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章 敵軍進犯

“陛下!趙先生回來了!”楚宸離京,去向不明,姜參把楚昭訓得頭都擡不起來,一旁的蕭其陳等人都裝死像沒看到。

終於是有人來救她了,楚昭趕緊的站了起來,“快請,快請。”

姜參一眼看過去,楚昭立刻知趣地道:“先生看,趙括回來就是等於給大昭國庫帶銀子回來,這是大事,刻不容緩。”

呵呵,姜參皮笑肉不笑的,楚昭趕緊的表示道:“先生是知道的,趙括開拓的這條商道成了,不僅帶動大昭的經濟,也將會影響全世界,弄清楚情況了是好事,好事。”

姜參道:“此事交由禮部尚書與兵部尚書兩位大人去辦即可,陛下不是向來說事不必陛下躬親嗎?”

完了,這是脫不開身了是。楚昭朝着姜參討好地笑,“先生,你放心,等阿宸回來了,朕一定嚴加看管,絕不縱容。”

姜參根本不等以後,而是問着楚昭,“陛下是不打算將公主殿下找回來?”

“她要走,找回來了,下次她還走,有必要嗎?再者,她已學有所成,也該給她個機會讓她學以致用是吧。”楚昭當着楚宸的說客,努力地說服姜參打消把人找回來的念頭。

姜參吹鬍子瞪眼睛的擺明了不聽,打算給楚昭說說道理,門外再有人報,“陛下,烽火傳警,烽火傳警。”

得,這回姜參如何還能捉着楚宸離京的事再說,楚昭伸手道:“何人進犯?”

那傳信的人趕緊的將信遞了上來,“是揚州,揚州。”

楚昭將信拿了過來,翻看立刻變了臉,“揚州烽火示警,高句麗進犯。”

“戰況如何?”既是高句麗進犯,打成什麼樣了?揚州的情形如何?

“昨夜烽火示警,如今戰況未明。去,叫華蘭來,還有兵部尚書。”楚昭捏着紙條內容,趕緊的叫人來。

齊淮面露詫異,“昨夜高句麗進犯,消息就能傳到長安了?”

這是在想什麼馬能那麼快,揚州距離長安將近萬里。楚昭道:“人馬自然沒有那麼快的速度,狼煙傳信,這有何難?”

以煙霧的各種方式傳遞各自要說的話,當然比奔馬相告要快。齊淮向來知道楚昭的墨軍兵貴神速,敢情從報信開始,楚昭就已經佔了先機。

華蘭是主管楚昭的斥部,各州的消息都瞞不過她。柴景既掌兵部,管天下兵馬,揚州,還是楚景曾經打下的地盤。

兩人在門外碰面,相互頷首算是打了招呼,緩緩走入大殿,行大禮叩拜,“揚州告急,高句麗進犯。”

華蘭一聽立刻道:“臣立刻命人覈實揚州的情況。”

“高句麗從揚州進犯,必走水路。”柴景一語道破高麗的攻勢,輿圖早就已經被攤開放在了地上,“若以水戰,揚州的兵馬如何?”

揚州的主力並非墨軍,而是曾經駐守揚州的兵馬,念着揚家的世家們還算本份,楚昭給柴景留臉,安份的人讓他們做着以前的事,不安份的早被楚昭一鍋端了。

“揚州兵馬並不善水戰。”柴景據實而告,楚昭目光一斂。

“報,陛下,八百里加急,高句麗從水路攻打揚州,揚州已連失兩城,揚州刺使請陛下派兵馬救援。”正說着,壞消息已經傳了過來,楚昭道:“高句麗是找死。”

衆人都聽出了楚昭話中的怒意,柴景道:“請陛下立刻高冀州水軍趕往揚州救援。”

天下水軍,無能出冀州那支,而那支水軍只認楚昭。楚昭道:“諸位覺得此戰迎戰高句麗,何人出帥?”

