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大明的介入,鳳陽王國的出現,本來就戰事非常激烈的巴格達更加混亂,擊發槍的出現讓士兵們可以在很遠的距離上就可以擊斃對方,小二踢腳炮雖然威力有限,但勝在它可以攻擊的距離更遠。奧斯曼帝國和薩菲王國以前裝備的回回炮現在已經失去了用武之地,只要他們敢出現在戰場,第一時間內就會被小二踢腳炮摧毀,這樣的結果讓雙方僵持下來,士兵的傷亡人數反倒是減少了。
隨着傷亡人數減少,擁有作戰經驗的老兵就會越來越多,但是戰爭對擊發槍和小二踢腳炮的需求就更多了,雙方都在不停的向鳳陽王國加大采購數量,讓鳳陽王國的朱常潤高興壞了,這他媽要是一直打下去,自己就發了大財了,怪不得皇帝陛下讓自己來這個地方立國,原來這纔是其中的奧妙。
最先頂不住的是哈立德家族支持的總督,這傢伙想在巴格達戰場立功,這個目的實達到了,而且奧斯曼皇帝穆拉德四世也給予他更多的土地和金錢,但是穆拉德四世也不會做賠本的生意,土地是可以封給他,金錢的數量有限,總督也不可能一半天就把屬地都變成金幣,因此巨量的武器購買就壓塌了他的脊樑,他的想想別的法子弄錢了,否則不但現在的地位保不住,弄不好連本錢也得輸掉。
在這個時候,哈立德家族就給他出主意了,說是我們既然沒有錢支付購買武器的貨款,那麼就用土地做抵押或者出售給鳳陽王國算了,反正穆拉德四世陛下也不會到咱們的地方來看,我那原來的地方就被鳳陽王國給佔去了,要不咱們給鳳陽王國商量一下,將那一片沙漠賣給他算了,反正那也是鳥不拉屎的地方,如果萬一有什麼事,咱們有足夠的武器也可以應付。
就這樣在哈立德家族的忽悠下,這個總督就下決心將波斯灣南側四百里的地方換取了鳳陽王國的大批武器,雙方合作愉快。這件事讓朱常潤喜出望外,本來這片領地屬於強取豪奪,說不定還會和奧斯曼帝國發生戰爭,但是哈立德家族這出售合同一簽,自己就可以合法擁有這片領土了,就算是以後和奧斯曼帝國發生戰爭,自己也成了佔理的一方。當然了,這一切都建立在自己的絕對實力的基礎上,沒有絕對的實力,再有裡也是枉然,佔住了理由的好處是可以給對方面子,讓奧斯曼帝國不想打下去的時候,有一個體面的退出理由,比較容易結束戰爭。
朱常潤便將買下奧斯曼帝國土地的事情向朱有孝傳遞過去,並說不知道是不是合適,希望皇帝陛下裁決。朱有孝接到這個消息以後也是非常高興,雖然是地方總督私自出售給鳳陽王國的土地,但是隻要契約在手就不怕他們反悔。自己並不想和奧斯曼帝國開戰,或者說朱有孝以後並不打算四處開戰,不像當初女真人不打敗他們就要滅國,現在已經非常強大了,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就最好不打仗。
奧斯曼帝國是以後抵抗歐洲列強的橋頭堡,朱有孝不願意它像後世那樣崩潰,因此關鍵的時候還得給予必要的幫助,所以朱有孝不打算和奧斯曼帝國弄僵關係,現在鳳陽王國手裡有了這份合約,倒是候就可以給穆拉德四世或者是他的繼任者一個體面的理由,讓他們放棄戰爭。當然了,如果阿拉伯半島像歷史上發生獨立事件,在不影響奧斯曼帝國大局的情況下,還可以將奧斯曼帝國和鳳陽王國隔離開最好。
接下來朱有孝給朱常潤回信,告訴他這件事情做得非常漂亮,馬上再給他運輸更多的武器過去,估計薩非王朝也會需要更多的武器了,如果薩非王朝過來使者談判購買武器,也可以和他們商量一下,讓他們簽下承認鳳陽王國目前勢力範圍的現實,否則就不再出手給他們武器,等到奧斯曼帝國攻下巴格達以後,再和他們談判時就將波斯灣沿岸的布什爾省要過來,如果他們還是不答應,就告訴他們要和奧斯曼帝國聯合,將他們在底格里斯河下游的土地瓜分。
