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三)

就像是暴雨前的雷鳴,由遠及近,一雙硬底箭靴重重地踏在才鋪好了地板的廊道上。

京東東路兵馬鈐轄楊從先,正陰沉着臉,大步向前走着。

充滿血絲的雙眼,剔起的雙眉,還有緊緊按着腰間寶劍的右手,無不在向人說明他已經怒到了極處。

新任高麗國相金悌追在楊從先身後,大呼小叫,“楊將軍!楊將軍!請息怒,還請息怒!”

楊從先充耳不聞,前面有宮女、侍衛,但一看到他直欲擇人而噬的模樣,無不嚇得手顫腳顫,紛紛閃到一邊,竟沒有一個敢於站出來攔住他。

只有金悌奮力跑着,好不容易方纔追了上來。他喘着氣,說不出話來,探手扯住楊從先的袖子。等氣息稍稍平復,他忙急急地開口:“將軍,將軍,有話好說,有話好說!”

楊從先低頭看着扯住自己衣袖的手,沉默不言。

金悌忙不迭地將手抽回,賠着笑臉,“將軍,這實在不關鄙國國主的事,都是下面辦事不利。再兩天……五天,呃,十天……半個月,半個月之內定能有回報!”

楊從先的回答是擡起腳,然後狠狠地踹了出去。

轟的一聲巨響,通向居住高麗新王行宮的大門被一下踹開。

楊從先橫了呆若木雞的金悌一眼,大步跨了進去。

這座供給高麗新王的行宮,本來是耽羅國的星主借給來此避難的高麗君臣。多年的宗藩關係,讓一羣破落戶也得到了禮遇,而這一位新近加冕登基的高麗王,住進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造宮室,要有個上國的體面。

耽羅島乃是蠻荒小國,是與高麗一水之遙,不得不對其稱藩稱臣。其國主號曰星主,已在島上傳承了數百年。早在王氏高麗立國之前,耽羅國對半島上的朝貢就開始了。如今每代星主接位,都會去高麗覲見高麗國王。

這一回一羣喪家之犬加上千餘名殘兵敗將來到,陸陸續續又有得到消息的高麗舊臣,紛紛渡海南下,在耽羅國借來的港口和寨堡中,拼湊起了高麗國的新朝廷。

被他們所擁立的高麗新王王勳,不是因爲他的血緣與國主有多親近,而是他叫做王勳,與已經死在遼營中的世子同名。正好可以用來凝聚高麗國中的民心。他們遠在大海對岸,難辨真僞,有此誤解,也能讓更多的義士投奔而來。

楊從先沒有去摻和高麗逃亡朝廷的內政,他一直在整修港口,打算將耽羅國,變成大宋水師在海外的基地。而且還要防止遼軍會緊隨而來,也必須要做好軍事上的防備。

當他還沉浸在不斷進展的土木工程中的時候,一個噩耗傳來,佔據了高麗的契丹人慾壑難填,竟然渡海東進,又派兵去攻打日本。

而他們出兵的數目……十萬!

楊從先清楚地記得在韓岡接見自己的時候,曾經提到過佔據了高麗的遼國有攻擊日本的可能。

既然韓岡之前都當面提過了,現在事實又印證了,不管之後韓岡是不是又自己否定掉這個可能,是不是隻是隨口一說,事後就忘了個乾乾淨淨,楊從先明白,他都得把契丹入侵日本,當成韓岡事前已經叮囑過的事,自己現在沒辦好,那全是自己的過錯!

混跡在官場幾十年,楊從先即便是武將,也不會不知道如何對待上司。

高高在上的宰輔,他們說出來的話,他這個跑腿的只有當聖旨捧着。不對的得忘掉,說中的就得吹捧,有點擦邊的更是得拉到先見之明上。決不能明白的指出錯誤,那樣比老實認罪的結果要悽慘十倍。

只是現在就算是想要老實認罪也不會有好下場,不說提前偵察到遼軍過海侵略倭國的動靜,就連遼國出兵的數量都沒打探到。朝廷還有可能原諒他這個無能的水師大將?

第一次是那兩個昏了頭的倭國僧人說的,可以當成被嚇瘋了之後昏話。可這一回,高麗王王勳依然告訴他,遼人的確出動了十萬兵馬渡海,還以此爲理由,聲稱遼國在高麗國中的兵力空虛,要求朝廷派出大軍爲他復國!

