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新洛陽的模式

bookmark

一刀和公牛陪伴着於化龍、牛金星來到了下一個地點,這裡是李紹賢的新洛陽。來到這裡以後,牛金星感覺和其他的地方有些不一樣,趙都城就是一個城堡模樣,傅冠城就像一個港口,利馬城像一個大集市,但是新洛陽卻和去年走的時候區別很大,原來的城市非常混亂,房子依山而蓋,沒有通順的街道,西邊的小河裡灑滿了亂七八糟的垃圾。圍繞着城市周邊設立的各種工廠、礦石擺的亂哄哄的。

現在一年過後,這裡的環境有了極大的改變,首先就是圍繞着小山修建的房屋周圍形成了一條條綠茵小路,基本上都是取自山邊的條石,就算是下雨天氣也不會妨礙行人通過。城市西邊的河道經過拓寬和加固變成了一排排的碼頭,合理的垃圾被徹底清理乾淨,城市周邊的礦場都被遷移到了固定的工業用地小區,在城市的邊緣地帶。整個城市裡整潔衛生,看起來就像一個大花園,就連在城裡居住的印第安人也是一個個穿戴的非常乾淨。於化龍、牛金星看着這座漂亮的城市,忍不住心裡的好奇,對於李紹賢的能力非常讚賞,這個事情絕對值得向大明本土推廣。見到李紹賢以後,於化龍、牛金星就詳細的詢問這座城市的變化過程,李紹賢就詳細的向他們敘述了這個事情的經過。

原來這個新洛陽環境非常惡劣,西班牙殖民者在這裡除了強迫土著人信仰他們的宗教以外,還給他們帶來了各種傳染性疾病,包括天花、鼠疫、麻疹、流感等病毒,再加上來到這裡的大明人口帶來的一些疾病,在於化龍、牛金星他們走後不久的時間裡,就發生了麻疹和流感,當地人畏之如虎,紛紛離開這裡,就算是大明的商人也是躲得遠遠的,這其實也是因爲當時的奪取新洛陽城是打掃戰場不乾淨引起的一部分原因,還有的是這裡的人口迅速增多的原因。傳染病發生以後,先後造成了數百人死亡,這才引起了李紹賢的注意,對此李紹賢也是束手無策,只好在大明留下的人裡面尋找醫生。

萬幸的是從大明留下的工匠裡面還真是有醫生,而且此人還是著名的傳染病醫生吳又可,此人現在四十多歲,朱有孝曾經派人找過此人,但是當時沒有找到,不知道他怎麼隨着船隊到了這裡。在吳又可的建議下,李紹賢將所有感染傳染性疾病的人隔離到一個地方,並且把這些人分成輕度和中度、重度都分開治療。還在吳又可的建議下,燒製了大量的石灰,這種東西就地取材非常好找,而且過程也不是很複雜,這裡的工匠們會燒製石灰的人很多,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燒成了幾百萬斤,在吳又可的指導下,將所有有可能被污染的地方都灑上了厚厚的石灰,而且就連各家各戶的院子裡都灑上了,結果非常明顯,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止住發病的人數。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吳又可就利用自己研究的方法開始對生病的人羣進行治療,除了重症病人死去了一些,其餘的中度、輕度患者基本上都被治癒,吳又可從此被這裡的人們成爲神醫,更有許多被治癒的病人將吳又可的圖像供在家裡,當做辟邪的神靈。

傳染性疾病過去以後,新洛陽慢慢的又恢復了生機,但是吳又可非常不放心這個事情,建議李紹賢想方設法要保證這裡的環境必須乾淨衛生,否則下一次如果再發生類似的疾病,還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李紹賢非常同意吳又可的觀點,從此拉開了新洛陽轟轟烈烈的新生活運動。任何人對於疾病都有天然的恐懼心理,誰也不願意被感染上莫明其妙的疾病,吳又可的名聲因爲治癒了無數的病人而獲得了支持,因此這個事情在新洛陽開展的非常的順利。

