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戚金

bookmark

奢崇明,彝族人祖輩得到朝廷贈封,世襲永寧宣撫司,但是奢崇明本人卻是不思報恩,每每心懷不測,時時刻刻都想着造反稱王。歷史上奢崇明在天啓元年八月,朝廷徵調其赴遼東時,奢崇明趁機派出其女婿樊龍和部將張彤帶領步騎兵二萬進入重慶。1621年9月17日,趁校場演武之機,殺死巡撫徐可求等軍政官員20餘人,發動叛亂,佔據重慶,攻合江,破瀘州,陷遵義(今屬貴州省),建國號“大梁”,設丞相、五府等官,全蜀震動。

既然這傢伙久有反心,朱有孝必須做好準備,因爲在歷史上奢崇明作亂,造成西南邊陲十幾年的動亂,一直到崇禎十年才平叛成功,虛耗了大明朝無數的國帑。並且在後期造成讓朝廷陷於遼東、民軍、奢崇明三面作戰,疲於應付。現在既然遼東局勢已經穩定,何不訓練一支部隊,萬一奢崇明造反好去鎮壓,並且這次一定要斬草除根,不但要徹底消滅奢崇明,而且必須在西南邊陲建立有效的縣級政權去管理地方,徹底廢除土司制度。其實土司制度說明白點就是國中之國,如果有了私兵,那就是屬於武裝軍事割據,爲了大明朝或者說中華民族的未來考慮,朱有孝哪怕被稱爲惡魔,殺人無數,血流成河,也要徹底清除這種禍患。朱有孝就不相信,把地、把山、把水都分給老百姓,老百姓還會賤不拉幾的哭着叫着去維護什麼土司、頭人。沒有人願意天生就想做奴隸,只不過是迫於生活無奈去恭維土司、頭人罷了。還有宗教信仰,你有什麼信仰與禁忌都無所謂,你不能要求別人必須都遵守,你可以修心、修身,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但是國家法律是至高無上的,無論任何人都不得違背,朱有孝認爲就算是自己,在今後制訂了完善的法律以後必須是全民的楷模。

爲了維護內部和平,國家就必須建立武警部隊,爲了維護國家安全就必須建立國防軍,無論是武警還是國防軍必須忠於國家。簡單地說,所有武裝力量必須是國家的,不得有任何疑問。國防軍必須是最精銳的部隊,裝備能夠裝備得起的任何武器,像二十一世紀有所謂的不要浪費納稅人的錢財去建設航母,這純正是腦殘,你他媽去美國喊喊去,別讓美國人造航母。

朱有孝決定把戚金的部隊調過來,戚金是抗倭名將戚繼光的侄子,歷史上他戰死在大淩河。現在就駐紮在離北京不遠的薊縣,帶着一萬多戚繼光的餘部。自從賞識戚繼光的張居正去世以後,戚家軍江河日下,因爲戚家軍採用的是募軍制,這需要耗費鉅額的軍餉,張居正在世時正需要軍隊的支持,雙方一拍即合,充足的軍費,打造了全火器的戚家軍,戰力強悍。

現在朱有孝就準備把這隻全火器部隊再次武裝起來,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利用他們充足的經驗,爲大明朝打造出全火器部隊提供經驗。

當戚金接到聖旨的那一剎那幾乎驚呆了,爲了保留叔叔的一點心血,他幾乎是嘔心瀝血,想盡方法去兵部求取軍餉,但是,多數情況下是失望而歸,去年九月聽說遼東戰事一開,戚金就向兵部請戰,未能獲准,軍餉也爲撥付。今年以來,軍餉倒是及時撥付了,只是沒有聽到調撥,便害怕以後再欠響。

接到聖旨以後,稍加安排家庭事務,立刻趕赴京城,朱有孝在書房接見了戚金。

“參見陛下,臣,薊縣總兵戚金,願吾皇萬歲,萬萬歲!”戚金跪下拜見朱有孝。

“免禮平身。王安,上茶。戚將軍請坐。”朱有孝說道。

“不敢,不敢。在陛下面前,戚金豈敢下座。”戚金連忙應道。

“不必客氣。戚將軍,朕讓你落座,不僅僅敬的是你自己,更敬重的是戚繼光老將軍和戚家軍,他們爲國爲民灑血流汗,後來又受到了不公平待遇,至今無怨無悔,朕感到對不起他們,你就代他們坐下吧!”朱有孝緩緩地說道。

“陛下,臣戚金感謝陛下心裡惦記着戚家軍,先叔在天之靈也會感謝陛下的恩典。”戚金滿眼含淚,哽咽着說道。

朱有孝說道:“現在遼東局勢趨穩,但是西南邊陲頗爲混亂,各個土司、頭人蠢蠢欲動,歷朝歷代以來很爲頭痛的一個問題,就是少數民族的頭人爲了自己的私利,鼓動本地土人對抗朝廷,無論是遼東的建虜,還是貴州的苗人,他們本來就是天朝子民,一旦勢力擴大,其首領就野心膨脹,企圖自立爲王,完全不顧及多數老百姓的生死。