楊從先恨不得掐死這位無能又愚蠢的高麗王,遼人要是有這本事,又有那麼多人馬、船隻,早就大鬧江南了,去日本那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做什麼?石頭裡攥油,不嫌硌手嗎?

當時他硬是嚥下這口鳥氣,出來後遣人一打探,方纔知道,派出去的探子根本就沒回來,完完全全是王勳隨口說的數目。

要是他將這個數字報上去,那他就死定了。在官場上,不會再有任何前途可言。

章惇也好,韓岡也好,楊從先接觸過的這兩位宰輔,都是最看重下屬的能力,眼裡從來不揉沙子。完全沒道理的消息,哪裡可能騙得過去?就算自己想要編造一個數字矇混過關,可他軍中,還有朝廷派出來的走馬承受,他可不會跟着一起發瘋。

這個差事已經辦砸了,那兩位還能給自己幾次機會?

楊從先不敢想象,要是他把這個十萬再送去京城,自己的兩座靠山會怎麼處置自己。

現在落到耽羅島上苟延殘喘,可以說是非戰之罪——他抵達高麗的時候,離開京略近一點的外島,多半被遼人攻佔了,而那些沒有被攻下來的,都是小而貧瘠,且無險阻,根本不能作爲根據地。只能一路南下,來到高麗唯一的藩屬國落腳。

而之前沒有探查到遼軍過海,報給朝廷的遼人過海數目,也同樣情有可原。從高麗去日本,並不用經過耽羅島。而那個十萬,畢竟是來自於從九州島上剛剛逃出來的僧人,而不是自己的臆測和謊言。可縱然如此,他也註明了,那是倭國僧人所說,真實數目他正在着力打探。

可現在呢,寄希望於高麗人在對面半島上的耳目,希望他們能打探出真實的數量,以彌補前過,偏偏愚蠢的王勳想要騙朝廷出兵,還是咬定十萬。沒有完成朝廷交託的任務,甚至連最基本的軍情都不能掌握,他楊從先,還能將責任推到其他人的身上嗎?還能說這不是我的過錯,都是王勳的錯?

朝廷中宰輔們不會管那麼多的,留給他的評價,只會是紮紮實實的無能二字。

留給他楊從先的時間已經不剩多久,他和他麾下的兵馬都是外人,不可能潛入高麗,去打探遼國到底有多少兵馬渡海,也不可能分兵去日本,去人生地不熟的九州島打探詳情,只能借重高麗流亡朝廷在其本國中的勢力。

但即位的高麗國王王勳卻是個廢物。他會排斥異己,會殘殺兄弟,就是不會臥薪嚐膽,破釜沉舟。想要依靠這個暗殺了幾個族親後,便安穩地躺在後院中去享受他的后妃的無能國主,等於是將自己的未來拋進茅坑中。

不能再這麼下去了,楊從先在打聽清楚之後,便立刻領軍來到了高麗小朝廷的行宮中。

跟在他身後,有上百人的衛隊,只有金悌敢於追上來,而其他臣子,都不敢上前半步。

楊從先心意已決,卻又不是金悌可以改變的。

高麗國王的行宮寢宮只是一個不算大的院落。

楊從先闖進了院中,將臉皮徹底撕破。

聽到消息的王勳匆匆忙忙出來,衣裳不整,臉上還有沒擦盡的胭脂痕跡。

“楊將軍,怎麼過來了?……相公,還不替孤招待一下楊將軍!孤先進去更衣,稍待就出來。”

見楊從先氣勢洶洶,王勳立刻軟了腳,說着就想將責任推到金悌身上,自己轉身就想走。卻被楊從先的護衛一把給揪住,一左一右,牢牢地架了起來,押到了楊從先的面前。

王勳掙扎着:“楊將軍,這是做什麼?”

“謝謝大王你啊。多謝大王通報軍情。”楊從先語氣陰森,就像外面的積雪,絲毫沒有一點暖意,“張口就是十萬兵馬,要朝廷趁機出兵。要是本將將大王你的話傳到京城,你讓章樞密、韓宣徽怎麼看我楊從先?!”

“孤知道錯了!孤知道錯了!孤這就再派人去打探……前幾天,孤還跟相公說了,要封將軍你做郡王。這耽羅國就封給你了。要是不夠,五道兩界,君可任選。楊將軍……楊將軍!”

