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五)

遊酢並不是打算指責韓岡的人品,只是想說他的才智和城府。但看到兩位同門都誤會了,也不方便辯解。

“有韓岡主持,縱然張橫渠仙去,但氣學也是日漸昌盛,他回京之後,就算有公事耽擱,也必然能有所開創。”謝良佐岔開了話題,嘆了一聲:“對手日增,時不我待啊。”

楊時沒有半點擔心:“氣學其實自顧不暇。天人之論,猶如鴻溝一般,韓玉昆跨不過、補不上。其實就是上元節宣德門外的燈山,看着光鮮炫目,實則就是竹皮薄紙糊起來的,一戳就破,一燒就着。要不是因爲這一點,呂與叔如何會轉投而來?”

在楊時看來,別看現在氣學給其他學派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不過就未來的發展來說,氣學的敵人就是其本身。如果沒有一個完整自洽的體系,任何一門學派都是很難傳承和發揚的——尤其是在競爭者如此之多的情況下。

氣學最大的問題就是自然和天人之論割裂極爲嚴重。承認天子受命於天,這是氣學圭臬《西銘》中闡述的觀點,但這一點是決然不可能從張載的氣之一元說中得到證明,而韓岡主張的自然之道更是讓這個裂痕變得更深更大了。

“韓岡對此避而不論,可躲能躲到什麼時候?這是一個大關節,避不得、讓不得。要麼就是天子不再受命於天,要麼韓岡就得承認他的自然之道有錯。”

遊酢卻覺得事情沒有那麼簡單,以韓岡的心術才智,不可能坐視這樣巨大的破綻不去彌補。何況張載諸多門人,也不可能就這樣放着不管。

程門自號道學,眼下的第一大敵是控制了士子們晉身之階的新學,但遠期則必然是氣學。韓岡用心長遠,日後等他身登相位,自然會想方設法讓氣學成爲國子監中教授學生的課本,讓其成爲天下的顯學。

就如手上這隻千里鏡。韓岡一直以來對天文星象只有隻言片語,最多也僅僅是提及過日月星辰乃是由氣而生的宣夜說。但千里鏡的出現,讓人們可以細觀天穹,對日月星辰能夠有着更加深入的瞭解。

組成顯微鏡和千里鏡的兩種透鏡都是他所創,而且還闡明瞭原理。明其理,故而纔有了顯微鏡和千里鏡。

繫辭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依氣學之說,透鏡折射光線的原理就是形而上的道,是從世間實物中歸納出來的道理,而千里鏡、顯微鏡,就是這個道理重新反饋到世間的結果,是形而下的器。

道和器是一體的,若只求形而上,那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空談而已。而只注重形而下的器,不注重歸納其中的道理,那就只是個庸夫而已。

氣學,或者說韓岡,一直都在主張經世濟用、明體達用、學以致用,不同的詞彙有着相近的含義。任何道理和學問都必須能用到實際上。秉承的是安定先生胡瑗的理念,在橫渠書院,諸多弟子都要兼習經義和治事,水利、兵法、錢糧、刑名,在鑽研經義之外,都要在其中選出兩項來學習。

對繫辭這一句話的詮釋,便是氣學的一個大關竅。

但程門之中,對這一釋義完全無法認同。楊時道:“正如呂與叔所說,韓岡終究還是所學不正,一應建樹都是旁枝末節,須知道理性命纔是根本。”

“但越是淺近,越是能引人就學。顯微鏡和千里鏡,在洛陽城的官宦子弟中都蔚然成風。”謝良佐嘆道,“下里巴人,和者數千,陽春白雪,和者數十,等到‘引商刻羽,雜以流徵’,那就只有三數人能和得上了。”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聖人之學,顏子【顏回】亦覺艱難。淺近易學的那是少正卯。”

說歸這麼說,但其實程門中的每一個人都能從韓岡身上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韓岡的聲望,來自於一樁樁功績的累積,他的威信,來自於一名名百姓受到的恩惠。名望越重,說話的分量也就越重,他所主張的理念,願意去學習的人也就越多。

韓岡編寫的蒙書,在關中的蒙學中已經開始推廣。教人識字、明義的有三字經,數算的有算術,講述天地萬物的有自然,從頭到腳全都是氣學的影子。等到這些小學生們長大成人,還會有多少人能接受其他學派的觀點?

