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缺了門牙

聽了太后的話,俞宛秋眼裡快噴出火來。回頭直直地看着太后問:“那麼您知道太子在哪裡?”

太后怒容滿面,伸出套着金玉甲套的手指着她說:“還不快退下!你是太子妃,理當寬容大度,爲東宮諸妃做表率,若氣量狹小,妒忌成性,哀家要重新考慮太子妃人選了。”

情知今天不能善了,伸頭一刀縮頭也是一刀,俞宛秋索性豁出去了,大不了被廢,她情願不做太子妃,也不與他人共夫,故而言辭之間毫不退讓:“這不是寬容不寬容的問題,宛秋的夫君不見了,難道不該尋找?我們一起來赴宴,自然要一起回去,做**子的,怎麼能撇下丈夫不管。”

太后拍案而起,厲聲道:“放肆,在哀家的寢宮裡,豈容你撒野。”

俞宛秋雙目灼灼。無論氣勢還是音量都不比太后低:“您也說這是您的寢宮,不是太子的寢宮,那麼孫媳接太子回東宮歇息又有什麼不對?”指望她遵守狗屁婦德,扮賢良,打落牙齒和血吞,將夫君拱手讓人,休想!他們夫妻是一體的,她絕不會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的夫君被人隨便擺弄。

太后呵斥道:“你還知道你是孫媳,你有一點孫媳的樣子的嗎?出言不遜,公然頂撞長輩!我們趙家門裡,容不下你這樣的忤逆潑婦。”

想到趙佑熙還在裡面,俞宛秋心急如焚,沒工夫跟她磨嘴皮子,放下話說:“就算太后要賜死宛秋,也要等宛秋找到自己的丈夫再說,滾開!”不管三七二十一,一腳踢開攔在她面前的兩個嬤嬤,擡腿就往裡走。

“反了反了,快給我拉住她。”太后氣急敗壞地嚷着。

“我看你們誰敢?”俞宛秋怒目而視,幾個奔過來的太監瑟瑟縮縮地不敢向前,誰都知道太子有多寵愛太子妃,太子從小就是出了名的霸王,現在又軍權在握,得罪了他,比得罪了太后更可怕。

“這是怎麼回事?”中途離席更衣的趙延昌一回來就發現氣氛不對,皺着眉問了一句。

“父皇”,俞宛秋立刻跪倒地上。聲淚俱下地說:“太子喝醉了,臣媳要扶他回東宮,這些嬤嬤竟然攔着不讓,還要趕臣媳走。請父皇爲臣媳做主,今日乃是中秋佳節,即使依照宮規,太子也應該回東宮跟臣媳團聚。”

在大庭廣衆之下公然要求太子履行夫妻義務,肯定有人暗罵她“不要臉”吧,但別人怎麼想,與她何干?她不要虛名,只要自己的夫君。今晚就是天塌下來,她也要帶走趙佑熙。

“太后”,趙延昌爲難地看着自己的孃親,他清楚太后打的是什麼主意,不就是想趁機把她吳家的女兒塞給太子?有一陣子,他以爲太后想通了,可自從他登基後,太后明裡暗裡塞了多少人進來。人上了年紀不是應該超脫一些嗎?怎麼太后反而越來越戀棧權勢,弄得現在朝廷和後宮裡盡是她的人。

而他會容忍,不過是看父王早逝,自己又要韜光養晦。一度把王府事務盡數推給太后,讓她操勞了半生。所以稱帝后,凡太后所請,他一般都會照準。他自認有能力控制局勢,而且朝中重要位置,也都是自己的心腹,太后安插的人不過在外圍,都是三、四品以下的小官。權力不大,奈何人多勢衆,慢慢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引起了他的警戒。

所以最近,他已經連着駁回了太后好幾次請託,原先安插進去的人,凡是不安分的,他瞅着機會就清走。太后大概着急了,眼看兒子這邊路子越走越窄,又想從孫子的東宮入手,走外戚路線。太子平時住在軍營,很少回宮,她不得其門而入,難得今兒有這個機會,便迫不及待地下手了。

看這架勢,祖孫倆扛上了。趙延昌倒有些吃驚兒媳婦的反應,她平時總是溫溫婉婉的,想不到關鍵時刻,竟這樣烈性,半分都不讓,一點也不怕事,讓趙延昌越發肯定了自己當初的決定。要母儀天下的人,就得有幾分剛性。

