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大順侯國(二)

bookmark

奧斯曼帝國皇帝穆拉德四世現在終於明白自己被沙俄帝國皇帝米哈伊爾*羅曼諾夫給騙了,這傢伙太狡猾了,設的這個騙局太大了,但是自己絕不能讓他輕鬆得到這個好處,必須讓他付出足夠的代價。艾沙德不是還在莫洛奇納亞河邊嗎?那就讓他發揮一下餘熱吧,派出密使告訴艾沙德,他可以繼續擁有爵位,而且如果陣亡了,還可以將爵位傳給自己的兒子,但是他必須堅持到奧斯曼帝國的軍隊再次奪回失去的領地。至於傑伊*格萊,他的反叛造成了克里米亞汗國的失落,死罪可免,但是也必須繼續堅持在半島南部作戰,不得向沙俄帝國的軍隊投降,而且還可以得到奧斯曼帝國在黑海的艦隊支持。

可以說穆拉德四世爲了奪回失去的領土可謂不惜封官授爵,讓艾沙德總督、格萊三世、傑伊*格萊像三顆釘子一樣釘在那裡,然後就是從屬國瓦拉幾亞糾集了三十萬聯軍向沙俄帝國開始反擊,甚至不惜做出許諾,還聯合了波蘭--立陶宛王國,答應他們放棄一部分土地,目的就是要報復出爾反爾的沙俄帝國。

殘酷的戰爭再次在這裡開戰,一時間到處都是流離失所的流民,大順侯國再次成了流民的目的地,大批的的流民紛紛涌向那裡。李鴻基爲了擴大自己的領地,也是忙的焦頭爛額,痛苦並快樂着享受人口紅利,但是這些絲毫沒有讓李鴻基高興過頭,他指揮手下的將領們加大力度練兵和安置流民。

李鴻基判斷失去理智的穆拉德四世不會取得這次戰爭的勝利,他們的行動太倉促了,無論是瓦拉幾亞王國還是保加利亞王國,這些都是炸彈,他們追隨奧斯曼帝國作戰的動力極小,根本擋不住沙俄帝國的軍隊,在戰場上不投降就算是不錯了。而波蘭--立陶宛王國和奧斯曼帝國戰爭多年,壓根就沒有合作的基礎,甚至會爲了結交沙俄帝國而出賣奧斯曼帝國。

李鴻基的判斷確實正確,穆拉德四世的反擊戰爭僅僅進行了不到三個月就遭到了徹底的失敗,不但沒有奪回失去的土地,而且還被沙俄帝國再次搶走了一片土地,整個第聶伯河下游東岸都被沙俄帝國佔去了,三十萬軍隊被打得潰不成軍,狼狽的退回了瓦拉幾亞王國境內,甚至連在瓦拉幾亞王國和保加利亞王國的民心都有些不穩。

不過就在沙俄帝國軍隊打算突飛猛進,一舉擊敗奧斯曼帝國,將奧斯曼帝國的兩個屬國也收入囊中的時候,事情再次發生了變化,讓沙俄帝國不得不停下戰爭的腳步,回頭處理髮生的大麻煩。

艾沙德總督和格萊三世在莫羅其納亞河邊響應了穆拉德四世的號召,參與了反擊沙俄帝國的戰爭,爲此他們不惜與李鴻基簽下了停戰協議,正好李鴻基就打算坐山觀虎鬥,也就同意在他們的戰爭期間不在攻擊,讓他們放心去打仗。

倒黴的艾沙德總督和格萊三世再次判斷出現了失誤,當他們奮力廝殺的時候,西線的那些笨蛋們卻失敗了,說好的兩邊夾擊成了泡影,就他們那一點殘兵敗將根本不夠哥薩克騎兵的一擊,最終只剩下兩萬多人流竄到了第聶伯河岸邊扎波羅熱的哥薩克騎兵營地,企圖做一次最後的掙扎,但是他們又失敗了。