“其次是我們的官員們,有許多人,比如說遼東的李成樑將軍,看不透這一點,放縱努爾哈赤吞併鄰近的弱小部落,最終養虎成患。前年的薩爾滸一役致使國家損失慘重,今年再次叛亂,幸虧有孫承宗大人守衛遼東,這次纔不至於再次陷於被動。

“爲此,真決定採取新的民族政策,改土歸流,取消所有頭人、土司、部落首領的世襲制度,取消他們的特權,他們的行事行爲必須以朝廷的法制爲基礎,任何人不得蓄養私人武裝,免得一有風吹草動,他們就蠢蠢欲動,危害國家,殘害無辜百姓受難。

“任何人都不願意放棄自身的固有利益,朕的政策對於老百姓來說無疑是有益的,但是對於那些首領、土司來說,則是致命的打擊。爲了他們自身的利益,他們肯定會鋌而走險,鼓動、矇蔽普通老百姓跟他們一起對抗朝廷。他們依靠的一是精神矇蔽,散佈朝廷的種種謠言;二是憑藉私人武裝要挾、威脅老百姓跟他們站在一起。

“而我們必須一邊是戰鬥部隊,一邊是宣傳部隊,戰鬥部隊能夠擊敗他們的私人武裝、部族勢力;宣傳部隊則是向老百姓解釋朝廷的政策,澄清他們的謠言。我們即需要戰場獲勝,更需要宣傳獲勝,徹底收復民心,一勞永逸的解決邊陲動亂問題。

“所以,朕就決定讓你訓練一支部隊,戰力強悍,動則如雷震於九天,以顯天威,使得所有懷不臣之心着肝膽俱裂,不敢有非分之想。”

“臣戚金必不負陛下所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爲了國家的穩定,爲了大明朝的萬年基業,儘自己的全部力量。”戚金堅定的說道。

