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六)

蓋着經略招討司大印的軍令,被信使們分頭帶了出去,去召集已經分散到富良江南岸各處州縣的溪洞蠻軍。

接下來的數日,雨勢忽大忽小,就是不見停歇。富良江水越發的洶涌澎湃,滾滾濁流奔騰之聲竟然如同雷霆重鼓,時時刻刻衝擊着營地。

而平陸上,更是水坑處處,雨水集合起來後甚至都形成了道道小溪,向低窪處匯去。

幸好官軍紮營的地點,地勢要高出平地數尺,其實主體就是離着升龍府城不遠的一座村莊——交趾年年雨水都不少,時常又洪水氾濫,村莊多半都是儘量建在高處——水流也只從營外繞過。

不過按照嚮導們的說法,這樣的一開始下就不見停歇的情況,在過去也並不多見。正好撞上雨水多且早的年份,這運氣可以說是背透了。

就在這幾日中,受到召喚的部族幾乎都到齊了,城外遠遠近近的村莊一個個被他們所佔據。雖說是要參與攻城,必然會有所損傷,但一方面是關係到最後的分配,任誰都不敢也不願缺席,另一方面則是因爲對這場提前了太多的暴雨感到有些膽寒,希望能離着主心骨更近上一點。

黃金滿並不是第一次來到升龍府,不過他之前來這座天南最大的城市的時候,是屈辱的作爲降伏交趾的臣子來獻上貢品的。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一些財貨,都被交趾人搜刮過去,廣源州產的金塊,只要是稍大一點,都得雙手獻上。

而做了大宋的臣子之後,自己有俸祿不說,他所控制的廣源州,要上交朝廷的貢賦也只是象徵性的收取。一年四兩黃金加上一點土產,只是代表朝廷對廣源州的統治,聽說是用來供奉太廟,根本沒有交趾那般窮兇極惡的態度。

對比過交趾和大宋的區別,有些洞主或許會想着保存實力,但黃金滿卻打算要爲大宋盡全力攻城。只要討好了如今領軍的兩位大帥,還有燕達、李憲這些在天子面前說得上話的重臣,有皇宋官軍作爲倚仗,南方的這一片土地上,還有什麼能阻止他黃家成爲交州境內舉足輕重的一個大族?

他只是遺憾如今是下着雨,換做是晴天,那就容易得太多。城中的屋舍全都是竹木所制,只要用神臂弓將火箭射進去,或是用將自己的兒子驚得咋舌不已的霹靂砲,將點着了的油罐投進城去,風向合適的話,就能將全城給燒得一乾二淨。

很快,黃金滿被引進了帳中,在所有的洞主會聚一堂的時候,他讓人羨慕地站在第一位。

有別於軍議時的憂慮,章惇在一衆蠻部洞主們的面前,顯得自信心十足,“城中交賊只是苟延殘喘而已。天理循環,報應不爽。當日李常傑是如何攻下的邕州,如今本帥便要如何攻下升龍府。”

“雨中的確攻城不易,但守城也同樣困難,箭矢難以派上用場。”

“當初邕州有援軍,今天升龍府可不會有援軍!”

“如果交趾敢於出戰,自有官軍來抵擋。”

章惇的一番話說得人人都安心了許多,有雨水的掩護,不用擔心城中射出來的箭矢,衝到城下將土包丟下來,這個倒是一點也不難,只要官軍能擋得住交趾軍出城逆襲就行!有些部族甚至都不用官軍掩護,因爲他們順道帶來了他們剛剛在富良江南岸劫掠到的生口。

外無必救之軍,內無必守之城。可話是如此說,但交趾人的援軍就是天上不斷落下的雨水。

升龍府不比東京。

出了周圍五十里的東京城,城外依然是鱗次櫛比、屋舍連綿的繁華地界。但出了升龍府之後,基本上就是田地和鄉村,並不是繁華富力的市井。

這對於攻城的大軍來說並不是好事。水稻田中最易積水,大部分雨水彙集成的水塘,原本都是種植着水稻。除了幾條修建時就刻意加高加固過的官道,想從其他途徑靠近升龍府的城牆,甚至就得划船過去。

