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七)

聽說了書院中學生們鬧着要去叩闕上書,總是笑意溫文的程顥臉色難看起來,“這個邵子文……我去看看吧!”

程頤沉着臉:“一起去。”

更不敢耽擱,兩人腳步匆匆地就往前面去。

呂大臨跟遊酢也忙跟在後面。

呂大臨看着前面一貫講究禮儀的兩位老師爲了一衆糊塗學生,急得將風儀氣度全都拋到了腦後,邊走邊抱怨:“這個邵子文,怎麼連堯夫先生的半分沉靜都沒學到。”

“君實先生兄事堯夫先生,待邵子文爲子侄,如今君實先生被責,當然要爲君實先生叫屈。”遊酢嘆道,“也是因爲堯夫先生仙遊三載,讓子文沒了約束啊。”

邵子文就是邵雍邵堯夫的兒子邵伯溫。不過因爲伯溫這個名諱正好是程家的老父程珦表字,在書院中,從來都是隻有邵子文。

遊酢的話中意有所指,呂大臨聽得出來,卻是不置可否,但道理是有的。在名氣甚大的邵雍去世後,邵伯溫如果不能考上進士的話,他一輩子最多也只能做個鄉儒。而以邵伯溫的才學,呂大臨已經瞭解得很清楚,根本就不可能考得上。

因爲邵雍生前從沒有擔任過一官半職,邵伯溫自不會有蔭補或是其他好處。而且原來因爲善於卜算的邵雍的緣故,他能跟富、文等貴胄世家的子弟常來常往,如今卻是難了。關係親近的司馬光就是他唯一的希望。

匆匆趕到前院,數百學子擁在正殿中,先聖諸賢的神主下,邵伯溫正在人羣中宣講。他帶領衆人高呼着,興奮得面紅耳赤。

“子文!”程頤一聲斷喝,讓邵伯溫停了下來。回頭見兩位老師到場,學生們的聲音也漸漸小了,最後一絲也無。

程顥程頤分開人羣,走到供案前,轉身面對一羣年輕人。程頤便厲聲質問:“你們要叩闕上書?!”

“稟先生。見君上爲臣所脅而不言,是爲不忠;行不忠之事,辱及父母,是爲不孝;坐視忠臣蒙冤,是爲無義;見義而不爲,是爲無勇。”邵伯溫朗聲道,“學生自束髮受教,日日誦讀聖人之言,不忠不孝之行、無義無勇之舉,學生豈敢爲之?!”

邵伯溫說得義正辭嚴,頓時便惹來一片叫好聲、附和聲。

學生們爲了正道如癡如狂,程顥和程頤卻看得無可奈何。待聲勢稍歇,程顥立刻道:“爾等所聞之事,如今只是流言,或未至此。”

“君上爲奸佞所脅。中外隔絕,無一言得出!”

“不論是何事,不證於耳目,如何證於心?”程顥語重心長,“若流言非實,叩闕上書便形同訕謗,其罪豈輕?”

他這話一說,就讓不少人猶豫起來。萬一流言僅僅是流言,那麼參與者的結果就絕不會太好。萬一毀廢終身,不得應考,一輩子可就完了。

邵伯溫向程頤行了一禮:“既然伯淳先生如此說,學生也不敢拂逆師教。不過正叔先生舊年不是亦曾以布衣上書天子?學生不才,願效法先生。”

邵伯溫這麼一說,不少學生又激動起來,叩闕上書不行,單是上書就沒問題了吧。一封奏上天闕,自能名動天下。

程顥、程頤盯着這個學生半天,卻也沒辦法再阻止了。只是上書,做過的人不少,不是罪名,好歹比叩闕要強得多。

安撫了學生,程顥程頤又回他們的靜室。

程顥要上京,甚至還準備帶幾個學生一起去——不過邵伯溫是肯定不能帶了——做了帝師,就可以順道講學,對於影響力大部侷限於中原的道學而言,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

可惜程珦已經七十五六了,不便移居,因而程頤就必須留在洛陽城中侍養。要不是因爲這個原因,程頤也想去京城宣講,兄弟二人互相拾遺補闕,倒是能更快地光大道學。

只是一想起嵩陽書院裡的這些學生,程頤的心卻又沉下去了一點,程顥入京,或許並不一定會很順利。

這些學生,真的會老老實實地聽話嗎?他們今天的作爲,會不會傳到京城?