失敗的艾沙德總督徹底斷絕了活下去的希望,失去國土的格萊三世也徹底發了瘋,他們決定與沙俄帝國的人同歸於盡了,就算我死了你們也別想好過。於是他們就喪心病狂的發動了瘟疫戰爭的魔鬼,在臨死以前,他們將無數的士兵屍體、戰馬屍體、牛羊屍體等所有能夠找得到的死屍拋入第聶伯河裡,造成了一場大範圍的瘟疫流行。

在草原的遊牧部落發生戰爭的時候,這是將要滅絕的部落最後垂死掙扎的手段,瘟疫是一把雙刃劍,爲什麼草原遊牧民族勢力會大起大落,這種瘟疫戰術就是罪魁禍首,每次發生草原瘟疫就會讓大量的人口死亡,甚至大面積的造成無人區,這個時代的人們對與瘟疫的防範和治癒能力非常小,可以說基本上沒有抵抗力,只能等到瘟疫自然消失。

但是草原瘟疫傳播的速度非常快,無論是天上的飛鳥,還是地上的牛羊、野馬,還有就是肉食類的草原野狼、狐狸,他們也都是傳染源,無法估計他們到底會跑到那裡。可怕的大草原瘟疫讓遊牧的人們談之色變,盲目的四處流浪躲避,結果是更多的地方被傳染,死亡了更多的人口。

瘟疫的大肆傳染,讓沙俄帝國損失慘重,他們不得不暫時停下了進軍的腳步,軍隊更不敢在疫區穿過,補給無法送到前線,於是這場戰爭就被瘟疫阻止了,奧斯曼帝國得到了喘息的機會,代價就是無數的人口死亡,這就是戰爭的殘酷性。

這場瘟疫的蔓延也波及到了大順侯國,因爲有大量的戰爭流民涌入,李鴻基對於瘟疫的傳播早就有了一定的思想準備,並沒有給大順侯國造成過多的損失,反而讓李鴻基得到了一個再次擴大領地的機會。

在大明的軍校裡就有這樣的預防瘟疫課程,來自後世的朱有孝對於草原部落的瘟疫戰法有一定的瞭解,他酷愛讀書,無論什麼樣的書籍,他都能讀的津津有味。遊牧民族會發起瘟疫戰的事情他就是從書中得到的,無論是女真人還是蒙古人,這些都是草原遊牧民族,朱有孝自然會將這種預防瘟疫的方法在軍校講授,普通軍官都懂得預防的理論,只不過沒有在大明本土發生這種情況。

當李鴻基的情報人員發現艾沙德總督和格萊三世的士兵將大量屍體倒進第聶伯河的時候,他們第一時間就將情報送到了李鴻基跟前,李鴻基和他手下的那些參謀們立刻就着手開始預防瘟疫的發生。

在大明軍隊裡有着良好的衛生習慣,朱有孝從開始在軍校講授瘟疫課程的時候就強調了這些事情,所以士兵們從來不喝生水,如果實在條件不允許,也要把水過濾以後再飲用,這是最後的衛生底線。

明軍隨軍配備的最簡單的清潔物資是明礬,再就是一定數量的生石灰,明礬的成本相對高一些,而生石灰這種東西隨處都可以找到,在大明生石灰是最常見的建築材料,只要有石灰石的地方,都會燒出生石灰,就算再大明的軍隊裡面,也有不少的士兵懂得這些基本的常識,會燒製生石灰。

現在瘟疫即將要發生,大順侯國自然要準備大量的生石灰來預防環境衛生。於是便首先在莫洛奇納亞河東岸開始,每一處軍營周圍都灑下了大量生石灰,必須要保證軍隊的戰鬥力,接着纔是各個定居點周圍保護居民不受瘟疫的感染。對於瘟疫的傳染,預防工作是最主要的,如果發生了瘟疫再想法控制,那是非常麻煩的,肯定要付出不菲的代價,李鴻基的參謀們制訂了嚴格的預防措施。

