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一)

呼嘯在無定河谷中的風,這些天來漸漸地已失去了夏天時的燥熱。不過山頭上的顏色依然還是鬱鬱蔥蔥的深綠,並沒有隨着季節的轉移,而一下改變了顏色。

身處直面敵鋒的前沿城寨中已有一載,童貫也逐漸習慣了陝北的春夏秋冬。自從到了羅兀城之後,時不時地被王舜臣叫上一起騎馬出獵也是成了慣例。

“秦鳳路、涇原路要南下的兵據說已經到寶雞了。”

穿行在穀道中,兩側山林森森,騎在馬上,童貫與身邊羅兀守將說着閒話。

王舜臣打了個哈欠,“走得倒挺快,過兩天就能進漢中吧……是邸報上的消息?”他沒精打采地問着。山間的空氣清新無比,但沒有獵物出現在眼前,他就怎麼也打不起精神來。

“不是。上個月的邸報要到月中才能送來,這個月的更要到下個月的十五六,沒那麼快。”只從邸報中,就能看出羅兀城的偏院,童貫道,“是今天早上綏德那邊來的信。”

“哦。”王舜臣點點頭,監軍的宦官之間都有消息往來這事他是知道的。

童貫接下去說着:“鄜延路的兵力據說也要動,不知道會是哪個指揮能被選上。”

王舜臣咂着嘴,眼睛掃着山林中。隨行的騎兵前後護持,林中也有士卒拿着棍子亂掃,試圖驚動草木深處的鳥獸。只是已經好半天了,也不見有什麼值得他拉弓的獵物。

“羅兀城肯定不會動,種太尉也不可能答應將羅兀城的關西漢子換成河北軍。”

童貫偏頭看了看王舜臣,雖然看不清藏在刺蝟般虯髯中的一張臉上的表情,可羅兀城主的話聲中,已經沒有了前幾日的火氣。

得知河北軍要配屬到關西來,王舜臣當即就大罵了一通。又不是本鄉本貫,哪裡能相信河北軍會幫他們關西拼命守城?只是當他跟着又聽說是韓岡的提議後,立刻就不言語了。

“聽說李都知也要跟着南下,這下終於可以有機會立功了。”

童貫臉上多了一份笑容:“是啊,總算有機會上陣了。”

安南經略招討司成立,主帥和兩名副帥都是朝臣,統領數萬兵馬,在天子的想法中,肯定需要有人盯着。作爲監軍,隨軍南下的是童貫的師傅李憲。

他們這些宦官,在宮中也照樣要讀書、上學,有的時候還能旁聽一干大儒的講課,也能接受三衙之中的軍事訓練,許多人都是文武皆備,絕不下於尋常的士大夫。而在熙寧年間的這一批宦官中,李憲也是號稱兵事第一。童貫作爲李憲的弟子,也是一直都想在軍事上有所成就。

不過李憲的運氣一直不佳,橫山、河湟的功勞都被王中正給揀去了,現在又一戰定茂州,已經是赫赫有名的內侍中的大將。要不是王中正現在在蜀中的羣山間脫不開身,安南道經略招討司中,肯定少不了他的位置。

王舜臣認識王中正,王中正的能力他也瞭解。名氣老大,已經有人將他與舊時宦官中的名將秦翰相比的王都知,天上總是將功勞掉到他的頭上,運氣當真不錯。

不知何時,王舜臣已經是長弓在握。信手拉弦,嗡的一聲,夾在指間的箭矢化爲一道流光。隨即在二十多步外,一隻剛剛從樹梢上被驚起的山雀從空中掉了下來,撲的一聲摔在了道路上。

“好箭法!”童貫拍手叫絕。隔着二三十步的距離,一箭就射中天上的活物,而且還是騎在馬背上,這份準頭,在軍中也是極難得的。

“哈……”王舜臣嘆了一聲,“可惜不能党項人來試一試箭。”

在軍中赫赫有名的連珠神箭,一年過來就只能用來射鳥,王舜臣也只能嘆息自己的時運不濟。

前面的士兵撿了王舜臣射中的獵物回來,雙手呈上。

手指粗細的箭矢射穿了只有半個拳頭大小的山雀,附在箭上的力道一下幾乎將這隻小小的獵物給扯碎。如果是在縱馬奔馳的時候,王舜臣的準頭就會大打折扣。不過現在是信步由繮,慢悠悠地在山道間行走,拿着馬弓,便也是一射一個準。

