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章 楚昭稱帝

一行人快馬疾行,驚得沿途的人紛紛人閃馬避。

“郎君,再有半個時辰就到冀州境內了。”

“加速!”本已入夜,人疲馬憊,柴景卻無所覺。一聲令下,再次促馬而行。

如此急行入冀州境內,早得楚昭之令的冀州軍士,但聞柴景之名即刻放行,隨之他到了冀州的消息也同時傳到楚昭的耳中。

從柴太尉在驛站被殺以來,接連三天楚昭都懸着一顆心,縱是半夜亦不曾入眠,聽聞柴景到了,楚昭聞起來,“叫人引柴七郎去驛站。”

說罷人已經站了起來,她這邊讓人引柴景去驛站,人也直奔驛站而去,她到時柴景已經在柴太尉被殺的屋子裡,外面皆是他的親兵,但見楚昭之時,竟然將楚昭攔於門外,楚昭冷冷掃了他們一眼,“雖則柴太尉死於冀州,這裡是冀州。”

一掌將親兵的手揮開,楚昭走了進去,雖然柴太尉的屍身已經不在屋裡,柴太尉的死狀,四周的一應擺設,楚昭都讓人估了標記。

只是她一走入,柴景如狼一般的目光即便掃過,楚昭心驚之餘,卻無一絲畏懼,“柴太尉之死非我所爲。”

柴景並不言語,“我祖父就是在這裡,被人一箭射穿了頭而死?”

“現場的東西沒有動過,柴太尉的屍體沒有絲毫異損,你想要看什麼都可以。”心中無愧,自是坦蕩。

“值得一提的是,殺死柴太尉所用的箭頭,恰好與當初殺害我阿兄的箭頭一模一樣。”楚昭說着已經將箭頭拿了出來,“柴太尉的親衛,我一個沒動,當日從柴太尉的屍體發現開始,都是柴家的親兵不離左右看守,冀州所有查獲的絲索,檢查,他們都親眼見到,人就在外頭,我將事情與你說一遍,你再提問他們一遍。”

柴景似乎沒有聽到楚昭後面說的話,而是眼睛都不眨地盯着楚昭手中的箭頭,箭頭!

“接下來,你想做什麼?”楚昭見柴景盯着箭頭出神,恨,悲,痛的神情變幻着,一時也不說話,過了許久,柴景嘶啞地聲音詢問。

楚昭不答反問道:“若是換了你,你會怎麼做?”

“我可以將揚州徐州雙手奉上,還能幫你拿下徐禹,可是我有一個條件。”柴景逼近楚昭,楚昭感覺自己一時接不上柴景的思路,不過楚昭很快地反應過來,“什麼條件?”

柴景盯着楚昭,“你我定親。”

楚昭昂起了頭,柴景絲毫沒有退卻地迎視着她,“不費吹灰之力而得天下一統,你不會拒絕的對嗎?況且,若不是楚世兄不在,你我親事早該定下了。”

這是提醒了楚昭多年之前,楚毅之有心撮合他們,而楚昭亦曾心動過。

“好!”楚昭的目光一沉,竟然答應了。

然後,楚昭拿出了一塊玉佩,“這是信物。”

那塊玉上所雕刻着的昭字,大氣磅礴,柴景接過,從懷裡拿出了一支宛如泣血的玉簪,插入楚昭的發間,“三年後,大孝期滿,我會與你再議婚期。”

“好!”楚昭答應,“如果你知道有關這個箭頭的所有事,我希望你能告訴我。”

柴景沉了沉,點頭答應道:“好!”

與柴景的一場會面,沒有劍拔弩張,但是,柴景在這個時候提出他們定親,楚昭答應了,兩個人的心思,誰都猜不透。

柴景即將柴太尉的屍身扶靈歸鄉,所謂鄉,自是青州無疑。

不吵不鬧的柴景,只是楚昭跟他見了一面,他就扶靈歸鄉了,如此平靜,直叫冀州上下都直打鼓啊!

似乎一切的疑惑只有楚昭能解,眼看柴景已經離開了,冀州上層的官吏都聚於議事堂上,對於柴景,他們是滿腹的疑惑。

“柴七郎是與娘子達成了什麼協議嗎?”自從認可了楚昭的目標,決心要扶持楚昭一路走下去之後,稱呼上的變化十分明顯。

楚昭道:“對,達成了一些協議。”

“柴太尉之死……”韋尚任小心地提及,楚昭道:“我不蠢,柴七郎也不蠢,柴太尉可能是任何人殺的,卻獨獨不可能是我。在穩操勝券之下,我絕不可能打自己的臉。”

楚昭目光沉沉,“不過,柴七郎……”

他沒有過問柴太尉的死,也沒有要詢問兇手的原因,要麼就是不在乎,在麼就是他知道兇手是誰!