帥者,統領三軍,不僅是水軍,還有揚州的本土兵馬,以及楚昭派往揚州駐守的墨軍。

“臣自請!”齊淮與柴景同時跪下,戰功,他們都想要。大昭的太平,想得戰功太難了,這個機會他們都不想放過。

面對齊淮和柴景,楚昭在衡量,姜參等人也在思考,這一戰誰去打更合適,論能力,齊淮與柴景不相上下,論資格,反倒是齊淮更勝一籌。但是揚州原是柴景的地方,論對揚州的熟悉,柴景更有優勢。

“陛下!”眼看楚昭沒有下決定,立刻再有人催促地喚了一聲,蕭其陳道:“陛下,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揚州的情況已失兩城,高句麗來得突然,大昭也該多做準備。”

或許楚昭得天庇佑,自她稱帝登基以來,大昭年年大豐收,又有兩季的水稻種子廣傳於大昭,眼看的國庫糧草充足,打,大昭是不怕任何人進犯的。

“此事由蕭卿去辦理,不管誰去打,三軍糧草,軍械都要備好。”楚昭順着蕭其陳的話說,蕭其陳一拜,“諾。”

退了下去先把事情辦好。齊淮與柴景再次同喚了一聲陛下。

楚昭揚手道:“兩位愛卿爲國爲民之心,朕明白,朕沒有下判斷,因兩位愛卿不相伯仲,還有揚州的局勢不明。爲帥者要統領三軍,朕要想想究竟你們誰去更合適。”

合適二字十分玄妙,楚昭如今衡量的是什麼,沒人能猜得透。

只是高句麗進犯揚州,走的還是水路,確實打得大昭一個措手不及,因此高句麗連奪揚州的兩城,如今還鍥而不捨,明顯有要奪下大昭江山之意。

楚昭暫時未定三軍統帥人選,很快大昭百姓都知道,高句麗進犯揚州,揚州已經失了兩城。太平了幾年,戰爭再起,衆人山呼墨軍奪回失城,必要將高句麗的人打得片甲不留。

不得不說,楚昭率領的墨軍在大昭百姓的心裡形象極好,外族來犯,他們更相信墨軍一定可以把他們趕出去。

楚昭確實在等揚州的消息,揚州已失兩城,那麼高句麗的兵馬如何?領軍進犯的人是誰,又是怎麼奪下了揚州的城池的。

大明宮隨着戰起而一夜通明,第二日早朝,楚昭下詔命齊淮爲徵高麗句的大元帥,統領三軍。

柴景不可置信地看向楚昭,顯然想不到楚昭竟然會選擇讓齊淮去。

但是旨意已下,齊淮不日就要離開長安,率軍前往揚州。

“陛下,柴尚書求見。”對於楚昭下的旨意柴景想不明白,不明白就要問,退朝之後,柴景立刻求見。

“讓他進來吧。”楚昭如此開口,柴景的求見是預料中的事。

“陛下!”柴景被引了進來,楚昭合上手中的摺子,“都退下吧。”

三珠四喜都退了出去,楚昭從上面走了下來,行至柴景的面前,“想問朕爲什麼派齊淮去揚州而不派你?”

楚昭的風格向來都是這麼直接,開門見山說出柴景的來意。

“是,臣不明白,爲什麼陛下選擇齊相而不是臣。”柴景看向楚昭,爲人臣子,不明所以而言無可厚非,更別說,他與楚昭並不是單純的君臣關係。

“你就當是因爲它。”楚昭舉着被柴景戴上了情鎖的手如此說,柴景皺着眉不明其意。

“戰場兇險,刀劍無眼,朕是過來人,突然覺得讓卿身臨險境,頗是不忍。”楚昭輕蹙着眉頭說話,柴景一臉驚歎地看向楚昭。

“說起來,朕還真是從來沒有怕過誰死呢,怎麼突然就怕了呢。”楚昭似是喃喃自語,那樣完全不同的楚昭,同時也讓柴景辨不清真假。

“柴景啊柴景,這是你想要的嗎?”楚昭的聲音在柴景的耳邊響起,柴景擡眼看向楚昭,楚昭清晰地吐字,“朕怕你死了,所以這場戰讓齊淮去,你留下,不好嗎?”

什麼叫搬起石頭來砸自己的腳?此時此刻,柴景算是完全地明白了,然而,對於楚昭的話,柴景是半信半疑。

柴景伸手想要摟過楚昭的腰,楚昭卻突然變了一張臉,“你莫不是忘了,朕從來不用別人用過的東西,尤其是男人。”

宛如被人迎頭潑了一大盆冷水,柴景身上盡是黑氣,“這麼多年,陛下難道還爲臣守身如玉不成?”

此言一出引得楚昭嗤笑,“柴景啊柴景,別拿你的想法來猜度朕。你管不住自己,不代表朕跟你一樣。”

話到這裡,柴景已經露出了驚訝的表情,“陛下與皇后一直相敬如賓。”

“這與你有何干系?”楚昭只是平靜地說出這個事實。“齊淮爲帥出征,如果你願意,你可以作爲副帥,揚州是你曾經的地盤,朕要的是高句麗敗退,如何?”

