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孫玉華養龜,視龜如命,對龜文化也頗有研究,書房裡除了考古書籍外就是有關龜的書,閒來無事的時候,他還會寫些關於龜文化的小文章,屢屢見於報端。他因此名聲在外,平素有不少養龜愛好者登門求教,請他辨別龜種及龜齡。但是,他只考古,考龜明顯超出了他的正常業務範圍。這個時候的李康君之所以想到了他,除了他深諳龜經之外,還因爲孫玉華曾在神貴鄉下鄉多年的緣故。李康君覺得,他在神貴鄉待了三年,然後就步步高昇,孫玉華待了足足十年,然後就考上了大學,神貴鄉是他們的風水寶地,人非動物,孰能無情,他對神貴鄉有感情,孫玉華肯定也有感情,況且,孫玉華將龜奉爲神靈,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他帶着個人感情去考證,就一定能做好做足這篇龜文章。

“神貴鄉必有神貴之處,這民間傳說也不會是空穴來風,孫所長啊,我就把考證這百年老龜的任務交給你了。”終於,李康君從窗前回過身來,直言不諱地說。

孫玉華聽罷,有些哭笑不得了,考古考的都是死的,現在讓他考活的,況且,考古與考龜,風馬牛不相及啊,他一時還難以接受。

“李書記,我馬上就要退休了,您看……”孫玉華小心翼翼推辭道。

“你是在推辭。”李康君不慍不火地說。

孫玉華一時語塞,看着李康君不說話。

“孫所長,您在神貴鄉生活了十年,也是有感情的,是嗎?”宋一鳴連忙幫腔說,並不失時機地展開了感情攻勢,“神貴鄉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您的足跡啊,鄉里的老人們到現在都還記得那個戴着眼鏡喜歡蒐集破磚碎瓦和民間傳說的知青孫玉華啊。”

“老孫啊,曹操在著名的《龜雖壽》裡有幾句名句你還記得嗎?”李康君走到孫玉華的跟前,笑容可掬地說,“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