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送走了蘇利民,孫玉華便回到屋裡起草向市文化局黨委推薦蘇利民接任水城市考古研究所所長的報告,報告寫了一半就一陣電閃雷鳴,暴雨傾盆,於是,水城及周邊地區百年不遇的特大水災發生了,整個城區一片汪洋,交通癱瘓,馬路上的小汽車成了漂浮的烏龜,多人被衝進護城河裡淹沒,幾處地下商場成了水庫,損失慘重。後據報稱,水城3小時最大降水量達180毫米,溝平河滿,寬闊的馬路變爲泄洪渠道,水城成了名副其實的水城。

2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淹死了幾個命薄如紙的市民,也涌現了幾個捨己救人的英雄,三天來,水城的所有媒體都在大張旗鼓地宣傳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而市民們卻強烈要求分管城建的副市長和市城建局長引咎辭職,以謝百姓。

值得慶幸的是,文峰閣坐落在五米高的臺基之上,水城市考古研究所毫髮無損,安如泰山。第二天一上班,蘇利民邊沏茶倒水邊讚歎孫玉華的烏龜是一隻神龜,預報天氣比氣象臺還準,引來同事們的一陣嘖嘖稱奇。副所長趙來谷給孫玉華打來電話請假,說他的岳父大人在買菜回家的路上失蹤了,有人看到他被摧枯拉朽的洪水衝倒後就再也沒有爬起來,一開始還能看到兩隻手,然後就沉入水底,剎那間什麼也看不見了。趙來谷岳父的遺體是在城外的一條臭水溝裡發現的,已經是赤身**,腫脹變形,他處理完喪事纔來上班。在研究所,每個星期一上午都有中層幹部例會,安排一週的工作,由於趙來谷的缺席一直推到星期三才進行。根據市裡的統一部署,孫玉華帶領着大家學習完了《水城日報》上刊載的暴雨中捨己救人的英雄事蹟和社論,然後就讓每個人發表體會。

像其他文化單位一樣,考古研究所經費緊張,只訂了兩份報紙,《中國文物報》和《水城日報》,前者是專業報,後者是當地黨報,都是指令性訂閱。這兩份報紙沒有什麼可讀性,所裡的人就在上班的路上自發地購買《水城晚報》和《都市快報》等市民報,然後相互傳閱。現在,大家輪流表決心談體會的時候,人們就把這兩份報紙分開來,挑出自己喜歡的版面有滋有味地看着。蘇利民拿到的是《水城晚報》的社會新聞版,他一眼便看到了頭條位置上的《我市近郊神貴鄉發現數百年老龜》的報道。文章說,前天我市的一場暴雨在神貴鄉的龜山上衝出了一隻老龜,此龜重25公斤,形體像一隻橄欖球,龜殼與龜胸連成一體,龜殼滄桑,有裂紋數道,由此判斷龜齡已有數百年。當地百姓已將此龜交到鄉政府,鄉政府負責人希望有關專家對此龜進行鑑定,確認來歷及身份。蘇利民坐在孫玉華的右手,看完了這篇報道就推到了孫玉華的跟前,並小聲說,孫所長,您對烏龜有研究,是專家,您看看吧。孫玉華迅速掃了眼這篇文章,然後又將報紙還給了蘇利民,表情木然,未置可否。例會很快進入了尾聲,孫玉華正準備進行總結髮言,辦公室的小丁跑進會議室對孫玉華說,市委副書記李康君的秘書小王讓他接電話。孫玉華與李康君差着好幾級,市委副書記的秘書親自找他讓孫玉華有些摸不着頭腦,也覺得事情非同小可,他快步來到辦公室接起了電話。小王說,李書記讓你馬上到他的辦公室去,越快越好,有要事相商。

孫玉華坐上所裡的桑塔納就直奔市委,在值班室給李康君的秘書小王打了電話,他的車子便直接開到了辦公大樓的門口。來到李康君寬大明亮的辦公室,孫玉華髮現,屋裡除了李康君外,還有一個西裝革履的中年人站在他的對面。

“來,來,孫所長,我先給你們相互介紹一下。”李康君熱情地與孫玉華握了下手,指着中年人說,“這是神貴鄉的黨委書記宋一鳴,這是市考古研究所的所長孫玉華。”

孫玉華與宋一鳴握了手,寒暄幾句後,李康君就讓他們在其對面的沙發上坐下來,並親自用一次性的紙杯給他們倒上了純淨水。然後,李康君將刊載有《我市近郊神貴鄉發現數百年老龜》的《水城晚報》遞給了孫玉華。孫玉華剛剛看過這篇報道,但是,在李康君面前,他還是煞有介事地重新看了一遍,就像沒有看過一樣。

“孫所長,有何高見?”李康君饒有興趣地看着孫玉華,給他點上一支中華煙,說。

孫玉華抽了一口煙,咳嗽了兩聲,說:“李書記,報道寫得不是很詳細,蜻蜓點水一般,我不敢妄加評論,還是想聽聽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