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二)

“不要理他。”——韓岡似是信口而言的一句吩咐,使得蔡曚在通遠軍的地位頓時微妙起來。

蔡曚本人一開始倒是沒覺得有什麼變化,但他很快就發現,下面的胥吏如今都是當面點頭哈腰地聽話受教,但轉過臉來,就把他的吩咐全都丟在腦後。要不然乾脆就是叫苦,就像踢皮毬一樣,有志一同地把事情往別人身上推。

就像他讓人去架閣庫中搬運舊檔,那名小吏立刻就回道:“這事不歸小人的管,小人也進不去。運判還是找管架閣的那位……要不,小人幫運判找他來?”

喚來管理架閣庫的胥吏。五十多歲的老傢伙立刻變成了磕頭蟲。

“沒有知軍下令,小人不能開門。律條皆在,小人豈敢依違?還望運判體恤小人的苦……”

胥吏砰砰地磕頭,聲音雖響,卻連腦門都不紅。

幾乎所有的事都是如此,而最讓蔡曚憤恨的,就是到了開飯的時候,廚房中的廚子,都推說病了,沒稱病的做出來的飯菜,蔡曚吃了一口就吐掉了——什麼時候鹽也能當主菜了!?

外面也有給食吏員的大竈,可蔡曚掛不下臉去吃。只看着對面的韓岡,毫不介意地吃着專供吏員的粗糲飯菜,一邊還在批閱着公文。

粗鄙不文!不知禮法!灌園小兒!沐猴而冠!小人得志!

蔡曚的轆轆飢腸,化作了滿肚子的憤恨,就是要發作起來。

只是一天之間,蔡曚就用親身體會明白了什麼叫做孤家寡人。

韓岡低頭吃飯,但對面蔡曚燃燒在眼中的熊熊怒火他還是能感受到得到。但韓岡毫不介意,這是蔡曚自找的。

差遣是天子授予的,但手上的權力多寡是靠自己爭來的。退上一步,對手就會進上一步。韓岡前面稍事退讓,蔡曚便得寸進尺。見到蔡曚當真沒有合作之意,他便選擇了直截了當地翻臉。

只是他一開始,也僅僅是把蔡曚丟下不理而已。但蔡曚卻鬧着要翻舊檔,這件事,明明白白要抄韓岡甚至整個緣邊安撫司的老底、尋找罪證用以構陷,不論是真是假,這已經足以韓岡選擇了最激烈的對抗。

看着安安分分吃飯的敵人,蔡曚終究還是忍耐不住,一拍桌子,指名道姓地叫道:“韓岡!”

士人的大名不是讓人隨便叫的,蔡曚的舉動實是無禮之極。韓岡卻也不怒,他悠悠閒閒地放下筷子,嚥下嘴裡的飯菜,喝了口茶權當漱口,才問道:“不知運判有何指教?”

“指教?哪敢對韓官人有所指教?”蔡曚咬着牙冷笑着,“韓官人好大威風,一句話就能讓人奔走聽命。現在通遠軍中倒真是隻知有你韓岡,卻不知王法何在?!”

“若論謹遵王法,運判當不如韓岡。”韓岡口氣更冷,“不知在運判心中,天子之命不知比不比得上文相公的命令?”

蔡曚臉色驟變,身子一動,幾乎要跳起來,“……胡說八道!血口噴人!”

韓岡嘆了口氣,又拿起筷子,轉頭盯着手上的文案,“那就當是韓岡胡言亂語好了,運判不必放在心上。”

恐怕蔡曚千算萬算,也想不到蔡延慶對緣邊安撫司的支持到了這個地步。不過這也不難想象,韓岡、蔡曚雖然是隨軍轉運使,但如果河湟功成,真正領走應辦軍需首功的,只會是蔡延慶這位秦鳳轉運使——雖然都有個轉運使的名號,但隨軍轉運使和路分轉運使,地位相差不啻千百倍。

雖然是過繼,但也曾經做過宰相蔡齊的兒子。只是因爲蔡齊有了遺腹子蔡延嗣,爲避嫌疑,才解除了父子關係——爲爭奪遺產,兄長害死年幼的弟弟,此時並不鮮見——蔡延慶把所有的財物留給堂弟,白身離家,此事的確做得灑脫。可若論起人之常情,韓岡不信蔡延慶心中沒有芥蒂。若是有了能成爲一任宰執的機會,他可能會放棄嗎?

