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郡王殿下的皇帝保姆二

番外二 郡王殿下的皇帝保姆 二

番外二郡王殿下的皇帝保姆(二)

炎炎夏日,一陣陣的熱浪,即使軒敞如啓泰殿,亦燥悶得讓人直冒汗。

兩個掌扇太監拿着雉羽宮扇一左一右侍奉着,這兩位都是經過了嚴格訓練的,手勁不輕不重,恰到好處。可遇到蒸籠一樣的天氣,扇得再好也解不了暑熱。

張懷安捧着茶碗站在御案旁,清楚地看見皇帝額頭上一顆汗珠滴落在沒幹透的硃筆御批上,御批立即暈開了。

張懷安嘴巴動了動,到底沒開口,罷了,都提多少回了,也要皇帝肯聽才行。往年這個時侯,啓泰殿早用上冰了,地下冰庫每年花大錢儲下那些冰,不就是備着這個時侯用的?

可今年,皇帝說什麼也不肯用,說小郡王年紀太小,受不了涼,尤其是,室內室外冷熱夾擊,容易生病。

他嘴欠,剛剛辯了一句:“那就不讓小郡王到外面去”,結果,天威震怒,差點沒把他訓死:“這還是人說的話嗎?那樣皮實的娃娃,正是好動的年紀,你天天把他關在屋裡,不讓他出去玩,不讓他曬太陽,你想折磨……他?”再怒不可遏,皇帝也不會把“死”字用在寶貝孫子頭上。

張懷安被罵得暈頭轉向,半天沒緩過勁兒來,這都是哪跟哪呀。

好吧,他承認,他不是人,當了太監,沒了子孫根,也的確撐不起腰桿做人了。可說他“想折磨死”小郡王,他死都不承認天地良心,他多疼那娃啊。

背景閃回,且說皇帝瞪着暈開的御批,臉臭得可以,張懷安忙瞅了一眼書架上的漏壺,還好,救場的人就快到了。

彷彿應和着他的祈求,書房外傳來了孩童稚嫩的嚷嚷聲:“爺爺,爺爺,吃果果冰。”

皇帝的臉色立刻由陰轉晴、由冬到春,脊背也挺直了,皺紋也舒展了,眉眼飛揚處,整個人瞬間年輕了幾歲,聲音更是柔和慈愛得不可思議:“就知道堯兒最疼爺爺,見爺爺這會兒熱着呢,就給爺爺送冰來了。”

一面說,一面斜睨了一眼張懷安,哼,你比堯兒差多了,整天就知道吹牛拍馬,沒一樣落到實處,枉費你活了這麼大把年紀,還不如一歲多的堯兒。

張懷安趕緊低頭做認罪狀,然後書房門口出現了一雙穿着精緻牛皮軟鞋的小腳,蹬蹬瞪地跑過來,嫩生生長着肉窩的小胖手,獻寶似的捧起手裡的水晶碗,裡面盛着色彩鮮豔的水果,煞是好看。

如果不在地下摔碎的話。

名貴的水晶碗歲歲平安了,小郡王嘴巴一扁,皇帝忙迎上去抱住他,往旁邊早就鋪設好的藤席上一倒,一陣打鬧下來,小郡王笑得咯咯的。蘇媽媽趕緊着人再送來兩碗水果冰,祖孫倆瘋夠了,坐在小桌邊開始吃起來。

這水果冰還是太子妃搗鼓出來的,其實很好做,就是把西瓜梨子蜜桃等各種解暑的果品切成丁,再加入用碎冰、牛奶、蜂蜜等攪成的濃汁。開始做這個的時侯,給小郡王的水果全榨成了汁,皇帝碗裡則是水果丁,小郡王不樂意了,非要吃爺爺碗裡的,那時他才長了六顆牙齒。

你可以想象一下那情景,只有六顆小牙齒的娃,非要逞強吃水果丁,那麼努力地嚼着,把皇帝心疼的,怕他囫圇吞下去,克化不了,可又架不住小傢伙的倔勁。

到現在一歲零三個月,有十二顆牙了,每天跟皇帝爺爺一桌吃飯,吃一樣的菜,奶孃還留着兩個,只是偶爾吸吸,吃着好玩。

小郡王還有個習慣,就是在餐桌上絕不吃刻意弄成糊狀的東西,每次只要看到,就一幅嫌惡的表情,非讓人撤下去不可——據張懷安猜測,小郡王是覺得,糊狀的東西貶低了他吃飯的能力。

這邊廂,祖孫倆已吃完了水果冰。皇帝從茶几上的木匣子裡抽出一張厚紙片,開始教小郡王認字。

紙片是皇帝親手做的,每張上面都有一個字,和一幅畫,畫的左邊是幾個詞語,右邊則是一兩首朗朗上口的詩。比如,米,下面畫一束稻子,左邊寫上秧苗、鋤草、稻穀、收割,右邊是《憫農詩》。

