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靜齋家塾

俞宛秋住的園子着落在沈府後園的西北角,原來也是給沈家的一個遠親住的。那人論排行是沈鵬的族叔,是個窮困潦倒的孤老,沈鵬把他接進府裡養老,親筆題其居爲“安樂院”。

此舉爲他贏得了一片讚譽聲,說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每想到這句話,俞宛秋就聯想到自己,沈府把她安置在這裡,是不是正爲了湊齊那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此一來,這份敬老愛幼的義舉也算是功德圓滿了。

那位族叔進府沒多久就死了,嚥氣地點就是現在這座灑滿陽光的庭園。一個孤獨的老人,每天搬把躺椅在院子裡曬太陽,某一日從早曬到晚,待路過的下人覺得不對勁進來查看時,他已經停止了呼吸。

老人死後,園子荒了一年多,直到俞宛秋進府,才重新拾掇出來。

俞宛秋搬進園子一段時間才從僕人口中聽到此事,蘭姨氣得要去找沈府當家的二太太,被俞宛秋死命拉住,細聲勸道:“我們嫌死過人的屋子晦氣,人家還嫌我們晦氣呢,我可是才葬了爹孃就投奔來的。”

一句話說得蘭姨心酸不已,抱着俞宛秋哭了一場。雖然心裡依舊有疙瘩,想到姑娘說的也有道理,只得勉強壓下不快,從此主僕六人就在這個偏僻的小院落裡安頓了下來。

對園子裡住過誰,俞宛秋沒什麼意見;但對園名,她可是大大地有意見。安樂院,在她所來自的那個時空,可是養老院的別名。安樂二字並非不好,只是她這新身體芳齡才八歲,就住安樂院?想想都覺得渾身不自在。

於是強支病體,在一張白紙上寫下三個字:“山水園”,字體是瀟灑靈動的行草,筆端雖有些發飄,對一個八歲的孩子來說,已經算難得的好字了。

做何小慧的時候,她的生活單調得難以想象。雖然供職於廣告部門,但她是幕後文案,一應拋頭露面的事宜自有交際花似的美女經理負責,她每天兩點一線,出門就上班,下班就回家。苦戀的人兒,總想借助什麼來忘記愛而不得的痛苦,於是她練上了書法,從二十歲練到三十歲——她二十歲時明星總裁作爲成功校友去她所在的大學演講,她好死不死跑去湊熱鬧,從此泥足深陷,萬劫不復。

青春在一頁頁墨跡中流逝,她也着實練出了一筆好字,各種字體得心應手。她並非書法迷,練字純爲練心,着重的是“練”,而不是“字”,所以對各種字體無愛無憎,一視同仁。十年下來,倒成了書法上的“全才”,寫什麼都像那麼回事。

穿越到異世後,她最感到慶幸的是,沒有文字障礙,雖然由簡體而繁體,但總算不是外星文啊,人要學會知足纔對。最初那段病弱幽閉與藥爲伍的日子,只要能起牀,她必讀書寫字,最先寫出的,就是“山水園”。

沈鶴作爲俞宛秋嫡母臨終託孤的對象,妹妹新喪未久時還是親臨後院關照過幾次的。某日探望甥女,發現月亮門上新貼的園名,一時好奇請甥女釋意,病懨懨的女孩由侍女攙扶着給他行禮,面色蒼白嬌喘微微,但眼裡的淡靜從容叫他吃驚,不急不徐地告訴他:“這是宛秋對自己的期許。”

“哦,說來聽聽。”

“宛秋希望自己長大後,如水般溫柔寬容,如山般堅毅沉定,故名山水園。”

沈鶴沒料到一個八歲的孩子能說出這番話,倒楞了一下,隨即誇讚道:“不錯不錯,真是個聰明的孩子,二舅這就去跟靜齋的佟夫子說,我給他找了個好弟子,等你身體養好些,二舅親自送你過去。”

俞宛秋一病兩年,等到身體轉好,沈鶴早忘了這碼事。作爲管理沈府內務的當家人,他比以前當官的時候還忙,哪裡會記得兩年前跟一個孩子說的話。蘭姨要去找二太太,也就是沈鶴的妻子陳氏關說,也被俞宛秋攔住了。

其實在病中的時候,她就把靜齋家學裡教導女孩子的教材和內容都打聽清楚了,盡是《女訓》、《女誡》之類以奴化女子爲目的東西,她纔不想學呢。至於詩詞歌賦,也沒必要專門去書塾搖頭晃腦地跟着先生念,完全可以自學,她在那個世界可是讀了十幾年的書,雖然不是中文系畢業的,古文功底並不差。

她不想當學生,靜齋的佟夫子卻稀罕死了這個編外弟子。

這對不是師徒的師徒結緣於靜齋的藏書室文瀾閣。話說俞宛秋病好能走動後,聽說了這個風水寶地,循跡而去,卻遭遇鐵將軍把門,於是找到佟夫子商借。

東家沈府的藏書,佟夫子只是西席兼任的管理員,自然不會輕易借給不熟悉的人。俞宛秋就提議把她反鎖在裡面,她保證只看不拿,若有損壞照價賠償。佟夫子見小女孩情辭懇切,又長得粉嫩嫩的實在嬌俏可愛,一時軟了心腸,開鎖陪她進去,也存了幾分好奇,想看她到底要找什麼書。結果,讀者和管理員交談起來,而且越談越投機,走的時候,佟夫子親自抱了一摞書送宛秋出門。

從這以後,佟夫子數次想把俞宛秋延攬入門牆,跟沈家的幾個小姐排排坐,俞宛秋總以“體弱不堪久坐”爲辭,氣得佟夫子敲她爆栗子:“不堪久坐?上次給你的那本《九州誌異》,你熬通宵一夜就看完了。”

俞宛秋涎皮涎臉地說:“那是躺在牀上看的,夫子若允許我在課堂上放張美人榻,我不介意入學的。”

佟夫子聽得青筋直跳:“如此頑劣,哪像個女孩子!”