楊從先看到他這個樣子,更是心頭火起。高麗羣臣擁立這個王勳之後,虧他還在同時遞上去的密奏中說此人堪用。

明明只是同名而已,只是個宗室,卻要擺出正牌子的高麗世子即位的做派。王勳要大修宮室,楊從先便要求耽羅星主去徵發民夫,爲其改建府邸。王勳要儀仗,楊從先也分了些盔甲、兵器給他。當時還是覺得,這是正當的要求。沒有一點的威嚴,怎麼讓來投的忠臣義士相信有復國的可能,這些事,楊從先都容忍了。

楊從先恨得想撞牆,爲了這個無能的廢物,他生生地浪費了兩個月的時間。之前來到島上的還有另外幾名宗室,卻都在一夜之間死了個乾淨。爲了大局,楊從先當作沒看到。要是他們還活着,諒王勳也不敢放肆到這般地步。

“金大使。”楊從先沒再理會王勳,轉身面對金悌。

金悌自從扶了王勳登基之後,便被封爲宰相。但楊從先等宋人,從來沒稱呼他過一次相公。

“想必大使你也明白,朝廷派本將來此究竟是爲了何事!如果做不到,本將也只能回京請罪了。”楊從先寒聲說着。跟隨在後的親兵,各個眼露寒光,更是殺氣騰騰。

“難道不是匡扶正統,救我高麗危亡?!”

“朝廷要的,是想要復國的高麗國主,而不是窩在房中玩女人的國君。不復國倒也罷了。就連打探消息都做不到。朝廷還要這樣的廢物做什麼?還不如沒有?!”

“楊將軍,你到底想要如何?”

“換人。”

楊從先的要求就這麼簡單。

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七)第八十章 塵囂(十一)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下)第七十一章 塵囂(二)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三)第一百九十二章 借款(六)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九)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下)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九)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三)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二)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八)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一)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八)第一十九章 登朝惟願博軒冕(中)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五)第二章 搖紅燭影憶平生(上)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九)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四)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三)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六)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二)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二)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三)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七)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六)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阻卜(下)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七)第三百一十二章 權相(上)第三十四章 驟風(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京師(五)第二十九章 虛實(九)第四十二章 潮至東嶗觸山回(中)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二)第一十六章 綺羅傳香度良辰(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五)第五十七章 南北(十七)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五)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六)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一)第四十三章 長風繞城遙相對(上)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七)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四)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七)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四)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九)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二)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三)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上)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三)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下)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二)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六)第一百二十章 伎倆(上)第一百四十七章 梳理(十七)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下)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第一十四章 廟堂(五)第一十九章 登朝惟願博軒冕(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五)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六)第三百二十八章 東行(下)第二十九章 雛龍初成覓花信(上)第二百章 火箭(八)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五)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五)第二十三章 誰言金瘡必枉死(下)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八)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四)第五章 心念親恩思全孝(下)第二百八十一章 微瀾(中)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六)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變故(十)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圖(上)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中)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議(二)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六)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一)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上)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一)第三十九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一)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一)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二)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上)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八)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二十)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三)
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七)第八十章 塵囂(十一)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下)第七十一章 塵囂(二)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三)第一百九十二章 借款(六)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九)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下)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九)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三)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二)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八)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一)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八)第一十九章 登朝惟願博軒冕(中)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五)第二章 搖紅燭影憶平生(上)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九)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四)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三)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六)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二)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二)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三)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七)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六)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阻卜(下)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七)第三百一十二章 權相(上)第三十四章 驟風(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京師(五)第二十九章 虛實(九)第四十二章 潮至東嶗觸山回(中)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二)第一十六章 綺羅傳香度良辰(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五)第五十七章 南北(十七)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五)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六)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一)第四十三章 長風繞城遙相對(上)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七)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四)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七)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四)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九)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二)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三)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上)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三)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下)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二)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六)第一百二十章 伎倆(上)第一百四十七章 梳理(十七)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下)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第一十四章 廟堂(五)第一十九章 登朝惟願博軒冕(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五)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六)第三百二十八章 東行(下)第二十九章 雛龍初成覓花信(上)第二百章 火箭(八)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五)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五)第二十三章 誰言金瘡必枉死(下)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八)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四)第五章 心念親恩思全孝(下)第二百八十一章 微瀾(中)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六)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變故(十)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圖(上)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中)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議(二)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六)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一)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上)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一)第三十九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一)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一)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二)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上)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八)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二十)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