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真相

“蘇董預計,油井的含水量會降到多少?”杜卡特的表情異常認真,手指攥着文明棍,捏的發白。?別的不說,就大華實業目前展現出來的技術,已經足夠他重視了。

其他人也是一般的神情,豎着耳朵聽蘇城的回答。

蘇城毫不謙虛的一笑,用英語道:“就這口油井來說,我想再下降幾個點也沒問題。”

在表示數量的時候,他用的是“a?few”,表示少量的。但是,蘋果用少量的來形容,大家是無所謂的,這個含水量用少量來形容,諸人就要抓狂了。

下降三個點也可以說是“少量”,下降10個點同樣如此。但就目前含水量下降一個點,產油量提升1.63噸來看,再下降3個點,產油量就提升50%了!

這是什麼概念?意味着已經步入開採末期的油田,能立刻回到壯年。

意味着原本年產50萬桶的油田,能增產到75萬桶!

而就利潤來說,那可不是簡單的提升50%。

以93年的油田維護成本,50萬桶的油田,成本就要七八百萬,管理水平一般的情況下,利潤還達不到30%,也就是老油田已經還清了前面的開發成本,才能以這樣的利潤率繼續開採。

但是,這樣的油田假若增產,卻不會增加油田的維護成本,無論是管道、人工、設備維修都不會有明顯的增漲,增加的無非是三次採油的成本,以及石油特許權的成本。在那些80年代以前獲得的油田上,石油特許權甚至都是固定的。

如此一來,增加的50%的毛利潤,興許能帶來50%乃至100%的實際利潤的增漲。

放在年產100萬桶。乃至500萬桶的大油田裡,利潤增加的總值就相當可觀了。

更重要的是,在杜卡特等人看來,計算機屏幕上顯示的綠色曲線尚有極大的潛力。

含水量恐怕不止降低3個點。

這樣的技術,對於綿延持續了半個世紀的大型石油公司,有着非凡的意義。

簡直相當於舊油田返老還童了。

若是覆蓋面夠廣的話,這三次採油技術就等於是相對舊油田的靈丹妙藥了。

杜卡特激動之餘還有點可惜,他旗下的技術部門,每年投入幾百萬英鎊在三次採油技術上。怎麼就沒有如此明顯的成果?

他卻是不知道,蘇城一意孤行,在三次採油技術上投入了多少,又有多少中國的石油研究人員,在此奮鬥。

在場衆人中。只有林永貴是淡定的。

早在88年的時候,他就接觸過大華實業的三次採油技術。那個時候,大華實業用的還是3087聚丙烯酰胺,通過模仿國外的技術,將廢油田從日產0.5噸,拉昇到了日產4噸的水平,體現出了一定的價值。事實上。當時的大華實業,還向國內賣出了總計60多臺的聚合物驅設備,合同總金額超過6000萬元人民幣。

除此以外,哈利伯頓還曾經出了幾百萬美元。購買了大華該技術的使用權,爲期十年。

當時,林永貴確實覺得很厲害。

然而,中國的技術開發。一向是階段性的。通常來說,所謂的得到了“階段性成果”的意思。就是在說:後面不好做了,我們重新抄一種外國技術吧。

3086聚丙烯酰胺本身,就是重複國外的技術成果。大華的聚合物驅設備,儘管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但要是沒有成本低廉的因素在,也賣不出那份大合同。

而就“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再往下做,可就不是一般的難了。

前人走過的路,哪怕是崎嶇小路,最多是小心一點,費力一點也就罷了。前人沒有走過的路,那就是探險了,是會花更多的錢,得到更少的成果,甚至可能摔死人的。

林永貴以自己的經驗來想,大華實業從88年到93年的五年時間裡,做的最多的恐怕也就是跟蹤研究吧。否則,何必等五年時間,才把三次採油的技術拿出來?

