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

說着話, 胤礽就把康熙皇帝拉起來, “皇阿瑪, 兒臣也不知道怎麼和您說這些。興辦新式學院, 開啓民智以後,軍事和稅務就是重中之重。兒臣把這些事兒都講給您聽,您來參詳。”

父子倆走到胤礽的那個小書桌,胤礽拿過一整張大紙, 在康熙皇帝的幫忙下鋪開在桌面上, 提起他慣用的紫檀羊毫筆,在紙張正上方端端正正的畫了一行正楷字, “世界各國政治制度、經濟制度, 軍事力量對比”。

“我們把幾百年後的世界文明大致分爲四大塊, 東方文明, 華夏;東西方結合的文明,羅剎國;西方文明, 英吉利法蘭西;美洲文明, 美利堅。”隨着少年太子清朗的聲音, 手中筆勢不停的他很快就畫出了一個樹冠狀的華夏曆史簡介圖。

“我們先看自己的華夏文明, 從三皇五帝到堯舜禹,再到夏商周,周公禮定天下,確立嫡長繼承製。這裡面有三條線,一條是血緣;一條是生產力發展;一條是社會制度。”

“兒臣始終認爲,血緣是人族繁衍傳承歷史中最爲神奇的一部分。哪怕是在我們最古老的神話故事中, 把人類捏出來的始祖之神女媧娘娘,她也是伏羲大神的妹妹和妻子。就和我們現在所說的姑表做親,親上加親一樣。”

“皇阿瑪您看這裡,堯舜禹三朝雖然是禪讓制度,可是,舜的父親瞽叟乃是黃帝的七世孫,舜繼承王位是在他娶了堯的兩個女兒,做了駙馬以後。”

“后羿射日可以看做是,老百姓對於君王的昏庸殘暴不滿,產生的反抗心理。但是后羿封神後的歸宿卻是蚩尤。蚩尤與黃帝戰於涿鹿,失敗被殺,后羿也是身首異處。由此可見,不管是平民還是貴族,潛意識裡面都有着對於血緣繼承製的本能維護。”

少年太子嚴肅的神情中尚且帶着些許沒有沉澱下去的興奮激動,象一條不停地奔流傾瀉,清澈明亮的小瀑布一樣,把自己對於古華夏幾千年來權利制度演變更替的個人看法,對着康熙皇帝娓娓道來。

康熙皇帝邊聽變點頭,雖然兒子的看法很是清奇,但是不無道理。人類的天性本能,學識人品,權勢富貴,名望聲譽等等所有的一起,全都容在自己的骨血裡頭,而血緣,就是骨血的傳承。

“春秋時期,奴隸制度瓦解;戰國時期,封建制度開始形成,經濟初步繁榮,農業、手工業和商業均獲得一定發展,並且互相推動。文化方面百家爭鳴,各個民族,各個諸侯國的人民在衝突中走向融合。”

“秦始皇一統天下,丞相李斯大權在握,在秦始皇去世的時候,矯詔殺了扶蘇公子,扶持了一個傀儡皇帝。漢朝劉邦做了皇帝以後,就開始吸取秦朝只傳承二代的教訓,逐步削弱相權,皇權慢慢加強。”

“唐朝時期,經濟繁榮發達,文化鼎盛,大唐帝國成爲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封建制度也走到了它最爲輝煌的時刻。”

“但是五代十國的大亂世,並沒有和春秋戰國時期那樣,起到承前啓後的歷史作用,資本主義沒有順應歷史潮流出現。後人對此有很多研究,甚至將此歸結爲儒家的強盛和其強大的凝聚力,牽扯到秦漢時期焚詩書、坑術士,罷黜百家、獨尊儒家等等事件。”

安靜的聽到這裡,康熙皇帝不由眉頭緊皺,他倒沒有聽兒子說起過這個情況。原來那個時候,這方天地就應該開始資本主義了嗎?可是那個時候,他們滿人的老祖宗還只是一個普通的獵戶,在白山黑水之中爲了一口飽飯拼命。

“宋朝時期,宰相不獲預聞兵事,形同虛設。趙家皇室爲了他們的子子孫孫都能做皇帝,預防再發生類似“陳橋兵變”的皇權更替,甚至無視強鄰夏遼的虎視眈眈,使勁的打壓武將,是爲“家天下”,給華夏大地按上了一個姓氏。”

“到了明朝,皇權更是急速膨脹。中後期朝廷黨派之爭,宦官專權,朝野大亂。偏偏這個時候,又遇到歷史上的小冰河時期,各種大小災荒不斷。新生的資本主義萌芽剛剛露個頭,就遭遇了持續百年的天災**。”