其實,就算不爲太子和太子妃,只爲了朝廷的穩定,趙延昌也不會容許吳家女兒在太子身邊出現。當初他會提攜俞宛秋,除了兒子着實喜歡她之外,俞宛秋的出身也是重要原因。也許別人會覺得這女孩無依無靠,配不上尊貴的太子,可在趙延昌眼裡,這恰恰是優點,因爲一開始就排除了外戚干政的可能。

他自己冊封的嬪妃,也盡是出身不高的,有的甚至是煙花女子,在趙延昌看來,這樣有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後宮與朝堂完全不掛鉤,這樣才能避免皇帝感情用事,紊亂朝綱。

太后心知皇帝對她屢次干政不滿,甚至害怕吳家坐大,所以才趁着皇帝離席的機會,把太子灌醉,讓吳昭訓攙他進去。但願那小妮子懂得抓住機會,早點生米煮成熟飯。別讓她做一場無用功。

太后全力彈壓太子妃,想着拖一時是一時,只要等吳昭訓成了事,這邊再吵鬧也沒用了。沒想讓太子妃搶了先,在皇帝面前“惡人先告狀”,氣得手直抖:“皇上你看看,這成何體統,哀家活了這麼大把年紀,從沒見過這等……”

卻聽見皇上慢條斯理地說:“太后,八月十五,太子的確應該回東宮跟太子妃團聚。”

歷朝歷代的宮廷明訓。每月初一、十五,尤其是十五,皇帝要在皇后的寢宮歇宿,太子亦應陪伴太子妃。這是皇家體制對正妻的一種保護。

不給太后反駁的機會,趙延昌接着說:“大過節了,還讓不讓人安生了?你們幾個,快帶太子妃去看太子。”

太后氣得說不出話來。她並非有多麼愛吳家,而是她自己需要強有力的外戚支持,她和吳家,是相互依存的關係。她兒子以前是“荒yin王爺”,成日花天酒地,她是安南王府唯一的當家人,從來說一不二。媳婦娶進門後,情況還是一樣。

現在她成了太后,更不能容許後宮出現第二個女主人。她派出女官進駐東宮,太子妃竟然隨太子住進軍營,讓她的女官無用武之地,讓她親自擇定的東宮嬪妃成了擺設,這叫她情何以堪?即使只爲了爭一口氣,她也絕不能讓太子妃一人獨寵,長此下去,誰還尊敬她?她連幾個低品級甚至無品級的女人也安置不了,太后豈不是老廢物?

她不能成爲老廢物,她只要活着一天,就必須是趙國最有權勢、能呼風喚雨的女人。如果連一個父母雙亡,沒有任何根基的庶女她都治不了,這個太后豈不白當了。

氣惱加上恐慌,讓太后說出了一句很硬氣甚至很無禮的話:“皇上,這後宮之事,您還是別管了。”

趙延昌很想回她:“不讓朕管後宮之事,你卻要插手朝廷的事,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當然這話他說不出口,只是臉色難看得很。

忽有綠衣小宮女從裡面衝出來,驚慌地喊:“不好了,宮裡有刺客,把吳昭訓打傷了,身上盡是血。”

“什麼。有刺客?快來人啊,抓刺客,抓刺客!”

慈恩殿裡亂作一團,護衛們從各個方向朝這邊跑過來。

俞宛秋提起裙子就往裡衝,太后、皇上、皇后,衆多鶯鶯燕燕,一大羣人跟在後面,涌進一間偏殿的臥室,紅燭高燒,錦被華燦,儼然佈置成新房的樣子,就見趙佑熙躺在帳裡,依然酒醉未醒,吳昭訓卻躺在窗子下,額頭磕破了,血流到脖子裡,嘴裡也盡是血,身前的地上赫然有一顆帶血的牙齒。

“天那,我可憐的瓊兒,到底是誰傷了你?”太后怒吼。

報信的綠衣小宮女戰戰兢兢地稟道:“昭訓扶着太子進來後,就讓奴婢出去泡醒酒茶,等奴婢泡好茶回來,屋裡就成了這樣子,奴婢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你們有誰看見刺客了?”

所有的人皆搖頭,明知道太后跟吳昭訓打的是什麼主意,誰會那麼沒眼色,早躲得遠遠的了。只有那小宮女原就是侍候吳昭訓的人,纔會跟在身邊。

俞宛秋充耳未聞外面的吵鬧,把趙佑熙從帳子裡扶出來,和知墨、茗香一起攙着往外走,見太后的人還想阻攔,嘆了一口氣說:“都鬧成這樣了,還不肯罷手?”