首先是在重點區域大量噴灑生石灰,將瘟疫的發生降低到最小程度,其次是要求居民必須飲用開水,任何人不得在野外使用生水,還有就是餐前便後必須洗手,而且必須用肥皂吸收,爲此李鴻基不惜免費大量發放肥皂,然後就是實行戒嚴,將領地內劃分爲不同等級的防範區域,採取各種級別的防範辦法,儘量防止瘟疫的發生。

在和瘟疫區交界的地方,李鴻基建立了大量的隔離點,這些隔離點的防範措施級別最高,無論是羣體衛生安全,還是個人衛生安全,都是防範最高級別。凡是新近過來的流民,必須居住在隔離點,經過一定時間的觀察之後,纔可以進入普通定居點。

在藥物使用上,大順侯國調來了大量的中藥材,像金銀花、板藍根、蒲公英、雄黃、硫磺等,除了飲用中藥製劑預防,還用中藥燻蒸居住環境。

大順侯國的預防措施起到了明顯的作用,除了極個別的邊界隔離區發生了一些傳染病人,定居點在嚴格的預防措施下,沒有發生一處,安然渡過了這次瘟疫的流行,讓所有的民衆都感到了大明的安全。

第二百三十二章 新長安的變化第三百一十九章 鳳陽王國(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牛金星的南洋策略(二第六十八章 家宴第三百四十六章 債轉股第二百章 方以智(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信仰(上)第三百章 大順侯國(一)第二十四章 戚金第一百九十七章 薄珏(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奇襲第二百一十六章 發財了第一章 朱有孝第八十六章 高句麗亂局第一百九十章 勢力範圍第八十章 鍋駝機(三)第三百四十章 利益問題第一百一十三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金帳汗國的遺產第二百七十八章 西西伯利亞(十五)第三百二十九章 維也納城(二)第三百零七章 歐洲遊記(三)第二百八十一章 金帳汗國的遺產第一百四十三章 天工開物(七)第一百六十三章 里斯本第三百零二章 大順侯國(三)第二百三十一章 新洛陽的規模第三百四十八章 重組江浙銀行(二)第二十五章舔舐着傷口的努爾哈赤第二百六十三章 西非混戰(七)第一百九十五章 鐵血朱由崧(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印度沿岸的炮聲第二十三章 擊發槍、火炮和科技進步第一百九十三章 到處是機會(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穆拉德四世第二百六十九章 西西伯利亞(六)第三百二十章 鳳陽王國(二)第三百五十二章 重組江浙銀行(六)第三百一十三章 朱常潤的崛起(三)第一百五十六章 庫茲涅茨克(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重組江浙銀行(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攻佔宿務第二百零四章 歐洲形勢第三百一十九章 鳳陽王國(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鳳陽王國(七)第三百五十五章 讓好人常在第二百一十一章 葡萄牙要離開第二百九十章 李鴻基探險記(五)第二百九十三章 李鴻基冒險記(八)第一百八十九章 明島第一百七十七章 歸途(二)第四章 登基(三)第八十三章 東北驅逐戰(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三第五十七章 藩王會議(三)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西伯利亞(十)第二百一十章 瓜分荷蘭東印度公司第一百九十四章 鐵血朱由崧(一)第二百八十二章 合縱連橫新篇(一)第二百二十八章 傅冠城的金礦第二百零一章 方以智(二)第三百三十四章 鑽石戰爭(三)第三十六章 蒸汽機第一百一十二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第一百六十五章 里約熱內盧第二百九十九章 李鴻基探險記(十四)第二百九十二章 李鴻基探險記(七)第二百七十六章 西西伯利亞(十三)第三百二十九章 維也納城(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重組江浙銀行(二)第三百零一章 大順侯國(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橫掃涇河兩岸(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朱常潤的崛起(五)第三十一章定西南(三)第八十七章 皇子誕生第六十六章 朱有孝的移民規劃第二百章 方以智(一)第三百零四章 大順侯國(五)第三百四十八章 重組江浙銀行(二)第二十章人才和發展(四)第一百七十七章 歸途(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庫茲涅茨克(一)第二十二章大明朝的鹽稅哪裡去了第一百八十七章 新應天第二百一十二章 荷蘭的七寸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海的誘惑(四)第二百三十六章 橫掃涇河兩岸(四)第二百三十一章 新洛陽的規模第一百八十五章 古裡第一百三十三章 雲南(五)第二十一章 大明皇家貿易商行第一百二十九章 雲南(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新應天第六十八章 家宴第二百九十九章 李鴻基探險記(十四)第二百一十二章 荷蘭的七寸第一百八十九章 明島第一百七十二章 太平洋東岸(二)第八十五章 東北驅逐戰(三)第二百七十八章 西西伯利亞(十五)
