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六章 武勇攝蠻軍

一席話音落定。

隨着關平洋洋灑灑提出了自身安撫蠻族的策略以後,府中頓時陷入了沉寂當中。

一時,諸衆遂相互議論紛紛,竊竊私語,或者面露疑慮,沉思起來。

半響功夫。

上首黃權才陡然面色一轉,面向諸衆問着:“諸位以爲,關少將軍此策如何?”

聞言,馬良沉思片刻,徐徐屹立而出,拱手道:“公衡將軍,良以爲此策可行!”

“正如少將軍所言,只要我軍將蠻族部落全權遷徙入郡縣,保證漢人不欺凌他們,護住蠻人的基本利益,磨合一兩年時日,便可實施少將軍所提出的漢、胡通婚,以夷制夷。”

“如此,十餘載以後,漢胡自然融爲一體,免除後顧之憂!”

話到此處,馬良不由眼神微動,望了關平一眼露出絲絲笑容,遂朗聲道:“照此看來,我等先前所議論的賞賜蠻人若干財帛等物資,倒也算落了下乘。”

“還是少將軍看的深遠,良自愧不如矣!”

說罷,他便轉身向關平鄭重作揖,神情透露着絲絲的敬佩之色,絲毫不似作僞,此乃真心實意的。

實際上也的確如此,此次如若未有關平的視死如歸,激勵麾下軍士力挽狂瀾,恐怕就算主力軍團能夠成功回防,也不一定能守住荊州不失!

更別說後來的大破吳軍將之徹底圍困,以逼迫孫權割地求和了。

正是於荊州守衛戰見識了關平的有勇有謀,馬良才心生佩服。

他甚至隱隱有預感,關平成長起來以後,能力相比其父,更不逞多讓!

“少將軍,真足智多謀也!”

“我等附議少將軍的撫蠻策略。”

傾刻間,府中諸衆亦是附和着,高聲道。

聞言,關平卻不由受寵若驚,連忙抱以笑容,謙遜着:“哪裡哪裡,小子還當向諸位多學習纔是。”

此話一出,這不由讓諸衆更是刮目相看。

“關平果真有將帥之才,相比其父少了一份傲骨,多了一份謙虛,日後有他在,荊州無憂也!”

聽罷,上首黃權微微頷首,暗暗沉吟着。

下方,馬良也同樣暗暗想着:“爲了荊州的穩定,我當竭盡全力上表主公,讓少將軍接替關君侯的權位。”

半響。

青衫之士馬玄徐徐道:“黃將軍,既然安撫蠻軍之策已經確立,那便迅速任命官員前往武陵主持大局吧!”

“不然,一旦長時間沒有對蠻人施以恩惠,難免他們心生怨言。”

“伯常所言非虛!”

“諸位可有誰請命爲武陵郡守,負責當地治安政務,緩和漢胡矛盾麼?”

話落,黃權遂也不再耽擱,面向諸衆,朗聲問道。

聞言,下首從事潘濬當先站出,拱手道:“啓稟黃將軍,濬推舉馬季常爲武陵一職。”

“他早年未出仕時,便已經與五溪蠻王沙摩柯交情頗深,此次更是親自勸動了蠻軍相助我軍,擊敗了吳人。”

“濬以爲,馬季常十分適合武陵郡守,相信武陵在其治理下,必定會迅速兵鋒強盛,士馬精強。”

“不不不。”

“潘從事說笑了。”

話落,馬良聞訊頓時面色大變,遂立即擺手推辭着。

沉吟半響,他才高聲道:“其實以良之見,武陵一職還是應當由潘從事擔任。”

“曾經潘從事便歷任過武陵郡守,將郡內事內政、治安治理得井井有條,經濟繁榮,並且穩住了漢胡間的矛盾。”

“良前段時日能夠說服五溪蠻王沙摩柯相助我軍,除了我們雙方交情以外,亦有漢中王的仁義之名,其次最爲重要一點,便是潘從事當初於武陵的總總惠民舉措。”

“依良看,潘從事跟擅長處理漢胡矛盾。”

一席話音落定。

馬良當即便表現出了自身的立場,推舉潘濬爲武陵郡守。

“諸位將軍,你們的看法呢?”

隨即,黃權撫須,相問着諸將。

“我等謹遵黃將軍號令,馬先生、潘從事都能夠勝任武陵一職。”

旋即,以陳式、趙累爲首之將,紛紛高聲道。

得到首肯,他遂望向一旁的關平,笑道:“關少將軍,你認爲呢?”

