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一)

趙頊今天的興致很高,自昨夜收到兩份急報後,他的心情便一下轉好。因爲上個月,又夭折了一個兒子的痛苦,到今天已經煙消雲散。

一個是綏德城那邊的消息。綏德城是橫山中無定河的樞紐要地,自從兩年前種諤設計攻佔綏德之後,西夏爲了奪回此城,連連派大軍攻打。前段時間,西夏權相樑乙埋甚至學着宋人的樣,在綏德城北,一口氣建立了八座連環寨,試圖用一個寨堡羣來抵消宋軍佔據綏德城後,逐漸在橫山確立的戰略優勢。

樑乙埋的策略看似很有效,因爲自八座連環堡建立之後,綏德城的守軍便杜門不出,任憑党項騎兵在城下耀武揚威。但就在七天前,鄜延路主帥郭逵在忍耐許久之後終於出手,遣大將燕達自綏德城中攻出,西夏人猝不及防,一日間八堡盡毀,守軍狼狽逃離。此一戰,宋軍敗敵愈萬,斬首數百,實爲綏德立城以來第一功。

一個則是來自秦州的奏章,另外還附帶了幾份彈劾,都是說了一件事。就是秦鳳經略司機宜文字王韶,於前日集七家蕃部之力,一舉擊敗近日頗爲不順的託碩部,俘其族長以下首酋百餘人。

無論是綏德還是河湟,這兩件事,都是趙頊近年來最爲關心的事務之一,同時也是朝廷在關西確定的主要戰略。兩地同時來了捷報,趙頊當然心中難掩喜意。

雖然王韶那邊還是被彈劾,說他不守經略司之命,私自聯絡蕃人。但這個指責很無稽,因爲王韶的職司就是提舉秦州西路蕃部,他能召集到七家蕃部,反而是他爲人忠勤職守,行事卓有成效的明證。

故而今日趙頊在崇政殿中,便命他的宰執們一起商議該給王韶和燕達什麼樣的賞賜——至於郭逵,他的官職已經升得太高,都已是節度留後,總不能因爲一場小勝就封他做節度使。那可是從二品的官位,而現在的兩位宰相都還沒有從二品,郭逵升得太高,對宰執們來說也是不想見到的,所以僅是加封他的食邑。

燕達的賞賜很快定下了,雖然文彥博還是酸酸地說了幾句怪話,批評趙頊妄開邊釁:“鄜延自綏德立城以來,日日烽煙不斷。郭逵雖遣燕達破西賊圍城八堡,但西賊敗而不損,不久之後,必然再起大軍。”

但文彥博如今勢單力孤,原本與他一起拖人後腿的呂公弼最近終於離開朝堂。儘管呂公弼一走,文彥博在樞密院是一人獨大,但到了崇政殿上,形隻影單的他,就被王安石壓得喘不過氣來:“西賊連番攻打綏德,又不惜人財物,連設八堡圍城,由此可知綏德之重,實甲於橫山。西賊即重綏德,我又何能棄之?”

“燕達之賞不必多言,依功賞之制照常賞賚便可。”趙頊很乾脆地加以處斷。燕達的功勞明明白白,沒有什麼可說的。

天子下了決斷,文彥博搖了搖頭便不再多說什麼了,垂下眼簾,退入班中,彷彿入定了一般,他這麼快就宣告放棄爭執,讓趙頊都覺得很不習慣。但少了文彥博的反對,趙頊也覺得輕鬆了不少。接下來,他又問道:“王韶之功又該如何封賞?”

“此事王韶無功而有罪!”文彥博又站了出來,六十多歲的老臣,依然聲如洪鐘,衝殺在反對變法的第一線上。

方纔在綏德和燕達方面的退縮,本就是爲了在王韶和河湟這件事上蓄力。文彥博在朝幾十年,早就是老狐狸褪白了毛成了精。若是每件事都硬頂到底,天子聽聽就會厭了,下面的話便聽不進去。有些事可以說幾句就放下,這樣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就可以重點攻擊了。事分主次,時分前後,文彥博很清楚今天哪件事可以作爲突破口。

“王韶不尊將令,以詐術取功。向寶一路鈐轄,爲其所誆,以至陣前中風。此人此事如何可以論功?!”

