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中秋家宴

從客棧回來,俞宛秋在房裡悶悶地坐着。凌清瀾說的那些話她並未全信。卻也有所觸動。

林蘭馨的爲人一向不錯,如果說沈家有什麼人值得她懷念,那就只有林蘭馨了,可身爲她表哥的凌清瀾一再提醒自己遠離沈家人,莫非他察覺到了什麼?

“請喝茶,我的太子妃殿下”,探過來的,是茗香圓潤嬌憨的臉。

“先放到邊上吧”,俞宛秋以手支額,眼神透過簡單的十字格木窗飄向窗外的老槐樹,總算泛起了一點溫柔的笑意。她和趙佑熙居住的地方,總有老槐樹庇護着。老槐樹,那是媒人之樹,董永和七仙女就是在老槐樹下成的親。

茗香看她笑了,把甘菊薄荷茶遞過去,嘴裡勸着:“爲那些人傷神不值得,還不如照凌公子說的,不理就完了。反正你探也探望過了,還給他們安排了住處,是他們自己不肯去的,你已經仁至義盡。本來就不欠他們什麼。”

“我沒爲他們傷神”,她只是在琢磨,沈家人這次南下,到底爲什麼而來?沈湛特意到軍營求見,似乎想通過她謀得一官半職,林蘭馨也表示想在南方落腳,可仔細揣摩,又不是那麼回事。他們說的話,做的事,諸多矛盾,讓她恍如墜落一團迷霧裡。

這時知墨匆匆進來稟報:“太子妃,邱掌正來了。”

很快邱掌正的國字臉就出現在門口,帶着幾個女史,奉上一份中秋節禮單請她過目。

俞宛秋打開一看,宮裡的主子,太后名下是八樣,計有:沉香木柺杖一根,玉佛一座,金玉如意各一,雙面繡圍屏一架,蘇繡四匹,蘭錦四匹,月餅一匣。皇后是六樣,只少了柺杖和玉佛。至於其他嬪妃,品級高的是四樣:絲綢兩匹,伽藍手串一個,月餅一匣;品級低的只有兩樣。一匹絲綢加一盒月餅。

俞宛秋擡起頭問:“這雙面繡圍屏是……”

邱掌正回道:“是蘇城的薛掌櫃送來的,蘇繡和蘭錦也是,說這些都是店裡現成的東西,佳節將至,太子妃殿下應該用得着。”

“難爲她這麼細心周到”,俞宛秋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我待在軍營裡,成天想的、聽的都是佈陣打仗的事,這節禮多虧有你們幫着打點。”

邱掌正和幾個女史躬身道:“這都是奴婢們的份內事。”

俞宛秋想了想,讓知墨研墨,又在禮單上添了二十幾個名字,重新遞給邱掌正說:“就照上面的去送吧,後面添加的是東宮屬官眷屬,每家送四樣,綢緞兩匹,時令鮮果一筐,月餅一匣。”

“是”,邱掌正答應着,卻立在原處不動。

俞宛秋道:“還有什麼話你儘管說。”

邱掌正的頭垂得更低了,似乎不勝惶恐,說出來的話卻毫不含糊:“太子妃殿下願意到軍營中陪伴太子,跟太子一起面對險境。併爲他出謀劃策,不惟伉儷情深,更兼勇毅多智,凡趙國女子,誰不欽羨,誰不佩服?只是……”

說了那麼多奉承話,還不就爲了最後一句,俞宛秋也不催,由她杵在那兒。

邱掌正沒等到人發問,只好自己接下去:“只是小郡王實在太小,又是皇長孫,身份尊貴,實在不宜留在軍中,不若交給太后鞠養,這樣太子妃也可以全心輔佐太子。”

俞宛秋端起茶水吹了幾口,纔不緊不慢地說:“若說身份尊貴,太子乃是國之儲君,更不宜留在軍中。”

邱掌正臉上有些訕訕之色:“太后擔心太子妃過於操勞,不利生養。”

旁邊的幾個女史不約而同地看向她,邱掌正自知失言,跪下道:“奴婢不是那個意思,奴婢……”

俞宛秋淡淡一笑:“不要緊,你起來吧,我懂你的意思,把孩子帶在身邊或許辛苦些,但做孃的,帶自己的孩子本來就是天經地義,若怕苦,索性別生好了。那不是更逍遙?邱掌正亦是有兒女的人,當年你的孩子幼小時,有人要你把孩子交給別人,你會樂意嗎?”

