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四)

“天監不遠,民心可知”是仁宗時的故事。

其作者林希曾經是開封府試的解元,禮部試的省元,殿試時,一篇《民監賦》寫得遠勝同列,故而被考官們列爲第一。

但其中兩句“天監不遠,民心可知”犯忌,仁宗看了就不喜歡,林希也就因兩句話丟掉了狀元和連中三元的榮耀。而同科的章衡,也就是接替林希成爲當科狀元的幸運兒,他的破題則是很討好的“運起元聖,天臨兆民”,遠比林希更得仁宗的歡心。

同樣的,讓王安石丟掉狀元的“孺子其朋”就更有名了。這樁公案,時刻提醒着殿試的考生們,必須要注意文章中的遣詞用句。

可是這一回,宗澤的策問犯忌之處其實甚多,太后和宰輔都沒逃過,甚至於今黨爭含而將發的局面,也議論到了。太后根本就沒看懂文章的內容,否則絕不會選宗澤。

“只不過狀元郎的水平可以質疑,但狀元郎就是狀元郎。”韓岡道,“嫉恨也好,鄙視也好,都改變不了宗澤成爲壬戌科的進士第一。”

宗澤在外遊歷的時日不短,但僅止於遊歷,見識雖不差,卻也失之狹。對申論一題的回答,不能算是太好,而策問中論事,除了剛直一條讓人讚賞,終究還是膚淺了一點。但太后既然點了他爲狀元,那狀元就是他了。

殿試之所以設立,也正是爲了讓皇帝得以示恩進士,從而斷絕過去那種座師與門生之間的關係鏈,使得新科進士感念天子而不是考官。這是代天子聽政的太后的權力,做臣子的沒有理由阻攔。

“黃裳明白。”黃裳語氣沉重。

太后之所以會點了宗澤,不是因爲宗澤的考卷內容,也不是太后的心胸有多寬廣,太后只是記得宗澤當初所寫的戰局點評。儘管那只是一家之論,可既然被太后記下了,一個狀元也就是命中註定【注1】。既然對宗澤都看好了,就算事後得知宗澤文章中的真意,也只會覺得自己得到一個諍臣。

這都是命數。

黃裳知道韓岡不喜歡這樣的說法,可也忍不住這樣去想。相對於宗澤的幸運,自己的運氣就差了那麼多。

恩主費盡心力做好的鋪墊,自家卻沒能接上手,這就是運氣。

如果只想做一個平平庸庸的官員,其實現在就已經足夠了,有了進士的身份,又已經升做了朝官,還有軍事和政事上的經驗,這輩子最差也能在州郡任上養老。

“可是啊……”他偷眼看了韓岡一眼,原本在一羣老態的東府中顯得格格不入的面容,在燈下則更爲年輕,只是燈火在臉上留下的陰影,讓人感到一種深沉的威嚴,“這讓人如何甘心。”

在韓岡身邊久了,總有種奮進的力量,讓人不甘平庸。看到多少原本被認爲不可能完成的成就,在自己的輔助下一樁樁實現,又怎麼讓人甘心從此庸庸碌碌下去?

拋開了心思,黃裳對韓岡笑說道:“不過這一回殿試,宗汝霖雖是奪了狀元,但氣學得益更多,日後國子監中,又要多一門課了。”

“這也免得百姓遭殃。”韓岡說道,“難道發了大水拿論語去補堤壩不成?”

這一科的殿試,真正的贏家的確正是氣學,是韓岡本人。

自從進士科成爲衆科之首,決定進士命運的科目,便成爲士林中最重要的一個風向標。

今日韓岡硬是將申論放進殿試去,日後誰敢放棄對申論體裁的鑽研?而與申論息息相關的氣學,其中的著述,當然更是研究的重點。

如果申論僅止於殿試,那不在乎名次的考生還可以放一放,不去在意。可韓岡如今已經是參知政事,不論誰來看,只要站在韓岡的立場上,怎麼可能不會想方設法地將申論放進禮部試的科目中?而以韓岡的年紀,王安石能擋住他多久?

而且以申論考覈的內容來看,王安石又如何反對?