趙頊倒覺得無所謂,在他看來,王韶拿大張旗鼓的向寶做幌子,自己卻潛渡古渭調集蕃部兵馬,打了個託碩部措手不及,這是古之名將才有的智術,近人罕有一見,是難得的人才。他笑呵呵地說着:“自來兵不厭詐……”

“向寶可不是兵!”文彥博厲聲說着,“王韶爲人詭譎,心懷狡詐。軍議中,王韶親舉向寶爲主帥,事後卻連夜入古渭,召集七家蕃部。向寶忠於王事,卻受此奇恥大辱,再以此事厚賞王韶,非是朝廷優待重臣之道。”

的確,向寶在趙頊面前也是露過臉的,聽說他被王韶氣得中風,趙頊也覺得王韶做得過分了一點,要是能在事先透露給向寶兩句……趙頊這麼想着,突然自己都覺得好笑。這怎麼可能?!兩邊早就跟仇人一樣了,王韶怎麼可能透露自己的計劃,向寶也不會爲王韶守秘。

王安石出面爲王韶辯解:“託碩部被王韶以七家蕃部合攻,不費朝廷一兵一卒,便俘其族主,漢之班超也不外如是。向寶之事,是其氣量太小,也算不得王韶的錯。”

“越是得勝輕易,越是得謹慎小心。今次得勝輕易,下次得勝輕易,終有輕易不來的時候。唐明皇便是因爲西域屢屢大勝,而忘記了虛外守中之理,將朝中精銳盡數付與胡人,最後至於有安史之亂,馬嵬坡之厄!”

文彥博說得聲色俱厲,他還記得趙頊剛登基時,就穿着一身甲冑跑到曹太皇和高太后面前,問着自己這身盔甲穿得怎麼樣。雖然給曹太皇訓了一頓,問他天子須着甲的時候,國事又會如何?但這皇帝就是不吃教訓,總是想着觀兵四方。

難道“兵者,兇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爲之”這句話沒人教過?不知道一場仗打下來要死多少人,朝廷又要付出多少糧餉?

“兵甲不休,士卒不練,且空餉之多,駭人聽聞。如此弱兵,如何堪用?”文彥博搖着頭,他是樞密使,軍中情弊他看得比誰都清楚。

“所以冗兵要加以編練,汰其老弱,擇其可用者而留之。正如蔡挺近年來在渭州所創將兵法,便是編練士卒、加強戰力的良策。”

事情哪有這麼簡單?!文彥博親身經歷過戰爭,可不相信世上會有一道命令就讓士兵變成精銳的策略。他對戰爭的瞭解,比在列的十幾名重臣,和坐在上面的天子都要多。

仁宗時的貝州王則之亂就是文彥博帶兵平定的。王則是彌勒教信徒,他以“釋迦佛衰謝,彌勒佛當持世”的名義在慶曆七年起兵,佔據貝州,亂了整個河北。朝廷幾次用兵不果,最後不得已,時任參知政事的文彥博自請領軍。

當年文彥博出征時,仁宗皇帝很高興地對侍臣說,此戰必勝。以文彥博的“文”,加上貝州的“貝”,合起來就是“敗”,王則必敗啊。但打仗可不是靠一個好意頭就能獲勝,當日爲了圍堵王則,文彥博和副帥明鎬可是把貝州城用圍牆圍了一圈出來,挖掘地道,又聲東擊西,費盡了氣力纔打進去的。

在文彥博看來,趙頊高坐在宮廷裡,卻指點着邊疆戰事,實在是不知軍中疾苦,跟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也差不離: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殍。陛下重武好戰,一聞兵戈便欣喜不已,如此日久,邊臣必有投陛下所好者,邊釁再無一日而絕!”文彥博訴說着趙頊重兵事會帶來的後果,他不是在危言聳聽,這是他的經驗之談。

王安石爲官多年,心知文彥博說的也並不算錯。人都是有私心的,一旦看到王韶、郭逵、燕達、種諤等人因軍功而封賞連連,總會有人見獵心喜,想着學他們一樣,通過邊功來加官晉爵。但喝水會嗆死,吃飯會噎死,總不能因此而不吃飯不喝水吧?