想到這裡,程頤的腳步沉重了許多。

……

這幾天來,朝堂政事對於向皇后來說,可以說是初步上手,感覺也變得稍稍輕鬆了一點。

儘管少了幾名宰輔,但蔡確恭謹;章惇、薛向勤力;還有張璪——因爲政事堂乏人,倒是撿了便宜,前兩日升做了參知政事,故作推辭了兩次,便立刻接任——同樣是盡心盡力。

且時近年末無甚大事,環慶、涇原又暫無急報,一切都是順順當當。

加之王珪和呂公著的辭章已經被批准了,呂公著判大名府,王珪出判揚州,兩三天內都要離京了,這也讓向皇后的心情變得好了不少。

與一干朝臣將今天要處理的政事議定,向皇后看看坐在最下首的韓岡,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來:“蔡卿,橫渠先生的諡號定下來了沒有?”

皇后的話一出口,雕像一般沉默了半天的王安石突然間就有了動靜。眨了一下眼睛,鬍子動了動,頓時恢復了生氣。

蔡確飛快地從王安石身上收回目光,回道:“太常禮院尚未具本上報。”

“怎麼這麼磨蹭?”向皇后不滿道,“着安燾上殿!”

片刻之後,新判太常禮院的安燾受命而來,行過禮,他立刻道:“回殿下,張載之諡,昨日已經議定,暫定爲‘明道’,正欲具本奏聞。”

還沒等向皇后和韓岡評價“明道”二字如何,方纔議事時一句話不插嘴的王安石立刻瞪圓了眼睛,厲聲道:“以德化民者曰道,張載位卑,未曾理民,不可諡以此字!”

以德化民的本義絕不是說親民官理民教化,王安石這是強辯。但化民之德的這個“道”,就是王安石和韓岡、新學和氣學爭奪誰爲正統的東西。他哪裡可能給張載一個“明道”爲諡號!顧名思義,這不是承認了張載已經明瞭大道,傳習的氣學是正道了?!

所有人的視線立刻轉到韓岡臉上,張載的這位得意弟子的臉色的確是有些難看了。

向皇后覺得應該給韓岡一個臉面,但王安石是平章軍國重事,也不方便否定,正猶豫間,安燾連忙又道:“還有‘明誠’。誠身自知曰明;秉德純一曰誠,是爲‘明誠’。”

王安石這倒是沒話說了,不是“明道”就好。

但同樣在殿中的御史中丞李清臣卻站了出來,“這是臺中一諫官幼子之名,前日滿月爲其置酒,知者甚多,恐爲不當。”

李清臣之前是判太常禮院,現在是御史中丞,他覺得不合適,那麼就是不合適。

接連被否定了兩個諡號,一個正選,一個備選,準備好的全都否定了。安燾的臉色開始向王安石靠攏,變得發黑。

向皇后瞅瞅韓岡,卻見韓岡正垂着眼,正念叨着什麼,最後微不可察地搖了搖頭。

雖然“明誠”其實是當初一干氣學門人準備給張載上的私諡,韓岡私下裡授意於一名禮官。可被人說是小兒輩的名字,他也覺得不太好了。誰讓這兩個字是好詞呢?也不知是哪個諫官給自己的兒子起這個名字。

向皇后察言觀色,見韓岡也不想要,便把“明誠”拋諸腦後,問李清臣,“不知李卿覺得何諡爲佳。”

李清臣拱手一揖:“稟殿下,張載雖官位不顯,爲師則聞名於朝,從學者更是遍及天下。韓岡以其所授,格物得牛痘免疫之法,惠及四海,至於外邦。所謂聲教四訖曰文,當可加以一‘文’字。”

幾名宰輔臉色都變了一變,尤其是王安石。對於絕大多數文臣來說,諡號里加一個“文”,比起任何封贈都要榮耀千萬倍——韓琦出將入相,他的“忠”和“獻”,都是美字,合起來不在“文正”之下——張載的門人弟子給他上私諡都沒敢用個“文”。李清臣這是十分直白地在向韓岡示好,甚至近於諂媚了。

“若論其名位不至,後漢亦有陳實,生平僅爲太丘縣,惟其重名垂於九州,考終家中,四海萬人登門同吊,諡爲文範。”

李清臣扯出了東漢的文範先生陳實做證據,沒人有異論。不說別的,此時的崇政殿上,誰人會在這裡爲一個諡號開罪韓岡?除了王安石!但王安石之前已經否定了“明道”,現在又怎麼還能開口?他的女兒和外孫可是還在韓岡家裡。

向皇后沒管這麼多,覺得聽起來有幾分道理,見王安石也不反對,便頷首認同,“可以‘文’爲首字……不知當綴以何字?”