張懷安忍不住在心裡偷笑:皇帝也太心急了吧,小郡王纔多大一點,能認得幾個字就不錯了,又是詞又是詩的,人家七八歲上了學的孩子都不見得會。

皇帝教了一會,突然擡起頭對他說:“你去把洪量給朕傳來。”

洪量是新上任的工部主事,是皇帝從今年的恩科中欽點出來的。說起今年的恩科,那可是件利國利民的大舉措,不僅選拔文、武賢才,舉凡有一技之長的,都可以向當地官府自薦,由地方官考覈確認後,再向朝廷舉薦。

這洪量,是個種田能手,他種一畝水稻,能比別人多產一百多斤這是個很驚人的數字,當場把皇帝激動得從御座上站了起來,要知道,普通的農戶,一畝水稻總共也不過百十來斤的產量,次一點的農田,甚至只有幾十斤。還記得皇帝說:“有洪量這樣的人才,我們趙國的百姓都能吃飽飯了。”

“皇上,洪大人這個時侯多半不在工部。”張懷安想了想,躬身回道。那人倒真是個本分人,做了官,也不肯在官衙裡閒坐打屁拉關係,得空就竄到田地裡,琢磨新的稻種,說不能辜負了皇上的知遇之恩。

趙延昌便吩咐:“那你派個人去他家裡留話,讓他明天進宮一趟。”

“是”,張懷安退到外面,擡眼就見樞密使何駱會手裡拿着一封信函匆匆走過來。

能勞煩樞密使何大人親自送來的信函,肯定非同小可,張懷安不敢攔,只是提醒他:“皇上在教小郡王識字呢。”

意思就是,沒天大的事,您最好等會再進去,現在是授課時間。在咱們皇上眼裡,能比教小郡王識字更重要的事就沒幾件。

何駱會悄聲道:“是太子殿下的親筆信。”

張懷安伸手做了個“請”的動作,軍務大事,耽擱不得。

等張懷安完成了皇帝交代的任務轉回來,在御書房外就聽見爽朗的笑聲,還夾雜着哄孩子的話:“堯兒,你父王和母妃就要回來了。”

張懷安後退幾步,又機警地朝四周看了看,這個消息沒正式公佈前,是重大軍事機密,他可不敢偷聽。

好在沒多久,皇帝就在裡面喊:“是懷安在外面嗎?再給何大人換杯茶來。”

端茶進去時,何駱會正饒有興致地看着皇帝做的識字卡片,遊說皇帝把這一獨創的方法向天下推廣,以造福百姓。皇帝開始還推辭了一下,說小時候自己的父王也是這樣教自己的,其他的父親大概也會。何駱會卻說,別人的卡片沒這麼精緻,一般只有光禿禿的一個字。

最後皇帝被何駱會說動了,同意讓皇家書局雕版,以圖冊形式向天下推廣。

洪量當天晚上就進了宮,張懷安這才明白了皇帝的用意。原來他要帶小郡王去田間認實物的“米”,最好多幾種,比如,稻米,黍米,玉米……認米的同時,也看看農人是如何辛勤勞作的。

也就是說,皇帝不只是在教小郡王認字,還在教他爲人、爲君的道理,要他從小就知道體察民間疾苦,將來做個賢明的君主。

可是,會不會太早了點?小郡王才一歲多呀,張懷安不禁心疼起來,外面那麼熱,驕陽似火,小郡王受得了嗎?

皇帝和洪量談完話,見自己最信任的太監像根木頭一樣杵在那裡,兩人相伴了幾十年,他自然瞭解這姿勢代表的是什麼意思,就是對他不滿了,要向他諫言,甚至不惜死諫。

“你有什麼話就說吧”,他開門見山。

張懷安也不含糊,直接問:“皇上,您明天真的要帶小郡王下鄉看米嗎?”。

“是啊,怎麼啦?”皇帝有些錯愕。

張懷安攝於皇帝的表情,聲音越來越小:“外面太陽曬死人,小郡王還那麼小。”

皇帝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你都能想到這點,朕這個當爺爺的,難道想不到?我們明天卯時出發,辰時迴鑾。”

瞧你那德性,敢情你比朕更疼小郡王?你算老幾,朕纔是他的親爺爺

皇帝不高興,後果很嚴重。第二天的隴上行,眼尖的人都發現,皇帝身邊竟然不見了萬年跟班張懷安的身影。

於是宮裡宮外的人都開始揣測:張懷安是不是失寵啦?