王安石再次出頭反駁。說起來這也算是王安石的悲哀,司馬光不在,朝堂諸公就他和文彥博針鋒相對,其他人都是做了鋸嘴葫蘆。而王安石的幾個助手,地位都夠不上站到崇政殿上,即便呂惠卿的崇文院校書一職,也只夠讓他多見天子兩面。

就聽着王安石接着文彥博的話頭,反過去質問着:“御西賊爲邊釁否?破逆羌爲邊釁否?郭逵、王韶皆是秉王命而行威福於邊地,豈是妄開邊釁者?至於他路邊臣妄開邊釁,朝中自有律例在,當會依律處置。”

“王卿所言甚是。”趙頊一等王安石說完,便立刻點頭表示同意。不想再繼續這番爭執。

但文彥博卻不肯消停下來,他轉移話題:“王韶前次欺君罔上。秦州並無一畝荒田,他卻敢妄言良田萬頃。前罪尚未治之於法,豈可賞其微末之功?”

王安石道:“李若愚曾在廣西帥司與李師中交好,王克臣又宥於流俗之論,皆不能秉公而言。還請陛下再選派良臣,前去秦州查驗。”

趙頊想了想,王韶剛立了這麼大的功勞,也不便就因妄奏之事深罪於他,既然王韶堅持秦州有萬頃荒田,就還是再派人去查證一番,“荒田墾殖,向來是轉運司分內事。就讓沈起再去一趟秦州,他是陝西都轉運使,去秦州正好名正言順。”

第三十四章 彩杖飛鞭度春牛(中)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六)第三百一十二章 權相(上)第一百零四章 微雨(十一)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下)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六)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四)第三十三章 虛實(十三)第一百五十七章 阻卜(中)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八)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九)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五)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六)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七)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五)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四)第二十九章 雛龍初成覓花信(上)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一)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五)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下)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六)第一章 鞏州(上)第三十六章 不意吳越竟同舟(上)第二十一章 飛逐馳馬人所共(上)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三)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上)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五)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中)第六章 流水(下)第二十九章 坐感歲時歌慷慨(中)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二)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六)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二)第五十六章 南北(十六)第一十四章 貢院明月皎(上)第十章 進退難知走金鑼(下)第三十二章 憂勤自惕礪(上)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八)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一)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鬱蒼(上)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八)第六十三章 宴火(五)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二)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五)第一十二章 惡客臨門不待邀(中)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一)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一)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七)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二)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三)第二百二十三章 變故(二十)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二)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九)第一百四十八章 梳理(十八)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一)第一十九章 登朝惟願博軒冕(中)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五)第二百八十八章 點畫(中)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上)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一)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一)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七)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一)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四)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三)第二十五章 虛實(五)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梳理(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變故(二十四)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六)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六)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中)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五)第三十四章 雲庭降鶴宴華堂(下)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四)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一)第二十一章 涉川無咎黃龍鎖(下)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伎倆(下)第二十三章 虛實(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旅話(下)第三百一十五章 反撲(上)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一)第二十四章 虛實(四)第二百五十八章 新議(二十四)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一)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二)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中)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一)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下)
第三十四章 彩杖飛鞭度春牛(中)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六)第三百一十二章 權相(上)第一百零四章 微雨(十一)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下)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六)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四)第三十三章 虛實(十三)第一百五十七章 阻卜(中)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八)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九)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五)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六)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七)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五)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四)第二十九章 雛龍初成覓花信(上)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一)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五)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下)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六)第一章 鞏州(上)第三十六章 不意吳越竟同舟(上)第二十一章 飛逐馳馬人所共(上)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三)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上)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五)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中)第六章 流水(下)第二十九章 坐感歲時歌慷慨(中)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二)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六)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二)第五十六章 南北(十六)第一十四章 貢院明月皎(上)第十章 進退難知走金鑼(下)第三十二章 憂勤自惕礪(上)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八)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一)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鬱蒼(上)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八)第六十三章 宴火(五)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二)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五)第一十二章 惡客臨門不待邀(中)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一)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一)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七)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二)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三)第二百二十三章 變故(二十)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二)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九)第一百四十八章 梳理(十八)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一)第一十九章 登朝惟願博軒冕(中)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五)第二百八十八章 點畫(中)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上)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一)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一)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七)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一)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四)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三)第二十五章 虛實(五)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梳理(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變故(二十四)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六)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六)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中)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五)第三十四章 雲庭降鶴宴華堂(下)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四)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一)第二十一章 涉川無咎黃龍鎖(下)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伎倆(下)第二十三章 虛實(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旅話(下)第三百一十五章 反撲(上)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一)第二十四章 虛實(四)第二百五十八章 新議(二十四)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一)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二)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中)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一)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