這是韓岡爲蔡延慶的行爲想到的解釋,也算是馬後炮了。

蔡曚的臉色千變萬化,到最後,卻是定格在兇厲之上:“韓岡!你區區一個選人,卻恃功自傲,蠱惑人心,悖逆無法,要挾上官。你且等本官彈劾便是!”

如果蔡曚的這番言辭,是一個文官用以彈劾武將,那這位武將就會很危險了。可兩個文官相爭,這點指責又算得了什麼?官員指斥,有比這更陰狠的。御史彈劾,有比這更激烈的。而且,當他韓岡不會上書反駁嗎?

蔡曚若真的彈劾上去。有人會信嗎?也許。但堂堂朝官壓不下一個選人,丟臉的會是蔡曚。

“若運判能秉公心,棄私情。韓岡即便受運判彈劾,亦是俯首甘受。”韓岡更是不在意,閒閒地回了一句。

當年的陳舉,在成紀縣中一手遮天,讓幾任知縣、主簿狼狽而退,現今韓岡在通遠軍的地位,可比當年的陳舉強得太多。外來的蔡曚又能奈他何?

韓岡現在是無暇旁顧,不然憑他在通遠軍一呼百應的威望,設個局讓蔡曚鑽進去,栽他一個罪名也是輕而易舉。他忙得厲害,無心於多周旋,試探出了蔡曚的傾向,驗證了蔡延慶的傳話,就直截了當地選擇了這個粗暴的手法。

韓岡一開始的退讓,現在的強硬,本質都是一個,絕不允許有人在前線開展的情況下,在後方攪風攪雨。韓岡不知蔡曚是怎麼被文彥博安排進秦鳳轉運司的,但他的行爲明顯會對眼下的戰局產生不利的影響。

韓岡要讓蔡曚明白還是老老實實的比較好,要想壞事,就要做好被架空的準備。你的地位比我高又如何?沒有人聽命,就是一個光桿司令。下屬架空上官的例子太多了,韓岡即便真的做起來,一點也不顯眼——何況,蔡曚還不是自己的上司,朝廷頒下的詔書中,韓岡的名字是在蔡曚之前。排座次的工作,就算是梁山好漢都要費一番心裡,何況官場。朝廷的公文,褒貶取決於一字之間,序列的問題就更是官場上的重中之重。

只是韓岡在吃飯時,眉頭還是在微微皺着。

蔡曚好歹還是隨軍轉運使,跟韓岡同掌一事,地位關鍵無比。韓岡把他一時架空很容易,但真正要處置蔡曚,要解決他在工作上的干擾,卻是件很麻煩的事,問題一點也不小。

蔡延慶不會出頭對付蔡曚,能得他的提醒已經是承了大人情了。而王韶那邊,韓岡已經傳信過去了。讓他和高遵裕要做好準備,趕緊選派得力人手。

渭源、隴西兩座兵站,必須要有能力出衆、且地位適當的人選掌管,否則必然生亂。照常例,兩位隨軍轉運使正是爲此而備,但現如今,卻成了讓人頭痛的問題。如果韓岡去渭源,那麼隴西怎麼辦。若是留在隴西,渭源又該如何?韓岡不論在哪邊,就等於把另一處,留給蔡曚。除非王韶或是高遵裕有人能坐鎮後方——這也是韓岡把事情推給王韶的緣故——蔡曚的事情得儘快解決,否則日後的亂子,那就根本沒法收拾了。不論韓岡還是王韶,都承受不起這樣的損失。

時間就在韓岡的急切等待中飛速的過去,就像一隊隊運去渭源堡的糧草,都不會再回來。

蔡曚也從剛開始的憤怒,而變得陰冷起來,他也看出了韓岡的窘境。除非韓岡能一直壓着他蔡曚,否則只要離開半步,自己就能隨性而爲了。到時候,要翻出王韶和韓岡的錯來,那就在容易也不過。

就在率領前軍的苗授和王舜臣出發後的第六天,前方捷報傳回。幾匹快馬在傍晚衝入了隴西縣城,一路高聲報捷,帶起了一片歡呼。

官軍此刻已經突破了大來谷,瞎吳叱在大來谷西面出口設立的寨堡,苗授率領的前鋒只用了半日的時間,便一舉攻克。王舜臣站在城寨下,身披重甲,單人孤箭,便把一面牆的守軍射得擡不起頭來,護着苗履率部衝上了城頭。

捷報讓韓岡欣喜不已,但接下來的情況又讓他發愁起來。照計劃,下面就是全軍突入武勝軍,而韓岡要去渭源主持實務,不僅僅保證前線的糧秣供給,同時還要主持修築大來谷口的寨堡。

第二天,從前線趕回的王厚,解決韓岡的問題。王韶讓他帶來的話卻是讓韓岡放下心,直接照計劃去渭源堡主持轉運等事。

“那蔡曚怎麼辦?!”韓岡驚問着。

“放心好了,”王厚笑意冷狠,“家嚴說了,莫當他的刀子不能殺人!”

