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少女長成

弄清楚俞宛秋的身世後,連何小慧也不由得感嘆,難怪俞宛秋情願追隨父母而去,作爲一個自小養在深閨的稚齡之女,她即將要面對的一切實在太複雜、太難應付了。

當時船艙裡有一副棺材,裡面躺着小宛秋的嫡母。俞宛秋是庶女,卻是其父俞慕凡唯一的骨血,由於生母何氏產亡,遂由嫡母沈娟養育,從小愛若珍寶。

可惜好景不長,俞宛秋長到八歲,身爲凌洲知府的父親突然在任上病故,作爲官員家屬,她們自然要給繼任挪地方,扶棺回原籍去。

要說起來,俞家也是祁陽大族,但到底不如嫡母出身顯赫,乃是侯門千金,簪纓貴胄,祖上還是開國元勳。當年若不是俞慕凡高中狀元,又玉面紅袍、白馬金鞍誇官遊街,被隱身在飛鳳樓上的侯府小姐看上了,只怕還攀不上這門親呢。

嫡母沈娟帶着唯一的女兒宛秋扶棺回俞家祖籍安葬亡夫後,本來準備守墓三年的,後來不知爲何,只守滿了一百天就匆匆收拾行囊北上,甚至等不及沈家派人來接。

當沈娟的二哥沈鶴趕到夔江碼頭迎接時,沈娟已經病得奄奄一息,只來得及交代後事就撒手塵寰。沈鶴臨時請人買來棺木裝裹妹妹的屍體,原船返回,送她去丈夫的祖籍合葬。是夜停泊水次,俞宛秋思及半年內連失雙親,從父母膝下的嬌兒變成了孤女,悲不自禁,徹夜哭泣,終於暈倒在地,靈魂出竅後再也不肯回轉,執意追隨父母而去。

不知沈娟臨終時跟沈鶴是怎麼交代的,沈鶴竟然沒讓俞宛秋跟他再回祁陽原籍安葬嫡母,而是讓她隨靈三日後就派人把她直接送到了上京的威遠侯府。

由於沒有八歲以前小宛秋的記憶,對沈娟母女在俞家老宅那一百天的生活經歷何小慧無從得知,但肯定是不好的。沈娟還不到四十歲,身體也沒有什麼大毛病,不過悲傷了些,何至於三個月就垮掉,以致無法撐到回京。小宛秋哭一晚上能魂魄離體,也就是瀕死,同樣有些匪夷所思。

如果這對母女短期內相繼殞命是人爲的,究其原因,無非是爲了財產的爭奪。

知府本就是肥缺,凌州首府南府更是陪都所在地,繁榮程度直逼上京,俞慕凡宦囊豐厚可想而知。握在孤兒寡母手裡,家族的人如何不眼紅?“鄙夫無罪,懷壁其罪”,尤其在男尊女卑的社會裡,只剩一個庶女,這一支等於是絕戶了。別說叔伯,就連親爺爺親奶奶都會逼着沈娟把亡夫的遺產拿出來分給姓俞的本家人,或逼着立嗣,或逼着分產,沈娟那種出身高貴的千金小姐,哪裡受過這種氣,幾個月就被他們磨死了。

何小慧進入俞宛秋身體的最初一兩年,也一直纏綿病榻,房裡整天一股子中藥味,直到過完十歲生日後,才慢慢好轉起來。

也多虧了有這一兩年的緩衝期,讓她得以適應這身體,適應這無意間闖入的新世界。

經分析比對,她發現,她進入的這一時空相當於中國古代中晚期,文明程度跟宋元相彷彿。雖然以耕種爲主,是典型的農業國,但大城市,如國都上京,陪都南府,也有幾十萬人口,商鋪密集,商業繁榮。

