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阿旦百日

丁卯年九月十四是孩子出生的百日慶,趙延昌老早就說過,要在那天給孩子賜名。

看官別嫌慢,這已經算是很快的了。一般的人家,要等到孩子三四歲,最好是出過天花了,再擺酒宴客,請家族長老按排行取名,然後鄭而重之地開祠堂,焚香祭祖,把孩子的名字記入族譜。

在那個年代,給孩子取名,絕對是一件大事。

至於窮人家的苦命娃,一輩子沒大名,到六十歲還叫狗剩子的大有人在。婦女更不用說,全國至少有一半的女性叫大姐二妹三妹,嫁人後就叫某某氏,紅樓夢中詩情畫意的小姐芳名,那是簪纓世族的勾當,不具有普適性。

因爲趙氏一族人丁單薄,添個皇孫像上蒼的恩賜,纔會等不及週歲就正式賜名,載入皇家玉牒。

不過呢,二小子百日之前,除了叫小寶寶小乖乖之外,還有一個皇帝爺爺給取的小名,叫阿旦。

什麼,這名字太土?沒見識了吧。

要理解這個名字的涵義,就不得不提一個人,那就是中國歷史上鼎鼎有名的賢相周公。

本來,先賢之名是不該拿來打趣的,可週聖人的大名實在不宜合在一起念,人家姓姬,叫旦,你說,合起來念什麼?

周公旦本爲周文王第四子,也是文王正妻太姒所出的嫡子。

他**太姒一共生了十個兒子(別爲這個數字驚歎,周文王生殖力驚人,據說名下有整整一百個兒子)。大哥伯邑考生得俊美無雙,被狐狸精娘娘蘇妲己求歡不成,生生害死了。二哥姬發,也就是後來的周武王,襲了王爵。

偏偏周武王英年早逝,繼位的成王年幼,三哥姬鮮趁機夥同五弟蔡叔,跟紂王之子武庚勾結,起兵謀反。

若非有這位正直賢明的周公輔佐,成王姬誦根本坐不穩王位。如果那樣,周朝的歷史,乃至周以來的中國古代史,恐怕就要改寫了。

趙延昌把新生兒呼名爲“阿旦”,其用意一目瞭然。就是希望這個孩子將來能好好地輔佐他哥哥,做能臣賢相,兄弟倆齊心協力,一起把趙國建成像周朝那樣傳承八百年的強大帝國。

故而,當知墨說:“大殿下叫思堯,二殿下多半會叫思舜”時,俞宛秋只是笑了笑,她心裡明白,絕對不會

皇家兄弟中,出一個堯就夠了,不需要再有一個舜,所以二小子的大名,最不可能叫的就是思舜。

記得有人點評李世民的兒子們的大名,太子叫李承乾,同爲嫡子的老2叫李泰,另一個嫡子叫李治,幾個名字都有氣魄,但“泰”與“治”就明顯遜於承乾之霸道威勢。至於其他庶子,即使是最得寵的六皇子,也只叫李恪,恪者,恭也,恪守本分,恪盡職守。嫡庶之分,君臣之別,一字道盡。

閒話休提,且說九月十四那天,二小子阿旦穿着花裡胡哨的百家衣,躺在搖籃裡,吮着手指接受衆人的圍觀。

一般這種情況下,送禮的女人都要把孩子摸一摸,甚至抱起來逗一會兒,再說着吉祥話,送出百日禮,無非是長命鎖項圈手鐲之類的東西。

可今天不行,因爲他哥哥緊靠搖籃站着,對所有的來客一直保持着高度警惕。只要發現有人試圖伸出鹹豬手,就出言制止,無論語調還是姿勢,都是十足十的“郡王殿下”。

這樣一來,越發激起了客人的興趣。有人拿出稀罕玩具,想yin*他走開;有人聲東擊西,假裝摸頭,實則摸腳。最後把他惹煩了,喝令宮女嬤嬤把二殿下連同搖籃一起搬進內室,並關上房門,謝絕閒雜人等進入。

客人們先傻眼,而後笑得前仰後合,都說真是個難得的好哥哥,這麼小,就知道護着弟弟。

俞宛秋坐在另一間房裡聽着那邊的動靜,時不時的微笑,但不發表任何意見,刻意置身事外。甚至聽到堯兒下令把弟弟搬進去,也沒出言阻止。

今天的這一切,她纔是幕後策劃者,昨天就跟堯兒分配了任務:“明天是阿旦的百日宴,母妃要在正廳陪客,阿旦睡在隔壁,你去守着他好嗎?有些客人愛亂摸,她們的手又不乾淨,摸了阿旦會生病的。”

得到母妃的託付,堯兒重重地點頭承諾:“母妃請放心,堯兒一定看好阿旦,不讓她們亂摸。”

其實,她完全可以把孩子的搖籃放在正廳。之所以要另闢一室,除了培養堯兒對弟弟的責任感和兄弟情外,也確實受不了自己的孩子被熱情過分的客人抱過來摸過去。安全還在其次,今天能進內殿見到孩子的,都是可靠的人,衛生纔是最重要的因素。

沒想到,堯兒對弟弟的保護程度出乎了她的意料,竟然直接把人弄走了。百日宴沒了主角,客人來了還看什麼?

