好,也減少你的工作量。”

“那想吃什麼吃什麼,不是總有東西剩下來?”

“剩下來的,下次就少做些,或者乾脆不要做。咱們食堂打飯,一些飯菜其實也浪費了,做自助餐,比較麻煩的地方,就是要菜式多一些,20多個人,可能確實不好做”蘇城停了一下,接着又道:“你的任務很重要,咱們出國在外工作,如果能吃好睡好,家裡人也就不至於太擔心了,你得琢磨着,讓大家都吃的開心……”

“定讓大家吃好喝好。”一股子使命感,環繞在白色的廚師帽上。

蘇城在鑽井平臺住了兩天,新鮮感漸去。這裡的生活也越來越像是搖搖擺擺的海員生活。

28名工人和他,每天都工作8個小時以上,才能勉強完成日常事務,若是遇到修理等方面的問題,就要通宵達旦,處理好了才能睡覺。

第三日清晨,蘇城要返回陸地的日子。

沙鳴印等一羣人唱着《我爲祖國獻石油》,準備歡送蘇城。然而,眼看着通勤船即將抵達,沿海卻起了大風,洶涌的波浪把通勤船拋起又丟下,雖然不至於傾覆,靠近鑽井平臺卻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事。

7500噸的鑽井平臺也不能與大海相抗衡,30度左右的翹起不時發生。爲了避免發生危險,大家重新回到了艙內。生產雖然不能進行了,安全工作反而更繁重,最少有20個人循着管道檢查,生怕有破裂或裂縫出現。

大浪持續到了下午5點,通勤船方纔靠上了鑽井平臺。阿拉伯的船長大約早就熟悉了這種天氣,如常的喊道:“我們就停15分鐘。浪天防滑……”

蘇城被放在籠子似的電梯裡,緩緩的降到船邊,再被兩個大漢抽到通勤船上。

一箱箱預定好的食物和生活用品被放入吊籠。收回到頂端,工人匆忙卸下這些東西,又將垃圾等廢棄物送下來。

過程井井有條。15分鐘只是剛夠。

船長掐着時間,等到15分鐘,立刻啓動引擎,奔向海邊。

站到地面上的一瞬間,蘇城趴的一聲,就跪在了地上。

不是什麼儀式,而是暈陸了。

海上鑽井平臺無時無刻都在搖擺,尤其受潮汐的影響嚴重。當蘇城習慣了海船,再站上陸地的時候,一個準備不好。就臥倒了。

一同上岸的還有其他國家的工人,順勢躺倒在地的不止一人,大家相視一笑,各打各的滾。

等蘇城舒服了,準備上車的時候。又有穿西裝的男人過來,道:“蘇先生好,我家主人想請您喝杯咖啡。”

“你家主人是誰?”

“主人說,您一定能猜到。”

蘇城招手叫來霍昌,讓他和四郎在後面等着。阿聯酋民間穿着傳統長袍者居多,一方面是習慣。另一方面也是氣候緣故。因此,穿着西裝的多是阿聯酋的政府官員,不願主動通報姓名的人,在蘇城所知的人裡只有迪亞布,王儲的親信裁縫。

對方開車,七拐八拐的出了公共碼頭。

馬路兩邊林立着私人別墅,它們建的很鬆散,又兼顧了周圍的建築,有些像是老上海的公館,屬於成本很高的自建住宅,風格各異。一些人家的門前還種着綠色植物,按照每株3000美元的培育成本,這些私宅的成本也能猜想一二。

進入城市的主幹道後,蘇城突然發現了大量的中國字。仔細再看,全是石油裝備展的廣告。

甚至到了城市相對繁華的街道,仍能不時的瞅見英文、阿拉伯文、法文、德文或中文的石油裝備展廣告。

蘇城不由驚訝萬分。

在阿布扎比這種地方投放廣告,也就比在東京和紐約便宜一點,大華實業都沒有最終決定廣告金額。中國駐外使館全是一隻只散養的鐵公雞,更不可能掏錢……

難道是阿聯酋政府掏錢?蘇城也有點不太相信,這可不是一筆小數字,就是中國政府的政績官員,估計也捨不得這樣花錢……

奔馳直接駛入了一座綠樹成蔭的莊園。在阿聯酋,粗壯的樹木比黃金更適合炫耀。

蘇城下車之後,更感覺到了陣陣涼風,觀察以後發現,竟是懸在樹幹上的噴霧器。

“這是誰的莊園?”蘇城不得不問。

司機恭敬道:“是主人的。”

“說了等於沒說啊。”蘇城用中文嘟囔了一句,擡腿入內。

迪亞布束手等在門口。

見到蘇城,他握手的同時輕聲道:“阿米爾閣下在等您。”

蘇城一愣,用疑問的語氣道:“阿米爾閣下是?”