章惇召集一衆洞主訓話之後,便立刻下令出兵。天上的雨水再大,其實也算不上有多危險,但軍營在雨水中泡得時間長了,就會出大事。

安南行營是靠着乾淨衛生的飲食,來保證南下西軍的低發病率,但現在想要保證乾淨的飲食,難度是越來越高。只要是水災,往往就會引發霍亂等疾疫。食水不淨,加上柴薪因雨水而難以生起,這樣的條件不能拖過十天,再拖下去,士氣低落不說,疾病就要營中流行了。

章惇和韓岡雖然自負,卻也不覺得自己有司馬懿攻打遼東時的水平,以他們對軍隊的控制能力,不能在冒險等待更爲合適的機會,必須要儘快出戰,攻下升龍府。

從官軍大營出來,洞主們紛紛趕回駐地,一時號角連綿,響徹升龍府城外。

“宋軍要攻城了!”

聽到了城外傳來的號角,正在黃龍廟中,與李常傑一起,陪着倚蘭太后和大越天子李乾德,向護國黃龍禱告的宗亶暗中一嘆:該來的終於還是來了。

當初與李常傑一起領軍攻打大宋,最後因爲邕州大敗,又與李常傑同時受到貶斥。不過李常傑的貶官,僅僅是做個樣子,而宗亶的降責,則是實打實地被投閒置散。只是眼下到了危急關頭,城中人心惶惶,還是宗亶這樣有能力的將領能派得上用場。直接官復原職不說,還加封了爵位,並將家中子嗣盡數蔭補,甚至連同兄弟、侄兒一同受了朝廷的恩惠。

只是他心中一點也沒有底,軍隊並無作戰之力,只靠着天上的雨水,又能起得到多大的作用,這一點,宗亶的心中很是懷疑。宋軍絕不會輕易言退,既然領軍來攻的兩位帥臣之一的韓岡,正是當初從桂州一路疾行南下,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的韓岡,那麼指望雨季能將他們擊退,幾乎是幻想。

只是眼下正是在祭拜黃龍,宗亶自知不便多言。

“宋軍要攻城了。”宗亶不便說出來的話,李常傑卻說得毫無顧忌。

“太尉、宗卿。”倚蘭太后對兩位臣子的稱呼,十分明顯地體現了李常傑、宗亶二人身份上的差別。豔冠後宮的大越太后,雙眉輕蹙:“不知京城的城防能否擋得住宋軍?”

“章惇召集諸部聯軍匯聚升龍府外,本來就是爲了攻城。眼下雨水未停,就強行進攻,其實是自取其敗。只要兩三次失利,就不會再有多少士氣來攻城了。”李常傑對此深有體會,這是他充滿血淚的親身經歷。

倚蘭太后眼睛一亮:“也就是說,只要能將這一次的進攻打退,宋軍便會撤兵了?”

“再下個兩天,宋軍再不退兵,就得做江裡的魚蝦了。”李常傑的笑容中充滿自信。天無絕人之路,就在瀕臨滅亡的時候,突然天降豪雨,提前了一個月出現的雨季,不是上天的安排,又會是什麼原因?無論宋人攻城是用什麼手段,即便是累積土山,李常傑都不在乎。有上天相助,心中有了底氣,哪裡還會擔心什麼,“宗太尉,你說可是如此?”

宗亶低頭又擡起,似是在點頭,對着李常傑、倚蘭太后,還一直都靜靜地守在母親身邊的天子李乾德,回覆了一個肯定的笑容:“就算宋人有什麼陰謀伎倆,我大越自有黃龍庇佑,可保京城無恙!”

李常傑哈哈大笑着:“宗太尉所言正是!”

“拿筆墨來!”李常傑一攤手,彷彿主人一般,使喚着殿中隨行的內侍。

飽蘸了濃墨的毛筆拿在手中,李常傑站在黃龍廟的正殿一側牆壁下。素白的粉壁是前日得到李常傑的吩咐,剛剛粉刷過的,簇新簇新,甚至在角落處,因爲雨水一直未停的緣故,還有着一些潮溼的痕跡。

在太后、天子還有同僚、侍從的注視下,李常傑在雪白一片的牆壁上揮毫疾書:

“南國山河南帝居,截然定分在天書;如何送虜來侵犯,汝等行看其敗虛!”

