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調整戰略

“主公不可!”

“吳侯,爲今之計,收縮防線,奪回夏口才是正途,不易在攻取南郡。”

“主公。”

一時,聽聞孫權的這席決定,階下重臣都不由面露大急之色,紛紛拱手勸誡着。

實際上,還是關羽傷重昏迷的消息並未傳出。

故此,他們纔會驚懼,荊州軍會趁機出兵,繼續攻略江東境內。

其實,以如今關羽性命攸關的前提下,以及荊州軍又經歷了數月的北伐戰爭,軍心戰力已經並不似巔峰狀態。

如今,能攻取夏口,便已經是極限。

繼續攻略江東境內,是做不到的。

畢竟,漢津一戰,雖重創吳卒,取得大捷,可荊州水師亦是損失不小。

可取武昌、巴丘,陸口等戰略要地,或者是順江直下,單單靠步卒,是壓根行不通的。

眼見着衆臣一言一語的反駁着,孫權面上陰沉之色也越發濃厚,拳掌也緊緊相握,權衡着。

半響功夫。

“報,急報。”

忽然間,此時屹立府門之外的侍衛不由迅速奔來,拱手高聲道:“主公,賀齊將軍急報!”

“如今南部局勢不利,這兩日由於漢津大敗,甘寧將軍身損,夏口大敗的戰報傳遍長江沿岸,隱藏於山中的山越竟是紛紛傾其全力出擊。”

“如今,山陰城下,竟是已約莫聚集了十萬山越軍民,四面圍攻着城池。”

“賀將軍言,現今局勢危急,他請求主公速速發兵援助,不然恐怕南部諸郡,皆不覆我軍所有矣!”

一席話落。

侍衛不急不慌,迅速將消息緊緊稟告。

“什麼!”

“十萬山越軍?”

“這……這這……”

話落,聽聞侍衛的稟告以後,堂中諸臣紛紛陷入了震驚當中。

十萬山越軍民,一齊叛亂。

這,幾乎是聞所未聞,前所未有的規模。

以往,縱使山越叛亂,也只是各自爲戰,分批次的,每一支叛軍規模亦不過數千人爲主,規模稍微大點的也不過萬人。

如今,十萬之衆,聯合掃蕩、攻伐會籍數郡,那真的是局勢不容樂觀啊!

特別是,如今吳軍大軍還聚集西線攻略荊州之際,後方幾乎是極度空虛的情況。

那,十萬山越叛亂,便極爲可怕矣!

稍有不慎,甚至江東根本都會被動搖。

沉吟半響,顧雍先行站出,拱手勸誡着:“主公,如今局勢有變。”

“山越竟是大舉而叛,我軍攻略荊州之方案應當立即暫停,命呂都督撤回大軍,收縮軍力,迅速回防平叛。”

“然後,再緊急派遣使者前往蜀中,與劉備請和,重修聯盟,斷絕與曹賊的聯繫。”

“唯有如此,我軍才能迅速從西線抽身,轉而對付迫在眉睫的山越叛軍。”

“不然,一旦我軍主力被拖入戰爭泥潭,那戰局危矣!”

“還請主公速速定奪。”

一席話落。

其餘諸臣亦是紛紛拱手,附議着顧雍的方案。

半響。

孫權不由柔了柔頭部,並未當機立斷,轉而目光緊緊望着側方。

“子布,爲今之計,你以爲,孤當如何?”

此時,孫權眼神裡帶着唏噓、求助之目光。

從旁,一旁年老的張昭從位置上徐徐起身,躬身行禮,遂道:“主公,以昭之見,顧元嘆的方案乃是如今我方唯一的選擇。”

“畢竟,夏口已失,我江東門戶洞開,將隨時面臨着荊州軍的兵鋒。”

“可,江陵城卻由於關羽十餘年的加固、經營,卻難以短時間攻陷。”

“昭擔憂,一旦繼續圍城,屆時拖到蜀中援軍東進,而山越叛軍氣焰又越發之盛時,我軍到時反而將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矣!”

一席話語。

此時,周遭諸衆神情都不由面露着喜色,遂沒有了剛纔的焦慮不安。

張昭,乃孫策時期的託孤重臣,在孫權繼位的數十年來,於幫助他穩定江東,掌控政權,有着無與倫比的功勞。

故而,一般張昭之策,孫權幾乎都會聽從。

當然,也有計策未採納的,但那也是張昭做的太過分了,就是曾經的赤壁時期,勸說孫權投降曹操。

如今,諸衆之策,孫權不見得回予以採納。

但同樣的策略,如若是張昭所說,那他決計不會再反對。

這,就是地位的問題。

從,現階段諸臣都屹立兩側,唯獨張昭上朝有單獨坐席,這便是殊榮。

聞言,孫權眼見着張昭也贊同顧雍方案,亦是露出極爲不甘心的神色,再次道:“子布,難道爲今之計,當真沒有其他方案了麼?”

