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祖孫同行

趙延昌到達衢州的那天是農曆十月十九。樑軍和靖軍之間並沒有如趙國幕僚們預計地那樣開戰。傳來的最新消息是:西北軍已經繞過了靖軍佔領區,向景州進發。

其實,從夜襲趙軍大營就可以看出,樑國的西北軍主帥陳致遠把趙國當成了頭號敵人,把打敗趙軍作爲首要戰略目標。也許在他看來,只有滅掉趙國,才能讓樑國轉危爲安。沒了趙國,靖國失去強大的盟友,也就不足爲懼了。

十月二十日早上,前方再次傳來線報,樑西北軍已於昨天傍晚抵達與衢州接壤的景州邊界。景州之北是定州,再往北就是京兆府了。

三十萬西北軍全線壓向衢州,再加上雪花紛飛的寒冷天氣,讓趙國將士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緊張中。

只能說,樑孝帝被趙國勢如破竹的進攻勢頭嚇壞了,不惜調來壓箱底的西北軍——這樣做風險很大,因爲西北門戶一旦空虛,塞外的匈奴、回鶻若乘機攻入中原,會給中原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如果現在是夏天,樑國根本不敢起動西北軍,只有冰天雪地的寒冬。從塞外到中原的道路被冰封所阻,西北軍纔可以暫時離開。也就是說,西北軍最遲在明年開春之前必須趕回去,他們也只有幾個月時間可以和趙靖兩國的軍隊對陣。

趙佑熙十九日晚未回後院,陪着他父親住在前面,據說三更才睡下,清早又起來點兵。聽到威武的軍鼓聲和號令聲,俞宛秋忍不住派戚長生前打去探消息。

戚長生回來告訴她:“可能很快就要發兵了。”

俞宛秋想了想問:“點將臺上,只有太子殿下一個人嗎?”

戚長生也知道皇帝來了,明白她到底想問什麼,並不敢多話,只是很簡捷地回答:“只有殿下一個人在。”

俞宛秋讓蘭姨給堯兒戴上風帽,自己抱着他往外走,只讓蘭姨跟着進了府衙大堂,然後在東次間的簾外跪下,輕聲道:“臣媳拜見陛下。”

裡面很快有聲音說:“進來吧。”

小太監永祿掀起簾子,趙延昌本來表情很嚴肅,待看到堯兒時,瞬間就軟化了面部線條。蘭姨忙把孩子抱給永祿,這次王懷安沒跟來,他平時就像趙延昌的影子一樣,他出現在軍營,等於向所有人宣告皇帝來了。

趙延昌動作輕柔地從永祿手裡接過孩子,看得出,他真的很喜愛這個孫子,臉上彷彿鍍上了一層慈愛的光輝。

俞宛秋親手給他斟上一杯熱茶,察言觀色地問:“父皇是不是打算隨太子去前線?”

趙延昌沒正面回答。笑着說:“太子妃覺得不妥嗎?”

“不妥!”

趙延昌沒料到兒媳婦敢這麼直截了當地否決他的計劃,不過他一向是以好脾氣著稱——狐狸嘛,總是喜怒不形於色,不會讓人輕易挑動或看穿他的情緒變化——仍然笑得溫煦慈靄:“哦,爲什麼呢?”

“父皇的安危,不只關乎趙氏一族,還有整個趙國的百姓,他們擁戴您,相信您能帶給他們安居樂業的日子。若知道你以身涉險,舉國百姓都會不安的,趙國建國未久,需要父皇鎮守南都以定人心、安天下。”

趙延昌沉吟了一會才說:“此次大戰非比尋常,太子到底年輕,朕怕他鎮不住。”

俞宛秋琢磨了一晚上,已經大抵猜出趙延昌突然來此的原因。如果是南都的朝廷出現了危機,需要趙佑熙揮師回京,這麼重大的變故,趙佑熙不可能不告訴她。

那麼,就只有一種可能了:經過幾個月的整頓後,朝廷的基本建制已經完成,日常事務的處理也走上了正軌。三省六部各就各位,各負其責。皇帝稍微離開一段時間不會影響大局。

其實想想,也沒啥不可以的,樑瑾瑜不就一直在軍中?靖比趙建國晚,樑瑾瑜又是“空降”的掌權者,不比趙延昌,明裡一直是安南王,暗裡有經營了二十多年的地下王國。樑瑾瑜都能離開樊城,趙延昌自然也能了。

但她還是忍不住擔憂:“趙氏一門,祖父、父子三人全在軍中,豈不是很危險?”

趙延昌笑道:“如果昨兒晚上太子回後院了,朕會以爲你們夫妻倆商量好了,他先勸,勸不動你再來勸。”

俞宛秋聽明白了:“太子殿下也勸您回南都去?”

