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船業擴張

賺錢是一門技術,花錢則是一門藝術。

世界上花錢最多的,同時也最應該學習這門藝術的是政府機構。他們經常做着花一萬元幹一千元元的事,若是有人異議的話,就再花一萬元去調查。

最會花錢的當屬金融機構,爲了給自己賺錢,昧着良心的銀行家們總能想出用一千元幹一萬元的事的法子,某些時候,他們連這一千元都不想花。

對大部分人來說,用一千元做一萬元的事很困難,但用一千萬元去做一億元才能做的事,有時候又會變的簡單。

蘇城有許多花錢的選擇,最終,他還是決定將之用於投資公司和大華實驗室。

霍昌等人極力推崇的擴大生產的舉措,則被蘇城毫不猶豫的否決。

誠然,現在擴大生產,確實能夠爲公司賺到大量的利潤,就是用後世的眼光來看,純粹的大工業生產直到2008年還是能賺錢的,而且,只要熬過金融危機的寒冬,活下來的工廠並不會比往年更難過。

以大華實業旗下工廠的收益率,投資生產每年至少可以賺到20%的利潤,而且它的容量非常大,投入100億元或500億元都不會遇到瓶頸。

然而,考慮到人的因素,蘇城還是拒絕了擴大而帶來的利潤與影響力。

94年的人工成本是很便宜,但到了20年以後,當人口紅利漸漸消失。工人的人工成本上升以後,擴張成幾十萬人的大華實業又該怎麼做?

94年20歲左右的年輕工人,到了2014年是40歲。若是遭遇生產縮減,大規模的裁員帶來的不止是企業的不安,還有無數家庭的破裂。

蘇城也沒有自信帶領幾十萬上百萬人,闖過以後的層層狙擊。因爲作爲人,他不會像是機器那樣,具有穩定的邏輯需求曲線,無論是工人還是公司職員。永遠都會要求更好的待遇和福利,在經濟上升期,要做到這一點並不難。但到了經濟下降期,要維持衆多人的需求就困難了。

美國通用就是個不錯的範例。他們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市值數千億美元,比某些小國的國民生產總值都要高。然而。歷經百年的通用集團儘管依舊是國際市場上最有競爭力的選手。可它茫茫多的退休工人,尤其是高待遇的退休工人,還是讓整個集團入不敷出。

90年代的中國國企亦有同樣的問題,當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入廠的工人開始大批量的退休的時候,再好的壟斷企業也支撐不住這種純粹的消耗。

相似的問題還發生在日本,當他們因爲自己的公司總是爲全體社員而服務,進而歡欣鼓舞的時候,失去的十年。以及失去的二十年緩緩揭起了大幕,最終。沒有倒閉的大型企業再也不敢繼續以前的年功序列體制,轉而開始大肆聘用勞動派遣工,等於是放棄了對工作者的保障。

這種無法預知而且不斷膨脹的人工風險,即使是一個國家都無法承受,蘇城自然非常謹慎。他深知自己的管理水平一般,所以總是盡其所能的發揮其本人的避險能力。

聘用更少的職工,聘用更優秀的職工,並且不斷的培訓自己的職工,這也是一種公司避險的手段。

哪怕是到了經濟環境不好的時候,較少而優秀的員工也不至於變成巨大的負擔,至不濟,也可以學着中船重工這樣的企業做外包。相比之下,礦業集團、輕工集團等人多而技術水平弱的國企,在日子不好過的時候,想崛起就太不容易了。

正因爲如此,大華實業旗下始終保持擴張的也僅僅是大華船業了。

雖然造船業到了07年以後,會遭遇極大的蕭條,但lng船直到2014年,依舊是民用造船業皇冠上明珠,訂單滿滿,就中國的狀況來看,說是中國造船業皇冠上的明珠也沒什麼問題。

它的含金量,是一點都不比航空母艦少的。

如果需要的話,能造lng船的造船廠,基本上都可以改造成建造航空母艦的造船廠,譬如賣技術給韓國現代的法國大西洋船廠,它既是薄膜型lng船的專利持有者,也是“戴高樂”號航母的生產船廠。

當然,就經濟的角度而言,航空母艦的建造週期長,建造的成本高,受到的限制多,而且訂單總數少,並不是一種很划算的生產艦種。法國大西洋船廠要是想指着航母訂單吃飯,就法國軍方的裝備更新速度,連五年都堅持不下來。以民用船廠積累技術,在需要的時候再大肆建造,差不多是現代國家的通用手段。