“當然,這個時候的華夏大地,也錯過了西方國家的文藝復興運動。滿清入關後,身爲遊牧民族的···”

“咳咳”康熙皇帝出聲打斷寶貝兒子的忘乎所以的侃侃而談,一邊瞪着他,一邊在心裡默唸,小兒無狀,言語無忌,祖宗們莫怪,莫怪。

這些事兒,就算是事實也不能說出來,不能對祖宗不敬。再說了,老祖宗們天天在老林子裡打獵,能夠勉強活下來就不錯了,哪有心力去研究什麼文明進步?初初一入關,見到好像是天上神仙一樣的關內生活,可不是要失去理智嗎?

說的興起的胤礽意識到自己的“口誤”,從康熙皇帝的瞪視中領悟了他的意思,頗爲尷尬的伸手摸了摸鼻子。想到他接下來最想要和康熙皇帝講說的,歷史上的清末和民國曆史,直接就皺起了小眉頭,滿臉糾結。

“皇阿瑪,英吉利和法蘭西的歷史您已經很熟悉,兒臣把歷史上的羅剎國和美利堅的發展歷史說給您聽聽。”

康熙皇帝點頭,胤礽就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把歷史上的羅剎國和美利堅兩個東西方霸主國家崛起的歷史從頭到尾大說了一通,順便在中間夾帶一些原來古華夏曆史上的清末民國曆史大事件。

越聽臉色越黑的康熙皇帝,心裡頭更是越發的鬱結憤怒,聽到最後幾乎是咬牙切齒,恨得不行。跟一頭困獅一樣暴怒不已的在御書房轉了幾圈後,終於是平緩了心情。

他無法接受自己這個上邦大國變成了紅毛們“小弟”的屈辱。但是他也明白了寶貝兒子大費口舌的和他親自講說這些的意思。

口乾舌燥的胤礽顧不上自家皇阿瑪的情緒,大步走到外間把奶茶壺提了進來,給自己倒了一杯奶-子茶後,端起來就是一飲而盡。

又氣又笑,無奈搖頭的康熙皇帝看到寶貝兒子這麼飢渴的模樣,剛要開口,就聽到了嘎嘎嘎的鴨叫報時聲,擡頭一看,這都已經六點了,趕緊出來御書房,喚道:“樑九功,傳膳!”

等他再回到御書房一瞅,就發現胤礽兩眼亮晶晶的站在那個鎏金轉鴨自鳴鐘跟前,跟個小孩子一樣滿臉好奇的摸摸看看。

胤礽確實是好奇,他今兒想問題的時候,被“嘎嘎嘎”的報時聲打斷了兩次,此刻終於可以好好的研究一下康熙皇帝新得的這個廣式自鳴鐘。

小座鐘主體鎏金,做工精緻,琺琅和彩繪的工藝都是頂級。

上半部分刻着康熙皇帝寫的《詠自鳴鐘》中的其中兩句,“絛幘休催曉,金鐘預報時”,一個個古樸形象的獨立小篆立體分明,尤其生動,下半部分是一副鄉村田園風光圖,小橋流水,活潑可愛的小鴨子們在歡快的戲水。

因爲剛剛的報時,座鐘底部的小門洞開啓,一個手捧着“數問奏章遲”牌匾,眉眼清晰的書生裝扮的小銅人已經走了出來。胤礽看出來道道後,就伸出兩根手指,在其中最大的一隻雁子,“鴨王”的那雙閃閃發光的黑珍珠一樣的小眼睛上按了一下。

瞬間,委婉流暢,雋永清新的田園樂曲,隱士大調《平沙落雁》緩緩響起,“極雲霄之縹緲,序雁行以和鳴···飛鳴宿食,得所適情···。”

自鳴鐘上部分的小篆字和下部分的小鴨子隨着音樂一起轉動起來,黃橙橙的小奶鴨們撲凌着它們嫩黃的小翅膀,好似在大搖大擺的行走一樣,小模樣兒特別的滑稽。

少年太子不由的露出微笑,怪不得這個轉鴨自鳴鐘如此招自家皇阿瑪的喜歡,“秋高氣爽,風靜沙平,雲程萬里,天際飛鳴。借鴻鴣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也。.....”