“是王儲殿下的長子。”迪亞布低眉道。

蘇城恍然。按照目前的宮廷繼承狀況,王儲殿下的長子,就是下一任的王儲了,在某種成都上,他也就代表了王儲本人的意志。

“我是否應該準備一份禮物?”蘇城有技巧的發問。

迪亞布微笑,道:“誠意就是最好的禮物了,蘇城先生請隨我來。”

這個莊園很大,房子卻並不大。穿過門廊,就能看到裡面的阿拉伯風情建築,向南的一邊是放着三四米高的魚缸,裡面養滿了五彩斑斕的熱帶魚。

阿米爾是個頭髮微卷的年輕人,穿着像美國電影裡的缺愛青年似的。他翹着腳坐在魚缸上方,手上提溜着魚竿。

“中國蘇?”阿米爾跳下了魚缸。

這個稱呼可不正規,迪亞布裝模作樣的咳嗽了一聲。

“蘇先生。”阿米爾又換了一個稱呼。

蘇城笑着和他握手。說:“阿米爾閣下。”

“你是我有記憶以來,第一個競標到中東石油的亞洲人。”阿米爾最多上中學的年齡,他上下打量着蘇城,笑道:“你和日本人不太一樣。”

對中東人來說,中國、日本、韓國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就像是中國人很難分辨和理解伊朗和伊拉克,阿布扎比和迪拜。

在蘇城看來,阿米爾根本是個孩子。無論是出挑的舉止還是稚嫩的臉龐,都說明他並未做好王室繼承人的準備。此時出面,也許是王儲不方便。也許是爲了鍛鍊阿米爾的外交智力……但是,讓一個18歲都不到的孩子出面,蘇城也不知應該羨慕還是憐惜他了。

雜念一閃即逝。蘇城露出一個禮貌的微笑,道:“中國是一個比日本大的多的國家,再過20年,我們的石油消費量也將比他大的多。”

“所以提前購買石油,對嗎?”

“您說的沒錯。”

得到了肯定,阿米爾一下子高興起來,道:“中國也臨海吧?你們有什麼特色的魚類嗎?”

“我知道的有,中華胭脂魚吧。”蘇城配合的道:“今年在新加坡野生觀賞魚研討會上,被評爲二等獎。”

“那應該很好看了?”

蘇城沉吟了一下,道:“味道是很不錯。”

嚴肅的迪亞布。對冷笑話的接受程度出乎意料的高,捂着嘴轉過身去。

阿米爾卻不生氣,更加興奮的道:“看來,蘇城先生有和我一樣的想法。越漂亮的魚,肯定是越好吃的。對嗎?”

“中國講究色香味俱全。”蘇城艱難的用英文翻譯出來,又道:“一個好的廚師做出的美食,首先要好看。我想,同等條件下,一隻漂亮的魚,肯定要比一隻醜魚好吃。”

“中國真棒!”阿米爾真心實意的道:“很多人都反對我從水族箱中釣魚。而且說這些漂亮的魚很難吃,這樣看來,肯定是廚師的水平不足,你能幫我僱傭幾個中國廚師嗎?”

“當然,沒有問題。”

“太好了。”阿米爾伸出手,想要擊掌,又聽到迪亞布的咳嗽聲,趕快收了回來,重新規規矩矩的去釣魚。

阿米爾作爲王儲的長子,他的存在表達了王儲對蘇城的重視程度,但實質的東西,並不通過他來表述。

迪亞布拍拍手,只見一名阿拉伯美少女,端着兩杯淺藍色的飲料出來。

等蘇城舉杯後,迪亞布笑道:“很涼爽的飲料,要摻酒的話,可以添些伏特加。”

“不用酒了。”蘇城心想,眩暈還沒消除呢。

迪亞布一飲而盡,放下杯子,笑道:“蘇城先生在路上,有看到許多廣告嗎?”

“是的,我也在奇怪。”

“那是王儲的贈禮。”迪亞布笑着道:“王儲擁有很多的資源,包括阿布扎比的廣告資源,如果您需要的話,我們可以大量的提供。”

“感謝王儲殿下。”

“王儲殿下對您的石油裝備展非常有興趣,他認爲,這能增加阿布扎比的國際影響力。”

蘇城謹慎的回答:“是的。”

“中國政府,會在這次石油裝備展上,大量的採購裝備嗎?”迪亞布一步步的接近正題。

蘇城正容道:“我只是中國一家企業的所有者,對於政府方面,猜測會購買一些,具體數量,不能確定。”

“我這裡有一個名單,也許是中國政府有興趣的。”迪亞布笑了一下,說:“他們都是將要參加石油裝備展的公司。”

名單很長,大概有兩三百家公司之多,蘇城仔細看了看,發現全是歐美國家的公司,準確的說,是美國公司。

正在奇怪間,一個念頭突然從他腦海中閃過:是啊,國內要破冰,花錢不正是破冰的最好方式。這次石油裝備展,中國政府如果要採購物資,肯定要優先考慮美國公司,其次也會考慮歐洲公司……從政治角度來講,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

迪亞布看蘇城的表情,問道:“您明白了?”