王舜臣拿過來看了兩眼,甩甩手,將箭桿上的一攤黏膩的血肉甩掉,將精製的長箭收回箭囊。

他對童貫笑着:“好歹要弄只兔子回去做湯。要不然山雞也行,總不能空手回去。”

忽然間,就在山林中幫着驅趕獵物的士兵忽然大喊了起來。王舜臣一下剔起了雙眼,沒精打采的慵懶一掃而空,如同長刀出鞘一般變得鋒銳犀利,而前後左右的騎兵,也都是一下換了副模樣,手挽長弓變得警惕起來。

“怎麼了?!”童貫覺得周圍的氣氛一下就改變了。

王舜臣沒回答,翻身下馬。“有奸細”的吼聲這時才從山林中響起。

手中換了張力道更大、適合步射的戰弓,王舜臣一聲吼叫拉弦如滿月,瞬間便是兩支長箭向着山林深處中飛了進去。

一聲慘叫在箭矢落處響起。過了片刻,一個人就被兩名士兵拽着胳膊拖了下來,兩條腿的腿彎處都被利箭紮了個對穿,不能走動,只能被拖着。

“都巡好箭術。”童貫由衷地說着。

人就藏在樹林中,就算是在跑動時,絕大部分身子還是會被草木遮住,但王舜臣射出的兩支箭矢依然準確地扎穿了賊人的兩條腿。

拖到近前,賊人被扯着頭髮拉了起來。三十四十的樣子,裝束是漢人的打扮,看着像名樵夫。不過當他呻吟着向王舜臣說自己是良民的時候,王舜臣陰狠地笑着:“羅兀城出城砍柴的人,不會有往北走的,本將幾次爲此下了嚴令,如果有人違反,視同通敵,射死勿論。”

“果然是西賊的哨探。”童貫低頭親自看過了賊人的雙手,上面的繭痕完全是常年拉弓留下來的,擡起頭,他厲聲喝問,“今天城外巡檢的是誰當值?!”

“……是羅都頭。”一個士兵猶猶豫豫地回答着。

“都巡?”童貫轉頭問着王舜臣的意見。

“一個兩個哨探,就是要摸到城頭下都容易,更別說藏在山林裡面了,只要不是大隊人馬就不用在意。”王舜臣將哨探踢起來,“綁起來拖回去細細審問。”

“要回去了?”童貫問着。

“嗯。”王舜臣點頭應着,跳上馬,提繮調轉馬頭,“賊人都摸到羅兀城邊上了,要早點回去做個應對。”

他們現在的位置是無定河谷分出來的一條岔道,雖然周圍山上草木茂盛,但離羅兀城實際只有三四里。

儘管外貌粗豪,王舜臣行事其實向來小心。出來射獵,從來不會走得太遠。放出去的耳目都佔着制高點,監視着周圍,不虞被大股敵軍包圍還懵然不知。如果只是小隊人馬,他手上的長弓也就能難得地開一次葷。

“哨探都跑到了羅兀城邊上,銀州的兵馬肯定又多了。”走在回程的路上,王舜臣回頭看了看被綁成糉子的哨探,“豐州是郭太尉親自領軍上陣,西夏人硬打是打不過,只能從旁邊來找補了。”

“不知道是不是準備佯攻?”

“如果我們表現得弱一點,佯攻也會變成真打。”王舜臣咧嘴一笑。

羅兀城是控制橫山的關鍵,丟了羅兀,就是丟了橫山。王舜臣現在把守的羅兀城如同一根骨頭卡在西夏人的喉間,就算西夏在環慶、涇原攻城略地,也遠遠彌補不上失去橫山帶來的損失,若有奪下羅兀城的機會,党項人絕不會放棄。

“不過佯攻也好、真打也好,援兵從綏德過來,快馬只要一天而已,輸不了的。”他繼續說着。

童貫笑道:“若党項人當真攻來,都巡也就可以大展身手了。”

“那當然,總不能讓李信、趙隆他們笑話俺只能在這裡射鳥!”趙隆一舉定了茂州,李信前面在邕州立的大功。而且安南行營成立之後,他肯定是先鋒將。兩人現在立下的功勞都是王舜臣沒辦法比的。但王舜臣絕不會甘心認輸,“打南方的蠻子,哪比得上砍西賊痛快。要是南面的手腳慢一點,我們說不定都能衝進興慶府了。”