副帥,柴景突然有些不明白楚昭究竟有什麼打算。設立元帥,再設副帥,意義何在?

“這個副帥,你是當還是不當?”楚昭再問,只要能上戰場就有立功的機會,這是柴景想要的。

“陛下不是說不想讓臣上戰場嗎?爲何又讓臣當副帥?”柴景沒忘剛剛楚昭用的理由,仔細觀察楚昭的表情,等着楚昭的答案。

楚昭道:“如果你不願意,你可以不去。”

避而不回柴景的問題,堵得柴景半死,柴景跪下道:“臣謝陛下成全!”

“退下吧!”楚昭發話,柴景只好聽話了退了出去,但是,楚昭之怪異已經烙在了柴景的心頭,情鎖,究竟有用還是沒用。

隨後,楚昭再下詔書,任柴景爲副帥,輔助齊淮共退高句麗,奪回揚州。對此,姜參皺着眉頭提出了衆人心中的困惑,“陛下爲何讓柴尚書任副帥。帥者,一人足以,正副之分,反倒易亂人心。”

“人心吶!朕也在想,這一次高句麗爲何輕易地奪下了揚州的兩座城池。上一次跟高句麗的衝突之後,朕一直讓墨軍防備高句麗。獨獨揚州,非墨軍駐守之地,恰恰就是這裡出了事。”墨軍沒有完全接管揚州不假,因揚州當日是柴景帶人歸順的,雖然楚昭當初借了楚愉之事殺雞儆猴,除了當日的揚州刺使,也派了些墨軍進入揚州。

但是,揚州境內,依然還是以當地世家的兵力爲主,墨軍只能牽制,卻沒有如其他十二州一般,只認楚昭。

“柴尚書在揚州頗有威望,有他跟着,能幫齊相一把。副帥,既是副,凡事當以齊相馬首是瞻。”楚昭解釋了她的用意,姜參道:“臣只是提心一軍兩帥,往日齊相與柴尚書雖無不和,若爲人有心挑拔,反而壞事。”

“朕倒是不擔心他們會被人挑撥。這兩位都是聰明人,知道朕要的是天下太平,除此之外,他們怎麼爭朕都不管。”姜參耳聰目明的捉住楚昭話中的一個字,爭。

“大昭建朝至此,戰事不起,難得軍功,若無軍功者,武者何以立足。”楚昭的聲音緩緩地響起,“齊相與柴尚書都是有心之人。”

“陛下就不怕功高蓋主?”姜參掙扎了半響說了這一句,楚昭道:“朕又不是不懂打仗,想要蓋主,他們還沒有那樣的本事。”

大昭的天下都是楚昭帶兵打下來的,想要跟她打嗎?楚昭無畏!

“臣指的是後事,陛下的繼任之君並沒有如陛下一般君威甚重,彼時君弱臣強,當如何?”

“爲君者不能馭臣,爲君之過也。”楚昭答了一句。

“如果朕選下的繼承人連區區的柴景跟齊淮都鬥不過,這個江山被人所奪也是理所應當,朕就管不了那麼多了。”楚昭的話差點沒把姜參給氣死,有這麼當皇帝的。

“陛下慎言。”姜參黑着一張臉讓楚昭注意點,楚昭揚了揚眉,“難道先生覺得我們能管十年、二十年的事,還能管得了百年、千年後的事?”

言外之意是姜參管得太寬了,姜參被噎着了,“陛下明明能防患於未然,偏偏反其道而行,這是何意?”

楚昭道:“先生的意思朕很清楚,但是,朕還是那句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朕覺得與其爲後人掃盡障礙,倒不如將障礙早早地拿出來,趁着朕還在,他就算是跌倒了,朕還能把他扶起來了。”

得,姜參算是明白了,楚昭原本想的就跟別人不一樣,對於繼承人的培養也不一樣。

“陛下,大皇子還小。”姜參又說了一句,楚昭點頭道:“朕知道!”

師徒倆大眼瞪小眼的,誰都不讓着誰。最終還是姜參敗下陣來。“臣是老了。”

“先生是老當益壯,朕還想等將來阿滿及冠了請先生做贊者。”楚昭哪能讓姜參服了老啊!