邱掌正沉默片刻,終於說:“是奴婢多嘴了,請太子妃恕罪。”

“沒事,你也是一番好意”,既然一時趕不走,俞宛秋也不想跟她鬧僵,很和氣地說:“我不在東宮的時候,凡事有勞你了。”

“能爲太子妃效勞,那是奴婢的榮幸”,客氣話講過,又不死心地提議:“太子妃愛惜幼子,不辭辛苦,太后很是心疼,前幾天還跟奴婢說,想把吳昭訓和曾奉儀送來,給太子妃做個幫手,一起侍奉太子,照顧小郡王。”

俞宛秋冷冷地說:“不用,軍事重地,閒雜人等越少越好。”

邱掌正嘴巴張了幾下。大概想辨明“她們不是閒雜人等”,終究還是不敢,輕嘆了一口氣問:“明天晚上,太子和太子妃是住在這裡,還是回宮去呢?”

明天就是八月十四,想到十五早上起來要穿很正規的禮服,應了一聲道:“回宮吧,你讓他們備好晚膳。”

“今晚你要回宮?”趙佑熙的聲音從門外響起。

邱掌正和幾個女史趕緊跪下見禮,俞宛秋迎上去說:“不是今晚,是明晚。”

趙佑熙帶着歉意說:“明晚恐怕也不行,那邊連着幾個晚上半夜偷襲。我們正商量着,八月十五那天是不是正式掛出免戰牌,跟那邊約好,大家都歇一天,等過完節再打。”

“這樣也可以嗎?”問出這句話的時候,俞宛秋心裡已經有了答案,因爲她想起了讀過的書中所描述的古代戰爭場景,的確有免戰牌一說。而且只要一方掛出免戰牌,另一方最多隻能派人挑釁,不會直接進攻。古人,比現代人真的要誠信得多。

趙佑熙點點頭:“可以的,大家都要過節。但也只有八月十五那天能掛,十四晚上又不是節慶,沒道理掛。”

俞宛秋便對邱掌正說:“那算了,我們後天早上直接從這裡進宮。”

轉眼就到了八月十五,江兩岸的軍營高高掛起了免戰牌,營裡的士兵看起來都很放鬆,處處洋溢着節日氣氛。他們早起就在院子裡做月餅、扎花燈、剪月亮紙,新兵們打鬧成一團,廚師爲了應景,索性把幾張長案桌擺在演武廳裡,士兵們挽起袖子圍在一起揉麪團,說要做個超級大月餅,等晚上賞月後分吃。

俞宛秋真不忍看這些喜氣洋洋的人,在今晚賞完月後遭遇什麼不測,再次追問:“掛了免戰牌,就真的可以免戰嗎?”

wωω★ тtkan★ ¢ ○

趙佑熙很肯定地告訴她:“當然,爲將者,言出必諾,不然豈不失信於天下人?再說中秋佳節,本是喜慶團圓的日子,誰都不忍沾上血腥的,人同此心,對岸的人也一樣。”

俞宛秋小聲嘀咕:“上次靖王明明跟我國私下約定共同伏擊樑軍,父皇還不是把靖王給滅了……”

趙佑熙很有耐心地解釋:“你也說那是私下約定了,既是私下,外人誰知道?這跟公開掛出免戰牌性質完全不同。”

“原來如此”。俞宛秋笑睨着他,“你的意思是,若我們倆私定終身,你完全可以毀約,反正是私下,外人誰知道。”

趙佑熙詞窮,眉頭一皺,突然想起某件事,不悅地說:“有些私底下的話,別人未必不知。”

俞宛秋只是跟他開句玩笑,卻不料引出了人家未解的心結。

昨晚趙佑熙回來就寢時已經不早了,爲了讓他多睡一會兒,關於凌清瀾的事情她隻字未提,這會兒聽見這話,便知道又有耳報神跟他說了什麼,忙道:“等有空的時候,我一定跟你交代清楚見沈家人的經過,以及半途跟凌清瀾的談話內容,我保證一句句學給你聽,決不增減一字,這樣總行了吧?”

見趙佑熙板着臉不吭聲,拉了拉他的袖子說:“今天是中秋節,人月兩團圓的日子,你打算跟我吵架嗎?”