柴景是柴太尉自小帶在身邊的孫兒,哪怕柴家所剩無幾了,柴太尉依然沒有放棄過柴景,祖孫的情義必須很深,那就不可能是不在乎,所以,楚昭纔會試探地問了柴景一句,若是知道那箭頭的相關事要告訴她,可惜啊,柴景在離開前都沒有吐露過半個字。

“柴七郎有何不妥?”楚昭提及了柴景,卻又不說話了,那樣欲言又止,叫一衆人的心都懸了起來。

搖了搖頭,楚昭深吸了一口氣,“此事再議。柴七郎是不會再與我們爲敵的,令三軍準備,秋收之後,進攻荊州,必要儘快拿下荊州。”

那一句不會再與我們爲敵透露的信息太多了,不爲敵,那麼是不是代表了徐州和揚州將會正式歸於他們手上?

楚昭在此時下令進攻荊州,這是要一統開下的節奏啊!眼睛發亮的看向楚昭,楚昭繼續道:“鄭通,在進攻之前,如何亂荊州民心就看你的了。”

很多事,楚昭已經放開讓下面的人去辦,她呢,只負責看且論。

“諾!”要說搞輿論啊,楚昭是個中好手,如冀州際內,他是親眼看到楚昭如何讓百姓死死地記着她的好的。以至於鄭通頗覺無用武之地,現在好了,楚昭放手讓他去搞荊州,不趁機立功他就是個傻瓜。

“荊州急報!”剛說要搞荊州,竟然荊州就有急報來了。門口立刻有人將急報拿來,很快轉到楚昭手裡,楚昭翻看了一眼,“徐禹在荊州稱帝,稱陳朝!”

哇靠靠,楚昭佔了那麼大一片地盤都沒有說稱帝的事,徐禹竟然稱帝了。

“徐禹還放言,我楚昭一介女流,就算佔了大片的地盤又能如何,我既當不了皇帝,將來也不過是將打來的江山雙手奉上給別人罷了,徐禹喊話讓所有人都歸順於他,否則要是我一個不小心眼瞎了,給大家找了個沒用的主兒,到時候大好的河山不過是再起紛爭罷了。徐禹身邊的軍師還真是深諳人心呢。”楚昭笑着說完了信裡的其他內容。

下面的人表情十分複雜,面面相覷,又偷瞄了楚昭的表情。此時,孟於出列道:“娘子即志在天下,爲安民心,請娘子稱帝登基。”

喂,孟於啊,那是冀州第一次開考所得的謀士,相當於是楚家的死粉,你一個寒門出身的人,這樣勸進好嗎?有些事,哪怕心知肚明瞭,那也得要邁得出那個坎才行啊,楚昭雖然說了有那樣的心,但是呢,楚昭一時沒有稱帝,事情興稱還有轉寰的餘地,一般稱了帝,那就回不了頭了。

孟於勸進,這是逼着所有人都表態啊!

楚昭見孟於跪於下首,一眼掃過衆人,“你們覺得呢?”

得,楚昭再開口,這事就沒辦法再拖了啊!姜參出面,“吾附議,爲安天下民心,爲定冀州百官之心,請娘子稱帝,登基。”

姜參一說話,他的弟子們也都立刻跪下了,“請娘子稱帝,登基。”

韋尚任和衛九一頓,齊淮已經跪下了,“請娘子稱帝,登基!”

這是第一個表態的世家啊!韋尚任,衛九啊,看了半響,最終還是一同跪下了表態。如此,冀州上層一應所請,楚昭稱帝登基,勢在必行。

準備衣物,擇日不如撞日了,楚昭一身墨黑的龍袍,一步一步走上高階,下首皆拜,楚昭張口,“吾即日稱帝登基,稱昭,大昭,昭者,謂日明也,吾願傾吾之能,令天下一片清明,百姓安樂。即日起,凡大昭境內,鹽價一律按平價售之,大昭境內,百姓免稅三年,大昭百姓,各安其本,吾必不曾相負。”

一登基就推行平價售鹽,這可是利民之大事啊!原本還忐忑不安的百姓們聽到這樣的好事,紛紛一陣歡呼。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楚昭坐於上座,居高臨下,在安撫百姓之後,自立鍾氏爲太后,楚宸封爲公主。楚家人口簡單,煩心的事也少。

但是從楚昭稱帝的事一傳出之後,一時間都炸了鍋了。楚昭以女子之身掌諸州之權也就罷了,那是人家有本事,他們鬥不過認了,可是,稱帝,女人當皇帝,那是什麼鬼。

一時間各州都炸開了,各地世家文人紛紛大罵姜參,衛九,韋尚任。姜參是大儒啊,原受世家和文人推崇,他們竟然支持楚昭稱帝,綱常何在,倫常何在?