讓她覺得不可思議的是,這裡並非完全的異時空,而是和她所來自的那個時空共有一段相當長的歷史,就如同母體的一卵雙生,同根同源,卻繁衍出了兩個不同的個體。

具體地說,這裡的人知有漢唐,卻不知有宋明,歷史似乎在唐末的某個年代出現了裂變或分叉,她所來自的那個時空經歷了五代十國後,由後周的趙匡胤取代柴氏建立了宋朝,這裡卻是由梁氏取代趙氏建立了樑朝。

俞宛秋曾認真研讀過那段與過去世界相關聯的歷史,發現時空的變異從唐末就開始了。這裡也有類似五代十國那樣的爭戰史和兼併史,但國名不同,一大批叱詫風雲的人物更是聞所未聞,如樑國的開國之君樑世釗,在她所熟知的歷史中就不見經傳。

盛唐隕落後,舊的秩序無力維持,新的秩序尚未建立。亂世中羣雄並起,天下紛爭,當時豪傑,會有一些湮沒無聞很正常,但爲何會冒出一批完全不知道的人物建立了一段完全不知道的歷史呢?

這種超出理智思考範圍的問題,俞宛秋不會白費腦筋去多想,她都能從現代穿越到古代了,還有什麼不可能的?

所幸,這個時空也是從漢唐發展來的,舉凡社會制度、語言文化、風土人情等都一脈相承,讓俞宛秋不至於太陌生。

比如,這裡的朝廷同樣設三省六部,只是部名、官名略有不同。像嫡母沈娟的大哥沈鵬,官銜就是民部上卿,主管戶口土地、賦稅財政等,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戶部尚書。

這裡也有科舉,允許平民通過科舉入仕,但人數極少,上流社會的主體仍然是世家貴族子弟。整個社會等級森嚴,貴族家庭大量蓄奴,奴僕可以任意買賣,生殺予奪全在主人。

最讓俞宛秋不能適應的,是對女性禁錮過甚,越是富貴之家越是講究“內外之防”,未婚少女只能自閉閨閣,感覺像坐牢一樣。

以前看古人寫的《烈女傳》,什麼胳膊被男人碰了一下,爲表貞潔,就把整隻胳膊砍下來,這樣變態殘忍的舉止還被當作婦女楷模立傳,讓現代的何小慧慶幸自己生在現代。誰知不小心穿越成了古人,才真正體會到什麼叫“侯門一入深似海”。她從八歲入威遠侯府,到十三歲,也就是整整五年間,沒離開過府門一步,準確地說,是連侯府的大門都沒到過,活動範圍只侷限在二門以內。

