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四)

元祐元年臘月底的一天午後,大名府府衙兼河北經略安撫使、馬步軍都總管行轅中的大小官吏們,親眼目睹了一府之尊、一路之帥、宣徽南院使呂惠卿呂相公,親自將一位武官送出廳外。

那位武官,既不是呂惠卿的副手,也不是朝廷派來的軍帥,不過是高陽關路的兵馬都監。

一路兵馬都監的地位不低,且又是一名統管數千兵馬的正將,已經是能夠上殿參加朝會的等級了。可放在曾入兩府任官、現任的宣徽南院使的面前,那就什麼都不是了。如此厚遇一武夫,而且還是蕃官,呂惠卿的做法未免顯得太掉價。

此事不僅在府衙中傳播,也在區區半日之內,傳遍了整個大名府城中的各個衙門。

“何以至此……”河北轉運使李常搖頭。

河北轉運使李常,是位性子老派的文臣,看不慣呂惠卿這種對武將太過放低姿態的行爲。

“士宣,你怎麼看?”他問着身邊的下屬。

“今日之事,運使何所問也?宣徽相公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表字士宣的河北轉運判官唐義問,乃是前參政唐介之子。變法之初,唐介曾與王安石在中書門下內爲同僚,當時政事堂中五位宰執,有“生老病死苦”的戲稱。其中的“生”自是生氣勃勃的王安石,而“死”,便是被氣得發疽癰而亡的唐介。

因爲唐介之事,唐義問對王安石、呂惠卿有着很重的心結,又是在李常的面前,倒是什麼都敢說。

“士宣……”

李常苦笑起來。他不意外唐義問的憤然之言,但他這話說得太大聲,外面都是耳朵,傳出去就又是一場府漕之爭了。

唐義問憤憤然:“今日是劉紹能,明日還有張紹能、李紹能。宣徽相公調進河北來的舊部,可不止一個。等到他們都來一遍大名府,河北禁軍就要過界河了!”

李常暗暗一嘆。唐義問說的其實沒有錯。

這一年來,呂惠卿從關西調來的將官有好幾個,甚至包括那位劉都監在內,還有兩位已轉入了漢官序列的蕃官。

本來世人都以爲呂惠卿這是爲了提拔舊部,給他們一個機會,免得在裁汰整編西軍的過程中成爲犧牲品。

就像韓岡,保了多少舊部繼續留在關西軍中帶兵不說,又往河東、安西等處安排人,最近西南方向要動刀兵,他還從西軍中點了一批有功將校去幫忙,好讓他們掙些軍功以保全自身。

可如今耶律乙辛篡位,宋遼兩國局勢再度緊張起來,就能看到呂惠卿心思的深遠。可以說是到了河北之後,就開始爲未來的戰爭做準備了。

有了這些將校任官邊境之上,邊釁隨時都能挑起——只需呂惠卿的一句話。以呂惠卿對耶律乙辛篡逆一事的表態,戰爭或許已經不可避免。

就是糧草軍資也不算什麼問題,至少河北錢糧,皆在呂惠卿耳目所及的範圍內,有多少他都一清二楚,河北漕司想要推託都很困難。

河北路轉運判官不只唐義問一人,呂惠卿的弟弟呂溫卿是另外一位轉運判官。

呂溫卿是在半年前被調來任上,儘管兄弟二人,一任親民,一在監司,其實應該避忌。但呂惠卿地位太高,而轉運判官則不值一提,也沒哪個御史多說廢話。可現在看來,似乎又是呂惠卿佈局的一部分。

不過今天他聽到傳言之後,便告了假,急匆匆地回去要問個究竟。

……

“兄長待劉紹能禮遇過重,區區一都監,可能受得起?!”

對於呂惠卿的做法,呂溫卿有幾分不解,又有幾分憤懣,對一個武將如此禮待,傳到京城,成爲笑柄還是小事,被人借題發揮,說呂惠卿有異志,可就麻煩大了。

但呂溫卿的憤憤之言宛如丟進枯井的石頭,連一點漣漪都沒有泛起。

書房的院子前,呂惠卿正拿着把剪刀,彎着腰專心致志地修剪着一株盆鬆。

葉偃枝盤的矮鬆生長在青灰色的淺盆中,樹下青苔碧綠,樹上針葉蒼翠。枝幹虯曲,幹上鱗生,如蟠龍潛臥。如此一株盆鬆,古意盎然,彷彿百年之物,卻又因滿盆蒼翠而顯得生氣勃勃,實是匠心獨運,大家手筆。

