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勢頹何來回天力(下)

“不行了。”

張孝傑在下面走了一圈,回來後就衝蕭十三搖頭。

“那些人完全派不上用場了。”

無論是傷亡慘重的部族軍,還是宮分、皮室這樣得以保全的精銳,只要長了眼睛,就能看得出來他們對接下來的戰局都已經是不抱希望了。

縱然代州城中的兵力,匯聚了從大小王莊撤回的兵馬,以及之前放在五臺山北麓防守山口的一部分軍隊,還包括原本的留守隊伍,兵力甚至接近了三萬。可那股子喪氣頹唐的樣子,像足了一羣落荒而逃的敗犬。就算不通兵法,也能看得出來他們已經完全成了一堆派不上用場的廢人。

尤其是部族軍,人人都喊着要回去。早一點回家去享受劫掠來的財貨,回到家中去舔舐傷口。

之前沒有回代州,直接返回雁門關的那幾個部族,蕭十三都調不出來。甚至有兩家直接一路跑回朔州去了。說是要協助抵禦從神武縣過來的宋軍,但到底是真是假,根本都不用去想。軍令如山,哪有自行其是的道理?

在有對比的情況下,什麼樣的勸說或是命令都是沒用的。憑什麼不聽軍令的人能回後方享受,而聽話的卻要吃虧送死?太過強烈的反差,已經將士氣打壓到了最低點。

慘敗沒什麼,破釜沉舟、背水一戰都是有先例的,但現在有退路,且就在身後。這樣的情況下,怎麼逼着下面的人拼死作戰?怕是一出城就要往後面跑了。

而且最嚴重的一點,就是在蕭十三這位主帥身上,垂頭弓腰的樣子,讓張孝傑完全看不到鬥志。

在張孝傑看來,蕭十三之所以會留在代州,完全是因爲畏懼耶律乙辛,而不是因爲他的戰略佈局需要他留在這裡。

“城外宋人正在準備攻城,就在城下營地中打造的攻城器械,雲梯和霹靂砲的架子都能在城頭上直接看到。數量還不多,但韓岡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修出一條軌道來,幾百架霹靂砲也不會花費他太多的時間。”

遼宋雙方最大的差距就在能工巧匠上。既然宋軍能在極短的時間內造出軌道,一日一夜運兵數萬,那麼足以供下代州城的攻城器械,又需要多少時間?一直以來,張孝傑最爲畏懼的不是宋人的兵馬,而是這種完全超乎想象的生產能力,一年之內甲兵數十萬,那是大遼無論如何都追趕不上的恐怖實力。

“一旦霹靂砲在城外架起來,飛石如雨,代州還能守嗎?”

蕭十三默然不語,整個人紋絲不動,彷彿張孝傑的話並沒有傳入他的耳中。

可沉下去的臉,擰起的眉,使得張孝傑看得出來,蕭十三是聽到了。只是他雖無鬥志,卻還懷着一線僥倖的心理。

“現在代州、雁門的兵馬都已經是驚弓之鳥,繁峙縣那邊難道還能例外不成?”張孝傑直接揭開了蕭十三心中的那點僥倖。

在這邊堅守住代州,然後趁宋軍攻城時無暇分心,東側飛狐陘入口處繁峙縣的萬餘人馬正好可以出宋人之背,徹底將戰局扭轉回來。

只是那完全是做夢!

“繁峙縣糧草遠比不上代州豐足。他們也等不了多久。而且即使要出動,一個是退回南京道,一個是出來與宋人決一死戰,只要看看現在城中的樣子,就知道那邊會怎麼選擇了。”張孝傑關注着蕭十三臉上表情的細微變化,見其依舊毫無反應,詞鋒便更尖銳了一分,“代州這裡有樞密你在都安撫不了,繁峙縣那邊靠涅魯袞能壓得下來嗎?!”

蕭十三終於有了動作,擡起頭,憤怒的眼神投射了過來。

張孝傑夷然不懼,肅容質問:“敢問樞密,代州雖重,可比得上朔州?”

蕭十三瞪着張孝傑,而張孝傑毫不畏懼地與其對峙着,許久之後,蕭十三低下了頭,“不如。”

“正是。朔州乃是西京門戶之地,非是忻代可比。失了朔州,不知蕭樞密可有安寢之地?”