說不定,就是等國外研究有進展了,再搶時間差,弄一個國際領先的技術。

這種事兒,他也不是沒有見過。

在國外一個項目幾百上千萬美元投入,國內一個項目幾十上百萬人民幣投入的狀態下,能做好跟蹤研究的研究員,那都稱得上大拿了。

這就相當於用500塊人民幣,山寨出了500美元的手機。不光功能是一模一樣的,推出時間還相差無幾。這種人物,也的確算得上是大拿了。

但是,如今的林永貴,對於0.5噸變4噸的技術,已經不感興趣了。

畢竟,88年的中國極度渴求外匯,對於能夠出口創匯的原油,能夠增加一桶是一桶,甚至不考慮成本問題,尤其是人民幣成本,完全都是無視的。

但到了93年,情況就不一樣了。

中國已經是原油淨進口國了,石油不再是創匯產品,而變成了一種商品。這種時候,就需要考慮成本問題了。

0.5噸變4噸,或者0.5噸變8噸,都不能掩蓋廢油井的低價值,勝利油田已經開始放棄3噸以下的油井了,因爲光是磕頭機的電能消耗就讓油田吃不消。

32噸變50噸當然好了,可林永貴“明知”計算機上的數據有可能是張玉明做出來,他就興趣缺缺了。

林永貴現在考慮的,是怎麼幫蘇城繼續圓謊了。

這種事情也不算難,中國有的是研究機構,宣稱研發出了世界領先的技術。可若是深究的話,許多技術都是停留在紙面上的,或者說,是停留在大幅報導的日子裡。

結束了成果報告,評職稱評先進用過以後,許多世界領先的技術就再沒有人會提到了。

如果按照媒體報導的技術指標來看。中國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能超過歐美幾十次,九十年代的研究所就更混亂了,要是算上氣功大師之流的強人,中國早該超越外星人了。

先讓三次採油技術亮瞎人眼,再將它悄悄的埋起來,就林永貴來說。再正常不過了。

正因爲如此,他更多的是佩服張玉明的“真”技術。

這也是國人的常態,越是熟悉的人,就越容易懷疑其卓越……大華實業曾經拿下的6000萬元人民幣訂單的三次採油項目,林永貴覺得尚能理解。這一次的三次採油技術,就超過他的認知了。

杜卡特等人卻不在乎誰做出了三次採油技術,大華做出來的也好,哈利伯頓做出來的也罷,只要有利可圖,稍微多掏一點錢用以購買都沒關係。全球最大的10家石油公司,每年用於支付技術轉讓費的資金。遠遠超過大華實業的市值。

這些財大氣粗的巨象們,只在乎能讓自己財富和權力增加的東西。

當含水量從59%跌到57%的時候,大家全都興奮起來。

“下降了8%了。”這是一個重要的數字。因爲壓裂操作是物理的,針對不同的地形地貌會有變化。也未曾得到充分的證實。聚合物驅就不一樣了,這種化學驅油的方法,被各國研究了二三十年的時間,受限於成本和效果的博弈。始終未能大規模的應用起來。但在實驗室裡,含水量下降8%被公認是一個好數字。是絕對能夠產生效益的數字。

一羣歐美人不顧別人身上的汗臭味,使勁的往屏幕跟前擠。

西岡茂是個敦實矮小的傳統日式體型,雖然不會擠到,但攢動的人頭還是剝奪了他第一時間看曲線的自由。他乾脆從爭搶中退了出來,找到蘇城,低聲道:“蘇董,有沒有時間,咱們談一談?”

“再等一個小時,現在忙不過來。”蘇城沒有明顯的歧視,但也沒把西岡茂放在眼裡。日本國際石油開發株式會社的確是一個有資格競標油田的公司,但它並不是一隻巨象的原因在於,它雖然有資格參與競標,卻無法隨心所欲的將別的公司從競標中踢出去。

無法控制其他公司的大型公司,只是大型公司罷了,哪怕賺一樣多的利潤,它們也不能被稱作巨無霸。

西岡茂出門在外,卻是熟悉了別人的冷淡,不以爲杵的道:“我只是有些關於三次採油的技術,想和您談一談。”

他希望蘇城是一個技術型的領導。

然而,蘇城並不是,理都沒理他。

西岡茂咬咬牙,冒險又道:“我有辦法讓大華的三次採油技術賣上更好的價錢,您這樣公開展覽,是想要賣技術吧?”

“嗯?”

“這些大公司,吃肉不吐骨頭,日本公司在七八十年代的時候,被他們坑了不少。我有個主意,能讓您避開這些。”西岡茂聲情並茂,很有感染力。

蘇城終於擡了擡眼皮,問他:“什麼主意?”

“您將三次採油的技術拆分成一個個單獨的專利,讓各個公司自選購買,這樣雖然不會象是打包專利那樣,一次性出售所有的專利使用權,但是,如果定價合理的話,一定能賺到更多的錢。”西岡茂也是臨時起意,但還是提到了一個日本公司常用的定價策略。用這種手段,也的確有可能提高產品的價格。當然,是再產品固定的前提下。

蘇城未說話,身後的小胖看不過眼,刺道:“你說分成一個個單獨的專利,你知道三次採油有多少個專利嗎?”