呂惠卿手持剪刀,就繞着這盆栽打轉,過了半日,才用剪刀截下了小指尖大小的一截枝丫來。儘管少了只是一點點,但盆中的虯龍卻更加生動了幾分,彷彿有了靈氣。

半天的時間,僅僅是動了一下剪刀,呂惠卿擡起頭時,額頭上已經蒙了一層薄汗。

呂溫卿給憋得不行,見呂惠卿終於停了手,忙忙又要說話,不提防一柄剪刀突然伸到眼前。

呂溫卿被嚇得一個倒仰,這時卻聽到呂惠卿慢悠悠的聲音,“三哥,你看這剪刀。”

“剪刀?”

呂溫卿不明所以,卻還是依言低頭仔細去看。

正常的剪刀手柄與刀刃一樣長,而呂惠卿手中的這柄剪刀,刀刃只有手柄的一半,且是圓頭。

“柄長刃短,一臂是另一臂的兩倍,用此剪,當可省上一半力道。”

氣學如今已可算是顯學,大凡士大夫,多多少少都對光學和力學上的知識懂上一點。力臂力矩之類的理論,只要上過街看過商販稱米稱貨,多少都能有些印象。

他看了看呂惠卿,小心猜測着:“……是事半功倍的意思?”

呂惠卿嘴角向下拉了一點,擡了擡手,道:“看刃口。”

剪刀刃口處隱見鋒光,閃亮如銀,與黝黑的剪刀刀身形成鮮明的對比。

呂溫卿看得仔細了一點,擡頭用不太肯定的語氣問道:“這是夾鋼?”

“是夾鋼!”呂惠卿點頭,又將剪刀架在盆鬆上。

呂溫卿不明所以,卻見呂惠卿手指一動,剪刀刀刃在盆鬆上上下一合,小指粗細的枝幹應聲而落。

呂溫卿驚叫了一聲,一盆能入畫入詩的傑作,就這麼一剪刀給毀掉了。

“看到沒有。”呂惠卿手指輕輕抹過刃口,“連剪刀都用上夾鋼來造了。再怕遼人,又是爲何?”

的確,如今夾鋼和折鍛的技術即便是對州縣中的普通鐵匠來說,也並不是秘密,夾鋼甚至百鍊鋼的刀劍,只要不是名家出品,最多也就十幾貫。而鍛鋼同樣不比過往那麼金貴。斬馬刀、腰刀幾乎都是夾鋼的,而官造剪刀,更都是夾鋼的了。

“可劉紹能……”呂溫卿欲言又止。

“此事愚兄自有一番計較。”

呂惠卿放下了剪刀,繞過書房,慢慢向後院走去,呂溫卿連忙跟了上去。

大名府衙的後花園是文彥博任官大名府、做北京留守時翻建。那一次的翻建,並沒有多修補建築,反而拆了兩棟破舊的樓閣,掘了池塘,以一道小橋將舊有的兩片梅林連做了一處。

這樣的改建沒怎麼花錢,改動也不算大,卻讓花園平添了一分大氣。呂惠卿當初入住此處時,曾多次感嘆文彥博爲相多年,手底下的確有人才。

梅花此時未開,池塘則幾乎連底都凍住了,只有幾株松柏常青。

呂惠卿漫步在青石鋪就的小路上,“你可知河北諸將之中,對先帝最忠心的就是劉紹能。”

“爲何?”

“他是蕃人。”

“是。”呂溫卿點頭,這當然不是秘密,“保安軍,橫山蕃。”

“劉紹能世代居於橫山之中,其父懷忠亦聞名西鄙。元昊叛時,曾以王爵誘之。懷忠斬使毀書,之後歿於王事。儘管如此,劉紹能依然免不了爲人猜忌。”

“免不了的。”呂溫卿點頭道。同樣的情況,發生過太多次。多少部族在宋夏兩邊來回反覆,任何一個蕃官,在宋人眼中,首先是叛逆的預備軍,然後纔是可能中的友軍。

呂惠卿走上小橋,憑欄而望,“而且西賊慣會用間,他這個蕃官沒少受罪,數次面臨牢獄之災,還是先帝說了一句公道話,‘紹能戰功最多,忠勇第一,此必夏人畏忌,爲間害之計耳’。因爲這句話,劉紹能對先帝忠心耿耿,幾次上陣都不顧生死。”