自家皇阿瑪可不是還存有一份魏晉高隱之士的情懷嗎?只釣鱸魚不釣名,雖然隱逸深山田園,卻有着不弱於高居廟堂的文化影響力和社會號召力。既能“兼濟天下”,又可以獲得心靈上的最徹底的明澈和寧靜。

“喜歡就搬到毓慶宮去慢慢看。現在,趕緊出來用晚飯。”說完這句話,康熙皇帝瞅着兒子戀戀不捨的小表情,忍不住笑了出來,又對着樑九功說道:“把那套五彩鳥鳴壺拿出來。”

“奴才遵旨。”樑大總管喜滋滋的去御茶房安排。這可是皇上頭一回要在晚飯的時候和太子殿下喝酒。不管皇上和太子殿下因爲什麼好事兒這麼高興,總之,皇上和太子殿下高興,他就高興。

胤礽看夠了就出來御書房和康熙皇帝來到偏殿,邊走變說道:“皇阿瑪,不用把小座鐘送到毓慶宮,兒臣剛剛就是有點兒好奇它的構造。”

康熙皇帝一噎,嘴角忍不住抽了抽。他實在懷疑,除了活物,這世上還有什麼東西能讓兒子看到了,只單論它的美醜,喜歡不喜歡等等,而不是拆開看看它的構造。

“難得你今兒這麼高興,我們父子倆喝一杯。”

“好。皇阿瑪要喝兩杯,兒臣也陪着。”

樂曲響起,美酒佳餚上來,樑大總管讓膳房太監退下,親自斟酒。胤礽在樑總管提着酒壺給康熙皇帝倒酒,收回酒壺的一剎那,聽到這把五彩鳥鳴壺瞬間發出的清脆鳥叫聲,不由大爲稀奇。

等到樑總管給他斟酒的時候,他又聽到了婉轉悅耳的鳥鳴聲。用餐的時候聽到小鳥兒歡快唱歌的聲音,就好像是在西山的森林裡面野炊一樣,心曠神怡。

WWW● тtkan● c ○

父子二人歡歡喜喜的喝了兩杯竹葉青,放鬆舒坦的用完了晚飯,因爲酒氣上涌,面色開始慢慢泛紅,眼神愈加迷離朦朧的少年太子,直接把小酒壺捧起來仔細的觀看。

這個時候的酒壺,人們稱呼執壺,在造型上較前朝秀麗,把高流長,施釉更爲潤澤,光可鑑人,紋飾花樣更多,五彩繽紛。又因爲喝紹興酒一般要加熱喝纔好,人們又發明了燙酒壺。

在壺中心安放一個容積小於壺、口徑略小於壺口的盅,約可放入半斤酒,壺內倒入開水,蓋上蓋,使盅內的酒受壺內開水的熱量而變溫。燙酒壺一般就是八角形、六角形,或者圓形,式樣非常簡單。

胤礽手裡把玩的這把五彩鳥鳴小酒壺,瓷質非常細膩,曲線流暢優美,卻是綜合了燙酒壺和執壺的功用。

壺的底部呈小八角形,可以放入熱水燙酒保溫,壺的上部是一副栩栩如生的五彩纏枝蓮花。釉色灑藍,好像碧藍的水面,襯托的蓮花像是活的一樣,搖曳生姿,清雅中透着一股飄飄欲仙的貴氣和仙氣。

輕輕的搖動一下里面剩餘的酒水,就會發出類似鳥叫的動聽聲音,讓胤礽忍不住打開小鳥形狀的壺蓋,探頭查看裡面的構造。

正在把玩自己心愛的青花十二月花卉紋杯的康熙皇帝,擡頭瞄了他一眼,問道:“看明白了?”

“明白了。兒臣找個時間畫個圖給內務府,讓他們做一套可以發出海風聲音的執壺。再做一個聲光音樂執壺給您。”

康熙皇帝樂了,“斟酒的時候,可以聽音樂,看小電影?”

“差不多,在壺中設置一個開關,當壺裡的酒水低於一杯酒的容量的時候,就會發出提醒的音樂。”

“當然,斟酒的時候也會發出音樂,還會發出微弱的光照,讓斟酒的人更容易看清酒滿了幾分,尤其是朝白瓷酒杯倒酒的時候。”說着話,他就放下五彩鳥鳴壺,做到康熙皇帝對面。

看着面前這些胎骨精細,胎薄如紙,薄的只見釉而不見胎的小茶杯,他的小爪子就忍不住的伸了出去。摸完後再看,果然是好似能映見指紋;用手指一敲,果然是一聲脆響。

胤礽在心裡感嘆,古華夏人用“只恐風吹去,還愁日炙消”來形容這些聞名於世的康熙杯,還真是貼切。

“行,皇阿瑪等着你的聲光音樂壺。看看這些花神杯,可有喜歡的?”康熙皇帝興致勃勃的拿起一個三月桃花杯,放到兒子跟前。

胤礽打眼一瞧,杯子底部爲草木景,杯身上一株老壯的桃樹,盛開的桃花和含苞欲放的花蕾,在綠葉的配襯下相映成趣,生機勃勃,下面配的詩句也很應景,“風花新社鳶,時節舊春濃”。