蕭十三又低下頭去,久久,化爲一嘆。

相比起代州,朔州的地位自然更加重要。其與西京大同府共處羣山之中,相間一片坦途。一旦有失,大同府前便再無屏障。

朔州州城鄯陽縣現在被折克行統領宋軍圍攻,鄯陽一破,接下來折克行必然就要攻打離之不遠的馬邑縣。而從雁門關北上,正對着的便就是馬邑縣!

給宋人奪了朔州城,宋軍就能直抵雁門關北。到時候,想走就來不及了。還都留在代州的近三萬兵馬,可就是甕中之鱉,釜底游魚。

而且整個西京道最爲繁華富庶的地界也就在大同、朔州這一片。蕭十三麾下最爲得力的皮室軍的駐地,就在大同和朔州之間的應州。

圍繞着水脈豐沛的桑乾河,應州有西京道最好的田地和草場,養育着數以萬計的生民和牲畜。

蕭十三自從鎮守西京道後,將此處視爲自家的根本。尤其是應州,他下得功夫最深。舉族上下,連根基都扎進了桑乾河畔的土地中。

在他的心裡,是絕不願意看到朔州、應州和大同府變成代州、忻州那般慘狀。

手顫抖了起來,但猶豫的眼神,卻終於穩定了下來。

在敗退到代州的第四天,蕭十三領軍撤出了代州城。

宋軍出營列陣,遠遠地監視着。而宋人的騎兵則在外圍,與保護大軍撤離的五千多皮室、宮分對峙着。在宋人的騎兵之中,甚至還有許多是阻卜人的裝束,耀武揚威般地在他們的面前縱馬狂奔。

阻卜人的嘲弄讓強烈的屈辱感蔓延胸臆,驕悍的契丹戰士幾曾受到這些賤民的羞辱?可擡起頭,望着不遠處倚靠大營列陣的宋人,很多人又低下了頭來,隨着大隊走進羣山之中的關隘。

身後的城池中歡呼聲震耳欲聾,隨風傳入了耳中。

蕭十三緊緊咬住牙關。

我們絕對會回來的!

絕對!

……

“遼賊看起來還是依依不捨呢。”

遼軍走得拖泥帶水,比韓岡預計的多留了兩天。

原本韓岡以爲主力到了代州城下,城中的遼軍就該打好包裹往回走了,沒想到蕭十三竟然還敢拖延。

不過韓岡也算鬆了一口氣。他的攻城準備都做好了,要是蕭十三再不走,到時候,究竟是揮軍攻城,還是再等等,他也拿不定主意。

就算是現在,來自京畿的主力已經經過了戰火的磨鍊,可韓岡還是不願意指揮京營禁軍去主動進攻,尤其還是攻城。遼軍雖不善守,可京營禁軍也不擅攻,能少一些傷亡便少一些。

遼軍讓出了代州城,韓岡也並沒有趁隙攻擊的想法。遼軍雖是敗兵,但也是哀兵,心中都堵着一口氣,萬一壓迫過甚讓他們絕地反擊,滿營驕兵的這邊可能會輸得很狼狽。

代州城終於回到手中,可韓岡並不往城內去,指揮各部堵着城門紮營。然後分派人手入城清理。一片狼藉的城中,不是短時間內就能清理乾淨的。

佔據了代州城後,韓岡和他的幕僚並沒有太多的興奮,擡頭便能看見北面近在咫尺的關隘,不奪雁門,便是未盡全功。而且還要騰出手來去處理繁峙縣的敵軍。

只有堵上了雁門山和飛狐陘上的通道,代州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獲得了安全。

“去神武縣的人走了嗎?蕭十三可已經回去了。”韓岡問道。

章楶道:“早就走了。折侯老將,定不會有失。”

從雁門關北上是馬邑縣,由此向東北去是大同府,而朔州州城則是在馬邑縣的正西面,更靠近古長城。

就算蕭十三已經領軍北上救援朔州,折克行也有足夠的時間撤離。撤到山上,現在的這一支遼軍,應該不會有心思去追擊。即便敢於追擊,也贏不了士氣正旺、精銳則猶有過之的麟府軍。

“遼賊肝膽已寒,繁峙縣料無大戰。樞密,接下來該如何?只是收回雁門、西陘嗎?”

