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四)

就在誓師出戰的前一日,安南經略司和安南行營的文武官員,正圍繞着一幅面積巨大的沙盤,對作戰計劃做着最後的確認。

真正的作戰方案,自然是要儘量詳盡,將方方面面都得考慮完備,而決不是像章惇昨日對蠻部洞主們在場的軍議上那般說得——“方略很簡單。”

負責解說的陳震很是有些緊張,儘管早已經過了韓岡的耳提面命,又對計劃有了充分的瞭解,並不要他對計劃做深入地闡述,只是簡略單純地複述和總結,且每一位參加會議的文武官員手上都有一本手抄的小冊子——那是今次的作戰方案——但他的手還是忍不住一陣陣的顫抖。

一根細長的木杆拿在陳震顫抖的手中,指着沙盤上的一個個標識,“邕州南方軍寨,古萬、太平、永平三寨已經重建完成。現有荊南軍四個指揮沿途坐鎮。運送糧秣的船隊將會由從邕州上溯至太平寨,再由馬隊轉運到邊境的永平寨中。永平寨現有存糧八萬石、草兩萬束,太平寨三萬石、草八千九百束。古萬寨爲轉運點,存糧只有一千,草三千,但也足夠爲在左江邊拉扯船隻纖繩的四百軍馬提供兩個月的糧料。且永平寨又有八隊共六百九十八匹役馬,且隨時可以再投入五百匹備用軍馬,爲官軍入交趾後沿途運送糧秣。此外,鹽、醬、菜、酒水、布匹、藥材等資材,皆隨同軍糧一併運送,在此並不贅述。”

“逢辰。”等陳震的敘述告一段落,“你覺得關於糧秣轉運一事還有什麼要補充的?”

燕達的視線從作戰方案的小冊子上擡起,搖搖頭,簡短地回答:“沒有。”

章惇又看了一眼燕達身側的李憲,沒有對他開口。走馬承受沒有資格被一軍主帥詢問戰策方略,另外章惇也不會給他說話的機會。揚了揚下巴,示意陳震繼續說着下一條。

陳震乾嚥了一口唾沫,潤了潤嗓子,又拿着木杆指着沙盤,“從國境南下,第一步就是交趾的門州。據昨夜最後一次細作回報,駐守門州的主帥已經換了人,但新帥尚未抵達。這是三天前發回來的消息,想來現在新任主帥應該已經抵達門州。依靠章、韓二帥的謀劃,從永平寨到富良江下游的平原,從北至南總共近兩百里的山路,如今只有門州一處關卡上能抵抗。除此之外,東西千里的一片山林之中,所有的州縣都已被毀,已經沒有部族能夠支援門州。只要攻下門州,就能夠一舉攻入富良江北岸的平原。”

“逢辰?”章惇又問着燕達,“首戰攻打門州,你還有什麼疑問或是意見?”

“沒有。”燕達又搖頭:“打下門州,就能與交趾人隔江對峙了。”

章惇瞥了一眼韓岡,韓岡會意開口:“就在昨天,思琅州的洞主也已經啓程,邕州城中所有的洞主都已經返回本峒。依照計劃,他們將會用最快的速度向交趾腹地進兵——爲了比他人搶到更多的戰利品,蠻部洞主們不會耽擱。但官軍也要儘速南下,壓制住交趾軍的主力,以防止蠻軍被各個擊破。”

章惇再望向燕達,只見他在安南行營中的副手繼續搖頭,“戰事有大帥、副帥運籌謀劃,末將等只需依命行事。”

燕達的態度說是恭順也可以,說是有幾分腹誹,也同樣合理。不過章惇和韓岡都不在意,就算燕達並不心服口服,只要他沒有旗幟鮮明地表示反對,那就已經夠了。

燕達本身是聲震天下的名將,擔任着徵南行營兵馬副總管一職,又是屬於軍中高層的橫班成員,只是因爲身爲武將,在主帥章惇,以及副帥韓岡兩名文臣的壓制下,他對於南征交趾的方略和戰策,都只有建議權,而沒有決策權。

對於這個待遇,燕達也早有心理準備。章韓二人都是如今有名的通曉兵事的文臣,要想從他們手上搶到一份決策權很難。跟着打就是了,如果章惇、韓岡的方略有所差池,那他也不介意趁機拿回一部分決策權。