“誠身自知曰明;秉德純一曰誠。以臣愚見,明、誠二字皆合當。”李清臣回道。這是對太常禮院的安撫,要不然今天可就要大大開罪安燾和他本人的舊屬了。

“文明?文誠?”向皇后唸叨了一下,覺得都挺合適,便問韓岡,“不知學士心儀何字?”

文明這個詞,韓岡很喜歡,可惜幾百年前有了好幾個很有名氣的以文明爲諡的皇后,這就不太好了。而文誠,雖說本朝有個諧音的溫成皇后,不過兩個字都不一樣,倒是沒關係。他對向皇后行禮道,“臣先師向道以誠,至終不移。臣意以‘文誠’爲佳。”

“那就是‘文誠’了。”向皇后點了點頭,對安燾道:“安卿,贈張載銀青光祿大夫,饋賜照三品例。讓太常禮院議定,交給學士院草制。”

第四十四章 聞說紛紛意遲疑(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二)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一)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四)第一十九章 登朝惟願博軒冕(上)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十二)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三)第三百一十二章 權相(上)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撲朔(下)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四)第二百三十章 變故(二十七)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五)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二)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一)第四十一章 順風解纜破晴嵐(中)第四章 異世緣從天地成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三)第三十八章 心賊何可敵(下)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五)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五)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火箭(七)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三)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一)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一)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八)第二百六十八章 長風(五)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八)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一)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上)第五十三章 南北(十三)第二十章 千山紅遍好憑欄(中)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上)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上)第二十一章 論學瓊林上(上)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三)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五)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五)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三)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四)第五十二章 南北(十二)第一十四章 貢院明月皎(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一)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六)第一百九十四章 火箭(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慶雷(中)第二百六十五章 長風(二)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一)第五十六章 南北(十六)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二)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六)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七)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十)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三)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五)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六)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六)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六)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上)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六)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一)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五)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五)第二十一章 涉川無咎黃龍鎖(下)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七)第一百零六章 微雨(十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新議(二十四)第八章 欲謀舊地重興兵(中)第一百一十二章 密雲(上)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五)第九十五章 微雨(二)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八)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七)第一十二章 惡客臨門不待邀(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第一百零三章 微雨(十)第三十八章 心賊何可敵(下)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上)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上)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八)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九)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三)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一)第三百一十七章 反撲(下)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七)第一十章 廟堂(一)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上)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四)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九)
第四十四章 聞說紛紛意遲疑(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二)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一)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四)第一十九章 登朝惟願博軒冕(上)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十二)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三)第三百一十二章 權相(上)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撲朔(下)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四)第二百三十章 變故(二十七)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五)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二)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一)第四十一章 順風解纜破晴嵐(中)第四章 異世緣從天地成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三)第三十八章 心賊何可敵(下)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五)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五)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火箭(七)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三)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一)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一)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八)第二百六十八章 長風(五)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八)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一)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上)第五十三章 南北(十三)第二十章 千山紅遍好憑欄(中)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上)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上)第二十一章 論學瓊林上(上)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三)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五)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五)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三)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四)第五十二章 南北(十二)第一十四章 貢院明月皎(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一)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六)第一百九十四章 火箭(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慶雷(中)第二百六十五章 長風(二)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一)第五十六章 南北(十六)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二)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六)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七)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十)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三)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五)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六)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六)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六)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上)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六)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一)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五)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五)第二十一章 涉川無咎黃龍鎖(下)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七)第一百零六章 微雨(十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新議(二十四)第八章 欲謀舊地重興兵(中)第一百一十二章 密雲(上)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五)第九十五章 微雨(二)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八)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七)第一十二章 惡客臨門不待邀(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第一百零三章 微雨(十)第三十八章 心賊何可敵(下)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上)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上)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八)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九)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三)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一)第三百一十七章 反撲(下)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七)第一十章 廟堂(一)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上)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四)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