“是這樣啊……”呂溫卿多多少少明白了一點呂惠卿的想法。

“如今愚兄厚遇此人,也是希望他能夠感念這點恩德,有所回報。”

施恩望報,自不是什麼美德,何論是以陣上拼命作爲回報?吳起給士兵吸瘡中膿水,讓那士兵的母親痛哭流涕;呂惠卿送人送上那麼遠,私心也是昭彰可見。

“士爲知己者死。現如今,哪個士人能做到?”呂惠卿自嘲地笑了一下,王安石於他有知遇之恩,但他也不會爲了王安石,而去賭上自己的未來,過去沒有,以後也不會有,“倒是蕃人樸實,懂得知恩圖報,在這一點上,劉紹能比一干‘正人君子’可要強得多了。”

“只是……”呂溫卿道,“只是劉舜卿在雄州啊!”

“劉舜卿離得遠了點。河東之將,再是有名,也管不到西軍頭上。同時三千兵馬的正將,劉紹能沒必要聽他的話。”

第二百零四章 變故(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四)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七)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四)第三十七章 驟風(四)第一百四十七章 梳理(十七)第四十五章 南北(五)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三)第三百零九章 僞帝(上)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八)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六)第二百七十九章 長風(十六)第一十章 霹靂絃動夙夜驚(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撲朔(中)第一十三章 上元驚聞變(下)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一)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六)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六)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五)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一)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一)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一)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四)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一)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六)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四)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一)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鬱蒼(下)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七)第一十九章 登朝惟願博軒冕(下)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二)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六)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別獨騎歸(下)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一)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下)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八)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九)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中)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二)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二)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中)第八十八章 塵囂(十九)第七章 儒統淵源遠(下)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七)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一)第一百五十二章 梳理(二十二)第二十二章 虛實(二)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五)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二十)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四)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三)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五)第二百一十一章 變故(八)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下)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五)第一十四章 轆轆塵道犯胡兵(下)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一)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二)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四)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九)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四)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上)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三)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議(二十一)第一章 劫後夢醒世事更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二)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五)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四)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七)第二十五章 欲收士心捕寇仇(上)第一十九章 此際風生翻離坎(上)第一十八章 廟堂(九)第四章 素意蘭心得君憐(上)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上)第一十六章 三載願終了(上)第三章 鞏州(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變故(三十一)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下)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一)第四十二章 潮至東嶗觸山回(下)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議(十五)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四)第一百二十八章 後顧(上)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五)第二百七十六章 長風(十三)第二百五十九章 新議(二十五)第七十五章 塵囂(六)第四十章 何掌綸言奉帝尊(上)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三)第一十二章 惡客臨門不待邀(下)第七十一章 塵囂(二)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三)
第二百零四章 變故(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四)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七)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四)第三十七章 驟風(四)第一百四十七章 梳理(十七)第四十五章 南北(五)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三)第三百零九章 僞帝(上)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八)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六)第二百七十九章 長風(十六)第一十章 霹靂絃動夙夜驚(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撲朔(中)第一十三章 上元驚聞變(下)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一)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六)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六)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五)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一)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一)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一)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四)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一)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六)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四)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一)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鬱蒼(下)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七)第一十九章 登朝惟願博軒冕(下)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二)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六)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別獨騎歸(下)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一)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下)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八)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九)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中)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二)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二)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中)第八十八章 塵囂(十九)第七章 儒統淵源遠(下)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七)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一)第一百五十二章 梳理(二十二)第二十二章 虛實(二)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五)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二十)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四)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三)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五)第二百一十一章 變故(八)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下)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五)第一十四章 轆轆塵道犯胡兵(下)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一)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二)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四)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九)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四)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上)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三)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議(二十一)第一章 劫後夢醒世事更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二)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五)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四)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七)第二十五章 欲收士心捕寇仇(上)第一十九章 此際風生翻離坎(上)第一十八章 廟堂(九)第四章 素意蘭心得君憐(上)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上)第一十六章 三載願終了(上)第三章 鞏州(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變故(三十一)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下)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一)第四十二章 潮至東嶗觸山回(下)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議(十五)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四)第一百二十八章 後顧(上)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五)第二百七十六章 長風(十三)第二百五十九章 新議(二十五)第七十五章 塵囂(六)第四十章 何掌綸言奉帝尊(上)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三)第一十二章 惡客臨門不待邀(下)第七十一章 塵囂(二)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