從進來看到吳昭訓的樣子,她就猜到是怎麼回事了,多半是吳昭訓投懷送抱,被她有潔癖又武功高強的夫君一把摔了出去,重重地撞到窗子上再掉下來,因而受傷昏迷。哪來什麼刺客!不過她不會揭穿,算是給吳昭訓留點面子。

吳昭訓被人掐了半天人中,總算是掐醒了,哭哭啼啼地說:“臣妾只是想給太子殿下脫下外袍,好讓他睡得舒服點,太子殿下誤以爲是刺客,用力一推,臣妾就撞成這樣了,嗚嗚。”她撞掉了一顆牙齒,說話的時候明顯漏風。幾個同爲“太子妃妾”的女人站在一邊直撇嘴,連皇后的嘴角都隱隱有笑紋出現。

俞宛秋搖搖頭,真是不知死活,敢上去脫他的衣服,他對陌生女人的氣息敏感得很,只是摔開已經算客氣的了。幸好是家宴,他身上沒有任何武器,要不然,一刀殺了都有可能。

若她早知道趙佑熙只是喝醉了,根本不會如此擔心,她怕的是,太后也像皇后那樣,給他下軟筋散之類的藥,再讓別的女人霸王硬上弓。

太后楞在當場,老臉上一陣青一陣白的,還是皇上罵了一句:“都是死人啊,沒看見傷成這樣了,還不快去請太醫治傷。”

大家七手八腳地把吳昭訓扶到牀上躺下,俞宛秋到這時方明白:今晚之事,是早就計劃好了的,並非臨時起意,連紅燭和新房都準備好了啊。可惜,只落得摔掉門牙收場。

太后看着倚在太子妃肩上依然沉醉不醒的太子,什麼也不能說。太子根本是無意識行爲,他不能容忍陌生女人的碰觸,太后又不是今天才知道,卻慫恿吳昭訓以身試法,無論傷成怎樣都是咎由自取,怪得了誰?

無限懊惱,卻又無計可施,最後只能擺擺手:“算了,你們回東宮去吧,好好熬碗醒酒湯給太子喝。”

俞宛秋微微一福:“是,孫媳告退,時候也不早了,請太后、皇上、皇后,和衆位娘娘早些安歇。”

走出慈懿宮大門時,俞宛秋長長地吁了一口氣,今晚鬧的這一出,有驚無險,雖然得罪了太后,也好好地給她提了個醒,叫她以後收斂點,別再打太子的主意。不管醒時還是醉中,他都不是任人擺佈的人。

把趙佑熙扶上輦輿,一路上俞宛秋不停地打量自己的夫君,想從他臉上看出清醒的跡象,卻發現只是徒然,他是真的醉了。

趙佑熙酒量不差,今天這種家人團聚的日子,又沒人勸酒,都是自斟自飲。而且早上來這裡的時候,他還在車上說,晚上回到東宮,再重新擺一桌酒,夫妻倆單獨賞月。他不可能自己喝得醉成這樣。

難道,太后在他的酒裡動了手腳?真是“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太后和皇后何其相像,耍起手腕來都如出一轍。

回到東宮,讓人把浴池注滿熱水,再把趙佑熙攙到池邊,茗香端來醒酒湯,俞宛秋讓她擱到在一旁的椅子上。

茗香關上浴室的門退了出去,俞宛秋蹲在夫君身前說:“今夜,就由本太子妃親自侍候您,我要開始脫衣服了哦,您可別把我也摔出去了。”

慢慢解開腰帶,正要脫衣服,看見椅子上的醒酒湯,伸手端過來說:“還是先喝這個吧。”

把醒酒湯送到趙佑熙嘴邊,哄了半天,只是不張嘴。

於是輕嘆:“沒辦法,你不喝,我只好餵了。”自己先飲下一口,慢慢渡到夫君口中,一口,兩口,三口,總算有點反應,喂水的動作慢慢變成了接吻。

一碗醒酒湯下去,俞宛秋的脣已經被他吻得晶晶亮,舌頭都有點發麻了。心裡卻很幸福,很感動,因爲那個人還是沒醒,卻認得她,依戀她。即使在醉夢中,他也辨得出妻子的味道。

“好了,現在我們開始洗澡了。”