趙佑熙轉過頭,見小妻子仰頭看着他,在初升的陽光下,臉兒白皙粉嫩,眼神靈動,特別嬌俏動人,心裡一熱,也顧不得四下都是人,親暱地捏着她的臉蛋說:“今晚就給我老實交代,不許增減一個字,要不然,看我怎麼罰你。”末後兩個字帶着濃濃的**,讓俞宛秋紅了臉,扯下他的手,輕哼着說:“到時候無論我怎麼說,你都會說我有所增減。”

那含嗔帶羞的模樣,讓趙佑熙當場失魂,幾乎看癡了過去。

好在小福子從前面跑過來嚷着:“殿下,車已備好,該動身了”,

清醒過來的太子殿下問:“現在什麼時辰了?”

“快辰時了。”

太子夫婦立即抱着孩子登車,向宮門的方向而去。

等他們趕到太后的慈懿宮,慈恩殿的正廳裡早就坐滿了人,俞宛秋只瞄了一眼,就發現她家相公名義上的“女人們”全都在。看來,無論太后,還是她們自己,都未曾死心,不肯回家,不肯重新嫁人,並把中秋節當成一次機會。太后把她們全都展示出來,等下不會要求她把那些女人帶回東宮,晚上來個妻妾大團圓吧?

輕嘆了一口氣,走進去蹲身道:“孫媳給太后請安。”

“免禮免禮,快把堯兒抱上來,哎喲我的小心肝,太奶奶好些天沒看到你了。”有小堯兒在,太后眼裡永遠只看得見他,把她忽略得徹底,免去了許多麻煩。

抱着小堯兒逗弄一番後,太后才把目光轉向孫子和孫媳,問了一些話,同時對太子妃母子住在軍營表示強烈的不滿:“拋開危險不談,那是軍營,裡面盡是大老爺們,你一個女人住在裡面像什麼樣子,今天既然回來了,以後就搬回東宮吧,東宮也不能沒有女主人。”

又逗着堯兒:“小寶貝你說,太奶奶說的對不對?你母親也是捨得,把你一個小奶娃兒帶到軍營去,萬一有個閃失,後悔都來不及了。”

趙佑熙適時出聲道:“太后,堯兒將來也要領兵出征的,從小生活在軍營,在那個環境裡薰陶長大,更能培養男子漢的陽剛之氣。”

這話太后無法反駁,只好悻悻地說:“哼,一說你媳婦兒你就幫腔,你就慣着她吧。”

張賢妃再次出面打圓場:“會疼媳婦兒是好事,皇上您說是不是?”

衆人這才發現,皇上不知何時已經走到門口了,太后把堯兒交給乳孃,對皇上說:“來了怎麼也不讓人通報一聲呢?”

廳裡衆人除太后外,全都齊刷刷地站起來,然後一起跪了下去,皇上說了一聲“免禮”,又笑道“今兒是中秋佳節,一家人團聚,朕就是不想要大家這麼拘禮,纔沒讓通報的。”

有皇上和太子在,太后多半跟他們說話,注意力不會放在孫媳婦身上,而且俞宛秋髮現,每逢這種場合,太后總是表現得很慈祥,不會爲難她。

閒聊、吃點心,時間過得特別快,沒多久就見聶尚宮和太后身邊的總管太監吳公公上來,請大家去芙蓉閣入席。

以前在沈府的時候,中秋宴上少不了螃蟹,趙國的宮廷也是,每一桌的中央都是一大盤紅紅的螃蟹,緊挨着螃蟹的,居然是一盤石榴,然後纔是各種時鮮菜品。

“螃蟹好像不能跟石榴一起吃吧?”在俞宛秋的印象裡,螃蟹不能跟富含VC的水果一起吃,因爲會產生蛋白質凝固,造成積食,也就是消化不良。

蘭姨在後面給她解釋:“那個不是吃的,那兩樣都是大紅色,顯得喜氣。螃蟹的意思是八方來財,石榴多子,擺在一起,就是富貴多子之意。”

入席之後,戲班老闆捧着摺子上來,太后點了一出《天官賜福》,皇上點了一出《金印記》,接下來皇后和張賢妃各點了一出。輪到太子和太子妃時,兩個人都搖頭婉拒,不是講客氣,而是他倆都對聽戲沒什麼興趣。