等趙延昌下了早朝,興沖沖跑來看皇孫時,只看見了一扇緊閉的房門。

聽完兒媳婦的解釋,趙延昌那個得意啊,恨不得把今天的事寫成告示,讓天下人都知道,他手把手教養出來的皇長孫,多麼地知友愛,懂孝悌,又多麼地有皇子氣度。

趙延昌當衆公佈了二皇孫的大名,叫趙思成。

堯兒聽到爺爺的聲音,總算打開了房門,趙延昌立刻丟下滿堂客人,跟兩個孫子躲到屋裡玩去了。

趙延昌跟孫子玩得不亦樂乎的時候,趙佑熙卻把自己關在練功房裡,陷入了深深的痛苦與自責中。

他相信父皇不會逼他,但他怕紙包不住火,終究會有閒言閒語落到愛妻耳朵裡,到那個時候,心高氣傲的她,要如何自處呢?

第303章 當堂逼婚第249章 各懷愧疚樑瑾瑜番外一第311章 謠言煙幕第241章 有敵來襲(二)第21章 婆媳鬥法(二)第154章 病歸祖宅第148章 攜手並行第205章 俞家退散第88章 河上一夜第216章 來意爲何第54章 靜觀其變第246章 冰雪之城樑瑾瑜番外一第210章 炎夏之日第206章 首戰得勝第48章 只有分離(一)第80章 回程安排第220章 祖孫嫌隙(二)第9章 正式入學第286章 主動出擊第296章 一場鬧劇第87章 願君平安第127章 深山秘營第330章 攜手同歸第272章 帝后情孽第49章 只有分離(二)第171章 事出有因第108章 清瀾心事第105章 世子婚事第182章 秦決心思第173章 王爺到來第90章 擦肩而過第50章 明珠求和第323章 亡國之後第144章 紗窗儷影第233章 潞州之夜第82章 懷璧其罪第23章 舍豆求緣第74章 與汝同歸(二)第39章 尚宮刁難第26章 陰差陽錯(二)第224章 婚事瑣記(二)第98章 茶樓少東第173章 王爺到來第45章 嚴苛師傅第6章 不如歸去第28章 會錯了意第91章 亂作一團第184章 年前瑣事第244章 攻下衢州第10章 學堂派系第257章 法會驚變(一)第150章 玉人紅衣(一)第240章 有敵來襲(一)第186章 心存疑惑第278章 反間之計第7章 因緣巧合第104章 預備開府第123章 一顧茅廬第156章 請醫會診第63章 裴氏示好第112章 雨夜歸人第277章 沈氏父子第224章 婚事瑣記(二)第134章 父王允婚第180章 山雨欲來暗戀成傷第302章 喜日插曲第252章 衢州之危第238章 無名飛醋另一個簡介第36章 出門遇匪(二)第218章 缺了門牙第274章 慌不擇路第235章 不是雙修第85章 說走就走第130章 銷聲匿跡第154章 病歸祖宅第106章 身份確認第46章 師徒鬧翻第273章 心疾與藥第241章 有敵來襲(二)第102章 新人舊人第45章 嚴苛師傅第146章 重提婚約第201章 誰家相公第110章 世子北上第108章 清瀾心事第245章 皇帝忽至第224章 婚事瑣記(二)第104章 預備開府第60章 一波三折番外郡王殿下的皇帝保姆一第108章 清瀾心事第38章 不歡而散第40章 賓主難契第166章 咫尺難見第83章 險遭綁架
第303章 當堂逼婚第249章 各懷愧疚樑瑾瑜番外一第311章 謠言煙幕第241章 有敵來襲(二)第21章 婆媳鬥法(二)第154章 病歸祖宅第148章 攜手並行第205章 俞家退散第88章 河上一夜第216章 來意爲何第54章 靜觀其變第246章 冰雪之城樑瑾瑜番外一第210章 炎夏之日第206章 首戰得勝第48章 只有分離(一)第80章 回程安排第220章 祖孫嫌隙(二)第9章 正式入學第286章 主動出擊第296章 一場鬧劇第87章 願君平安第127章 深山秘營第330章 攜手同歸第272章 帝后情孽第49章 只有分離(二)第171章 事出有因第108章 清瀾心事第105章 世子婚事第182章 秦決心思第173章 王爺到來第90章 擦肩而過第50章 明珠求和第323章 亡國之後第144章 紗窗儷影第233章 潞州之夜第82章 懷璧其罪第23章 舍豆求緣第74章 與汝同歸(二)第39章 尚宮刁難第26章 陰差陽錯(二)第224章 婚事瑣記(二)第98章 茶樓少東第173章 王爺到來第45章 嚴苛師傅第6章 不如歸去第28章 會錯了意第91章 亂作一團第184章 年前瑣事第244章 攻下衢州第10章 學堂派系第257章 法會驚變(一)第150章 玉人紅衣(一)第240章 有敵來襲(一)第186章 心存疑惑第278章 反間之計第7章 因緣巧合第104章 預備開府第123章 一顧茅廬第156章 請醫會診第63章 裴氏示好第112章 雨夜歸人第277章 沈氏父子第224章 婚事瑣記(二)第134章 父王允婚第180章 山雨欲來暗戀成傷第302章 喜日插曲第252章 衢州之危第238章 無名飛醋另一個簡介第36章 出門遇匪(二)第218章 缺了門牙第274章 慌不擇路第235章 不是雙修第85章 說走就走第130章 銷聲匿跡第154章 病歸祖宅第106章 身份確認第46章 師徒鬧翻第273章 心疾與藥第241章 有敵來襲(二)第102章 新人舊人第45章 嚴苛師傅第146章 重提婚約第201章 誰家相公第110章 世子北上第108章 清瀾心事第245章 皇帝忽至第224章 婚事瑣記(二)第104章 預備開府第60章 一波三折番外郡王殿下的皇帝保姆一第108章 清瀾心事第38章 不歡而散第40章 賓主難契第166章 咫尺難見第83章 險遭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