一首詩寫完,李常傑放下筆,他只是稍通文墨,書法也不出衆,但這一首詩卻是發自胸臆,不用多少虛詞裝飾,道盡了他的心情。

從頭到尾又念過幾遍,提筆書了姓名和年月,轉過頭來,李常傑復又縱聲大笑,“太后、陛下,大越有神明庇佑,宋人貿然來攻,不知進退,此是自取其敗。且稍等時日,臣必領軍將宋人逐出國門,還我大越朗朗乾坤!高奏凱歌回師京城,以報太后、陛下。”

年幼的李乾德讀着權臣寫下的詩句,一張臉漲得通紅,有些結巴的激動地說着:“等太尉得勝歸來,朕……朕當親爲太尉置酒,共賀大捷!”

李乾德和李常傑一同陷入狂熱的興奮之中,宗亶附和着賠上笑臉,視線稍動,卻發現年輕的太后眼中,卻有着濃濃的憂色。

宗亶暗暗搖頭,李常傑將希望全都寄託在上天,但看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此放心得下。

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變遷(四)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一)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四)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八)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八)第二十二章 早趁東風掠馬蹄(上)第七十章 塵囂(一)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下)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二)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二十)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二)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七)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六)第一百八十六章 變遷(十三)第二十六章 虛實(六)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三)第四十二章 望斷南山雁北飛(上)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七)第六十二章 宴火(四)第二百九十一章 狂浪(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五)第六章 千軍齊發如奔洪(中)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一)第四十二章 潮至東嶗觸山回(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借款(三)第二十五章 鳥鼠移穴營新巢(下)第四章 素意蘭心得君憐(下)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第二十八章 遙別八桂攀柳枝(上)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四)第四十四章 本無全缺又何慚(中)第四十二章 壯心全向筆端含(中)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一)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九)第八十三章 塵囂(十四)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四)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下)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七)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三)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四)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中)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六)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五)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三十)第二百三十九章 新議(五)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下)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中)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四)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三)第四十章 驟風(六)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五)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消息(中)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京師(五)第一百八十二章 變遷(九)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一)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五)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八)第四十五章 千里傳音飛捷奏(上)第三十一章 馬鳴蕭蕭辭舊歲(下)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六)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五)第一百三十三章 梳理(三)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一)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七)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中)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一)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九)第二百七十四章 長風(十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七)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上)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斷百事輕(下)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一)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三)第一百九十五章 火箭(三)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九)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暗潮(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一)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四)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下)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五)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中)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上)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一)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三)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二)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四)第一十三章 赳赳鐵騎寒賊膽(中)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五)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上)
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變遷(四)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一)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四)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八)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八)第二十二章 早趁東風掠馬蹄(上)第七十章 塵囂(一)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下)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二)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二十)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二)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七)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六)第一百八十六章 變遷(十三)第二十六章 虛實(六)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三)第四十二章 望斷南山雁北飛(上)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七)第六十二章 宴火(四)第二百九十一章 狂浪(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五)第六章 千軍齊發如奔洪(中)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一)第四十二章 潮至東嶗觸山回(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借款(三)第二十五章 鳥鼠移穴營新巢(下)第四章 素意蘭心得君憐(下)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第二十八章 遙別八桂攀柳枝(上)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四)第四十四章 本無全缺又何慚(中)第四十二章 壯心全向筆端含(中)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一)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九)第八十三章 塵囂(十四)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四)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下)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七)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三)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四)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中)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六)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五)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三十)第二百三十九章 新議(五)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下)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中)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四)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三)第四十章 驟風(六)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五)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消息(中)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京師(五)第一百八十二章 變遷(九)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一)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五)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八)第四十五章 千里傳音飛捷奏(上)第三十一章 馬鳴蕭蕭辭舊歲(下)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六)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五)第一百三十三章 梳理(三)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一)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七)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中)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一)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九)第二百七十四章 長風(十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七)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上)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斷百事輕(下)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一)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三)第一百九十五章 火箭(三)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九)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暗潮(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一)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四)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下)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五)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中)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上)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一)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三)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二)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四)第一十三章 赳赳鐵騎寒賊膽(中)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五)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