宴畢,宮婢們送上紫蘇葉湯,這是用來洗手的,俞宛秋以前在沈府就用過,對除掉螃蟹的腥味的確效果顯著。

酒菜撤下後,宮女們端來了茶點和水果,其中有幾樣是中秋節必備的:毛豆技、芋頭、花生、蘿蔔、鮮藕、西瓜。所有的水果,如果是必須切開的,如西瓜,全都切成蓮花瓣形,參差錯落。

在皇上的御座之前,擺了一張大八仙桌,上面放了個特大月餅,俞宛秋目測了一下,直徑超過了兩尺,再看厚度,只怕有幾十斤重。四周點綴着雞冠花,又不知是什麼講究,但看雞冠花那喜慶的紅色,也差不多能猜到了。

到酉時,點心撤去,再次端上酒菜,儘管水陸畢陳,盡是名廚烹製的美味佳餚,奈何根本不餓,點心裝了一肚子,都只是淺嘗輒止。

等到月亮升起,一個重要的儀式開始了,那便是祭月。

祭月自然是露天舉行,太監宮女們在慈恩殿前面的院子裡擺上香案,供以月餅、瓜果、毛豆、芋頭和藕等食物,和執着搗藥杵站立的玉兔月宮符畫,因爲月屬陰,祭月只有婦女拜,男子不拜。

香案前立着兩丈高的“神馬”,又稱“月光馬”,紅紙裁就,上繪太陰星君,下繪月宮及搗藥之玉兔,藻彩精緻,金碧輝煌,等祭月上香後,再把神馬和千張、紙元寶等一起焚去。

祭月完畢,宮人將月餅切作若干塊,席上每人象徵性地嚐了一口,這叫吃“吃團圓餅”。

本來按照江南習俗,這天晚上應該出遊賞月觀燈,孃家在城裡的女子回家陪父母坐一會,當晚返回,這叫“走月亮”,或“踏月”。但作爲宮眷,是不可能輕易出宮的,何況又是戰時,爲安全故,也不能隨便出去。

爲了慰籍這些幽閉深宮的女人,皇上特地下令,沿着太后的慈懿宮一直到鳳儀門,讓工匠佈置出了一條花燈街,上面掛着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穀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比俞宛秋在靖蘭城元夜燈節上看到的燈精緻講究得多。

有的花燈下還掛着泥土燒成的蟾兔,大小形狀各異,有騎虎的,有騎驢的,有默坐的,還有衣冠楚楚張蓋乘車儼如王侯的,大到尺許,小的只有拇指般大小,倒也惟妙惟肖。俞宛秋取下好幾個,準備拿到東宮的多寶格上擺成一排。

因爲燈街上盡是宮裡的女眷,其中多爲皇帝的女人,趙佑熙雖然很想陪着妻子賞玩,最後還是忍住了,留在座位上跟太后、皇上一起吃酒看戲。

堯兒跟着鬧和了一陣也睡着了,俞宛秋打發蘭姨和乳孃陪着他先回東宮去睡,自己準備再等會就跟夫君一起退場。

估摸着快到亥時了,俞宛秋叫來茗香,讓她去找小福子。

站在一盞玉兔燈下等了一會兒,沒等來小福子,卻等來了聶尚宮。

鑑於她是奶奶級的人物,俞宛秋不敢以主子自居,迎上去見禮,聶懷袖笑眯眯地說:“太子殿下喝醉了,今晚恐怕不能回東宮了。”

“喝醉了?我叫人攙他回去。”

俞宛秋心知情況有異,急急地走到慈恩殿問:“太子殿下現在人在哪裡?”

宮女嬤嬤們不敢應聲,俞宛秋直接往裡闖,太后在後面喊住道:“吳昭訓正在裡面侍候他,太子妃還是先回去吧。”

