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四)

接下來的兩天,韓岡以遊玩的名義帶着王旁出城。不過如今乃是數九寒冬,而且還是大旱之下的冬天,連冬日最值得欣賞的雪景也沒有。所謂的遊玩,自然而然地也就變成了探視民情。

王旁隨着韓岡去了城外的流民營,還看到了指揮流民開鑿深井的井十六。又去了黃河邊,見識過了冬日的黃河,以及護衛河邊的千里長堤。

淺淺的只剩河牀中心一段的黃河,讓王旁對如今旱情有着最直觀的認識。而黃河灘塗上,數之不盡的蝗蟲卵更是讓他感到心悸。反倒是再次回到流民營,營中的流民們各個看着氣色都不算很差,並不似他在腦中描繪出來的骨瘦如柴的流民形象。

流民們知道他們現在的安定究竟是誰的功勞,在道邊對着韓岡恭敬行禮。

視線從跪拜下來的流民們身上掃過,王旁扭頭對韓岡笑道:“玉昆你的功勞不小啊!”

“拯危濟困,義之所在,也是小弟的分內之事。”韓岡正色道:“如果救治不當,可都是我這個親民官的責任。一縣不治,縣官有責。一州不治,州官有責。一國不治,那可就是岳父的責任了。”

王旁聽了臉色微變,“玉昆,這是天災啊!你該不會也要說什麼天人感應吧!?”

“天變不足畏。我也是從來不信這一套。但災後的應對卻是政府推脫不了的責任。”韓岡擡手推了推剛剛夯築起來的簡易窩棚,的確還算結實,讚了負責夯築的流民兩句。回頭繼續對王旁道:“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

豐收之年,浪費口糧圈養牲畜而不知囤積,大災之時,路有餓殍而不去發倉救治。等人死後,卻說:“不是我的責任,是年景不好。”這何異於以刀劍殺人後,推卸責任道:“人不是我殺的,是刀劍殺的。”

孟軻見梁惠王時說得這番話,王旁自然不會不記得。

以孟軻的觀點,救治百姓本來就是官府的責任,救治不了便是官吏的過錯,責任無可推卸。怪罪到年景上,就跟殺人者怪罪兇器一般,這當然是大錯特錯,無論去哪裡都說不過去。作爲思孟學派的傳承,不論是關學還是王學,都是有着同樣的看法。

他點着頭道:“不意玉昆你對先賢之言,已是在身體力行了。”

“小弟可當不起仲元兄的贊。”韓岡半開玩笑地說着,“真的遇到災情的時候,該推卸責任還是會推卸的,就算是小弟也不會願意將天災造成的損失全都架在自己身上。”

“玉昆說笑了。”韓岡爲了安頓好流民,救治災傷,究竟付出了多少心血,王旁這兩天都看在了眼裡。要是韓岡是隨意推卸責任的人,根本不需要做這麼多。其中有許多其實應當由開封府來主持,而不是韓岡這位知縣。

“拯危濟困,視民如傷,眼前的百姓都是得玉昆你之力方得安定下來。實是功德無量啊……”

韓岡搖搖頭:“只是小弟不過是安排着一千多流民就已經忙碌如此。等到開春後,河冰化盡,成千上萬的流民渡河南來。到時候,光靠一縣之力怎麼也忙不過來了。”

“開封府……”王旁只說了一句就自己給否定了,這當然不可能。開封知府治理京城內還來不及,哪有多餘精力像韓岡一般奔忙。如果只是簡簡單單的救災,流民們絕不可能有着現在如自己所看到的這般平穩生活。“不知玉昆你可有什麼手段?”