王厚冷漠的音調中越發地顯得殺氣騰騰,“如今的機會是家嚴等了十幾年,辛苦了多少個日日夜夜纔等到的,如果有人敢於居中干擾,壞了大事,也別怪家嚴手下無情!”

韓岡全然想不到王韶手段比自己還要激烈百倍,就算不能真的殺了他,可一番重責後,蔡曚就別想在秦鳳待了。這也算是個解決的方法,雖然免不了會有一個跋扈的指責,但只要今次能得勝而歸,一切陰翳都將煙消雲散,魑魅魍魎又豈有在陽光下生存的機會!?

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九)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九)第二章 搖紅燭影憶平生(上)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上)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三)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第二百一十二章 變故(九)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九)第一百七十二章 暗潮(七)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七)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七)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上)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下)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五)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三)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五)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一)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十一)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二)第三十五章 勢頹何來回天力(上)第二百六十七章 長風(四)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中)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二)第八十八章 塵囂(十九)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三)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五)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二)第一十四章 貢院明月皎(下)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撲朔(下)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梳理(二十四)第二百七十章 長風(七)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七)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四)第二十二章 虛實(二)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上)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五)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一)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一)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六)第三十九章 苦心難成事(下)第二百一十七章 變故(十四)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五)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第六章 徵近伐遠方寸間(上)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二)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八)第二十二章 聲入雲霄息烽煙(上)第一百六十一章 京師(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八)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五)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四)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九)第二十九章 坐感歲時歌慷慨(下)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五)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九)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二)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中)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二)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三)第七章 驚聞東鄰風聲厲(上)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第二十七章 鸞鵠飛殘桐竹冷(中)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九)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七)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二)第一百九十章 借款(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九)第一十六章 夜涼如水無人酌(中)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上)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九)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九)第一百一十六章 慶雷(下)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六)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三)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中)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一)第三章 牆成垣隳猿得意(下)第六章 千軍齊發如奔洪(上)第九十一章 塵囂(二十二)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二)第二十二章 聲入雲霄息烽煙(上)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二)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六)第一百四十九章 梳理(十九)第四章 力可迴天安禁鍾(中)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三)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七)第三十七章 驟風(四)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六)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下)第二百八十二章 微瀾(下)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三)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一)
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九)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九)第二章 搖紅燭影憶平生(上)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上)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三)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第二百一十二章 變故(九)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九)第一百七十二章 暗潮(七)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七)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七)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上)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下)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五)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三)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五)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一)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十一)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二)第三十五章 勢頹何來回天力(上)第二百六十七章 長風(四)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中)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二)第八十八章 塵囂(十九)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三)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五)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二)第一十四章 貢院明月皎(下)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撲朔(下)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梳理(二十四)第二百七十章 長風(七)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七)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四)第二十二章 虛實(二)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上)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五)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一)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一)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六)第三十九章 苦心難成事(下)第二百一十七章 變故(十四)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五)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第六章 徵近伐遠方寸間(上)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二)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八)第二十二章 聲入雲霄息烽煙(上)第一百六十一章 京師(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八)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五)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四)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九)第二十九章 坐感歲時歌慷慨(下)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五)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九)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二)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中)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二)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三)第七章 驚聞東鄰風聲厲(上)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第二十七章 鸞鵠飛殘桐竹冷(中)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九)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七)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二)第一百九十章 借款(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九)第一十六章 夜涼如水無人酌(中)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上)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九)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九)第一百一十六章 慶雷(下)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六)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三)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中)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一)第三章 牆成垣隳猿得意(下)第六章 千軍齊發如奔洪(上)第九十一章 塵囂(二十二)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二)第二十二章 聲入雲霄息烽煙(上)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二)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六)第一百四十九章 梳理(十九)第四章 力可迴天安禁鍾(中)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三)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七)第三十七章 驟風(四)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六)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下)第二百八十二章 微瀾(下)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三)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