首先是大量的冶煉工廠開始從城裡搬到遠離城中心的位置,在那裡李紹賢劃定了一塊比較大的工廠用地,而且全部免費使用土地,這就減少了工廠主們的不少負擔,爲了方便使用水源,還專門挖出了一條人工運河,將那裡和城邊的河流分開,免得污染飲用水源。其二是大力整治流過城裡的小河,將人們隨意拋棄到小河裡的髒東西全部打撈上來,然後將河道開始用條石固化,禁止任何人再往小河裡倒垃圾。爲了保持河水乾淨,李紹賢還專門設置了類似後世的垃圾池,每天派人專門清理,至於人糞、尿液之類的生活垃圾,也是派人專門收集,每天早上都有香車挨個街道呼喚人們倒掉大小便。

冶煉工廠離開城市中心地帶,空出來的地方就可以進行合理的規劃,按照大明本土洛陽城、開封城的建城方式,結合這裡的地形,形成了這裡別具一格的城市環境,一年多的辛苦努力沒有白費,就造成了現在這個魅力無窮的小城,人口比原來增加了一倍有餘,達到了近二十多萬人口的規模。

雖仍然是武官出身,畢竟還是考中過秀才的人,李紹賢在大明官吏學校學習過,也在軍事學院呆過,因此他的管理水平還是非常高的。初步治理好新洛陽的環境衛生問題以後,他就把整個領地的治理放到了最優先的位置,他將所有城鎮的建設,都按照新洛陽的佈局設計,再根據各個城鎮的實際地理、地勢,進行巧妙的搭配,儘量減少對於環境的污染,避免發生新洛陽這樣的疾病發生。

爲了儘快的實現新洛陽地區的的發展,李紹賢還從工匠隊伍裡安排一定的人數進行大明官吏學校那樣的短期培訓,還有就是從土著的印第安人裡面招收大量的基層管理人員進行培訓,使得保證了足夠的村鎮管理人員,將整個新洛陽地區納入效率非常高的管理水平,真正的執行條理清晰的管理制度,無論是治安情況還是經濟發展都是非常迅速。

選擇一部分較小的船隻改裝成漁船,利用拖網捕魚,將收穫的魚類進行深加工,現在的大海里還是原生態的,裡面的資源無窮無盡,很簡單的就能滿足大批的人口食用,經過深加工的海魚新鮮美味可口,充分體現了大明飲食文化的內涵,再加上這裡的土地肥沃,玉米、小麥產量要比大明本土高得多,這就有了足夠的食物保證人們的吃飯問題,富裕了大量的勞動力,富餘的勞動力,就被大量的工廠招收,生產製造出大批的工業產品,還有大量的礦石,在這裡無法進行深加工的礦石都儲備起來,包括海量的銅礦石、硝石等,這些將來都要運回國內,鐵礦石則在這裡直接冶煉。還真是不錯,這些工匠裡面有不少人懂得鍊鋼,在這裡建成了一個小型的鍊鋼廠,製造加農炮的鋼鐵煉製不出來,但是製造小迫擊炮的鋼材和簡單的擊發槍鋼材還是可以的,至於生產的農具生活用品,這些都不在話下。

經過大明技術學校培養的技工還是不簡單的,各種技藝的工匠都有,除了一些工廠的工匠以外,製作日常傢俱的工匠在這裡更是發揮了他們的特長,像什麼桌椅板凳等木器製品,利用木工機牀可以迅速的製造一大批傢俱,比起是由人工的手鋸、刨子、鑿具要快得多,這些都極大的滿足了城鄉人口的使用,先進的鐵製刀具、牛耕鐵犁、鐵杴、鐮刀等,這些都極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使得這些商品不但滿足了附近農民、農場的需要,更是遠銷到大山以東。