“沒有。這要朝堂上下一心,可不是小弟一個人能解決的。”韓岡望着南面東京城的方向,冷笑着,現在朝中君臣怕是還沒有將注意力放在救災上呢。

……

爲了到底如何處置這羣與自己有親戚關係的奸商,趙頊這幾天幾乎都快忘了如今還在延續的旱災。

三十七名深陷詔獄的奸商,個個罪無可恕。視如今的災情爲賺錢的時機,動搖國本以逞私慾。大宋是他趙頊的,趙頊當然不可能坐視這等。王安石的霹靂手段,趙頊心中也是覺得痛快不已。

但是人抓起來後,麻煩也隨之而來。將三十七人全都殺了當然痛快,但這一干糧商們與自家實在勾連得太緊密,牽一髮而動全身。將他們下獄,是以造成民亂爲藉口,當時無人敢插言。如今京中安定下來,來求情的便越來越多。甚至嗣濮王,也就他的親伯父都來爲其中一名糧商求情,這個面子他怎麼也不好不給。

只是放了其中一個,剩下的必然不可能再重責,否則人心難服。但就此放過更不可能,明着下詔肯定會被打回來,宰相、執政都不可能簽署。而暗中命令開封府和御史臺在會審時鬆一下手,就不知道會有幾個士大夫點頭。許多時候,士大夫們對自己的原則,比天子的命令更爲看重。

一直到文彥博的奏章送到眼前,趙頊才驚醒過來,比起已經抄家下獄的糧商一案,如今的災情,才更要他加以關注。

判大名府的文彥博,在奏章中說着大名府外已有近十萬流民聚集,而北京的常平倉經過了幾個月來的散發,已經難以支撐,亟待京中調糧補充。而且文彥博的口氣很大,一下就要了六十萬石。

前任宰相和樞密使的奏章,直接就能呈到趙頊的案頭上。而趙頊也說過,若是有關河北災情的奏章,不得耽擱,要直接呈遞給他。當這份奏章送來的時候,趙頊正在經筵上。王雱和呂惠卿兩位侍講正爲天子說着“官不私親,法不遺愛”的道理。

兩人都是舌燦如花,引經據典的將法家的理論,用儒家的道理來包裝,說得趙頊連連點頭。只是到了河北急報進來,王雱和呂惠卿便不得不停了口。

趙頊接過奏章看了之後,眉頭就緊緊地皺了起來:“黃河上雪橇車可不好走,水路不通啊!”

雪橇車在凍透底的汴河上好走,可黃河冰層下的水流卻從來沒有停過。趙頊豈會在這等事上冒險?萬一運糧的車子陷到河底去,到時候哭都不哭出來。但雪橇車有個好處,就是冬天汴河的綱運自此不會再停運了。

從送進宮中來的一輛樣車上,趙頊也明白了這一無輪車的優勢在哪裡,即便冰雪厚積,雪橇車也能如履平地。不論在民生上,還是在軍事上,都是一件難得的利器。可嘆要不是今次的大災,說不定就埋沒在關西的崇山峻嶺以及政事堂的故紙堆裡了。

“呂卿、王卿,要將六十萬石糧食儘快運到大名,可有什麼辦法?”問着,趙頊就將文彥博的奏章中的要求一起告知了王、呂二人。

王雱聽了之後,立刻說到:“開封、大名,兩京相隔五百里。從京城運糧到大名去,只有陸路可行。可五百里轉運,路上損耗不計其數,恐怕也難以救急。依微臣之見,不如將送到黃河邊的舊滑州三縣,讓流民南下就食。可以節省下運糧北京時在路上損耗的大半。”

趙頊搖搖頭:“一路南下,恐怕在路上會有許多流民難以支撐。”

“如果是被迫南下,流民、官府無所準備,當然會如此。不過如果有沿途州縣提前做好準備,那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兇亦然’,梁惠王能做,以陛下之仁德如何做不得?”