新學靠着王安石的權威,成了朝廷主張的顯學。就算其他各家學派,想要去考進士,都必須學習三經新義。但新學如今的地位,靠得還是新黨的地位,當朝政不再由新黨來掌控,新學當然也就被斷根了。

而氣學,上有韓岡護持,下有關中蒙學不斷培養出士子,加上橫渠書院中出來的士子,由於有治事之材,只要運氣不差,入官之後,肯定要比只通經義和詩賦的官員更受重用。

如果要與氣學一較高下,就必須儘快了。否則等氣學聲勢大起,就會變得跟如今的新學一般,壓制所有的學派。而且以氣學如今深植根基的做法,一旦盤踞下來,便再難動搖。

“不用擔心。”謝良佐走到遊酢身邊,“且不說氣學如此聲勢,必惹得新黨視其爲眼中釘。就是隻憑我程門一脈,日後約期辯經,也定然能拿回一場大捷來。”

……

江寧府的夏天一直都是以炎熱著稱,不過城外鐘山邊上,有着徐徐山風,倒也不是那麼難耐。

王安石坐在道邊的一方青石上,面前一副棋盤,對坐一名道士,兩頭乾瘦的老驢在旁邊啃着青草,一株老槐蔭蔭如蓋,爲他和弈棋的對手遮擋着火辣辣的陽光。

山風徐來,捲走了炎炎暑氣。王安石一身道袍,對面的又是一個老道,兩人都是木簪芒鞋,身上看不到任何飾品,看起來就是兩個普通的道人——應該說是窮道士——在路邊下棋。

山林下的道路時有行人往來,從他們的身邊經過,最多也就瞥上一眼兩眼,都沒人注意到坐在道邊石頭上的,有一人是曾經執掌天下政務、權勢赫赫的名相。

“前些天怎麼不見相公出來?可是貴體有恙?”李叔時在棋盤上落了一子,隨口問道。

王安石專注着棋盤上的黑子白子,漫不經心地回道:“病倒沒有,困於文牘而已。”

李叔時擡起頭:“是相公這幾年在寫的那本書?”王安石這幾年一直在琢磨着訓詁字義,這一點李叔時與其下棋聊天時多多少少也聽了一些。

“已定名做《字說》。”王安石點了點頭,隨手落了一子。

其實《字說》這個書名王安石很早就確定下來了,脫胎於《說文解字》,在跟親友交流的時候,因爲尚未成書,卻是沒有公開的將書名附上。依照書名來看雖說是解字,但內容卻多爲訓詁,又兼論音韻,儒門小學中的文字、音韻、訓詁三個門類卻佔全了。不過小學本是一體,皆是經學之本,提到其中一個,就少不了帶出其他兩個。

早在英宗仍在位時,王安石就開始撰寫本書,到了一年前纔有了初稿。他將初稿分抄了寄給幾個功底深厚的親友,讓他們品鑑指正。他人的回信皆說好,可就是二女婿最不客氣,直接就說是刻舟求劍。可也多虧了韓岡那個好女婿,讓王安石對《字說》幾處不合人意的地方也做了些修改。這一回《字說》一出,新學的根基也就穩下來了。

李叔時聞言拱了拱手,“哦!那可真是可喜可賀!相公才學冠絕當世。《字說》一出,先儒傳注當讓出一頭的了。”

“豈是欲與先賢爭列?不過是爲了正本清源罷了。”王安石道,“先王患天下後世失其法,故三歲一同。同者,所以一道德也。”

李叔時能與王安石做棋友,見識自不差。聽到隱含殺機的“一道德”三個字,眼前便是一片金戈鐵馬,耳畔也彷彿有鼓角齊鳴。這部書果真是爲了壓制一干儒門別傳。

王安石和李叔時邊聊邊下棋,太陽在天空中一點點地移了位,漸漸的落在了王安石的身上。

見王安石大半個身子都籠罩在依然熾烈的陽光下,而他帶在身邊才十歲出頭的小伴當又蹲在地上看螞蟻,李叔時咳嗽了一聲,提議道:“相公,不如換個地方吧。”

王安石安坐於青石之上,不動如山,毫不在意,“由他去,來生轉世做牛,須得日頭裡耕田。”見李叔時有些遲疑,催促道,“快下啊,別耽擱,老夫這盤可是要贏了。”