第266章 母子分離第170章 相逢相悅pk票投票說明第325章 塞翁失馬第205章 俞家退散第230章 異鄉遇親第196章 碎日浮花第229章 靖帝親征第4章 書館偶遇第180章 探子與賊(二)第214章 故人到訪第141章 達成共識第228章 三日之約第98章 茶樓少東第205章 俞家退散第132章 小鎮偶遇第183章 準軍需官第152章 行蹤暴露第329章 曇花一瞬第299章 美人歸宿第200章 民情民意第171章 事出有因樑國官僚機構及行政區劃第157章 自力更生第274章 慌不擇路第53章 月夜訪客第185章 喜慶新年第294章 俞家兩老第5章 流言四起第279章 女大當嫁第3章 靜齋家塾第248章 見賢思齊第233章 潞州之夜第81章 脫身之計第315章 皇帝態度第177章 夜語默默第59章 姐妹之爭第249章 各懷愧疚第45章 嚴苛師傅第227章 不肯放手第293章 傳去喜訊第224章 婚事瑣記(二)第238章 無名飛醋第237章 招募女兵第150章 玉人紅衣(一)第171章 事出有因第282章 疑點重重第127章 深山秘營第185章 喜慶新年第243章 深夜馳援(二)第154章 病歸祖宅第202章 人外有人第166章 咫尺難見本書人物表添加中第233章 潞州之夜第212章 南都一景第281章 故夫難離第175章 秦決身世第196章 碎日浮花第229章 靖帝親征第3章 靜齋家塾第3章 靜齋家塾第162章 臨別贈言第189章 世子回城第89章 衝冠一怒第95章 住進別苑第294章 俞家兩老第26章 陰差陽錯(二)第57章 各有各忙第48章 只有分離(一)第254章 準備撤離(二)第78章 計議離府第8章 社日辯冤暗戀成傷第109章 媒人進牢第210章 炎夏之日第285章 所見略同請假條第305章 氣壞太子第286章 主動出擊第59章 姐妹之爭第102章 新人舊人第289章 皇后宣戰第227章 不肯放手第128章 鬱悶端午第40章 賓主難契第250章 暗自心驚第2章 婚姻大事第191章 瓜熟蒂落番外二郡王殿下的皇帝保姆二第155章 書香門第第275章 夫妻懇談第189章 世子回城第278章 反間之計第269章 重回南都第327章 哭笑不得第296章 一場鬧劇第193章 差點氣跑暗戀成傷第8章 社日辯冤
第266章 母子分離第170章 相逢相悅pk票投票說明第325章 塞翁失馬第205章 俞家退散第230章 異鄉遇親第196章 碎日浮花第229章 靖帝親征第4章 書館偶遇第180章 探子與賊(二)第214章 故人到訪第141章 達成共識第228章 三日之約第98章 茶樓少東第205章 俞家退散第132章 小鎮偶遇第183章 準軍需官第152章 行蹤暴露第329章 曇花一瞬第299章 美人歸宿第200章 民情民意第171章 事出有因樑國官僚機構及行政區劃第157章 自力更生第274章 慌不擇路第53章 月夜訪客第185章 喜慶新年第294章 俞家兩老第5章 流言四起第279章 女大當嫁第3章 靜齋家塾第248章 見賢思齊第233章 潞州之夜第81章 脫身之計第315章 皇帝態度第177章 夜語默默第59章 姐妹之爭第249章 各懷愧疚第45章 嚴苛師傅第227章 不肯放手第293章 傳去喜訊第224章 婚事瑣記(二)第238章 無名飛醋第237章 招募女兵第150章 玉人紅衣(一)第171章 事出有因第282章 疑點重重第127章 深山秘營第185章 喜慶新年第243章 深夜馳援(二)第154章 病歸祖宅第202章 人外有人第166章 咫尺難見本書人物表添加中第233章 潞州之夜第212章 南都一景第281章 故夫難離第175章 秦決身世第196章 碎日浮花第229章 靖帝親征第3章 靜齋家塾第3章 靜齋家塾第162章 臨別贈言第189章 世子回城第89章 衝冠一怒第95章 住進別苑第294章 俞家兩老第26章 陰差陽錯(二)第57章 各有各忙第48章 只有分離(一)第254章 準備撤離(二)第78章 計議離府第8章 社日辯冤暗戀成傷第109章 媒人進牢第210章 炎夏之日第285章 所見略同請假條第305章 氣壞太子第286章 主動出擊第59章 姐妹之爭第102章 新人舊人第289章 皇后宣戰第227章 不肯放手第128章 鬱悶端午第40章 賓主難契第250章 暗自心驚第2章 婚姻大事第191章 瓜熟蒂落番外二郡王殿下的皇帝保姆二第155章 書香門第第275章 夫妻懇談第189章 世子回城第278章 反間之計第269章 重回南都第327章 哭笑不得第296章 一場鬧劇第193章 差點氣跑暗戀成傷第8章 社日辯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