“多少個?”西岡茂馬上問。

小胖嘿的一笑:“我也不清楚,反正多的很。”

蘇城聽他說的不靠譜,氣的瞥他一眼,道:“聚合物分散裝置就有600多個專利,總專利數超過3000了。”

早在88年,大華實業就在這方面做出了400多個專利,如今只是將專利壁壘擴大罷了。

當然,和國外某些公司動輒數萬的專利還不能相比,但也是令人難以繞過的技術城堡了。

西岡茂則有些難以置信,喃喃道:“沒聽說中國公司也掌握了這麼多的專利。”

他話沒說完。一陣激烈的掌聲覆蓋了周圍的環境。

“含水量降低到55%了。降低了10%,還在下降。”法國人吉樂斯用特有的法師顫音讀出了屏幕上的數字,極有熱情。

西岡茂的眼睛也瞬間瞪圓了,耐不住性子,再次向蘇城道:“蘇董,我們inpex可以爲您做專利分拆和專利定價的工作,免費。3000個專利,我們一定能想辦法,讓它的轉讓費價格超過1000萬美元。”

免費的東西總是很吸引人的。如果西岡茂不是一個日本人的話。蘇城也許會用兩秒鐘思考一下再拒絕。至於現在,他只是搖頭,道:“等等再說吧。”

“含水量54%了。”一會兒,掌聲再起,在業內人士的眼中。電腦上的綠色曲線,好似一出精彩的劇集。

事實上,這比劇集重要的多。

西岡茂則一臉期待的望着蘇城,道:“蘇董,還是提前一點準備定價工作比較好吧。請您交給inpex吧。我有把握,讓貴公司的技術轉讓費超過1200萬美元!”

“再等等。”

“1300萬美元呢?會有很多公司想要貴公司的技術的。如果您將定價工作交給我們,我一定會談出1300萬美元的轉讓費的。”

“再等等。”蘇城留給了西岡茂一點點希望。

含水量一路下降。

“53%。”

“52%。”

西岡茂終於忍不住。問道:“蘇城董事長,您期望的技術轉讓費是多少?”

“恐怕,比你想象的要多一些。”蘇城不再理他,站到了另一邊去。

西岡茂疑神疑鬼的思考起來。

林永貴聽的一顫。心想:您可別玩脫了。

兩個小時後,沙鳴印宣佈,實驗井的最終的平均含水量是51%,下降了14個百分點。

杜卡特、吉樂斯等人歡呼雀躍。

林永貴捋須微笑。

不過。整個測試結束以後,控制室內卻陷入了難言的尷尬。

實驗井的產油量80噸有餘。是先前的一倍還多,但正因爲這個數字很驚人,各家代表卻不知道該提出什麼價格了。

如果價格太低,等於是自討沒趣,如果價格增加,僅憑一口實驗井的數據,理由是否不夠充分?

沉默了幾分鐘,殼牌的代表站了出來,道:“蘇城董事長,是否能夠再多展示幾口油井,讓我們再多瞭解一些?”

“當然可以。”蘇城答應的異常爽快,道:“我們正準備對這個區塊做三次採油的處理,有興趣的人,可以辦理臨時通行證,最近都可以在這裡做觀察。”

老外們毫不吝嗇的給予蘇城掌聲。鼓掌又不花錢,西方人最喜歡了。

林永貴急了,顧不上說蘇城,出門就去找了電話,打給酒店,道:“找張玉明教授。”

酒店給他轉到了分機上,等了好久,才聽到張玉明沉悶的鼻音:“喂?哪位?”

“我是林永貴,我還得你幫我一個忙。”

“林書記!”張玉明瞬間清醒了,聽着林永貴不計前嫌的話,忙不遲疑的道:“林書記,您隨便吩咐。這次的活沒做好,我也很不甘心,實在是沒有機會……”

林永貴奇怪了:“哪個活沒做好?”

“就是……昨天的。”張玉明很是心虛。

電話那頭的林永貴皺着眉頭,沉聲道:“你是說舊巴庫油田?”

“是。當時來不及了,井口始終都有人,我們只能撤走。”

“你是說,巴庫油田那裡,你沒動手腳?”

“沒有。”張玉明茫然搖頭。

“你確定?”

“確定!”

“怎麼可能。”林永貴保持了一天的淡定神色,土崩瓦解。他想到了一種可能,卻總覺得不夠真實。

難不成,大華實業從88年開始,還真的連續5年,大規模的投資三次採油?