怨歸怨,罵歸罵,每有新書到手,第一個想到了還是那個不是弟子的弟子。

據佟先生說,文瀾閣中的藏書將近一萬冊,是京城比較知名的私家藏書樓之一。幾年間,俞宛秋把文瀾閣裡感興趣的書差不多都看了個遍,連泛讀帶精讀,總有好幾百冊吧。多虧了有這些書,讓她的日子不至於太過無聊,也對她瞭解所身處的這個時空提供了莫大的幫助。要不然,長期幽閉一隅,與世隔絕,不成傻子也成文盲了。

第87章 願君平安第87章 願君平安第141章 達成共識第233章 潞州之夜第155章 書香門第第9章 正式入學第51章 佈置暗衛第218章 缺了門牙第146章 重提婚約沈涵淨番外一第226章 風雨交加第281章 故夫難離第280章 小牛成婚第219章 祖孫嫌隙(一)第245章 皇帝忽至第175章 秦決身世第180章 山雨欲來第193章 差點氣跑第299章 美人歸宿第297章 俞家事了第96章 初到江南第264章 雪夜圍爐(一)第63章 裴氏示好第220章 祖孫嫌隙(二)第224章 婚事瑣記(二)第133章 河畔約見沈涵淨番外一第32章 夫妻閒話第178章 蘭姨多嘴第214章 故人到訪第151章 玉人紅衣(二)第232章 如此良機第174章 拒之營外第94章 謊言穿幫請假條第3章 靜齋家塾第8章 社日辯冤第249章 各懷愧疚第200章 民情民意第317章 就要禍害第260章 恩人姑娘請假條第272章 帝后情孽第160章 目的何在第298章 冬至狂歡第133章 河畔約見第181章 京城變故第305章 氣壞太子第278章 反間之計第74章 與汝同歸(二)第184章 一堆亂事第231章 坦白之後第120章 父子傾談第13章 安南舊話第313章 打開心結第4章 書館偶遇第248章 見賢思齊第57章 各有各忙第249章 各懷愧疚第293章 傳去喜訊第93章 寒夜深宵趙延昌番外一第269章 重回南都第2章 婚姻大事第87章 願君平安第308章 生死瞬間第152章 行蹤暴露第275章 夫妻懇談第203章 狡兔三窟第222章 姐妹雙簧第286章 主動出擊第274章 慌不擇路第222章 姐妹雙簧第197章 探子與賊(一)第191章 瓜熟蒂落第287章 兩難選擇第291章 執迷不悟第249章 各懷愧疚第251章 書院之行第217章 中秋家宴第185章 喜慶新年第93章 寒夜深宵第278章 反間之計第40章 賓主難契趙延昌番外一第7章 因緣巧合第197章 探子與賊(一)第82章 懷璧其罪第3章 靜齋家塾第140章 甜蜜片段第277章 沈氏父子第279章 女大當嫁第117章 決不饒恕第264章 雪夜圍爐(一)請假條第323章 亡國之後第76章 夜探佳人第67章 宛秋心緒第203章 狡兔三窟第199章 求得職銜
第87章 願君平安第87章 願君平安第141章 達成共識第233章 潞州之夜第155章 書香門第第9章 正式入學第51章 佈置暗衛第218章 缺了門牙第146章 重提婚約沈涵淨番外一第226章 風雨交加第281章 故夫難離第280章 小牛成婚第219章 祖孫嫌隙(一)第245章 皇帝忽至第175章 秦決身世第180章 山雨欲來第193章 差點氣跑第299章 美人歸宿第297章 俞家事了第96章 初到江南第264章 雪夜圍爐(一)第63章 裴氏示好第220章 祖孫嫌隙(二)第224章 婚事瑣記(二)第133章 河畔約見沈涵淨番外一第32章 夫妻閒話第178章 蘭姨多嘴第214章 故人到訪第151章 玉人紅衣(二)第232章 如此良機第174章 拒之營外第94章 謊言穿幫請假條第3章 靜齋家塾第8章 社日辯冤第249章 各懷愧疚第200章 民情民意第317章 就要禍害第260章 恩人姑娘請假條第272章 帝后情孽第160章 目的何在第298章 冬至狂歡第133章 河畔約見第181章 京城變故第305章 氣壞太子第278章 反間之計第74章 與汝同歸(二)第184章 一堆亂事第231章 坦白之後第120章 父子傾談第13章 安南舊話第313章 打開心結第4章 書館偶遇第248章 見賢思齊第57章 各有各忙第249章 各懷愧疚第293章 傳去喜訊第93章 寒夜深宵趙延昌番外一第269章 重回南都第2章 婚姻大事第87章 願君平安第308章 生死瞬間第152章 行蹤暴露第275章 夫妻懇談第203章 狡兔三窟第222章 姐妹雙簧第286章 主動出擊第274章 慌不擇路第222章 姐妹雙簧第197章 探子與賊(一)第191章 瓜熟蒂落第287章 兩難選擇第291章 執迷不悟第249章 各懷愧疚第251章 書院之行第217章 中秋家宴第185章 喜慶新年第93章 寒夜深宵第278章 反間之計第40章 賓主難契趙延昌番外一第7章 因緣巧合第197章 探子與賊(一)第82章 懷璧其罪第3章 靜齋家塾第140章 甜蜜片段第277章 沈氏父子第279章 女大當嫁第117章 決不饒恕第264章 雪夜圍爐(一)請假條第323章 亡國之後第76章 夜探佳人第67章 宛秋心緒第203章 狡兔三窟第199章 求得職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