隨後朱有孝領着戚金參觀了所有的工廠,瞭解了目前的槍械武備,讓戚金根據這些武器挑選兵員,再讓孫元化作爲戚金的助手,兩人共同訓練部隊。

第一百四十五章 根治黃河規劃第一百零三章 在西南的李信(一)第二百二十六章 雷霆一擊第九十一章 又是一年第六十九章 大明海軍(一)第五十二章 山東的新變化(二)第二十五章舔舐着傷口的努爾哈赤第六十四章 收復河套(二)第一百零五章 牛金星闖南洋第二百零二章 改良武器第一百八十章 紮根第二百二十四章 謀劃洞吾第六十章 遼東新形勢(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奧斯曼帝國西線戰事第二十六章 亂局第一百五十九章 海洋的誘惑(一)第二百三十四章 橫掃涇河兩岸(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西西伯利亞(十一)第三百一十七章 朱常潤的崛起(六)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平洋東岸(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鳳陽王國(七)第四十九章 河套戰役(三)第八十九章 中醫和中藥(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金帳汗國的遺產第二百五十九章 西非混戰(三)第十三章 收網第三百三十三章 鑽石戰爭(二)第二百章 方以智(一)第二百四十七章 非洲的變化第二百四十章 鐵路(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鐵血朱由崧(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李鴻基冒險記(八)第二百六十二章 西非混戰(六)第一百零八章 馬尼拉之戰第三百一十七章 朱常潤的崛起(六)第三十章 定西南(一)第九十七章 進軍大西北(五)第一百四十五章 根治黃河規劃第三百二十一章 鳳陽王國(三)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風雲(三)第二百五十章 非洲勢力範圍(一)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西伯利亞(一)第二百四十七章 非洲的變化第二百七十一章 西西伯利亞(八) 一千第三百零七章 歐洲遊記(三)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風雲(三)第三百一十六章 朱常潤的崛起(六)第二百九十二章 李鴻基探險記(七)第一百八十四章 印度沿岸的炮聲第一百五十三章 毛堡爭奪戰(七)第一百七十九章 擴張第二百三十二章 新長安的變化第二章 登基(一)第二百五十六章 非洲勢力範圍(七)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商標法第一百零五章 牛金星闖南洋第一百九十二章 到處是機會(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天工開物(七)第七十八章 鍋駝機 (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葡萄牙要離開第一百零三章 在西南的李信(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名王國第二百九十二章 李鴻基探險記(七)第二百章 方以智(一)第三十一章定西南(三)第三百四十章 利益問題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航海時代第二百九十四章 李鴻基冒險記(九)第一百八十四章 印度沿岸的炮聲第二百二十四章 謀劃洞吾第一百七十七章 歸途(二)第二百九十四章 李鴻基冒險記(九)第一百三十三章 雲南(五)第二百二十二章 玉石之爭第二百五十三章 非洲勢力範圍(四)第一百四十五章 根治黃河規劃第二百四十四章 鐵路(五)第二百五十五章 非洲勢力範圍(六)第三百一十五章 朱常潤的崛起(五)第三百二十七章 奧斯曼帝國西線戰事第三百三十六章 鑽石戰爭(五)第一百二十章 西域風雲(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毛堡爭奪戰(五)第三百零四章 大順侯國(五)第一百六十五章 里約熱內盧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工開物(五)第三百三十三章 鑽石戰爭(二)第二章 登基(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牛金星的南洋策略(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維也納城 (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天工開物(六)第一百四十九章 毛堡爭奪戰(三)第九十九章 進軍大西北(七)第一百八十七章 新應天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銀行第二百五十二章 非洲勢力範圍(三)第二百九十九章 李鴻基探險記(十四)第二百六十一章 西非混戰(五)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西伯利亞(一)第三百五十五章 讓好人常在
第一百四十五章 根治黃河規劃第一百零三章 在西南的李信(一)第二百二十六章 雷霆一擊第九十一章 又是一年第六十九章 大明海軍(一)第五十二章 山東的新變化(二)第二十五章舔舐着傷口的努爾哈赤第六十四章 收復河套(二)第一百零五章 牛金星闖南洋第二百零二章 改良武器第一百八十章 紮根第二百二十四章 謀劃洞吾第六十章 遼東新形勢(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奧斯曼帝國西線戰事第二十六章 亂局第一百五十九章 海洋的誘惑(一)第二百三十四章 橫掃涇河兩岸(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西西伯利亞(十一)第三百一十七章 朱常潤的崛起(六)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平洋東岸(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鳳陽王國(七)第四十九章 河套戰役(三)第八十九章 中醫和中藥(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金帳汗國的遺產第二百五十九章 西非混戰(三)第十三章 收網第三百三十三章 鑽石戰爭(二)第二百章 方以智(一)第二百四十七章 非洲的變化第二百四十章 鐵路(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鐵血朱由崧(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李鴻基冒險記(八)第二百六十二章 西非混戰(六)第一百零八章 馬尼拉之戰第三百一十七章 朱常潤的崛起(六)第三十章 定西南(一)第九十七章 進軍大西北(五)第一百四十五章 根治黃河規劃第三百二十一章 鳳陽王國(三)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風雲(三)第二百五十章 非洲勢力範圍(一)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西伯利亞(一)第二百四十七章 非洲的變化第二百七十一章 西西伯利亞(八) 一千第三百零七章 歐洲遊記(三)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風雲(三)第三百一十六章 朱常潤的崛起(六)第二百九十二章 李鴻基探險記(七)第一百八十四章 印度沿岸的炮聲第一百五十三章 毛堡爭奪戰(七)第一百七十九章 擴張第二百三十二章 新長安的變化第二章 登基(一)第二百五十六章 非洲勢力範圍(七)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商標法第一百零五章 牛金星闖南洋第一百九十二章 到處是機會(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天工開物(七)第七十八章 鍋駝機 (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葡萄牙要離開第一百零三章 在西南的李信(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名王國第二百九十二章 李鴻基探險記(七)第二百章 方以智(一)第三十一章定西南(三)第三百四十章 利益問題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航海時代第二百九十四章 李鴻基冒險記(九)第一百八十四章 印度沿岸的炮聲第二百二十四章 謀劃洞吾第一百七十七章 歸途(二)第二百九十四章 李鴻基冒險記(九)第一百三十三章 雲南(五)第二百二十二章 玉石之爭第二百五十三章 非洲勢力範圍(四)第一百四十五章 根治黃河規劃第二百四十四章 鐵路(五)第二百五十五章 非洲勢力範圍(六)第三百一十五章 朱常潤的崛起(五)第三百二十七章 奧斯曼帝國西線戰事第三百三十六章 鑽石戰爭(五)第一百二十章 西域風雲(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毛堡爭奪戰(五)第三百零四章 大順侯國(五)第一百六十五章 里約熱內盧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工開物(五)第三百三十三章 鑽石戰爭(二)第二章 登基(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牛金星的南洋策略(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維也納城 (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天工開物(六)第一百四十九章 毛堡爭奪戰(三)第九十九章 進軍大西北(七)第一百八十七章 新應天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銀行第二百五十二章 非洲勢力範圍(三)第二百九十九章 李鴻基探險記(十四)第二百六十一章 西非混戰(五)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西伯利亞(一)第三百五十五章 讓好人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