“華辭無補於治”,此王安石變貢舉法的理由,而背上一肚子經義,卻不能用在實處,如何“補於治”?

“參政說得正是。詩賦也好、經義也好,入朝爲官最重要的還是得放在治事上。”黃裳道,“即便是王平章過來,也不能說不需要考一考貢生們的治事之才。否則身言書判,就沒必要加那個‘判’了。”

自唐時傳下來的規矩,新科進士釋褐,要過身言書判四關。相貌、談吐、書法和判事。

尤其是最後一條,標準是“通曉事情,諳練法律,明辨是非,發摘隱伏”。儘管能夠做到這四句的官員,實在是鳳毛麟角,百中無一,但相貌、談吐都不再成爲攔路虎的今日,人們可以對結巴或醜陋的官員給予足夠的同情和容忍,可沒人能說官員不需要有辦事的能力。

申論這一新體例,其目的也正是爲了考察考生們是否對政務處理有着最基本的認識。通過對已知信息的審視和分析,抓住其中的問題,並給出一個具有可行性的解決方案,最後再針對這個方案加以論述。對官員眼界、常識都能考量到。

“不過參政接下來打算怎麼做?可是下一科的禮部試……?”黃裳又問。

“我還沒那麼急。”韓岡笑得很輕鬆,時間在他這邊,“以後再說不遲,先讓銓敘的吃點苦頭。不過下一科的禮部試,可以試一試百分制。這樣經義上的錯誤,也可以用策論來彌補,不至於失去賢才。”

申論只是重點之一,推廣百分纔是更重要的一條。

放在還有詩賦論的過去,除了賦文是重點,詩、論兩篇都可以放一放。而韓岡將殿試考試的分數換算成百分,申論雖在其中僅僅佔了三成,卻沒人敢忽視,甚至只佔十分都不敢忽視——哪個看不出來,這樣的評分方法,在考試時一分都將是關鍵。

有了分數之後,策、論兩事,就不一定要非此即彼,同時各爲一題也是可以的。經義的部分,又能被計入總分之中。那些本因錯題過多而被黜落的貢生,也有了逆轉的機會。

“這樣還能插進入更多的考題,申論不用說了,詩賦也可以,只佔個十分,依然以經義爲重,誰能說不是?”

與韓岡配合得久了,黃裳很容易看透韓岡的心思。

韓岡笑而不語,也許再過幾科,禮部試的考卷,就會塞滿了各式考題。

放水兩個時辰,進水三個時辰,進出水同開,多少時間能將水池放空,這樣的考題就算在全卷之中只佔上三五分,又有誰敢放棄?

……

“三個時辰。”

韓鍾做好了他的題目,忙拿着叫給父親。不過還是比他的弟弟和妹妹要慢了一點。

給兒子女兒出的算術題,可比韓岡打算出給未來貢生們的試題更難。不是幾個時辰放空,而是問放到一半或放到三分之一、放到五分之一,要多少時間。這樣更多一重計算,也更難了一分。

答案對了,可韓岡還是仔細地看過他計算步驟之後,方纔點了點頭。

在韓岡做學生的時候,覺得一步步地寫下計算步驟很麻煩,有些題目直接就能心算出答案,但當他開始教授弟子,答案雖重要,可確認計算方法纔是最重要的。

“好了。快回去。”

老大就要滿十週歲了,不能再住在後院中,得當成成人來對待了。王旖和嚴素心正張羅着給他在外院準備單獨的小院,還有住處的佈置和準備,更重要的還有跟隨他的伴當,免得學壞了。

這樣的改變,也可以遲至十四五。但早早獨立成人,對韓鍾是有幫助的。

千年之後,如韓鍾這個年紀,也有許多出外讀書的學生,根本就沒有太多可以操心的。

“等滿了十四,就去橫渠書院。”

金娘仰頭問着:“哥哥不去國子監?”

韓岡笑着摸摸女兒的小腦袋:“國子監哪能跟橫渠書院比,那裡面能學到什麼?”