姜參輕輕一嘆,“臣也想能活着長一點,大昭的江山,臣希望能看到更好的,更繁榮的。”

“先生放心,一定會的!”楚昭極其篤定地說。

269章 柴景爲相149章 揚州事畢053章 楚昭捱打081章 災民圍堵175章 殘酷真相045章 馬場騎馬055章 周氏生辰190章 失蹤之人126章 奪回雍州187章 所謂承繼154章 帝夫何何026章 楚章變故083章 廝殺一場221章 閒來騎馬241章 敵軍進犯055章 周氏生辰197章 幕後之人026章 楚章變故178章 你我決擇051章 所謂見鬼029章 欲謀衛氏139章 人心異動147章 楚愉被休094章 柴景上門005章 力爭食飯257章 有朋遠來174章 楚宸之志143章 海納百川237章 開創蹴鞠208章 另闢蹊徑255章 有女長成210章 偶遇熟人163章 女科打算070章 朝中爭執208章 另闢蹊徑005章 力爭食飯229章 爲君不喜262章 兩國比試213章 寶藏歸屬021章 楚敏找茬202章 楚昭賜藥122章 血染梁州053章 楚昭捱打125章 楚茂生懼063章 賺大發了202章 楚昭賜藥096章 解決麻煩193章 擒住賊人076章 當堂對峙063章 賺大發了061章 柴景作證128章 藥坊爭權011章 長兄歸來222章 舉子打架034章 不良於行097章 血洗鹽田236章 楚昭論民046章 命硬克父157章 太后相邀021章 楚敏找茬140章 太尉身死257章 有朋遠來079章 衛氏留京004章 四腳朝天089章 開闢鹽田002章生得如何259章 單于仰慕199章 自作聰明231章 水中刺殺143章 海納百川226章 惠臣之心224章 貪得無厭161章 再催立後093章 阿兄愁事238章 不吝教導140章 太尉身死258章 借糧救急189章 挑選伴讀038章 惜乎女兒241章 敵軍進犯275章 逼宮要位114章 自相殘殺227章 要辦女學038章 惜乎女兒216章 大義滅親038章 惜乎女兒081章 災民圍堵262章 兩國比試082章 我要練兵240章 天高海闊124章 靈堂鬧劇137章 閒事逗侄140章 太尉身死210章 偶遇熟人013章 以物教人004章 四腳朝天211章 項氏寶藏232章 公平競爭226章 惠臣之心
269章 柴景爲相149章 揚州事畢053章 楚昭捱打081章 災民圍堵175章 殘酷真相045章 馬場騎馬055章 周氏生辰190章 失蹤之人126章 奪回雍州187章 所謂承繼154章 帝夫何何026章 楚章變故083章 廝殺一場221章 閒來騎馬241章 敵軍進犯055章 周氏生辰197章 幕後之人026章 楚章變故178章 你我決擇051章 所謂見鬼029章 欲謀衛氏139章 人心異動147章 楚愉被休094章 柴景上門005章 力爭食飯257章 有朋遠來174章 楚宸之志143章 海納百川237章 開創蹴鞠208章 另闢蹊徑255章 有女長成210章 偶遇熟人163章 女科打算070章 朝中爭執208章 另闢蹊徑005章 力爭食飯229章 爲君不喜262章 兩國比試213章 寶藏歸屬021章 楚敏找茬202章 楚昭賜藥122章 血染梁州053章 楚昭捱打125章 楚茂生懼063章 賺大發了202章 楚昭賜藥096章 解決麻煩193章 擒住賊人076章 當堂對峙063章 賺大發了061章 柴景作證128章 藥坊爭權011章 長兄歸來222章 舉子打架034章 不良於行097章 血洗鹽田236章 楚昭論民046章 命硬克父157章 太后相邀021章 楚敏找茬140章 太尉身死257章 有朋遠來079章 衛氏留京004章 四腳朝天089章 開闢鹽田002章生得如何259章 單于仰慕199章 自作聰明231章 水中刺殺143章 海納百川226章 惠臣之心224章 貪得無厭161章 再催立後093章 阿兄愁事238章 不吝教導140章 太尉身死258章 借糧救急189章 挑選伴讀038章 惜乎女兒241章 敵軍進犯275章 逼宮要位114章 自相殘殺227章 要辦女學038章 惜乎女兒216章 大義滅親038章 惜乎女兒081章 災民圍堵262章 兩國比試082章 我要練兵240章 天高海闊124章 靈堂鬧劇137章 閒事逗侄140章 太尉身死210章 偶遇熟人013章 以物教人004章 四腳朝天211章 項氏寶藏232章 公平競爭226章 惠臣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