第216章 來意爲何第305章 氣壞太子第253章 準備撤離第178章 蘭姨多嘴第9章 正式入學第193章 差點氣跑第309章 因愛生怖第90章 擦肩而過第165章 重歸自在(二)第208章 百日宴會第14章 當衆試探第268章 廟會見聞第326章 江中遇險第185章 喜慶新年第272章 帝后情孽第一百九十二章第292章 打開缺口第121章 宛秋入府第20章 婆媳鬥法(一)第60章 一波三折第78章 計議離府第62章 事有轉機第268章 廟會見聞第194章 祖孫鬥法第310章 阿旦百日第248章 見賢思齊第103章 徹底回絕第324章 何事驚惶第137章 上位不易第235章 不是雙修第327章 哭笑不得第297章 俞家事了第180章 探子與賊(二)第102章 新人舊人第256章 還是盟友第317章 就要禍害第213章 半夜遇襲第152章 再次分離第146章 重提婚約第90章 擦肩而過第86章 世子侍疾第35章 出門遇匪(一)第7章 因緣巧合第220章 祖孫嫌隙(二)第211章 誰先下手第62章 事有轉機第319章 樑國易主第184章 年前瑣事第186章 心存疑惑第123章 一顧茅廬第325章 塞翁失馬第203章 狡兔三窟第265章 雪夜圍爐(二)第181章 京城變故第146章 重提婚約第307章 姻差緣錯第195章 東宮女官第52章 東窗事發第43章 玉人難至第245章 皇帝忽至第17章 琴動春心第178章 蘭姨多嘴第278章 反間之計第87章 願君平安第173章 王爺到來第63章 裴氏示好第12章 繡娘凝碧第295章 如此“國丈”第154章 病歸祖宅第104章 預備開府第69章 牆外相見第275章 夫妻懇談第14章 當衆試探第46章 師徒鬧翻第204章 狐狸父皇第50章 明珠求和第14章 當衆試探第4章 書館偶遇第2章 婚姻大事第255章 扭轉危局第141章 達成共識第40章 賓主難契第321章 難解糾葛第29章 蹊蹺文氏第241章 有敵來襲(二)第143章 惹惱太妃第80章 回程安排第263章 刺探敵情第108章 清瀾心事第208章 百日宴會第116章 生米熟飯第5章 流言四起第279章 女大當嫁第291章 執迷不悟第268章 廟會見聞第111章 匆匆離去第223章 婚事瑣記(一)第25章 陰差陽錯(一)第238章 虛虛實實第95章 住進別苑
第216章 來意爲何第305章 氣壞太子第253章 準備撤離第178章 蘭姨多嘴第9章 正式入學第193章 差點氣跑第309章 因愛生怖第90章 擦肩而過第165章 重歸自在(二)第208章 百日宴會第14章 當衆試探第268章 廟會見聞第326章 江中遇險第185章 喜慶新年第272章 帝后情孽第一百九十二章第292章 打開缺口第121章 宛秋入府第20章 婆媳鬥法(一)第60章 一波三折第78章 計議離府第62章 事有轉機第268章 廟會見聞第194章 祖孫鬥法第310章 阿旦百日第248章 見賢思齊第103章 徹底回絕第324章 何事驚惶第137章 上位不易第235章 不是雙修第327章 哭笑不得第297章 俞家事了第180章 探子與賊(二)第102章 新人舊人第256章 還是盟友第317章 就要禍害第213章 半夜遇襲第152章 再次分離第146章 重提婚約第90章 擦肩而過第86章 世子侍疾第35章 出門遇匪(一)第7章 因緣巧合第220章 祖孫嫌隙(二)第211章 誰先下手第62章 事有轉機第319章 樑國易主第184章 年前瑣事第186章 心存疑惑第123章 一顧茅廬第325章 塞翁失馬第203章 狡兔三窟第265章 雪夜圍爐(二)第181章 京城變故第146章 重提婚約第307章 姻差緣錯第195章 東宮女官第52章 東窗事發第43章 玉人難至第245章 皇帝忽至第17章 琴動春心第178章 蘭姨多嘴第278章 反間之計第87章 願君平安第173章 王爺到來第63章 裴氏示好第12章 繡娘凝碧第295章 如此“國丈”第154章 病歸祖宅第104章 預備開府第69章 牆外相見第275章 夫妻懇談第14章 當衆試探第46章 師徒鬧翻第204章 狐狸父皇第50章 明珠求和第14章 當衆試探第4章 書館偶遇第2章 婚姻大事第255章 扭轉危局第141章 達成共識第40章 賓主難契第321章 難解糾葛第29章 蹊蹺文氏第241章 有敵來襲(二)第143章 惹惱太妃第80章 回程安排第263章 刺探敵情第108章 清瀾心事第208章 百日宴會第116章 生米熟飯第5章 流言四起第279章 女大當嫁第291章 執迷不悟第268章 廟會見聞第111章 匆匆離去第223章 婚事瑣記(一)第25章 陰差陽錯(一)第238章 虛虛實實第95章 住進別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