那要多少錢!

……

ps:??4600字,有沒有一種全勤小青蛙能變成全勤小王子的感腳。

第377章 提撈作業第109章 臨機決斷第263章 責任感啊第129章 海洋採油廠第274章 炮灰第225章 調研第153章 大借款第435章 評估第605章 歡慶第83章 外方要求第214章 維修第178章 併購船業公司第275章 意外的訪客第585章 尖銳問題第37章 往來無鴻儒第548章 捐款第194章 彌補紕漏第660章 船業擴張第422章 金錢魔力第528章 擊潰第107章 油井拍賣第490章 禮多人不怪第140章 b計劃第142章 東京第331章 逆反第594章 黑色匹練第382章 憶苦思甜第515章 登記第357章 同質化對手第343章 高層幕僚第494章 十分之一的碳纖維第80章 生產標兵第198章 建廠第428章 父子第493章 碳纖維第435章 評估第618章 平臺一日第308章 狼來了第296章 大富貴第620章 封閉第346章 抵蘇第263章 責任感啊第69章 大慶來了第558章 君子協議第473章 從容第358章 新油田第29章 可樂加冰第630章 前菜第8章 維修工第34章 實測數據第324章 招商引資第559章 競標說明會第353章 資金與技術第91章 困獸第236章 等價交換第254章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第230章 供應鏈第57章 華僑優惠第376章 替噴法第267章 變動第336章 技術溢出第341章 產值規模第490章 禮多人不怪第647章 大賺第264章 海滄啓航第358章 新油田第15章 靠山吃山第243章 一人一半第187章 您是蘇城吧第637章 陰謀第429章 舾裝中的大船第433章 多少機會第621章 第一口保密油井第291章 輸油管道第466章 大小會第226章 掙扎第498章 無薪實習生第36章 地頭蛇第335章 不同公司第2章 另類招聘第635章 急轉直下第152章 大臺北第230章 供應鏈第347章 外出第239章 攻略成功第556章 儘管提要求第495章 初級碳纖維第345章 保衛人員第327章 外籍工人第201章 退休第278章 榮辱不驚第395章 ……蓄力第211章 山寨化第248章 大華整合第377章 提撈作業第404章 後勤保障第218章 他們會佔領世界的第176章 湖畔工廠第352章 信用貸款第357章 同質化對手
第377章 提撈作業第109章 臨機決斷第263章 責任感啊第129章 海洋採油廠第274章 炮灰第225章 調研第153章 大借款第435章 評估第605章 歡慶第83章 外方要求第214章 維修第178章 併購船業公司第275章 意外的訪客第585章 尖銳問題第37章 往來無鴻儒第548章 捐款第194章 彌補紕漏第660章 船業擴張第422章 金錢魔力第528章 擊潰第107章 油井拍賣第490章 禮多人不怪第140章 b計劃第142章 東京第331章 逆反第594章 黑色匹練第382章 憶苦思甜第515章 登記第357章 同質化對手第343章 高層幕僚第494章 十分之一的碳纖維第80章 生產標兵第198章 建廠第428章 父子第493章 碳纖維第435章 評估第618章 平臺一日第308章 狼來了第296章 大富貴第620章 封閉第346章 抵蘇第263章 責任感啊第69章 大慶來了第558章 君子協議第473章 從容第358章 新油田第29章 可樂加冰第630章 前菜第8章 維修工第34章 實測數據第324章 招商引資第559章 競標說明會第353章 資金與技術第91章 困獸第236章 等價交換第254章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第230章 供應鏈第57章 華僑優惠第376章 替噴法第267章 變動第336章 技術溢出第341章 產值規模第490章 禮多人不怪第647章 大賺第264章 海滄啓航第358章 新油田第15章 靠山吃山第243章 一人一半第187章 您是蘇城吧第637章 陰謀第429章 舾裝中的大船第433章 多少機會第621章 第一口保密油井第291章 輸油管道第466章 大小會第226章 掙扎第498章 無薪實習生第36章 地頭蛇第335章 不同公司第2章 另類招聘第635章 急轉直下第152章 大臺北第230章 供應鏈第347章 外出第239章 攻略成功第556章 儘管提要求第495章 初級碳纖維第345章 保衛人員第327章 外籍工人第201章 退休第278章 榮辱不驚第395章 ……蓄力第211章 山寨化第248章 大華整合第377章 提撈作業第404章 後勤保障第218章 他們會佔領世界的第176章 湖畔工廠第352章 信用貸款第357章 同質化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