在王雱看來,今冬的災情是沒救了。到了正月還一場雪未下,田地裡的麥子已經難以挽回。就算補種春麥,能守到秋時的也不會有太多。而且文彥博還是判大名府,有他在,就算送糧過去,河北流民也肯定要南下。

既然河北流民南下開封的未來無法改變,那最好的處置辦法就是將流民們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以防有人乘機爲奸。流民多也好,少也好,不讓他們亂起來,那就沒有任何問題。

由於此前的成功,王雱對於控制民意的好處已經食髓知味。而且來到開封等賑濟的流民即便有個十萬八萬,只要老老實實地待着等大災過去,天子也不會太擔憂——不將其慘狀直接看在眼裡,對於身居九重的皇帝來說,就僅是個數字而已。

趙頊沒有想得如王雱那般深,但他也覺得能將流民提前控制住是一件好事,不過他仍是搖頭,“還是不妥。”

呂惠卿一言未發,只看着王雱的表演。在他看來,王雱的盤算太不現實——說是滑州的三縣,其實應當就是韓岡所在地白馬縣——離着東京城實在太近了一點。

想想寇準,當年他費了多少力氣纔將真宗皇帝弄過河去?如果滑州還在,流民瀦留在白馬縣,天子不會太擔心。但現在滑州已經併入開封府,流民過了黃河就是進入了東京地界,天子怎麼可能會答應?!

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四)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一)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五)第九十三章 塵囂(二十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八)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四)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中)第七十三章 塵囂(四)第二章 一物萬家歡(下)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六)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三)第一百八十二章 變遷(九)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四)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五)第三十五章 勢頹何來回天力(上)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一)第一十七章 觀婿黃榜下(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消息(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五)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九)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四)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梳理(六)第九十五章 微雨(二)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六)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七)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一)第三十章 狂潮漸起何可施(上)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九)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三)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九)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四)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上)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中)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一)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二)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上)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一)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五)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八)第二百三十五章 新議(一)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八)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二)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七)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九)第一百九十一章 借款(五)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一)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九)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第二百零六章 變故(三)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二)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五)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五)第四十七章 豈意繁華滋劫火(中)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風期全盛(上)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七)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下)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一)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中)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上)第三十二章 虛實(十二)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一)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一)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四)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上)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五)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一)第二十九章 君意開疆雪舊恥(中)第二十九章 雛龍初成覓花信(中)第一十六章 晚來誰復鳴鞭梢(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六)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四)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四)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五)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六)第二百八十六章 旅話(下)第一十五章 三箭出奇絕後患(下)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九)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六)第一十八章 秉燭待旦已忘眠(下)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第一百四十六章 梳理(十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七)第八章 欲謀舊地重興兵(中)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三)第一章 劫後夢醒世事更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二)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九)第四章 素意蘭心得君憐(下)第一十六章 夜涼如水無人酌(下)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八)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三)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九)第四十四章 一言鎮關月燎輝(上)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棲意欲迷(上)
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四)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一)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五)第九十三章 塵囂(二十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八)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四)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中)第七十三章 塵囂(四)第二章 一物萬家歡(下)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六)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三)第一百八十二章 變遷(九)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四)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五)第三十五章 勢頹何來回天力(上)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一)第一十七章 觀婿黃榜下(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消息(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五)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九)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四)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梳理(六)第九十五章 微雨(二)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六)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七)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一)第三十章 狂潮漸起何可施(上)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九)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三)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九)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四)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上)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中)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一)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二)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上)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一)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五)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八)第二百三十五章 新議(一)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八)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二)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七)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九)第一百九十一章 借款(五)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一)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九)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第二百零六章 變故(三)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二)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五)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五)第四十七章 豈意繁華滋劫火(中)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風期全盛(上)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七)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下)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一)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中)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上)第三十二章 虛實(十二)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一)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一)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四)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上)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五)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一)第二十九章 君意開疆雪舊恥(中)第二十九章 雛龍初成覓花信(中)第一十六章 晚來誰復鳴鞭梢(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六)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四)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四)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五)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六)第二百八十六章 旅話(下)第一十五章 三箭出奇絕後患(下)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九)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六)第一十八章 秉燭待旦已忘眠(下)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第一百四十六章 梳理(十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七)第八章 欲謀舊地重興兵(中)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三)第一章 劫後夢醒世事更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二)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九)第四章 素意蘭心得君憐(下)第一十六章 夜涼如水無人酌(下)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八)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三)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九)第四十四章 一言鎮關月燎輝(上)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棲意欲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