聞言,關平直視着黃權眼神,正準備脫口而出推舉“馬良”,可話到嘴邊時,卻不由忽然收了回去。

沉吟片刻,他拱手道:“黃將軍,平推舉潘從事。”

一席話語落定。

黃權遂不再猶豫,便高聲道:“潘從事,既然諸位都選你,那你便儘快走馬上任吧!”

“希望你能迅速穩定武陵局勢,緩和漢胡矛盾。”

“諾!”

“濬必兢兢業業,不辱使命!”

事到如今,他也已經知曉自己必然已是武陵郡的人選,遂不再推諉,高聲接令。

雙目緊緊注視,眼見着這一切都已塵埃落定,馬良心底才鬆了一口氣。

他其實執意推舉潘濬,最實質的原因便是想將關羽、潘濬分離。

一直以來,二人都因性格、政見不合,雙方矛盾也日益激烈,成見頗深!

故此,馬良此時才敏銳的找到了這機會,推舉潘濬擔任武陵郡守,如此便可將二人分隔一方。

也是他一直以眼神示意,關平才於關鍵時刻領會改口的。

領命半響,潘濬沉思良久,才拱手道:“少將軍,濬上任武陵之際,還望你能與我一道前往。”

“此次我軍乃是要遷徙蠻人,這與往日的單純施以恩惠不同,我軍不能一昧的以懷柔對待,久而久之會讓蠻人以爲,我漢人極其弱勢,反而會加重他們對我們的輕視心,這不利於管理。”

話到此處,潘濬遂笑道:“少將軍勇武高強,刀法更是深得君侯真傳,五溪蠻王一向以勇力聞名蠻族部落,各蠻族紛紛攝其武勇而推舉爲蠻王。”

“換言之,便是五溪蠻王便是蠻人的驕傲,皆以爲他便是這天下間最爲強盛之人,聽聞前段時日,沙摩柯在射殺吳將黃蓋以後,更是助漲了蠻人氣焰,讓他們變得無比囂張。”

“濬以爲,少將軍應當前去,設計當着蠻人的面,將之擊敗,揚我漢人之威,挫其銳氣。”

“隨後,濬在施以恩惠,如此恩威並施下,方纔能收復諸蠻之心,使之不敢動彈!”

一席話落。

潘濬一言一語,徐徐提出了自身的看法。

話落,還不待諸衆反應,關平沉聲道:“潘從事所言甚是!”

“平附議!”

“那平便隨從事走一遭吧。”

得到關平肯定,潘濬面露大喜,面向諸衆高聲道:“既如此,那濬便不辱使命!”

“此次,不出半載,濬必定盡收諸蠻之心。”

此話剛落,還不待府中諸將反應,府外腳步聲便匆匆響起。

緊隨其後,持刀侍衛徐徐奔進府中,面向上首黃權,以及諸將一一見禮,才高聲道。

“漢王命已至!”