否則,遇到長時間的和平期,專營軍火的公司都是要倒閉的。這年月,地區衝突連坦克用到的都少,航空母艦或者驅逐艦一類的產品,還真是不如去賣茶葉蛋。

lng船就幸福的多了。

90年代可以說是液化天然氣行業的發育期,大家都在拼命的建設相關的產業,積累相關的技術。但是,世界能源需求實在是太龐大了,別說是十多年的功夫了,就是再過20年,液化天然氣的需求也沒有完全釋放。

在所謂的綠色經濟的導向下,液化天然氣至少會在工業能源領域,取代燃油的地位。

這意味着如今一半以上的油輪,都會變成液化天然氣船。

大華船業的lng訂單也是越積越多。

尤其是在蘇城滿載回國以後,各地的船東心裡都清楚,大華船業至少是有錢賠付違約金的,於是紛紛投給船業集團lng船的訂單。

總則大華船業的閆學燦,也幹勁十足。立刻向蘇城遞交報告,要求購進大量的機器。

像是lng船這種龐然大物,就造難度上。只把它看成是橫着的變形金剛就對了,尤其是工作量最大的焊接,總長度130多公里,就是用鄉鎮小廠的民工操作法,130公里的焊接長度也能累死一個廠子的人,而在要求嚴格的lng船上,好焊接的地方通常都用焊接機器人來焊接。剩下焊接機器人不好上場的地方,才由數百名g證焊工去做。就是這樣,還得一兩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工作時間之長,要求之多,能寫一櫃子的說明書。

至於精細到絲的5萬多個規格不同的木製絕緣箱,更是能讓普通的工廠絕望。

沒有極高的產品控制能力。光是一個木箱子。就能耗費一個普通船廠幾年的時間。

不似散裝貨船這種大而粗糙的玩意,lng船上裝的都是液化天然氣,始終保持着零下160度的低溫,稍有不慎造成泄漏,那都是要命的事。

而爲了提高lng船的建造效率,每年都有大量的專業機械被髮明和製造出來。它們並非是一定要用的,但你用了,速度就能提高。船的質量就更能得到保障。相應的,花費的成本也就越高。

以前的時候。閆學燦手上儘管積累了數艘總值20億美元的lng船訂單,可他還是不敢花費巨資去採購數量繁多的機械。因爲訂單的履行和付款都是分階段的,而提前採購的成本卻不然。

等蘇城從倫敦帶了大筆的資金回來,閆學燦卻是再也忍不住了,幾乎是天天蹲守在集團總部。

他的資歷較淺,不能像是濟柴的高管那樣,直接找到蘇城插科打諢的要經費。

閆學燦繞了個圈子,找到了中船重工的總經理榮尚國。

如今的中船重工,因爲被大華實業持股四分之一,所以屬於大華實業的關聯公司之一。總經理榮尚國也是經常到大華實業總部來的。

又因爲他的國企身份,蘇城對榮尚國向來都很客氣。

有了榮尚國的出面,閆學燦的報告就能以比較好的姿勢送到蘇城面前,沒過幾天,就有采購委員會的人與閆學燦接洽。

這時候,蘇城還在京城忙的飛起,卻是將這種事兒都交給了下面去辦。

直到一個月後,蘇城纔有時間,逐個去各工廠考察。

而他第一站的目標,就是大華船業。

作爲曾經合資,繼而又私有化獨資,進而收購了外國企業的船業公司,,大華船業還殘留着一些西方企業的文化,在大華實業的數個分公司裡,頗爲特殊。

這與大華船業的許多員工接受過西方企業的培訓也有關係,尤其是普通工人,都因爲嚴格的操作要求,不得不到國外進行半年到一年的培訓,所以,站到廠區內,立刻就能感覺到一種與中國國企截然不同的氣氛。

行色匆匆的工人,笑容而自信的員工,還有大量的機械化操作,都讓沒見過這一幕的供應商們應接不暇。

就是榮尚國,其實也很少有機會到大華船業來。

這一次,趁着蘇城檢查工作的當口,榮尚國乾脆拉着中船重工的一票高層,美其名曰陪同,實際也是觀察和對比。

中船重工終究是不會滿足於做分段工廠或總段工廠的,他們也想做最終的組裝,從而吃到最大的蛋糕。

特別是看到閆學燦還能挑揀訂單,這就更刺激他們了。

閆學燦興奮的等在船廠門口,身邊拉着新近決定全職加入大華實業的船業專家李滄。

而在他的身後,秘書抱着厚厚的船隻資料。

大華實業的第一批lng船已交工,由大華海上運輸公司承運,效果不錯,他們現在建造的lng船,則是蘇城在法國工業設備展上獲得的訂單而在這中間,大華船業還有完成數十艘普通船舶的訂單,其中包括與中船重工一起參與競標的新加坡航運集團訂單。