“攻略荊州的戰略計劃,只能放棄麼?”

荊州啊,自從孫權這十餘年來,數次率衆北伐江淮,於東線一帶,苦戰無果以後。

他,便已經將目光轉移至荊州方向,轉向實力正穩步上升的劉備集團。

可以說,如今的孫權對於荊州來說,是垂涎三尺!

他,自然是不甘心就此放棄。

“主公,非常時刻,必須要有所舍。”

“如今,荊州難取,可後方卻危急萬分。”

“我軍,不能再拖延!”

一席話落,張昭已經說得極爲明顯。

那就是,必須要回防。

不然,恐怕江東不保!

半響功夫。

思索半響,孫權此時不由神情落寞,仿若泄了氣的皮球般,有氣無力道:“你等速速替孤傳令吧,命呂蒙速速收縮前線大軍,緊守要地。”

“然後,迅速遣主力回防江東,對抗山越叛亂。”

一席極爲低層的言語落罷!

隨即,孫權面無表情,有氣無力,便揮手準備離去。

如今,遭此變故,他可謂是身心疲憊,再也無力繼續商議軍情了。

只不過,就在此時,張昭卻面露笑意,陡然揮手止住了孫權,撫須道:“主公,如今之策,我軍亦不能輕易放棄荊州。”

“子布,此話何意?”

一時,孫權好似又重拾信心般,陡然迴轉身,高聲道。

同時,其餘諸臣也不由皆以疑慮之色,望着張昭。

不知,他又有何策?

旋即,張昭才朗聲道:“主公,諸位,我軍雖說此時後方危急,不能繼續圍攻堅城江陵。”

“可是,夏口重鎮乃是我江東門戶。”

“我軍,必須全力奪回。”

“不然,日後我方將時刻處於荊州軍兵鋒之下,遭受威脅。”

“如此,局勢亦越發不利也!”

“故此,昭以爲,主公應該繼續下令,以建業、京口等地繼續徵召民衆,然後匯合尋陽之兵,西進圍攻夏口。”

“驅逐荊州軍,奪回夏口。”

轉瞬之息,張昭再次將自身謀劃和盤托出!

一席話落。

堂中瞬息沉寂下來。

好半響,孫權才奮聲道:“顧雍,徵召軍士一事,便交與你了。”

“務必半月之內,徵召軍卒,送往尋陽。”

“諾!”