半推半抱,讓他沿着池壁滑下,在水中給他脫下中衣和內衣,然後用香胰塗在身上,再用綾巾擦洗。

水池中的男體,健美勻稱,性感異常,讓人口水流滿地,她自認不是色女,還是忍不住藉着洗浴的機會大吃豆腐,這裡摸摸,那裡吮吮,全身上下親了個遍,種了無數草莓。

從上半身洗到下半身,待看到水中那高高揚起的男性象徵時,忍不住嘀咕了一句:“不是說男人喝醉了不舉的呢?可見傳言信不得,這都舉到半天雲裡了。”

頭頂上有聲音傳來,猶帶着殘存的醉意:“被你這樣調戲還不舉,那除非不是男人。”

“啊,你醒了?我在給你洗澡,哪有調戲。”

“沒調戲?這是什麼?”他指着胸前的一顆草莓,“這又是什麼?”

罪證如山,不容狡辯。

俞宛秋笑倒在他懷裡:“調戲你又怎樣?你是我相公,全身上下,從裡到外,全都屬於我,只屬於我,我愛怎麼調戲就怎麼調戲。”

趙佑熙低下頭,尋找到她的脣,廝磨半晌,沙啞着嗓子說:“歡迎調戲,我的小愛妻,今晚是團圓之夜,良辰美景,豈能辜負。”

水光燈影中,兩個人糾纏在一起,抵死纏綿。

一個時辰後,太子和太子妃才從浴室出來,躺在同心殿的大牀上,雖然太子已經昏昏欲睡,好奇的太子妃還是湊過去問:“你把吳昭訓摔成那樣,真的一點印象都沒有嗎?”

“沒有。”

太子妃不甘心:“你再回憶一下,是不是發現有陌生女人脫你的衣服,你忍無可忍,用力一推。”

趙佑熙眼裡霎時陰雲密佈:“你說她脫我的衣服?”

“我也沒看見,她自己說的。”

“該死的女人,竟敢和太后合謀算計我。”

“彆氣,反正也沒得逞。”

趙佑熙的語氣有些傷感:“怎麼能不氣,母后這樣,太后也這樣。”

說起太后,俞宛秋苦笑起來:“太后這回肯定恨死我了,我還以爲上次你特意跟她解釋,會消除她對我的成見。”

趙佑熙抱住她說:“不怕,日子是我們倆一起過,以後少去那邊就是了。”

“還有哦,我今日只怕成了宮裡的笑柄。”

“你做了什麼?”

“我把宮規都搬出來了,堅持要你在八月十五履行夫妻義務,是不是很丟人?”

“不丟人,我很高興你這麼維護我。”

“這下我的妒婦之名徹底坐實,永遠也洗刷不掉了。”

“我喜歡你嫉妒,喜歡你爲我跟太后爭,喜歡你要求我履行夫妻義務。”

“呃,你已經履行過了。”

“爲了你的勇敢,再履行一次。”

“別,你喝多了酒,酒後不宜太放縱,真的,你還要履行一輩子的,不急於一時。”爲了分散他的注意力,俞宛秋問:“事發後,一直沒看到小福子,他不是跟在你身邊的嗎?”如果小福子一直守在身邊,吳昭訓根本沒有機會接近他,今晚這事,小福子有失職之罪。

趙佑熙向外面道:“去傳小福子。”

過了一會兒,曹公公在外面回話:“殿下,小福子不在東宮。”

“去慈懿宮找找看。”