竹林沙沙作響,一陣清風從林中,吹散了身周的熱浪,蘇昞聽着林中傳出的自然音韻,心中一片平安喜樂。

就在書院的一角,來自書院左近鎮子上的小學生們正在高聲唸誦着三字經。童稚之聲,讓人聽了也能會心一笑。

關中一地已經有大半蒙學開始採用三字經和韓岡的算學、自然兩部蒙書來教授學生。以十萬計的蒙童,就算人才是百裡挑一,也是以千來計算——這就是氣學的未來。

對於韓岡的計劃,蘇昞很是欽佩。願意花時間來培植根基,眼光望着十幾年幾十年之後,這樣的耐心很少出現在年輕人身上。年長者有耐心卻缺乏時間。而韓岡,時間、耐性和才學都不缺,日後光大氣學一門,必然是他。

與此同時,豔陽高照的暑熱中,一隊車馬抵達了東京城的西門。

戴着遮陽的斗笠,身着別無外飾、適合散熱的寬大袍服,韓岡仰頭望着高聳的城垣,時隔一年,重又看到了東京城的城牆,但之前的心境並無改變。此處雖是不見蠻夷鐵騎,但亦是用武之地。

韓岡家的千金興奮地從馬車中探出頭來:“爹爹,爹爹,到京城了?”

“是啊。”韓岡屈指一彈女兒小腦門,“到京城了。”

“爹爹欺負人。”金娘捂着頭,眼淚汪汪地嘟着嘴坐回馬車裡了。

被女兒的嬌憨逗得心懷大暢,韓岡回頭望着深深的門洞之後那寬敞筆直的大道,輕聲道:“我又回來了。”

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上)第一十九章 廟堂(十)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四)第二百五十一章 新議(十七)第二百六十五章 長風(二)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議(二十九)第一十四章 臥薪三載終逢春(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三)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上)第三百一十八章 無妄(上)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一)第一百八十九章 借款(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八)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五)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上)第二十七章 片言斷積案(中)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四)第一百六十五章 京師(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七)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五)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九)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六)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七)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五)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中)第二百一十一章 變故(八)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二)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三)第三十二章 榮辱憑心無拘執(中)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三)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二)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下)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四)第二百三十一章 變故(二十八)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五)第四十二章 潮至東嶗觸山回(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七)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七)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八)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一)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八)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三)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五)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四)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一)第三十九章 苦心難成事(中)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三)第二十四章 攜眷西返家(下)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三)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五)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四)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四)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九)第二十一章 涉川終吉黃龍鎖(上)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三)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五)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九)第一百四十四章 梳理(十四)第六章 徵近伐遠方寸間(下)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四)第一十八章 棄財從義何需名(下)第四十二章 南北(二)第二十六章 當潮立馬夜彎弓(上)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八)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八)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中)第二百五十章 新議(十六)第一十四章 貢院明月皎(下)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八)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賢能舉(上)第一十六章 綺羅傳香度良辰(上)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十二)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八)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九)第一十九章 登朝惟願博軒冕(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五)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火箭(一)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七)第一十八章 霽月虛明自知寒(中)第二十二章 虛實(二)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議(二十八)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五)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京師(六)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三)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六)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八)第八章 君臣(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六)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四)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四)第二百五十四章 新議(二十)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二)
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上)第一十九章 廟堂(十)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四)第二百五十一章 新議(十七)第二百六十五章 長風(二)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議(二十九)第一十四章 臥薪三載終逢春(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三)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上)第三百一十八章 無妄(上)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一)第一百八十九章 借款(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八)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五)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上)第二十七章 片言斷積案(中)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四)第一百六十五章 京師(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七)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五)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九)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六)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七)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五)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中)第二百一十一章 變故(八)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二)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三)第三十二章 榮辱憑心無拘執(中)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三)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二)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下)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四)第二百三十一章 變故(二十八)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五)第四十二章 潮至東嶗觸山回(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七)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七)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八)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一)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八)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三)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五)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四)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一)第三十九章 苦心難成事(中)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三)第二十四章 攜眷西返家(下)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三)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五)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四)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四)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九)第二十一章 涉川終吉黃龍鎖(上)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三)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五)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九)第一百四十四章 梳理(十四)第六章 徵近伐遠方寸間(下)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四)第一十八章 棄財從義何需名(下)第四十二章 南北(二)第二十六章 當潮立馬夜彎弓(上)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八)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八)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中)第二百五十章 新議(十六)第一十四章 貢院明月皎(下)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八)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賢能舉(上)第一十六章 綺羅傳香度良辰(上)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十二)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八)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九)第一十九章 登朝惟願博軒冕(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五)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火箭(一)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七)第一十八章 霽月虛明自知寒(中)第二十二章 虛實(二)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議(二十八)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五)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京師(六)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三)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六)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八)第八章 君臣(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六)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四)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四)第二百五十四章 新議(二十)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