“遼國多半不會坐視……畢竟是自家女婿。”

“西賊已經不行了,沒錢沒糧怎麼也打不了仗。就算背後有契丹撐腰,光靠一口氣也撐不了多久。”王舜臣猛然大笑了起來。“契丹也是個窮鬼,遼主還有那個大名鼎鼎的魏王,就算樑太后張開大腿,他們也不會給她一個銅板的。”

王舜臣的話粗得很,但說得確實在理。與王舜臣同守一城,童貫早已一清二楚,王舜臣決不是外表一般的只知衝殺的猛將,眼光手段都是一流,除了好酒貪杯以外,就沒有別的毛病。

畢竟是跟在種諤、韓岡身邊多年,耳提面命地歷練出來的,日後少不了也是坐鎮一方的大將。童貫這般想着,看向王舜臣的視線也越發的熱切,這裡是他飛黃騰達的根基!

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下)第二十四章 攜眷西返家(下)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八)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三)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七)第三十八章 一夜驚濤撼孤城(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七)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六)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四)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四)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三)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上)第一章 鞏州(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九)第一百八十二章 變遷(九)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四)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十二)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六)第一十九章 虎狼終至風聲起(中)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一)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三)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九)第一十一章 誅心惑神幻真僞(下)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七)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五)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中)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一)第三十八章 心賊何可敵(下)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七)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四)第一百六十四章 京師(六)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十二)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二)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一)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四)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中)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上)第一章 劫後夢醒世事更第三百零三章 不悖(七)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五)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二)第四十章 敗敵逐遠山林深(上)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一)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七)第二十二章 早趁東風掠馬蹄(上)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變故(二十四)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下)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三)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一)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別獨騎歸(下)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一)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五)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九)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四)第一百八十八章 借款(二)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二)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十)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二)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三)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七)第三百一十六章 反撲(中)第二百五十章 新議(十六)第九十六章 微雨(三)第六十七章 宴火(九)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九)第二百零七章 變故(四)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上)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二)第三十五章 勢頹何來回天力(中)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中)第八十一章 塵囂(十二)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四)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二)第三十八章 心賊何可敵(上)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一)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三)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一)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五)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四)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七)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八)第三十二章 榮辱憑心無拘執(中)第一十八章 諸士孰爲佳(中)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三)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八)第一章 一年窮處已殘冬(上)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七)第二百三十九章 新議(五)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六)第三十六章 不意吳越竟同舟(上)第五十九章 宴火(一)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三)第五十章 南北(十)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四)第二百二十九章 變故(二十六)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一)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四)
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下)第二十四章 攜眷西返家(下)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八)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三)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七)第三十八章 一夜驚濤撼孤城(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七)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六)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四)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四)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三)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上)第一章 鞏州(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九)第一百八十二章 變遷(九)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四)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十二)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六)第一十九章 虎狼終至風聲起(中)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一)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三)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九)第一十一章 誅心惑神幻真僞(下)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七)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五)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中)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一)第三十八章 心賊何可敵(下)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七)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四)第一百六十四章 京師(六)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十二)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二)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一)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四)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中)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上)第一章 劫後夢醒世事更第三百零三章 不悖(七)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五)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二)第四十章 敗敵逐遠山林深(上)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一)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七)第二十二章 早趁東風掠馬蹄(上)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變故(二十四)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下)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三)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一)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別獨騎歸(下)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一)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五)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九)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四)第一百八十八章 借款(二)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二)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十)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二)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三)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七)第三百一十六章 反撲(中)第二百五十章 新議(十六)第九十六章 微雨(三)第六十七章 宴火(九)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九)第二百零七章 變故(四)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上)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二)第三十五章 勢頹何來回天力(中)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中)第八十一章 塵囂(十二)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四)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二)第三十八章 心賊何可敵(上)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一)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三)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一)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五)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四)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七)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八)第三十二章 榮辱憑心無拘執(中)第一十八章 諸士孰爲佳(中)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三)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八)第一章 一年窮處已殘冬(上)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七)第二百三十九章 新議(五)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六)第三十六章 不意吳越竟同舟(上)第五十九章 宴火(一)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三)第五十章 南北(十)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四)第二百二十九章 變故(二十六)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一)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