一開始罵吧,還沒敢指着楚昭罵,最後越罵越烈,引得各州都動盪了,楚昭當然就被人指着罵了,無非是她一介女流,不好好在家相夫教子,竟然跑出來弄權,還敢稱帝,簡直是不知死活。

最後連同楚家的祖宗十八代都叫人罵上了,可見罵得多激烈。

幸好如今的紙張未曾普及,尋常人是用不上紙的,紛紛用的都是竹簡,竹簡嘛,用來不是很方便,想到送到楚昭的面前也不容易。

這樣罵下去的話不是個事啊!必須要想個辦法將這些人都打下去啊!

“不如殺雞儆猴!”各州之兵馬均爲楚昭所掌,郭千戶也被封爲將軍,今被稱爲郭將軍,那是漲身份了啊!鬧那麼大的事,他想着也是十分不憤,做了個手起刀落的動作。

“先把你的腦袋洗洗如何?”上座的楚昭皮笑內不笑地說。郭將軍縮了縮脖子,深知是說錯話了,而且楚昭被罵了祖宗十八代都不見怒色,下面的人也算是看出來了,楚昭一定有後着。

“陛下,世家文人反應激烈原屬正常,只是不可長此下去,否則爲有心人所用,恐亂根本,再起動亂。”姜參也是被罵的人之列,但這是預想之中的事,姜參一點都不惱,如今要想辦法把這些輿論掃平纔是。

楚昭道:“姜卿是大儒,連姜卿都被他們罵了,尋常的法子是沒用的。”

尋常的法子沒用,難道楚昭要用什麼不同尋常的法子。瞄了一眼郭將軍,韋尚任提醒道:“陛下萬不可徒增殺戮,否則恐適得其反。”

“韋卿放心,走到這一步了,下一步該怎麼走,我心理有數。鬧得那麼大,必是有心人幫意爲之,他們想做什麼,無非是逼得我動手殺人,因而寒了天下文人的心,好叫他們有機可趁。這種上不了檯面的手段,我還不至於看不明白。他們以爲這樣就能難住我,我即然敢稱這個帝,登這個基,今日之事,不過是在意料之中。”楚昭冷冷笑着說。

下面的人都打了個冷顫,楚昭這樣胸有成竹的模樣,他們看過不少回,每一次的結果他們都是見證人,敢算計楚昭的人,下場都叫他們心驚。

“備紙墨!”正想着楚昭要使什麼招了,楚昭側頭吩咐,在她身後的人立刻將紙與墨攤開在桌上。

楚昭執筆,揮灑如龍,一身墨色的龍袍穿在身上,隨着她的手舞動,自有一股揮斥方遒,指點江山的氣魄,無人不好奇楚昭究竟寫了什麼,但見楚昭落筆,吳用已經上前一步,從侍女的手中接過楚昭寫下的內容。

“朕以女子之身稱帝,天下諸君不服不憤,論及綱常倫理,然各家古籍名典之上,何曾有記載女子不可爲帝之言,但有,請諸君示之。諸君指責大昭牝雞司晨,然大昭境內百姓何安?大昭之地比之諸州何如?但若能道明朕之無能,不敢爲帝者,朕即將天下交託,絕不留戀。但不知諸君可敢至冀州,論一論女子何以爲帝,但若言之有理,朕即棄帝王,廢朝號,何如?”