在沿海一帶得到極大的發展以後,向迪勒拉山脈以東的發展就成了必然的可能,李紹賢訓練的印第安人士兵現在對他統治的忠誠度非常高,伴隨着商品的路線,新洛陽的軍隊也開始向南美大陸深處拓展,這些地方的歐洲人進入的還不是太多,只是簡單的將他們清理出去,更多的是本地土著印第安人的部落,看到李紹賢的軍隊的到來,這些人並沒有產生一點恐懼心理,而是非常合作的加入到了新洛陽的管理體系,誰不願意生活得更好呢,就是新洛陽地區的新式生產工具就征服了他們,更不要說那些手持擊發槍的士兵了。因此李紹賢在南美內陸的發展比在沿海一帶發展的更順利,爲了保證這些土著人的生活穩定,士兵們就開始幫助這些土著人建設固定的居住地點,有了可以遮風擋雨的房子,就沒有人再四處漂泊了,逐步的就形成了一個個村落,部落就變成了村落。

第一百八十二章 皇莊會議第一百三十五章 信仰(上)第一百章 進軍大西北(八)第一百五十章 毛堡爭奪戰(四)第九十章 中醫和中藥(三)第三百五十章 重組江浙銀行(四)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名王國第三百一十四章 朱常潤的崛起(四)第一百三十六章 信仰(下)第五十四章 科爾沁蒙古人第二百九十一章 李鴻基探險記(六)第二百一十七章 薩非帝國第一百章 進軍大西北(八)第一百零六章 九代錦衣衛第二百五十三章 非洲勢力範圍(四)第二百五十七章 西非混戰(一)第三百五十四章 基礎建設(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探險第九十三章 進軍大西北(一)第七章大明的新起點(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鐵血朱由崧(一)第二百八十四章 朱由檢的未來第三百四十二章 糧食(二) 錢謙益的第一百五十三章 毛堡爭奪戰(七)第七十一章 大明海軍(三)第二百八十二章 合縱連橫新篇(一)第三十五章 定西南(六)第三百三十五章 鑽石戰爭(四)第二百一十四章 謀劃第二百二十章 布哈拉第九十一章 又是一年第一百三十二章 雲南(四)第一百八十七章 新應天第八十八章 中醫和中藥(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葡萄牙要離開第一百一十四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三第六章 熊廷弼事件第三百三十五章 鑽石戰爭(四)第一百九十章 勢力範圍第一百零二章 進軍大西北(十)第二百一十五章 戰勝第三百四十七章 重組江浙銀行(一)第一百四十六章 逛街第十六章 戰遼東(三)第一百七十章 新長安第二百一十二章 荷蘭的七寸第五十三章 徐鴻儒第八十章 鍋駝機(三)第一百八十五章 古裡第一百八十一章 融合第三百四十七章 重組江浙銀行(一)第二百九十四章 李鴻基冒險記(九)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西伯利亞(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天工開物(六)第九十五章 進軍大西北(三)第七十章 大明海軍(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朱常潤的崛起(五)第三百四十二章 糧食(二) 錢謙益的第一百二十一章 西域風雲(二)第一百零五章 牛金星闖南洋第一百六十七章 奪城第二百四十一章 鐵路(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奧斯曼帝國西線戰事第三百五十四章 基礎建設(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糧食(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非洲勢力範圍(五)第二百四十二章 鐵路(三)第二百一十六章 發財了第二百零九章 大西洋海戰(三)第三十一章定西南(三)第一百八十五章 古裡第一百九十三章 到處是機會(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對抗演習第三百三十六章 鑽石戰爭(五)第二百六十八章 西西伯利亞(五)第二百七十二章 西西伯利亞(九)第一百七十章 新長安第一百一十一章 朱由檢的決定第三百五十二章 重組江浙銀行(六)第二百一十五章 戰勝第一百六十六章 對抗演習第三百四十一章 糧食(一)第四十二章 大明朝的新式官員第二百九十八章 李鴻基探險記(十三)第二百二十一章 奇襲第三百一十一章 朱常潤的崛起(一)第三十六章 蒸汽機第二百三十七章 孫愚直的指點第二百五十二章 非洲勢力範圍(三)第十一章 和天才們的談話(一)第三百章 大順侯國(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太平洋東岸(一)第二百九十二章 李鴻基探險記(七)第二百七十二章 西西伯利亞(九)第三百二十五章 鳳陽王國(七)第二十六章 亂局第一百八十四章 印度沿岸的炮聲第三百一十七章 朱常潤的崛起(六)第三百零三章 大順侯國(四)