不過,閆學燦並沒有將普通船舶的建造拿出做介紹。蘇城的時間有限,閆學燦可不想用這些沒意思的項目,削弱了大華船業的發展重點。

因爲參與了相關項目,中船重工的人卻豎着耳朵等着聽介紹,頗感疑惑。

畢竟,在他們看來,萬噸以上的貨輪已經可以用來講一講了,這些數萬噸乃至十數萬噸的貨輪,又怎麼可能不做介紹。

……(未完待續……)

第261章 波瀾微起第48章 外匯吶第651章 風險投資第97章 監控系統第484章 那又如何第652章 選擇公司第370章 勘探地第604章 第三口油井第427章 超高層建築第238章 挽救指數第431章 股份第606章 一代差距第1章 一夢到北大第207章 重返阿布扎比第331章 逆反第660章 船業擴張第204章 噴涌的石油第363章 秋明市第307章 油液監測系統第84章 直供產品第254章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第525章 鹿死誰手第271章 拿不上臺面第385章 液化天然氣船第527章 軍事政變第555章 真相第199章 宣傳事蹟第305章 殉道者第497章 一日千里第154章 覲見第615章 疑慮重重第606章 一代差距第287章 調查報告第470章 我看可以第145章 調研員第556章 儘管提要求第624章 中央銀行的第272章 做好自己的事第420章 供應商們第232章 登報道歉第257章 市場判斷第305章 殉道者第633章 延產第527章 軍事政變第330章 猜謎時代第301章 銀行股第70章 大慶也要第507章 馬革裹屍還第657章 投名狀第363章 秋明市第478章 被卡第514章 挖空第337章 臺企來了第177章 動力定位第103章 外戚第186章 空手抓馬蜂第491章 暫不介入第48章 外匯吶第119章 中石油原始股第572章 最後一刻第560章 公關第102章 暗標第266章 非此即彼第72章 這貨是誰?第282章 高端地盤第27章 友誼第8章 維修工第626章 有消息第500章 血壓升高第447章 裡海石油第512章 小瞧嗎第255章 國產催化劑第663章 舊事重提第387章 定性第15章 靠山吃山第663章 舊事重提第281章 新觀點第622章 新遊戲第452章 收集信息第470章 我看可以第384章 中韓建交第340章 力爭上游第160章 中標第508章 壓縮機項目組第449章 裹足不前第67章 測井技術第33章 紅酒牛肉第535章 遠眺阿齊久第516章 雄厚資本第471章 扶貧工程第337章 臺企來了第74章 誇街第461章 懸而未決第204章 噴涌的石油第161章 聯絡第254章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第663章 舊事重提第373章 完井第552章 開始注水第220章 一筆爛賬
第261章 波瀾微起第48章 外匯吶第651章 風險投資第97章 監控系統第484章 那又如何第652章 選擇公司第370章 勘探地第604章 第三口油井第427章 超高層建築第238章 挽救指數第431章 股份第606章 一代差距第1章 一夢到北大第207章 重返阿布扎比第331章 逆反第660章 船業擴張第204章 噴涌的石油第363章 秋明市第307章 油液監測系統第84章 直供產品第254章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第525章 鹿死誰手第271章 拿不上臺面第385章 液化天然氣船第527章 軍事政變第555章 真相第199章 宣傳事蹟第305章 殉道者第497章 一日千里第154章 覲見第615章 疑慮重重第606章 一代差距第287章 調查報告第470章 我看可以第145章 調研員第556章 儘管提要求第624章 中央銀行的第272章 做好自己的事第420章 供應商們第232章 登報道歉第257章 市場判斷第305章 殉道者第633章 延產第527章 軍事政變第330章 猜謎時代第301章 銀行股第70章 大慶也要第507章 馬革裹屍還第657章 投名狀第363章 秋明市第478章 被卡第514章 挖空第337章 臺企來了第177章 動力定位第103章 外戚第186章 空手抓馬蜂第491章 暫不介入第48章 外匯吶第119章 中石油原始股第572章 最後一刻第560章 公關第102章 暗標第266章 非此即彼第72章 這貨是誰?第282章 高端地盤第27章 友誼第8章 維修工第626章 有消息第500章 血壓升高第447章 裡海石油第512章 小瞧嗎第255章 國產催化劑第663章 舊事重提第387章 定性第15章 靠山吃山第663章 舊事重提第281章 新觀點第622章 新遊戲第452章 收集信息第470章 我看可以第384章 中韓建交第340章 力爭上游第160章 中標第508章 壓縮機項目組第449章 裹足不前第67章 測井技術第33章 紅酒牛肉第535章 遠眺阿齊久第516章 雄厚資本第471章 扶貧工程第337章 臺企來了第74章 誇街第461章 懸而未決第204章 噴涌的石油第161章 聯絡第254章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第663章 舊事重提第373章 完井第552章 開始注水第220章 一筆爛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