第二百三十二章 新長安的變化第三百一十九章 鳳陽王國(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牛金星的南洋策略(二第六十八章 家宴第三百四十六章 債轉股第二百章 方以智(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信仰(上)第三百章 大順侯國(一)第二十四章 戚金第一百九十七章 薄珏(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奇襲第二百一十六章 發財了第一章 朱有孝第八十六章 高句麗亂局第一百九十章 勢力範圍第八十章 鍋駝機(三)第三百四十章 利益問題第一百一十三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金帳汗國的遺產第二百七十八章 西西伯利亞(十五)第三百二十九章 維也納城(二)第三百零七章 歐洲遊記(三)第二百八十一章 金帳汗國的遺產第一百四十三章 天工開物(七)第一百六十三章 里斯本第三百零二章 大順侯國(三)第二百三十一章 新洛陽的規模第三百四十八章 重組江浙銀行(二)第二十五章舔舐着傷口的努爾哈赤第二百六十三章 西非混戰(七)第一百九十五章 鐵血朱由崧(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印度沿岸的炮聲第二十三章 擊發槍、火炮和科技進步第一百九十三章 到處是機會(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穆拉德四世第二百六十九章 西西伯利亞(六)第三百二十章 鳳陽王國(二)第三百五十二章 重組江浙銀行(六)第三百一十三章 朱常潤的崛起(三)第一百五十六章 庫茲涅茨克(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重組江浙銀行(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攻佔宿務第二百零四章 歐洲形勢第三百一十九章 鳳陽王國(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鳳陽王國(七)第三百五十五章 讓好人常在第二百一十一章 葡萄牙要離開第二百九十章 李鴻基探險記(五)第二百九十三章 李鴻基冒險記(八)第一百八十九章 明島第一百七十七章 歸途(二)第四章 登基(三)第八十三章 東北驅逐戰(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三第五十七章 藩王會議(三)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西伯利亞(十)第二百一十章 瓜分荷蘭東印度公司第一百九十四章 鐵血朱由崧(一)第二百八十二章 合縱連橫新篇(一)第二百二十八章 傅冠城的金礦第二百零一章 方以智(二)第三百三十四章 鑽石戰爭(三)第三十六章 蒸汽機第一百一十二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第一百六十五章 里約熱內盧第二百九十九章 李鴻基探險記(十四)第二百九十二章 李鴻基探險記(七)第二百七十六章 西西伯利亞(十三)第三百二十九章 維也納城(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重組江浙銀行(二)第三百零一章 大順侯國(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橫掃涇河兩岸(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朱常潤的崛起(五)第三十一章定西南(三)第八十七章 皇子誕生第六十六章 朱有孝的移民規劃第二百章 方以智(一)第三百零四章 大順侯國(五)第三百四十八章 重組江浙銀行(二)第二十章人才和發展(四)第一百七十七章 歸途(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庫茲涅茨克(一)第二十二章大明朝的鹽稅哪裡去了第一百八十七章 新應天第二百一十二章 荷蘭的七寸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海的誘惑(四)第二百三十六章 橫掃涇河兩岸(四)第二百三十一章 新洛陽的規模第一百八十五章 古裡第一百三十三章 雲南(五)第二十一章 大明皇家貿易商行第一百二十九章 雲南(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新應天第六十八章 家宴第二百九十九章 李鴻基探險記(十四)第二百一十二章 荷蘭的七寸第一百八十九章 明島第一百七十二章 太平洋東岸(二)第八十五章 東北驅逐戰(三)第二百七十八章 西西伯利亞(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