只是讓他站在一邊點頭應是倒也罷了,章惇和韓岡竟然提拔了多名行營參軍,來處理軍中諸多事務。有本屬於經略司和行營的屬官、將校,也有章惇、韓岡甚至燕達本人的幕僚。他們作爲行營參軍,參與草擬軍中大小事務,甚至詳細到行軍路線、糧秣安排,由韓岡本人主持,並交由章惇拍板,至於燕達,則只有參與發言的資格,並不比行營參軍強多少。

召集軍中將校、屬僚,共同謀劃方略、戰策,如此行事,其實幾年前燕達就聽說過。

第一次橫山攻略失敗,爲了順利地從羅兀城南下,困守在羅兀城中將領們從麾下召集了幾十名年輕有爲的將才,來拾遺補闕、參與軍中細務,而提出這項制度的正是韓岡。

雖然在橫山攻略之後,行營參軍的制度很快就銷聲匿跡,也僅僅在河湟戰事上冒了點頭罷了。使用自己的親信幕僚,行事向自己負責,這是多少年來將領們養成的習慣。儘管韓岡的做法是對軍事有所裨益,但對於將領本人則免不了覺得很鬱悶,一旦給自己不能控制的幕僚插手進來,比如冒領軍餉,使喚軍士爲私家行事,等一系列違法之舉那就不可能欺瞞下去。

哪一名將領也不喜歡這樣的人晃在身邊,這些事有自家幕僚去做就夠了,自己的陰私隨時有着被人揭穿的危險,也有被人輕易架空的可能。就像安南行營,因爲有着一衆行營參軍,所有的事務就都給章惇、韓岡抓在手中。

韓岡低頭在看着沙盤,但他的心中卻是在考慮着燕達的心思。

他將燕達的幕僚納爲行營參軍——也就是實質上的參謀部——本來就是給燕達一個表述他自己心中構想的機會,有這位名將的意見參與進來,南攻交趾的計劃可以更加完備。至於再多的權力,章惇不會出讓,韓岡也不會出讓。

實行參謀制度的前提本身是剝奪將領對麾下軍隊的控制權。

儘管早已不用擔心將領如五代故事,帶着麾下的士兵隨意舉起叛旗,但朝廷一直還是將將領們時常遷調,不讓他們熟悉手下的軍隊。之所以會如此去做,就是因爲將領有着莫大的控制權。在軍中,從裝備到財計都是領軍的將校們說了算,朝廷的檢查制度如同孔目稀疏的篩子一樣,只能偶爾篩幾個倒黴蛋。

實際的兵力只佔兵籍簿上的幾分之一,多出來的糧餉成了將校們的囊中私物;理應上陣殺敵的將士卻成了將帥門下的走卒,灑掃庭院、做工務農;邊境地帶的將帥,他們名下的一支支回易商隊都是用着麾下的兵員爲主。

——這一樁樁、一件件,都是發生在現實中的惡行劣跡,看到他們的所作所爲,給將帥們的權力不夠嗎?所以才必須經常調動,這樣至少還能讓那一干執掌軍務的將帥們有些顧忌。

世間所說的將領頻繁調動,造成將不識兵、兵不識將,這的確是現實;但要說對軍中的戰鬥力造成了多大的惡劣影響,讓官軍不堪一戰,那就不能一概而論了,真實的情況遠比寫在奏章上的一句兩句批評更爲複雜,從來不是一面倒的好與壞。

韓岡雖然年輕,卻領軍上陣多年,對軍中情弊一目瞭然。世上的事,從來沒有那麼簡單。任何已經成型的制度、規則和慣例,之所以難以變動,因爲這些制度、規則以及慣例的背後,寫滿了兩個字——利益。所以參謀制度,他直到南下作爲經略招討副使後,纔開始重新推動起來。

也幸好這是行營,以戰爭爲目的臨時設置的機構,在行營中設立參謀制度,不會引起將校們的反彈。主帥章惇一心建功立業,而燕達、李信也都是心懷高遠的年輕將才;加上官軍的幾個部分,要麼是兵力與兵籍相差不大的精銳,要麼就是剛剛組建,還沒來得及敗壞的新軍;所有人的主要利益都在平滅交趾之上,而不是對士兵磨牙吮血,這樣的行營推行,就會很簡單。