韓岡搖搖頭:“來而不往非禮也。只要朝廷沒有嚴令休兵,奪回雁門後,當然是要繼續北進。”

韓岡話裡話外全然忘了之前的休兵詔書。不僅是他根本不提,就是下面的幕僚,也全當沒有這回事。

除非朝廷下詔走馬換將,否則只要韓岡還在置制使的位置上,他都敢把不合人意的詔令當成耳旁風。

收復了國土,趕走了強盜。接下來,理所當然是反擊。

難道朔州不好嗎?

難道大同不好嗎?

若一時還做不到,至少把擄走的百姓多救一點回來吧。

韓岡可從來沒想過僅僅是收復了代州就偃旗息鼓,至少要給遼人一個刻骨銘心的教訓。

而不是現在這樣,入寇的遼賊雖然吃苦受累,也受了不小的打擊,但損失不多,收穫不少,幾年後多半就是好了瘡疤忘了疼,到時候說不定又開始找麻煩了。

“白玉已經到忻口寨了嗎?”他問道。

這邊奪回了雁門、西陘,就該這羣飢渴已久的餓虎上陣了。

第二十一章 克敵破虜展神臂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二)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上)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一)第一十九章 虎狼終至風聲起(中)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二)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六)第九十六章 微雨(三)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一)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八)第七章 飛將廟中風波起(上)第六十四章 宴火(六)第七十章 塵囂(一)第六章 千軍齊發如奔洪(上)第二百一十五章 變故(十二)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一)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中)第八章 四句千古傳(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二)第七章 驚聞東鄰風聲厲(下)第一百八十五章 變遷(十二)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上)第一十八章 霽月虛明自知寒(下)第二十七章 片言斷積案(中)第四十一章 千嶂重隔音信微(下)第二百三十章 變故(二十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二)第五章 心念親恩思全孝(下)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八)第二百六十四章 長風(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三)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上)第二百四十一章 新議(七)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第二百九十三章 狂浪(下)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二)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五)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一)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一)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四)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七)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十)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八十)第四十七章 南北(七)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九)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議(十九)第二百章 火箭(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一)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五)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五)第二十一章 飛逐馳馬人所共(中)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七)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八)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四)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中)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一)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八)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四)第一十六章 廟堂(七)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四)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中)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八)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九)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三)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六)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五)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七)第二十一章 論學瓊林上(中)第二十九章 虛實(九)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六)第三十三章 虛實(十三)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中)第二十三章 誰言金瘡必枉死(上)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一)第二百八十二章 微瀾(下)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下)第一十二章 惡客臨門不待邀(下)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二)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五)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下)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七)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一)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七)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八)第一十四章 臥薪三載終逢春(下)第一百三十章 後顧(下)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四)第四十一章 誹誹諫垣鳴禁闈(下)
第二十一章 克敵破虜展神臂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二)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上)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一)第一十九章 虎狼終至風聲起(中)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二)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六)第九十六章 微雨(三)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一)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八)第七章 飛將廟中風波起(上)第六十四章 宴火(六)第七十章 塵囂(一)第六章 千軍齊發如奔洪(上)第二百一十五章 變故(十二)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一)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中)第八章 四句千古傳(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二)第七章 驚聞東鄰風聲厲(下)第一百八十五章 變遷(十二)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上)第一十八章 霽月虛明自知寒(下)第二十七章 片言斷積案(中)第四十一章 千嶂重隔音信微(下)第二百三十章 變故(二十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二)第五章 心念親恩思全孝(下)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八)第二百六十四章 長風(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三)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上)第二百四十一章 新議(七)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第二百九十三章 狂浪(下)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二)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五)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一)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一)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四)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七)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十)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八十)第四十七章 南北(七)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九)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議(十九)第二百章 火箭(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一)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五)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五)第二十一章 飛逐馳馬人所共(中)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七)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八)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四)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中)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一)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八)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四)第一十六章 廟堂(七)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四)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中)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八)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九)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三)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六)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五)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七)第二十一章 論學瓊林上(中)第二十九章 虛實(九)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六)第三十三章 虛實(十三)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中)第二十三章 誰言金瘡必枉死(上)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一)第二百八十二章 微瀾(下)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下)第一十二章 惡客臨門不待邀(下)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二)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五)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下)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七)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一)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七)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八)第一十四章 臥薪三載終逢春(下)第一百三十章 後顧(下)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四)第四十一章 誹誹諫垣鳴禁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