青花五彩本是明代彩繪瓷器的主要品種,進入清代後,隨着釉上藍彩的發明和粉彩、琺琅彩的出現,青花五彩就不多見了。這套花神杯可謂是,內務府專門爲了愛茶成癡,愛杯成癡的康熙皇帝做的爲數不多的精品之一。

以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組成的釉下釉上彩,只把青花作爲五彩紋飾中的一種釉下彩料,五彩色澤淺淡,清新豔麗,作爲局部紋飾的青花就被襯托的更爲青翠明快。

小心翼翼的拿起康熙皇帝剛剛一直在看的九月菊花杯,捧在手裡,認真觀看。一朵朵小菊花纖細乾瘦,但是挺立有勁,花瓣的勾線也很細膩,層次繁多,洞石點綴其間,蝴蝶飛舞於上,別有一番生動活潑的情趣。

胤礽眯着眼睛細看,就可以看到小蝴蝶頭上畫的跟真的一樣,細長彎曲的觸鬚。再瞅着這個杯子配的詩句,“千載白衣酒,一生青女香”,胤礽搖頭笑道:“皇阿瑪,您不會是想着退隱田園,每日裡種菊南山,酣歌縱酒?”

又是《平沙落雁》,又是田園鴨戲,現在又要學着陶淵明弄這些菊花詩,菊花酒。好,您高興就好。

康熙皇帝瞥了他一眼,冷哼一聲,“陶淵明都可以做高人隱士,皇阿瑪怎麼就不行?你小子這都娶媳婦了,遇到事兒還是隻會喊皇阿瑪。慣得你越來越懶散。”

厚臉皮的少年太子不以爲意,慢吞吞的回答道:“兒臣雖然天天想着君主立憲,可是兒臣也有自知之明,我們不能和西方國家相比。”

“我們有着西方國家沒有的,傳承了幾千年的封建儒家文化,又沒有人家的文藝復興思想解放運動作爲基礎。豈可輕易衝動的效仿別人?”

“兒臣只是想到,歷史上的清末時期,幾個立志以君主立憲救國的年輕人,都是被自己的家人出賣,或者是菜市口砍頭,或者是被家人直接毒殺,就不寒而慄。”

血緣的天然紐帶很強大,可是有時候卻是非常的脆弱。原來歷史上戊戌變法中的主力干將譚嗣同,好像就是被自己的那個時任湖廣總督的父親,親自押解到刑部?

康熙皇帝放下手裡的十二月梅花杯,瞪着眼睛,故作震驚的問道:“你不想這些衝動的學子們被他們的父親送進刑部大牢,皇阿瑪可以理解。可是兒子,你前兩天不是還說,自己還是十二歲?”

少年太子摸摸鼻子,低頭瞅着自己面前的桃花杯不做言語。康熙皇帝不想放過他,“遇到事兒就喊着自己十二歲,沒事兒就一副懶洋洋老氣橫秋的模樣。瞧瞧你那點兒出息?”

說了一句,看到寶貝兒子那比桃花杯上的桃花還紅的臉色,康熙皇帝卻又自己心軟了,“這個事兒目前是一動不如一靜,只能慢慢的來。這片土地上傳承幾千年的儒家制度,沒有個幾千年的光陰,壓根兒就無法破解。”

說到這裡,他想着兒子下午告訴他的那些事兒,就忍不住的嘆了口氣,“就算我們要弄一個具有華夏特色,符合大清國情的內閣制或者三公制,估計幾百年之內也沒有希望。朕保守估計,我們父子倆是應該看不到了。”

胤礽乖乖點頭。他今天下午憑着直覺把事兒都告訴自家皇阿瑪是對的,因爲他在講解的過程中也發現,自己以前真的是太過天真和想當然了。

不說因爲血緣引發的天然人際關係,就單論儒家思想的優勢和長處,它能夠在華夏這方天地根深蒂固了幾千年,當然自有其道理。

在原來的世界,一直到人類飛出地球,也沒有找到可以代替儒家文化的另一種治國文化。而他上輩子的星際時代的文化,距離現在太過遙遠,壓根兒就不適合。

對於古華夏的老百姓來說,適合華夏國情的制度,纔是最好的制度。

現在大清國變化這麼大,他的那些預知優勢基本上都沒了,要妥當周全的處理這批學子們的事兒,還是要依靠自家皇阿瑪。

而且,自己的最初目的是強國,是讓這個世界的華夏沒有歷史上的百年國難。

自由理性,自我覺醒的智慧小火苗既然已經出現,他也當是無憾了。只要護着這個小火苗不熄滅,能夠慢慢的發展,在將來世界大戰開始的時候,如果在位的君主昏庸無用,大臣們和老百姓能知道自己站起來,讓華夏大地遠離戰火,人們永遠安居樂業就好。