聞言,顧雍也不反駁,拱手應諾。

第十章 攻城第二百二十二章 禦敵之策第二百七十三章 龐德犯事了第二百六十四章 指點第一百四十七章 城破第一百十一章 不同劇本的白衣渡江第一章 夢議第一百十四章 荊州變故(一)第三百十六章 浮屍滿山谷第四百三十九章 永安宮第四百零八章 主力齊聚第三百二十四章 又出了名將?第一百五十章 精兵顯威第九十七章 湘關米,事件第四百五十二章 南蠻入侵第一百六十章 相遇第四十三章 降水賊第二百零六章 分設州郡第三百二十五章 輕取陰平地第一百七十一章 掛帥第四百一十四章 大戰餘威第十八章 縛李基第一百七十七章 小勝第五十五章 夏侯楙,顫抖吧第六十五章 夏侯尚第七十六章 神醫第二百五十章 擺駕魏王宮第三百六十五章 前後夾擊第十八章 縛李基第七十七章 招攬第三百六十一章 毒策第一百八十七章 叫陣第一百七十七章 小勝第三百十二章 堅守第一百九十一章 鄧艾的應對第一百六十五章 吳地震動第一百三十六章 衝擊第一百九十五章 以鬥爭求和平第四百二十六章 馬革裹屍第三百六十章 羌人震恐第七十章 父子,訣別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訪第二百二十八章 火龍虐廣鬱第二百二十六章 用心良苦第十二章 反目第四百二十一章 刺殺第八十二章 瞞天過海第四百一十一章 姜維降漢第二百四十八章 策論結束第二十三章 李基逃了?第三百零六章 戰前鼓舞第三百二十七章 借羌道第二百八十八章 漢中之變第一百二十七章 陸遜,關羽間的博弈第三百九十八章 匆匆三年第六十七章 仁義之師第二百二十四章 奪權(補更)第二百三十八章 招賢令第三百五十二章 暗通第三百五十五章 神威天將軍(中)第六十一章 陸渾羣盜第四百五十四章 安居平五路第四百四十九章 永安託孤第四百零六章 石陽反擊戰第三百八十四章 鬱悶的姜維第八十七章 橫渡第二百五十八章 病危的法正第二百六十四章 指點第四百八十一章 卻月陣第三百二十七章 借羌道第二百二十六章 用心良苦第二十二章 偷聽第二百十五章 以夷制夷,區域自治第二百四十七章 收穫頗豐第三百三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一百三十二章 定計第一百十一章 不同劇本的白衣渡江第二百零八章 未死的曹操第七十六章 神醫第三百八十四章 鬱悶的姜維第三百七十九章 渾水摸魚第二百零八章 未死的曹操第四百四十九章 永安託孤第八十九章 赤壁古寨第八十八章 三江口第二百九十章 培養第三百十一章 大敵來犯第四百二十一章 刺殺第八十八章 三江口第二百九十九章 軍事基地第四百二十六章 馬革裹屍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馬羌第五十二章 不合第一百章 徐晃,行動了第二百零五章 遺信第二章 名將第二百八十九章 天府之國第一百五十八章 夏口第四百零九章 三郡響應第四百五十二章 南蠻入侵
第十章 攻城第二百二十二章 禦敵之策第二百七十三章 龐德犯事了第二百六十四章 指點第一百四十七章 城破第一百十一章 不同劇本的白衣渡江第一章 夢議第一百十四章 荊州變故(一)第三百十六章 浮屍滿山谷第四百三十九章 永安宮第四百零八章 主力齊聚第三百二十四章 又出了名將?第一百五十章 精兵顯威第九十七章 湘關米,事件第四百五十二章 南蠻入侵第一百六十章 相遇第四十三章 降水賊第二百零六章 分設州郡第三百二十五章 輕取陰平地第一百七十一章 掛帥第四百一十四章 大戰餘威第十八章 縛李基第一百七十七章 小勝第五十五章 夏侯楙,顫抖吧第六十五章 夏侯尚第七十六章 神醫第二百五十章 擺駕魏王宮第三百六十五章 前後夾擊第十八章 縛李基第七十七章 招攬第三百六十一章 毒策第一百八十七章 叫陣第一百七十七章 小勝第三百十二章 堅守第一百九十一章 鄧艾的應對第一百六十五章 吳地震動第一百三十六章 衝擊第一百九十五章 以鬥爭求和平第四百二十六章 馬革裹屍第三百六十章 羌人震恐第七十章 父子,訣別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訪第二百二十八章 火龍虐廣鬱第二百二十六章 用心良苦第十二章 反目第四百二十一章 刺殺第八十二章 瞞天過海第四百一十一章 姜維降漢第二百四十八章 策論結束第二十三章 李基逃了?第三百零六章 戰前鼓舞第三百二十七章 借羌道第二百八十八章 漢中之變第一百二十七章 陸遜,關羽間的博弈第三百九十八章 匆匆三年第六十七章 仁義之師第二百二十四章 奪權(補更)第二百三十八章 招賢令第三百五十二章 暗通第三百五十五章 神威天將軍(中)第六十一章 陸渾羣盜第四百五十四章 安居平五路第四百四十九章 永安託孤第四百零六章 石陽反擊戰第三百八十四章 鬱悶的姜維第八十七章 橫渡第二百五十八章 病危的法正第二百六十四章 指點第四百八十一章 卻月陣第三百二十七章 借羌道第二百二十六章 用心良苦第二十二章 偷聽第二百十五章 以夷制夷,區域自治第二百四十七章 收穫頗豐第三百三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一百三十二章 定計第一百十一章 不同劇本的白衣渡江第二百零八章 未死的曹操第七十六章 神醫第三百八十四章 鬱悶的姜維第三百七十九章 渾水摸魚第二百零八章 未死的曹操第四百四十九章 永安託孤第八十九章 赤壁古寨第八十八章 三江口第二百九十章 培養第三百十一章 大敵來犯第四百二十一章 刺殺第八十八章 三江口第二百九十九章 軍事基地第四百二十六章 馬革裹屍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馬羌第五十二章 不合第一百章 徐晃,行動了第二百零五章 遺信第二章 名將第二百八十九章 天府之國第一百五十八章 夏口第四百零九章 三郡響應第四百五十二章 南蠻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