“能進國子監就能中進士。哥哥不考進士嗎?”金娘像個小大人一樣認真地說着。

“等你哥哥要去考進士的時候,考題早就變了。”王旖笑道,“官人,是不是?”

“那當然。去橫渠書院可以早點習慣一點。”

老大要去參加進士科,還是有十來年的時間。等到他和家裡的老二去考進士,進士科的考題的確早就變了。而且是面目全非的改變,絕不是現在人們以爲的申論。

百分制隱藏在申論之後,對考試科目的改變其實更大。

科舉有數百年的歷史,不論從詩賦轉爲經義的進士科,還是秀才、明經、明法、明字、明策、道舉這樣逐漸消失或不爲人所重的科目,都是一樣的評卷方式,而百分制可以改變所有科目,可以更爲精細地安排考題,也適合安插進更多的試題。

也許到了這個時候,王安石和章惇應該想通了,但還能來得及阻止嗎?

縱然是老瓶也得裝進新酒去,老歌也要唱出新調子。

對科舉考試的改變,正是從這裡開始。

注1:真實的歷史上,元豐五年的狀元黃裳也是一開始被排在第五甲,因爲神宗趙頊記得他過去的文章,故而“至唱名,令尋裳卷,須臾尋獲進呈,神宗曰:此乃狀元也。”

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四)第七十九章 塵囂(十)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四)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一)第三十八章 一夜驚濤撼孤城(中)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五)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二)第三十一章 虛實(十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四)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五)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四)第四十五章 千里傳音飛捷奏(下)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二)第一十章 霹靂絃動夙夜驚(上)第二百八十九章 飛信(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三)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九)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二)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一)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二)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六)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十)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一)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下)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七)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中)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三)第二百三十九章 新議(五)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六)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變遷(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二)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上)第六章 日暮別鄉關(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五)第二百零三章 火箭(十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京師(六)第一百三十章 後顧(下)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八)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九)第四章 素意蘭心得君憐(上)第二百三十一章 變故(二十八)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九)第一十三章 上元驚聞變(下)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十)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八)第一百六十二章 京師(四)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二)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二)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二)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八)第一百八十二章 變遷(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七)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七)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中)第二十四章 攜眷西返家(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一)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中)第二十章 敵如潮來意尤堅(下)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五)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三)第八十四章 塵囂(十五)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中)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一)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九)第一百四十九章 梳理(十九)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四)第六章 流水(下)第三百一十二章 權相(上)第二百七十七章 長風(十四)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三)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二)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一)第一十三章 赳赳鐵騎寒賊膽(上)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上)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上)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六)第一百零七章 微雨(十四)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七)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三)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下)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七)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中)第二章 搖紅燭影憶平生(下)第三十二章 虛實(十二)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中)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七)
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四)第七十九章 塵囂(十)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四)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一)第三十八章 一夜驚濤撼孤城(中)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五)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二)第三十一章 虛實(十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四)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五)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四)第四十五章 千里傳音飛捷奏(下)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二)第一十章 霹靂絃動夙夜驚(上)第二百八十九章 飛信(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三)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九)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二)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一)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二)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六)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十)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一)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下)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七)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中)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三)第二百三十九章 新議(五)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六)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變遷(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二)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上)第六章 日暮別鄉關(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五)第二百零三章 火箭(十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京師(六)第一百三十章 後顧(下)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八)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九)第四章 素意蘭心得君憐(上)第二百三十一章 變故(二十八)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九)第一十三章 上元驚聞變(下)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十)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八)第一百六十二章 京師(四)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二)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二)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二)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八)第一百八十二章 變遷(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七)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七)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中)第二十四章 攜眷西返家(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一)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中)第二十章 敵如潮來意尤堅(下)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五)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三)第八十四章 塵囂(十五)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中)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一)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九)第一百四十九章 梳理(十九)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四)第六章 流水(下)第三百一十二章 權相(上)第二百七十七章 長風(十四)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三)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二)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一)第一十三章 赳赳鐵騎寒賊膽(上)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上)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上)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六)第一百零七章 微雨(十四)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七)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三)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下)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七)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中)第二章 搖紅燭影憶平生(下)第三十二章 虛實(十二)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中)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