這也是爲什麼當年從羅兀城撤軍的時候,可以那麼容易,死到臨頭,哪裡顧得什麼約定俗成的舊時規矩。換個時間、換個地點,韓岡的提議不是會被某個老將哈哈哈地拍着肩膀說句後生可畏,然後就被拋到一邊去;就是背後遭人下陰招,落得不明不白的下場。

燕達雖對此也是無奈,只能加以接受。有了行營參軍考慮着方方面面的事務之後,他身上的擔子就輕鬆了許多,但他對麾下軍隊只剩下臨陣的指揮權,除此以外,一切都是由安南經略招討司說了算。

“就看看行營參軍能做出多少事來好了?”燕達想着,就算手中的權力實際上被奪走,只要作戰指揮還在手中,他也勉強能滿足了。

不論章、韓二位謀劃計算了多少,到了最後還得要讓自己來擊敗敵軍,有着這份想法,燕達倒也能感到幾分舒心暢意。他可不想來廣西白撿功勞。

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五)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四)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一)第二百六十章 新議(二十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五)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四)第九十八章 微雨(五)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十一)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三)第六十二章 宴火(四)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七)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上)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上)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下)第二十九章 坐感歲時歌慷慨(上)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九)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火(下)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八)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中)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六)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下)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六)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五)第二十四章 攜眷西返家(下)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七)第一百一十六章 慶雷(下)第八章 欲謀舊地重興兵(中)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三)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八)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四)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二)第一十九章 虎狼終至風聲起(中)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六)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二)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三)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六)第二百七十二章 長風(九)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二)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二)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三)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五)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七)第二百八十九章 飛信(上)第一十四章 轆轆塵道犯胡兵(下)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九)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八)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二)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七)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一)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五)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二)第二百三十章 變故(二十七)第六章 徵近伐遠方寸間(下)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六)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下)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八)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七)第六章 氣貫文武與世爭(下)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議(二十八)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五)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一)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七)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八)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下)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下)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五)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一)第一十一章 誅心惑神幻真僞(上)第五章 月滿完舊諾(上)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三)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四)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二)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三)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一)第三百零八章 崩塌(下)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儺(上)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風期全盛(中)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一)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一)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二)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六)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一)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撲朔(下)第二百章 火箭(八)第四十三章 長風繞城遙相對(下)第一百二十章 伎倆(上)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五)第一百七十九章 變遷(六)第一十八章 棄財從義何需名(中)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二)第一十八章 霽月虛明自知寒(下)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九)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一)第七十七章 塵囂(八)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上)
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五)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四)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一)第二百六十章 新議(二十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五)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四)第九十八章 微雨(五)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十一)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三)第六十二章 宴火(四)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七)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上)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上)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下)第二十九章 坐感歲時歌慷慨(上)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九)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火(下)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八)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中)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六)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下)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六)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五)第二十四章 攜眷西返家(下)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七)第一百一十六章 慶雷(下)第八章 欲謀舊地重興兵(中)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三)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八)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四)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二)第一十九章 虎狼終至風聲起(中)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六)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二)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三)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六)第二百七十二章 長風(九)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二)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二)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三)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五)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七)第二百八十九章 飛信(上)第一十四章 轆轆塵道犯胡兵(下)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九)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八)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二)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七)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一)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五)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二)第二百三十章 變故(二十七)第六章 徵近伐遠方寸間(下)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六)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下)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八)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七)第六章 氣貫文武與世爭(下)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議(二十八)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五)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一)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七)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八)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下)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下)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五)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一)第一十一章 誅心惑神幻真僞(上)第五章 月滿完舊諾(上)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三)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四)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二)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三)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一)第三百零八章 崩塌(下)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儺(上)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風期全盛(中)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一)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一)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二)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六)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一)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撲朔(下)第二百章 火箭(八)第四十三章 長風繞城遙相對(下)第一百二十章 伎倆(上)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五)第一百七十九章 變遷(六)第一十八章 棄財從義何需名(中)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二)第一十八章 霽月虛明自知寒(下)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九)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一)第七十七章 塵囂(八)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