“是的。”

“我這裡還有一個名單。”迪亞布又遞給蘇城一個複印紙。

這張紙裡的公司就少多了,只有不到五十家,就記憶來看,似乎全是包含在第一張紙裡的。

迪亞布微笑,說道:“它們都是美阿合資的公司。”

……(未完待續。。

———————————————————————————————

第31章 丟骨頭第319章 畫外音第213章 延長時間第365章 ……增加到多少第655章 肥肉與利爪第262章 爭取支持第370章 勘探地第501章 情何以堪第414章 元旦第388章 落實第586章 副產品第200章 論石油價格第25章 部門利益第287章 調查報告第331章 逆反第119章 中石油原始股第51章 酒宴第318章 明確的戰略第621章 第一口保密油井第351章 中國的援助第523章 推箱子第127章 井涌第320章 舉手投票第363章 秋明市第220章 一筆爛賬第5章 辦公自動化第579章 初探井第554章 綠色曲線第636章 15美元第281章 新觀點第472章 滿足誰?第390章 道義制高點第328章 終南捷徑第3章 敲定去向第294章 環保標準第74章 誇街第116章 參觀團第599章 殘羹剩炙第248章 大華整合第537章 選戰第12章 實物獎勵第1章 一夢到北大第382章 憶苦思甜第223章 三角債第338章 投資登記第506章 成功的秘訣第483章 被寵壞的國企第314章 臺塑意向第55章 合資廠第88章 出口轉內銷第208章 質問第617章 保密工作第654章 回京第216章 不能做第495章 初級碳纖維第327章 外籍工人第15章 靠山吃山第235章 論戰第6章 去油田第665章 洋蔥剝落第75章 大肥豬第407章 成噸的訂單第75章 大肥豬第623章 貢獻第198章 建廠第187章 您是蘇城吧第321章 勝利的空氣第553章 作弊日第191章 接待第420章 供應商們第204章 噴涌的石油第158章 最終價格第71章 領導路過第497章 一日千里第414章 元旦第560章 公關第174章 簡版平臺第509章 馬上就有了第215章 全面檢驗第267章 變動第166章 回家第481章 新徵程第456章 軟肋第556章 儘管提要求第129章 海洋採油廠第83章 外方要求第502章 找人第391章 ……中國人自己的第88章 出口轉內銷第469章 發佈新聞第537章 選戰第376章 替噴法第66章 肥油星第513章 活棋第32章 技術驗證第503章 成本十分之一第29章 可樂加冰第654章 回京第503章 成本十分之一第72章 這貨是誰?
第31章 丟骨頭第319章 畫外音第213章 延長時間第365章 ……增加到多少第655章 肥肉與利爪第262章 爭取支持第370章 勘探地第501章 情何以堪第414章 元旦第388章 落實第586章 副產品第200章 論石油價格第25章 部門利益第287章 調查報告第331章 逆反第119章 中石油原始股第51章 酒宴第318章 明確的戰略第621章 第一口保密油井第351章 中國的援助第523章 推箱子第127章 井涌第320章 舉手投票第363章 秋明市第220章 一筆爛賬第5章 辦公自動化第579章 初探井第554章 綠色曲線第636章 15美元第281章 新觀點第472章 滿足誰?第390章 道義制高點第328章 終南捷徑第3章 敲定去向第294章 環保標準第74章 誇街第116章 參觀團第599章 殘羹剩炙第248章 大華整合第537章 選戰第12章 實物獎勵第1章 一夢到北大第382章 憶苦思甜第223章 三角債第338章 投資登記第506章 成功的秘訣第483章 被寵壞的國企第314章 臺塑意向第55章 合資廠第88章 出口轉內銷第208章 質問第617章 保密工作第654章 回京第216章 不能做第495章 初級碳纖維第327章 外籍工人第15章 靠山吃山第235章 論戰第6章 去油田第665章 洋蔥剝落第75章 大肥豬第407章 成噸的訂單第75章 大肥豬第623章 貢獻第198章 建廠第187章 您是蘇城吧第321章 勝利的空氣第553章 作弊日第191章 接待第420章 供應商們第204章 噴涌的石油第158章 最終價格第71章 領導路過第497章 一日千里第414章 元旦第560章 公關第174章 簡版平臺第509章 馬上就有了第215章 全面檢驗第267章 變動第166章 回家第481章 新徵程第456章 軟肋第556章 儘管提要求第129章 海洋採油廠第83章 外方要求第502章 找人第391章 ……中國人自己的第88章 出口轉內銷第469章 發佈新聞第537章 選戰第376章 替噴法第66章 肥油星第513章 活棋第32章 技術驗證第503章 成本十分之一第29章 可樂加冰第654章 回京第503章 成本十分之一第72章 這貨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