隨着油輪帶着大批的軍火來到阿巴丹,這裡的港口現在已經非常完善,這個碼頭已經有些近現代的特點。在大明工程師的努力研究下,鋼筋混凝土工藝成功的應用到了這裡,牽引船不再依靠拉縴和風帆,完全由蒸汽機船帶動,極大的提高進出效率。上船、下船的貨物也用蒸汽機做動力,由亞麻、絲棉配上鋼絲編織的傳送帶非常結實,可以直接從碼頭的貨物堆積點輸送到船上,節省了無數的勞動力。在朱有孝的指點下,還採用了集裝箱模式,這就更加方便裝卸,在配備上軌道吊車,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看着越發先進的港口,朱常潤覺得自己太幸福了,朱有孝送來的軍火已經卸載完畢,龐大的倉庫裡面堆積瞭如山的武器,雖然上次哈立德家族用土地換取了大量的武器,看起來有些虧本,但是獨家經營的石油貿易給騰龍銀行帶來了鉅額的利潤,再加上騰龍銀行自己也有武器製造廠,製造這些武器成本低廉,根本就算不上虧本,朱有孝不在乎這點利益,朱常潤那就更談不上在乎了。這次滿滿的運輸船運來的武器還準備置換土地,就看看波斯人是不是認可了,要是他們不識相的話,只好讓他們吃個大虧了。
波斯人來了,帶着大量的地毯、藏紅花、綠松石、堅果、椰棗等,但是就是沒有黃金和白銀,他們的國庫不在豐盈了,巴格達戰役將他們拖得精疲力盡,大量的金錢耗費在了那裡,他們實在是抽不出太多的資金了,只好用這些土特產品來換武器。
經過在大明朝廷扯皮,經過在非洲販賣武器,現在的朱常潤可以說是精明無比,自從朱有孝給他提出建議以後,朱常潤就把從這裡收購的土特產品留存在碼頭倉庫裡,一船也沒有運走,他的目的就是和波斯人談談價格。從他們上次購買武器時的表情來看,就知道他們的黃金、白銀緊張了,朱有孝的建議更是讓他覺得可以大賺一把了。
好吃好喝招待一下波斯客人,然後再看看他們帶來的商品,也不談價格高低貴賤,就把他們帶到了碼頭的倉庫,在倉庫裡轉上一圈,什麼也不用說,波斯客人自然就明白了朱常潤的意思。
看看這裡堆得像山一樣的的各色土產特產,就明白朱常潤這次要講價錢了,這麼多貨物不運出去,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運力不足,大量的貨物積壓,一種是這些商品滯銷了,滯銷就意味着要降價,不然的話誰會賠錢做生意。
肯定的說第一種情況是不可能的,港口的運輸、裝卸能力都有空閒,那就是這些貨物在大明滯銷了,或者是朱常潤故意設計了這個場面。不多對於波斯使者來說,他還沒有什麼打破這個局面的辦法,就算是翻臉說透朱常潤是故意這樣做的,朱常潤就是不買給他們武器也沒有辦法。
回到賓館之後,波斯使者的臉色非常難看,現在巴格達局勢非常危險,急需大量的武器供應,尤其是大量的子彈和炮彈,這些都是一次性消耗品,也不知道奧斯曼帝國他們花費了多少金錢,反正他們的火炮壓制得波斯軍人擡不起頭來,如果這次不能購買大量的武器,那麼巴格達失陷是遲早的事情。
波斯使者思前想後,最終還是去找朱常潤想辦法。硬着頭皮來到了朱常潤的王府,見到朱常潤還得滿臉賠笑,將波斯和大明如何是友好鄰邦,雙方的友誼如何源遠流長,甚至都從漢朝講起,一直到雙方不久前的武器交易,直講得雙方就像一隊好基友,就差說是異母同胞了,幾乎把朱常潤都說得相信這些都是真事,張口就把武器送給他了。
好在腦中還有一絲清明,朱常潤把阿巴斯一世入侵大明身死的事情略微提了一下,讓這位波斯使者明白自己不好忽悠,只好尷尬的自我嘲笑一番。就在波斯使者絕望的要離開時,朱常潤拿出了哈立德家族代表他們總督簽署的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