第二百八十八章 漢中之變第三百二十七章 借羌道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手筆第四百七十七章 享最高榮譽第三百八十五章 用兵,不同尋常爾第七十六章 神醫第三百零六章 戰前鼓舞第二百二十二章 禦敵之策第四十章 “自信”的夏侯楙第十七章 城破第三百四十三章 拔城第二十七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四十三章 降水賊第五十章 深陷迷局第三百六十七章 馬平第四百三十六章 朝野震動第一百十九章 以城換子(第三更)第一百五十一章 破軍第一百七十二章 老將請戰第四百三十一章 漢軍易欲何爲?第一百零五章 子債父償第三百二十八章 質子第一百九十五章 以鬥爭求和平第四百零八章 主力齊聚第三十六章 渡比水第四百三十五章 曹仁的決策第二百十九章 交州動向第三十五章 請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斷聯繫第五十八章 計議收羣盜第一百五十章 精兵顯威第六十六章 割稻子第四百一十六章 遍地開花第三百十九章 下決策第四百一十二章 俯視關中第一百十四章 荊州變故(一)第一百十一章 不同劇本的白衣渡江第兩百章 蜀中援軍第二百五十一章 烈士暮年第三百七十五章 後事第一百十四章 荊州變故(一)第兩百五十五章 士家覆滅第一百零二章 交割第二百四十章 齊聚江陵第三百零十章 狐媚之女第二百八十九章 天府之國第二百八十五章 贈書第四百一十四章 大戰餘威第一百零四章 難道,你以爲只有你會算計?第二百七十二章 刀神第二百五十七章 李嚴的小心思第九十五章 搏戰,赤壁第二十二章 偷聽第四百五十三章 五路伐蜀第二章 名將第三百零十章 狐媚之女第三百八十五章 用兵,不同尋常爾第四百五十九章 鐵騎踏魏營第二百三十六章 收尾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吾乃常山趙子龍第七十九章 東吳變故第三百六十一章 毒策第二百一十章 親斬士仁第三百章 英雄遲暮第二百九十章 培養第二百二十二章 禦敵之策第三十八章 鄧艾抵比陽第八十七章 橫渡第二百四十七章 收穫頗豐第二百八十四章 成長第二百九十七章 馬超能不能用第二百十三章 有喜了第一百零二章 交割第一百九十六章 南蠻掠三郡第四十二章 陳羣的無奈第三百三十二章 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第三百零二章 平分秋色第四百零三章 關平的大局觀第二百十八章 會蠻王第四百零一章 糧道如何解決?第三百八十四章 鬱悶的姜維第一百四十七章 城破第一百一十五章 荊州變故(二)第七十六章 神醫第四百三十六章 朝野震動第三百七十三章 賊子休走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郡失守第三十三章 北上前的準備第四百二十章 密謀第九十八章 鑿冰第四百六十章 計中計第四百零六章 石陽反擊戰第三百二十五章 輕取陰平地第二百一十章 親斬士仁第二十章 李基的決絕第二百八十九章 天府之國第三十七章 宗室子弟夏侯楙第一百六十八章 將兵第八十四章 大戰將起第六十七章 仁義之師
第二百八十八章 漢中之變第三百二十七章 借羌道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手筆第四百七十七章 享最高榮譽第三百八十五章 用兵,不同尋常爾第七十六章 神醫第三百零六章 戰前鼓舞第二百二十二章 禦敵之策第四十章 “自信”的夏侯楙第十七章 城破第三百四十三章 拔城第二十七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四十三章 降水賊第五十章 深陷迷局第三百六十七章 馬平第四百三十六章 朝野震動第一百十九章 以城換子(第三更)第一百五十一章 破軍第一百七十二章 老將請戰第四百三十一章 漢軍易欲何爲?第一百零五章 子債父償第三百二十八章 質子第一百九十五章 以鬥爭求和平第四百零八章 主力齊聚第三十六章 渡比水第四百三十五章 曹仁的決策第二百十九章 交州動向第三十五章 請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斷聯繫第五十八章 計議收羣盜第一百五十章 精兵顯威第六十六章 割稻子第四百一十六章 遍地開花第三百十九章 下決策第四百一十二章 俯視關中第一百十四章 荊州變故(一)第一百十一章 不同劇本的白衣渡江第兩百章 蜀中援軍第二百五十一章 烈士暮年第三百七十五章 後事第一百十四章 荊州變故(一)第兩百五十五章 士家覆滅第一百零二章 交割第二百四十章 齊聚江陵第三百零十章 狐媚之女第二百八十九章 天府之國第二百八十五章 贈書第四百一十四章 大戰餘威第一百零四章 難道,你以爲只有你會算計?第二百七十二章 刀神第二百五十七章 李嚴的小心思第九十五章 搏戰,赤壁第二十二章 偷聽第四百五十三章 五路伐蜀第二章 名將第三百零十章 狐媚之女第三百八十五章 用兵,不同尋常爾第四百五十九章 鐵騎踏魏營第二百三十六章 收尾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吾乃常山趙子龍第七十九章 東吳變故第三百六十一章 毒策第二百一十章 親斬士仁第三百章 英雄遲暮第二百九十章 培養第二百二十二章 禦敵之策第三十八章 鄧艾抵比陽第八十七章 橫渡第二百四十七章 收穫頗豐第二百八十四章 成長第二百九十七章 馬超能不能用第二百十三章 有喜了第一百零二章 交割第一百九十六章 南蠻掠三郡第四十二章 陳羣的無奈第三百三十二章 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第三百零二章 平分秋色第四百零三章 關平的大局觀第二百十八章 會蠻王第四百零一章 糧道如何解決?第三百八十四章 鬱悶的姜維第一百四十七章 城破第一百一十五章 荊州變故(二)第七十六章 神醫第四百三十六章 朝野震動第三百七十三章 賊子休走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郡失守第三十三章 北上前的準備第四百二十章 密謀第九十八章 鑿冰第四百六十章 計中計第四百零六章 石陽反擊戰第三百二十五章 輕取陰平地第二百一十章 親斬士仁第二十章 李基的決絕第二百八十九章 天府之國第三十七章 宗室子弟夏侯楙第一百六十八章 將兵第八十四章 大戰將起第六十七章 仁義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