“是啊,要不然他怎麼會一晚上都耗在這裡?他要我今早就回去,趁我到軍中未久,消息還沒走露出去,這樣路上也安全。”

“他說的,正是臣媳要說的。”

趙延昌笑出了一口白牙:“都說你們是最恩愛的夫妻,果然心心相印。”

被公爹當面誇“恩愛”,俞宛秋臉兒有點泛紅,低下頭說:“那是因爲您是我們的父親,我們都怕看到您身處險境。”

趙延昌用打趣的口吻說:“你和堯兒都能隨軍了,爲何朕反倒不能?莫非逃跑起來,朕還沒有你們跑得快?”

俞宛秋哭笑不得:“臣媳不是這個意思。”

趙延昌給她的印象,一直都是很謹慎很理智的人,任性妄爲的是趙佑熙,決不可能是趙延昌。

可現在好像反過來了,趙延昌賴在兒子這裡不肯走。本該任性的兒子卻好言相勸,徹夜磨嘴皮,希望父皇早點離開是非之地。爲了這個“任性”的父皇,他甚至顧不上回後院看她。

這樣不理智甚至有些無賴的趙延昌,卻讓她感動。他冒着風雪趕過來,除了怕年輕的太子應付不了西北軍之外,還包含了另一層涵義:想在最危險的時候和兒子共進退。

俞宛秋爲自己曾有過的想法而羞愧,她曾經想當然地以爲,趙延昌納了那麼多妃子,肯定想多多誕育子嗣。等他有了其他的兒子,也許會因爲疼愛幼子,而忽略甚至厭棄長子,歷史上有許多這樣的案例。事實上是,趙延昌稱帝這麼久,他的十幾個妃子,沒一個傳出喜訊。

她斗膽問:“您,有沒有想過會有另外的子嗣?”

趙延昌搖了搖頭,一點沒含糊地告訴她:“朕有兒子,現在又有了孫子,已經足夠了,吾家先祖,就因爲弟奪兄位,才被逐出宗室。改爲他姓。前車之鑑不遠,朕豈敢不尊先祖遺訓。”

其實,趙佑熙早就正位東宮,更是趙國兵馬大元帥,手握一國的兵權,就算趙延昌後來又有了子嗣,那些遲來的孩子“弟奪兄位”的可能性也很小很小。即使如此,趙延昌還是從一開始就杜絕了這種可能。

他是真的很愛趙佑熙!他納了那麼多妃子,所謂的“先祖遺訓”早就打破了,但他不讓那些女人生育,因爲他不想讓太子的地位受到一丁點威脅。哪怕那些威脅來自他自己。

眼眶一熱,俞宛秋哽咽着跪倒在地:“父皇對太子的厚愛,臣媳感同身受;太子的擔憂,臣媳亦深深體會,請父皇早些回宮吧。臣媳正愁沒有可靠的人選把堯兒帶回去,既然父皇來了,正好託給父皇。”

趙延昌訝異道:“你要朕把堯兒帶回宮去?”

“是,但臣媳有個不情之請,求父皇成全。”

“你說。”

“臣媳也是看父皇這麼喜歡堯兒,纔敢開口的。堯兒回宮後,可不可以就把他放在啓泰殿,您的寢居隔壁?不要交給太后或皇后?”

“你是說,讓朕親自帶這個孩子?”

俞宛秋心裡很亂,就怕自己惹怒了皇帝公公,可話都說出口了,只能咬着牙繼續遊說:“請父皇恕罪,臣媳知道,提這樣的要求很過分,您是一國之君,日理萬機,哪經得起孩子在身邊吵鬧。可堯兒真的很乖,他在軍中這些日子,經常半夜轉移,他都不哭的,睜開眼睛看一下就繼續睡。臣媳是覺得,您是真心疼堯兒的,交給您,臣媳才放心……”

她急得不停地解釋,自己都不知道囉嗦了一些什麼,趙延昌臉上的笑容卻越來越大,末了打斷她:“朕又沒說‘不帶’,你急什麼。”

俞宛秋喜出望外:“啊,您願意帶堯兒回宮,讓堯兒跟您住在一起?”

趙延昌握着孫子的小胖手:“朕爲什麼不願意?有這麼個小寶貝跟在身邊,批奏章累了還可以逗逗他,多好啊。”

俞宛秋趁機鼓動:“那您今天就帶堯兒回去吧,樑軍很快就打過來了。到時候就怕路上沒現在安全。”

“是啊,父皇,兒臣已經讓人給您準備好了車子,把車簾加厚了,裡面放了兩個小火爐,再增加了一千名護衛。”

隨着說話聲,趙佑熙從外面走了進來。

趙延昌佯怒道:“車都備好了,你這是要趕父皇走?”