一直到第二天早上,小福子也沒回來。

——————————分隔線——————————

呼呼,保住了趙佑熙同學的清白,求粉紅票。

第8章 社日辯冤第50章 明珠求和第169章 再吃一癟第78章 計議離府第34章 各懷心思第183章 刺客風波第209章 留你攪局第293章 傳去喜訊第305章 氣壞太子第119章 世子獲救第145章 沈鶴上門第一百九十二章第79章 兒女婚事第165章 重歸自在(二)第63章 裴氏示好第218章 缺了門牙第88章 河上一夜第116章 生米熟飯第166章 咫尺難見第147章 以牙還牙第222章 姐妹雙簧第161章 疑似有孕第19章 互相安慰第208章 百日宴會第136章 婚期在即第245章 皇帝忽至第231章 坦白之後第127章 深山秘營樑國官僚機構及行政區劃第296章 一場鬧劇第271章 落翅太后第287章 兩難選擇第301章 人心難料第220章 祖孫嫌隙(二)第182章 秦決心思第98章 茶樓少東第119章 世子獲救第181章 京城變故第180章 探子與賊(二)第7章 因緣巧合第4章 書館偶遇第245章 皇帝忽至第287章 兩難選擇第92章 險惡居心第30章 心如裂帛第185章 喜慶新年第178章 蘭姨多嘴第164章 重歸自在(一)第32章 夫妻閒話第226章 風雨交加第125章 難得一見第175章 秦決身世第208章 百日宴會第23章 舍豆求緣第177章 夜語默默第229章 靖帝親征第207章 準備和談第256章 還是盟友第18章 黃花魚宴第258章 法會驚變(二)第322章 表哥立願第298章 冬至狂歡第125章 難得一見第116章 生米熟飯第325章 塞翁失馬第167章 孕事成真第138章 婚禮前夕第224章 婚事瑣記(二)第182章 秦決心思第162章 臨別贈言第37章 憂心忡忡第108章 清瀾心事第178章 蘭姨多嘴第221章 誰是兇手第37章 憂心忡忡第4章 書館偶遇第279章 女大當嫁第26章 陰差陽錯(二)趙延昌番外一第112章 雨夜歸人第255章 扭轉危局第58章 山水迢迢第180章 探子與賊(二)第286章 主動出擊第304章 牟翊做媒第77章 不得清靜第34章 各懷心思第299章 美人歸宿第155章 書香門第第137章 上位不易第302章 喜日插曲第21章 婆媳鬥法(二)第193章 差點氣跑第143章 惹惱太妃第250章 暗自心驚第79章 兒女婚事第260章 恩人姑娘第316章 變數難料第128章 鬱悶端午第254章 準備撤離(二)
第8章 社日辯冤第50章 明珠求和第169章 再吃一癟第78章 計議離府第34章 各懷心思第183章 刺客風波第209章 留你攪局第293章 傳去喜訊第305章 氣壞太子第119章 世子獲救第145章 沈鶴上門第一百九十二章第79章 兒女婚事第165章 重歸自在(二)第63章 裴氏示好第218章 缺了門牙第88章 河上一夜第116章 生米熟飯第166章 咫尺難見第147章 以牙還牙第222章 姐妹雙簧第161章 疑似有孕第19章 互相安慰第208章 百日宴會第136章 婚期在即第245章 皇帝忽至第231章 坦白之後第127章 深山秘營樑國官僚機構及行政區劃第296章 一場鬧劇第271章 落翅太后第287章 兩難選擇第301章 人心難料第220章 祖孫嫌隙(二)第182章 秦決心思第98章 茶樓少東第119章 世子獲救第181章 京城變故第180章 探子與賊(二)第7章 因緣巧合第4章 書館偶遇第245章 皇帝忽至第287章 兩難選擇第92章 險惡居心第30章 心如裂帛第185章 喜慶新年第178章 蘭姨多嘴第164章 重歸自在(一)第32章 夫妻閒話第226章 風雨交加第125章 難得一見第175章 秦決身世第208章 百日宴會第23章 舍豆求緣第177章 夜語默默第229章 靖帝親征第207章 準備和談第256章 還是盟友第18章 黃花魚宴第258章 法會驚變(二)第322章 表哥立願第298章 冬至狂歡第125章 難得一見第116章 生米熟飯第325章 塞翁失馬第167章 孕事成真第138章 婚禮前夕第224章 婚事瑣記(二)第182章 秦決心思第162章 臨別贈言第37章 憂心忡忡第108章 清瀾心事第178章 蘭姨多嘴第221章 誰是兇手第37章 憂心忡忡第4章 書館偶遇第279章 女大當嫁第26章 陰差陽錯(二)趙延昌番外一第112章 雨夜歸人第255章 扭轉危局第58章 山水迢迢第180章 探子與賊(二)第286章 主動出擊第304章 牟翊做媒第77章 不得清靜第34章 各懷心思第299章 美人歸宿第155章 書香門第第137章 上位不易第302章 喜日插曲第21章 婆媳鬥法(二)第193章 差點氣跑第143章 惹惱太妃第250章 暗自心驚第79章 兒女婚事第260章 恩人姑娘第316章 變數難料第128章 鬱悶端午第254章 準備撤離(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