想要渾渾噩噩的過了幾千年的華夏人們,拋棄以前那些矇昧無知的,甚至是愚蠢混亂的思想觀念,從家族和社會的束縛裡面解脫出來,實在是太難、太難。

就當是,一個希望?不管是幾百年,還是幾千年,人活着,總要有個盼頭。或者這個歷史上的華夏人們,可以在他們飛出地球之前,找到一個完美的,可以代替儒家的治國文化?

“兒臣明白。現在國家還有外患未除,有些地方的老百姓還吃不飽穿不暖,這些事兒暫時就這樣,先任其發酵個幾十年或者上百年,有了民間基礎再說。更何況,思想啓蒙也不是沒有缺點。”

“按照我們大清的發展勢頭,明年的人口基數估計又要上漲,如果人人都自我覺醒,個性獨立理性,不同的意識形態千萬萬之多,整個社會就會喪失統一的道德標準,整個國家就會變得沒有凝聚力。”

頓了頓,他皺着小眉頭,伸手捏了捏眉心,感受到自己發燙的臉頰,他又忍不住的在心裡感嘆一句,自己的酒量真的是太差了。

“我們華夏文明之所以能夠傳承幾千年,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不倒,靠的就是這股凝聚力。不管是在什麼時代,都不能少了國家凝聚力以及個人的犧牲奉獻。兒臣的出閣講學,暫時就按照原計劃的來。皇阿瑪您說的對,暫時一動不如一靜。”

康熙皇帝點頭,一個國家沒有凝聚力就是一盤散沙,豈不是任由其他國家欺凌?不過他瞅着寶貝兒子紅通通的臉色,卻又有些想不通,“兒子,你這酒量太差了,朕就沒見過你這樣一喝酒就臉紅的男兒。”

“這確實是需要多練練。別說皇阿瑪沒提醒你,雖然你還不到十五歲,參加宴會的時候還有喝白開水的待遇。”

“但是我們滿人的規矩,大婚後就是大人,大人當然要喝酒。以後宴會中像容若這樣派你酒的人,會很多。”

胤礽揉按着眉心,迷瞪着眼睛說道:“兒臣要是參加宴會,就會一邊喝,一邊運功逼出來酒力,堅持個五六杯還是可以的。傅老先生說有些人的體質就是一碰酒就臉紅,估計兒臣就是。”

伸手放到胤礽的額頭試了試熱度,康熙皇帝皺着眉頭想了想,終於有了主意,“每天一杯葡萄酒或者是竹葉青先喝着,朕讓太醫院給你配一個適合你的酒水,給你鍛鍊酒量。”

“別揉眉頭了,趕緊回你的毓慶宮去,早早的洗漱休息。明兒記得早起去御花園。出去的時候記得披一件外袍。”

“謝皇阿瑪。兒臣告退。”胤礽確實是撐不住了。酒意在身體裡面翻涌,頭腦暈乎乎的。雖然運功逼出來了一些,可還是有一種醉醺醺的感覺,急需鑽到大浴桶裡面,好好的泡一泡。或者直接跳進金水河,暢快盡興的遊一圈兒。

樑九功拿了一件厚袍子小心的給胤礽披上,又親自把他送到了毓慶宮後殿,見到有嬤嬤出來迎接太子殿下,他纔回來和康熙皇帝稟告。“皇上,太子殿下已經進了後殿了,嬤嬤們在照顧他。”

窺着康熙皇帝的臉色,發現好像有一絲笑意,他又大着膽子說道:“太子妃今兒下午請了太醫。奴才瞅着嬤嬤們臉色的喜色,應該是太子妃長大成人了。”

因爲寶貝兒子的小模樣,正在回憶自己十二歲時候的青蔥少年時光的康熙皇帝,聽了這個消息就是一愣,隨即反應過來長大成人的意思,想到太子妃不同於常人的人生經歷,他一時間實在不知道說什麼好。不過,這確實是個大喜事兒。

過了好一會兒,樑九功才聽到皇上輕輕的吐出來一個字,“嗯。”

作者有話要說:  嘿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