“如願往冀州一論,其行所費,大昭一立承擔,天下學士,冀州均掃榻相迎,唯盼諸君於十月十八抵於冀州,若不敢論者,莫道是非,恐叫天下恥笑。”

“陛下!”別人不明白,姜參一聽完眼睛立刻就亮了,與楚昭一拜,“陛下雄才偉略,必安天下。”

“姜卿懂朕之意,朕十分歡喜,後面的事就交給諸卿了。”

即是論,有反對楚昭登基的,自然也有支持楚昭的,否則那就不是論了。

114章 自相殘殺041章 陳年舊事165章 帝后大婚116章 繞路梁州053章 楚昭捱打274章 母子爭執160章 柴景選擇205章 齊冶賜藥190章 失蹤之人197章 幕後之人276章 同歸於盡107章 長嫂有喜269章 柴景爲相091章 楚衛和離064章 梁州遇刺261章 自薦少年272章 楚昭昏倒112章 鍾鬱之死216章 大義滅親143章 海納百川260章 皆爲朋友087章 至平原郡012章 兄妹相處056章 楚昭揍人065章 郡守慘死269章 柴景爲相251章 楚宸殺人270章 荊州水災152章 遷都長安023章 被教育了114章 自相殘殺002章生得如何037章 被打臉了171章 鴛鴦交頸067章 太夫人鬧210章 偶遇熟人133章 吏部之職148章 討要嫁妝062章 玩具製作176章 太學應考050章 再出妖蛾217章 水落石出003章 所謂神童213章 寶藏歸屬086章 拒不吃藥241章 敵軍進犯030章 兄長出手041章 陳年舊事058章 一語驚醒132章 兗州歸附234章 拍賣競價165章 帝后大婚188章 要選伴讀206章 小國試探159章 出逐韋佗217章 水落石出036章 楚章轉變167章 正式拜師014章 兄長打算120章 楚昭鬆口209章 一場鬧劇062章 玩具製作024章 長嫂嫁到208章 另闢蹊徑030章 兄長出手046章 命硬克父082章 我要練兵206章 小國試探108章 璐王逼宮237章 開創蹴鞠051章 所謂見鬼140章 太尉身死123章 冀州血夜001章 生得如何142章 爲帝爭論216章 大義滅親002章生得如何112章 鍾鬱之死244章 求和索賠002章生得如何192章 蛛絲馬跡157章 太后相邀038章 惜乎女兒183章 皇子楚操152章 遷都長安028章 楚氏出手136章 衛九來冀038章 惜乎女兒088章 製鹽之法155章 楚昭選後248章 百家所求186章 昭華之律030章 兄長出手199章 自作聰明045章 馬場騎馬006章相府宴請045章 馬場騎馬004章 四腳朝天070章 朝中爭執227章 要辦女學
114章 自相殘殺041章 陳年舊事165章 帝后大婚116章 繞路梁州053章 楚昭捱打274章 母子爭執160章 柴景選擇205章 齊冶賜藥190章 失蹤之人197章 幕後之人276章 同歸於盡107章 長嫂有喜269章 柴景爲相091章 楚衛和離064章 梁州遇刺261章 自薦少年272章 楚昭昏倒112章 鍾鬱之死216章 大義滅親143章 海納百川260章 皆爲朋友087章 至平原郡012章 兄妹相處056章 楚昭揍人065章 郡守慘死269章 柴景爲相251章 楚宸殺人270章 荊州水災152章 遷都長安023章 被教育了114章 自相殘殺002章生得如何037章 被打臉了171章 鴛鴦交頸067章 太夫人鬧210章 偶遇熟人133章 吏部之職148章 討要嫁妝062章 玩具製作176章 太學應考050章 再出妖蛾217章 水落石出003章 所謂神童213章 寶藏歸屬086章 拒不吃藥241章 敵軍進犯030章 兄長出手041章 陳年舊事058章 一語驚醒132章 兗州歸附234章 拍賣競價165章 帝后大婚188章 要選伴讀206章 小國試探159章 出逐韋佗217章 水落石出036章 楚章轉變167章 正式拜師014章 兄長打算120章 楚昭鬆口209章 一場鬧劇062章 玩具製作024章 長嫂嫁到208章 另闢蹊徑030章 兄長出手046章 命硬克父082章 我要練兵206章 小國試探108章 璐王逼宮237章 開創蹴鞠051章 所謂見鬼140章 太尉身死123章 冀州血夜001章 生得如何142章 爲帝爭論216章 大義滅親002章生得如何112章 鍾鬱之死244章 求和索賠002章生得如何192章 蛛絲馬跡157章 太后相邀038章 惜乎女兒183章 皇子楚操152章 遷都長安028章 楚氏出手136章 衛九來冀038章 惜乎女兒088章 製鹽之法155章 楚昭選後248章 百家所求186章 昭華之律030章 兄長出手199章 自作聰明045章 馬場騎馬006章相府宴請045章 馬場騎馬004章 四腳朝天070章 朝中爭執227章 要辦女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