第一百八十二章 皇莊會議第一百三十五章 信仰(上)第一百章 進軍大西北(八)第一百五十章 毛堡爭奪戰(四)第九十章 中醫和中藥(三)第三百五十章 重組江浙銀行(四)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名王國第三百一十四章 朱常潤的崛起(四)第一百三十六章 信仰(下)第五十四章 科爾沁蒙古人第二百九十一章 李鴻基探險記(六)第二百一十七章 薩非帝國第一百章 進軍大西北(八)第一百零六章 九代錦衣衛第二百五十三章 非洲勢力範圍(四)第二百五十七章 西非混戰(一)第三百五十四章 基礎建設(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探險第九十三章 進軍大西北(一)第七章大明的新起點(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鐵血朱由崧(一)第二百八十四章 朱由檢的未來第三百四十二章 糧食(二) 錢謙益的第一百五十三章 毛堡爭奪戰(七)第七十一章 大明海軍(三)第二百八十二章 合縱連橫新篇(一)第三十五章 定西南(六)第三百三十五章 鑽石戰爭(四)第二百一十四章 謀劃第二百二十章 布哈拉第九十一章 又是一年第一百三十二章 雲南(四)第一百八十七章 新應天第八十八章 中醫和中藥(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葡萄牙要離開第一百一十四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三第六章 熊廷弼事件第三百三十五章 鑽石戰爭(四)第一百九十章 勢力範圍第一百零二章 進軍大西北(十)第二百一十五章 戰勝第三百四十七章 重組江浙銀行(一)第一百四十六章 逛街第十六章 戰遼東(三)第一百七十章 新長安第二百一十二章 荷蘭的七寸第五十三章 徐鴻儒第八十章 鍋駝機(三)第一百八十五章 古裡第一百八十一章 融合第三百四十七章 重組江浙銀行(一)第二百九十四章 李鴻基冒險記(九)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西伯利亞(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天工開物(六)第九十五章 進軍大西北(三)第七十章 大明海軍(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朱常潤的崛起(五)第三百四十二章 糧食(二) 錢謙益的第一百二十一章 西域風雲(二)第一百零五章 牛金星闖南洋第一百六十七章 奪城第二百四十一章 鐵路(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奧斯曼帝國西線戰事第三百五十四章 基礎建設(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糧食(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非洲勢力範圍(五)第二百四十二章 鐵路(三)第二百一十六章 發財了第二百零九章 大西洋海戰(三)第三十一章定西南(三)第一百八十五章 古裡第一百九十三章 到處是機會(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對抗演習第三百三十六章 鑽石戰爭(五)第二百六十八章 西西伯利亞(五)第二百七十二章 西西伯利亞(九)第一百七十章 新長安第一百一十一章 朱由檢的決定第三百五十二章 重組江浙銀行(六)第二百一十五章 戰勝第一百六十六章 對抗演習第三百四十一章 糧食(一)第四十二章 大明朝的新式官員第二百九十八章 李鴻基探險記(十三)第二百二十一章 奇襲第三百一十一章 朱常潤的崛起(一)第三十六章 蒸汽機第二百三十七章 孫愚直的指點第二百五十二章 非洲勢力範圍(三)第十一章 和天才們的談話(一)第三百章 大順侯國(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太平洋東岸(一)第二百九十二章 李鴻基探險記(七)第二百七十二章 西西伯利亞(九)第三百二十五章 鳳陽王國(七)第二十六章 亂局第一百八十四章 印度沿岸的炮聲第三百一十七章 朱常潤的崛起(六)第三百零三章 大順侯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