帶上丫環女扮男裝出去逛街是不可能的,每一層門都有人把守。賄賂他們沒問題,問題是出去之後會被他們當成新聞到處傳說,甚至演變成各種版本,到時什麼閨譽都完了。

要出門,就得有正當理由,比如走親戚,或去廟裡燒香還願,沈府的女眷也出門的,只是不會帶上俞宛秋,開始兩年她病着,後來就被人遺忘了。

第238章 虛虛實實第323章 亡國之後第16章 狹路相逢第15章 林氏來訪第141章 達成共識第77章 不得清靜第206章 首戰得勝第157章 自力更生另一個簡介第276章 樑帝現狀第3章 靜齋家塾第213章 半夜遇襲第188章 約見秦決(二)第329章 曇花一瞬第一百九十二章第69章 牆外相見第315章 皇帝態度第224章 婚事瑣記(二)第262章 靖國良妃第311章 謠言煙幕第244章 攻下衢州第254章 準備撤離(二)番外二郡王殿下的皇帝保姆二第324章 何事驚惶第232章 如此良機第311章 謠言煙幕第164章 重歸自在(一)第262章 靖國良妃第246章 祖孫同行第139章 終成佳禮第228章 三日之約第38章 不歡而散第12章 繡娘凝碧第19章 互相安慰第99章 附加條件第288章 前狼後虎第204章 狐狸父皇第275章 夫妻懇談第168章 喜憂相繼第48章 只有分離(一)第127章 深山秘營第180章 探子與賊(二)第120章 父子傾談第311章 謠言煙幕第182章 秦決心思第151章 玉人紅衣(二)第102章 新人舊人第178章 蘭姨多嘴第146章 重提婚約第191章 瓜熟蒂落第193章 差點氣跑第69章 牆外相見第35章 出門遇匪(一)趙延昌番外一第40章 賓主難契第251章 書院之行第3章 靜齋家塾第63章 裴氏示好第301章 人心難料第104章 預備開府第3章 靜齋家塾第79章 兒女婚事第238章 虛虛實實第285章 所見略同第232章 如此良機番外郡王殿下的皇帝保姆一第103章 徹底回絕第265章 雪夜圍爐(二)第221章 誰是兇手第50章 明珠求和第194章 祖孫鬥法第64章 無遮法會第259章 意外得救第178章 蘭姨多嘴第128章 鬱悶端午第237章 招募女兵第101章 世界真小第61章 突來驚喜第124章 意外相遇趙思堯番外一沈涵淨番外一第255章 扭轉危局第199章 求得職銜第135章 密林失散第293章 傳去喜訊第310章 阿旦百日第60章 一波三折第65章 世子回京第149章 永不言憂第264章 雪夜圍爐(一)第205章 俞家退散第90章 擦肩而過第58章 山水迢迢第294章 俞家兩老第209章 留你攪局第95章 住進別苑第219章 祖孫嫌隙(一)第166章 咫尺難見第244章 攻下衢州
第238章 虛虛實實第323章 亡國之後第16章 狹路相逢第15章 林氏來訪第141章 達成共識第77章 不得清靜第206章 首戰得勝第157章 自力更生另一個簡介第276章 樑帝現狀第3章 靜齋家塾第213章 半夜遇襲第188章 約見秦決(二)第329章 曇花一瞬第一百九十二章第69章 牆外相見第315章 皇帝態度第224章 婚事瑣記(二)第262章 靖國良妃第311章 謠言煙幕第244章 攻下衢州第254章 準備撤離(二)番外二郡王殿下的皇帝保姆二第324章 何事驚惶第232章 如此良機第311章 謠言煙幕第164章 重歸自在(一)第262章 靖國良妃第246章 祖孫同行第139章 終成佳禮第228章 三日之約第38章 不歡而散第12章 繡娘凝碧第19章 互相安慰第99章 附加條件第288章 前狼後虎第204章 狐狸父皇第275章 夫妻懇談第168章 喜憂相繼第48章 只有分離(一)第127章 深山秘營第180章 探子與賊(二)第120章 父子傾談第311章 謠言煙幕第182章 秦決心思第151章 玉人紅衣(二)第102章 新人舊人第178章 蘭姨多嘴第146章 重提婚約第191章 瓜熟蒂落第193章 差點氣跑第69章 牆外相見第35章 出門遇匪(一)趙延昌番外一第40章 賓主難契第251章 書院之行第3章 靜齋家塾第63章 裴氏示好第301章 人心難料第104章 預備開府第3章 靜齋家塾第79章 兒女婚事第238章 虛虛實實第285章 所見略同第232章 如此良機番外郡王殿下的皇帝保姆一第103章 徹底回絕第265章 雪夜圍爐(二)第221章 誰是兇手第50章 明珠求和第194章 祖孫鬥法第64章 無遮法會第259章 意外得救第178章 蘭姨多嘴第128章 鬱悶端午第237章 招募女兵第101章 世界真小第61章 突來驚喜第124章 意外相遇趙思堯番外一沈涵淨番外一第255章 扭轉危局第199章 求得職銜第135章 密林失散第293章 傳去喜訊第310章 阿旦百日第60章 一波三折第65章 世子回京第149章 永不言憂第264章 雪夜圍爐(一)第205章 俞家退散第90章 擦肩而過第58章 山水迢迢第294章 俞家兩老第209章 留你攪局第95章 住進別苑第219章 祖孫嫌隙(一)第166章 咫尺難見第244章 攻下衢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