趙佑熙上前兩步,跪在父親腳下道:“父皇,兒臣已經決定,從今晚開始封城,謝謝父皇及時送來軍衣軍糧,讓我們可以維持一陣子。這種天氣,我們不能跟樑軍硬拼,只能先封城,等雪停了,天氣暖和點再說。所以您今天必須走,越快越好,兒臣接到線報,樑軍已經開始集結,也許今晚,最遲明早會就發起進攻。”

夫妻倆好說歹說,最後以堯兒的安危爲由,才把趙延昌勸走了。

趙延昌上車之前說:“父皇等着你們回宮過春節。”

兩個人忙不迭地答應,心裡卻明白,除非打垮了西北軍,否則基本不可能。

第132章 小鎮偶遇第87章 願君平安第263章 刺探敵情第156章 請醫會診第26章 陰差陽錯(二)第327章 哭笑不得第64章 無遮法會第138章 婚禮前夕第307章 姻差緣錯第107章 路遇故人第19章 互相安慰第269章 重回南都第228章 三日之約第241章 有敵來襲(二)第172章 枕上勸諫第79章 兒女婚事第165章 重歸自在(二)第139章 終成佳禮第304章 牟翊做媒第73章 與汝同歸(一)第52章 東窗事發樑瑾瑜番外一第138章 婚禮前夕第252章 衢州之危第183章 刺客風波第244章 攻下衢州第186章 心存疑惑第260章 恩人姑娘第299章 美人歸宿第271章 落翅太后第16章 狹路相逢第115章 心慌意亂第155章 書香門第第255章 扭轉危局第136章 婚期在即第163章 客棧傳信第131章 也曾咫尺第73章 與汝同歸(一)第59章 姐妹之爭請假條第32章 夫妻閒話第246章 冰雪之城第67章 宛秋心緒第172章 枕上勸諫第277章 沈氏父子第175章 秦決身世第303章 當堂逼婚第一百九十二章第91章 亂作一團第82章 懷璧其罪第130章 銷聲匿跡第330章 攜手同歸pk票投票說明第233章 潞州之夜第228章 三日之約第50章 明珠求和第157章 自力更生第33章 各出奇招第207章 準備和談第18章 黃花魚宴第254章 準備撤離(二)第246章 祖孫同行第29章 蹊蹺文氏第212章 南都一景第205章 俞家退散請假條第227章 不肯放手第112章 良宵苦短第4章 書館偶遇第314章 懼內風波第132章 小鎮偶遇第114章 失去音訊第141章 達成共識第241章 有敵來襲(二)第289章 皇后宣戰第102章 新人舊人第25章 陰差陽錯(一)第291章 執迷不悟第一百九十二章第327章 哭笑不得第248章 見賢思齊第229章 靖帝親征第322章 表哥立願第206章 首戰得勝第59章 姐妹之爭第228章 三日之約第114章 失去音訊第280章 小牛成婚第188章 約見秦決(二)第43章 玉人難至第268章 廟會見聞第3章 靜齋家塾第254章 準備撤離(二)第277章 沈氏父子第205章 俞家退散第212章 南都一景第124章 意外相遇第167章 孕事成真第30章 心如裂帛
第132章 小鎮偶遇第87章 願君平安第263章 刺探敵情第156章 請醫會診第26章 陰差陽錯(二)第327章 哭笑不得第64章 無遮法會第138章 婚禮前夕第307章 姻差緣錯第107章 路遇故人第19章 互相安慰第269章 重回南都第228章 三日之約第241章 有敵來襲(二)第172章 枕上勸諫第79章 兒女婚事第165章 重歸自在(二)第139章 終成佳禮第304章 牟翊做媒第73章 與汝同歸(一)第52章 東窗事發樑瑾瑜番外一第138章 婚禮前夕第252章 衢州之危第183章 刺客風波第244章 攻下衢州第186章 心存疑惑第260章 恩人姑娘第299章 美人歸宿第271章 落翅太后第16章 狹路相逢第115章 心慌意亂第155章 書香門第第255章 扭轉危局第136章 婚期在即第163章 客棧傳信第131章 也曾咫尺第73章 與汝同歸(一)第59章 姐妹之爭請假條第32章 夫妻閒話第246章 冰雪之城第67章 宛秋心緒第172章 枕上勸諫第277章 沈氏父子第175章 秦決身世第303章 當堂逼婚第一百九十二章第91章 亂作一團第82章 懷璧其罪第130章 銷聲匿跡第330章 攜手同歸pk票投票說明第233章 潞州之夜第228章 三日之約第50章 明珠求和第157章 自力更生第33章 各出奇招第207章 準備和談第18章 黃花魚宴第254章 準備撤離(二)第246章 祖孫同行第29章 蹊蹺文氏第212章 南都一景第205章 俞家退散請假條第227章 不肯放手第112章 良宵苦短第4章 書館偶遇第314章 懼內風波第132章 小鎮偶遇第114章 失去音訊第141章 達成共識第241章 有敵來襲(二)第289章 皇后宣戰第102章 新人舊人第25章 陰差陽錯(一)第291章 執迷不悟第一百九十二章第327章 哭笑不得第248章 見賢思齊第229章 靖帝親征第322章 表哥立願第206章 首戰得勝第59章 姐妹之爭第228章 三日之約第114章 失去音訊第280章 小牛成婚第188章 約見秦決(二)第43章 玉人難至第268章 廟會見聞第3章 靜齋家塾第254章 準備撤離(二)第277章 沈氏父子第205章 俞家退散第212章 南都一景第124章 意外相遇第167章 孕事成真第30章 心如裂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