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之捌——定位

“天地初開,一切皆爲混沌,是爲無極;陰陽交合,陰陽二氣生成萬物是爲太極;清者上升爲天,濁者下沉爲地,分爲東、南、西、北四方,每方各有一神首鎮守,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是爲四象;智者伏羲,憑日月升降悟出乾坤之奧,從而創出八卦,分爲乾,坤,艮,震,巽,坎,兌,離,分別代表了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它參合倚仗了天地變化之術,發揮了各卦剛柔本性,將陰陽物理、社會進化、生產經驗包含於八卦卦義之中,可謂盡覽物性、窮探天理、洞悉人事,爲發現宇宙萬物的生命規律,後來由八卦圖又衍生出八門,休,傷,生,杜,景,死,驚,開。”

上述內容相傳源於《易經》,《易經》爲何書?是闡述天地世間關於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其中《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現存於世的只有《周易》。《易經》被譽爲諸經之首、大道之源”。

此書如此奧妙,那出自何人之手?相傳先由天皇伏羲氏作八卦圖,後由周文王姬昌撰寫《周易》,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孔子50多歲開始學易,經過多年研究,專門做了十篇解釋《周易》的文章,叫《十翼》,也叫《易傳》。周文王的《周易》再加上孔子的《易傳》後來統稱爲《易經》。

從伏羲、周文王到孔子,《易經》的形成就經歷了上古、中古和下古三個時代和三個聖人,它可謂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總源頭,也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

當代之人取《易經》部分理論用作占卜、風水測算,其已堪稱神奇,殊不知這只是其博大文化中的滄海一粟,衆多學者耗其一生也無法完全參透其書真諦。說了這麼多,如果沒有對《易經》有深層次的研究,相信諸位也跟我一樣,一臉茫然,不知所語吧?

不妨我換另外一種方法爲大家介紹。

諸位知道嗎?其實伏羲堪稱是中國最早的天氣預報播報員。在古時,人的科技和生產能力有限,出海捕魚一旦遇上大的風雨,就很容易遭遇不測,這個時候很多人出發前都非常謹慎。這個時候伏羲就爲大家做起了天氣預報員,告訴他們未來幾天的天氣狀況。

起初,很多人將信將疑,但後來時間久了,大家都發現伏羲對天氣的預測都非常準確,於是,所有人在出發前都去請伏羲預測天氣。後來去的人越來越多,伏羲有些忙不過來了,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於是他畫了一幅圖掛在了家的外面,並教會大家看此圖,慢慢的大家都懂得了預測天氣,這幅圖就是著名的《八卦圖》。

《八卦圖》真的這麼神奇,能預測天氣?事實證明答案是肯定的。道理說出來很簡單,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也就是我們說的陰陽,就像一座山,有向陽面,也就有背陰面,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在一定條件下二者會相互轉換。還是用山作說明,太陽從東邊升起,那麼山的東邊就成了陽面,當太陽從西邊落下的時候,西邊又成了陽面。“易”字有變化、更替、交換之意,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萬事萬物都有對立面,比如有太陽,就有月亮;有白天,就有夜晚;有男,就有女;二者相互對應,並不停轉換,跟哲學上的矛盾理論有些類似。

回到天氣預報上來,既然有晴,那就有陰,只要根據規律進行推演即可判斷,伏羲就是據此作了此圖,並教會了人們推演的方法。但因爲當時還沒有發明文字,所以只留下了一張圖。到了周文王的時候,他根據此圖,把其中的規律記錄、推演了出來,所以有了《周易》;後來,到了孔子時期,他爲了讓世人更能清楚《周易》的內容,所以撰寫了《十翼》進行解釋,也就有了今天的《易經》。

我這麼一說,是不是比之前的要容易讓人記憶和理解一些呢?

這纔是本章所說的重點——定位。不同的目標因爲受教育程度、文化存在差異性,所以對事物的認知皆不相同,如果一味的採用一直方法必然適得其反。此道理既適用於市場營銷,也適用於企業管理。

美國著名專家在其著作《定位》一書中說到:“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去創造某種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經存在的認知,去重組已存在的關聯認知。”這個說法,堪稱有史以來對美國營銷影響最大的觀念。

說的再簡單直白一些,就是不用具體去改變什麼事物,而是針對不同的人根據他的認知和喜好,用相對應的方法就能起到很好的傳播效果。

就像上文,其實我對《易經》也是一知半解,爲了告訴大傢什麼是《易經》,第一部分說得雲裡霧裡的,別說讀者,連我自己估計都快被搞暈了。但第二次,我用了天氣預報員的方式向大家介紹《易經》,比較直白,可能更容易讓大家所接受和認知。

不久前,我在某網站寫小說,小說主要是以盜墓爲主線,又貫穿了歷史元素。但網絡點擊量非常低,我推薦給身邊的朋友,反饋也不是太好。我再去看該網站點擊率較高的小說,發現盡是一些無厘頭的仙俠、穿越小說,一開始我不明白,後來用了《定位》思想,我也就想通了。

作爲網絡小說,大部分讀者介於16到28歲之間,看小說的目的只有一個,休閒、放鬆。而我的小說題材太過於厚重,誰會願意在休閒之餘去看一部歷史感沉重的小說呢?不僅得不到放鬆,反而耗費精力,閱讀量自然不高,這就是我定位上的失誤。

再說漢武帝,這位開天闢地的偉大君王,在我心目中可稱得上中國歷史上第二偉大的皇帝(第一是秦始皇)。在他親政後,審時度勢,力排衆議,大膽任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爲中國未來兩千年的傳統文化定下了基調,他精準的定位,爲漢王朝的發展增添極大的動力。

他是怎麼定位的呢?大漢建立之初,爲了休養生息,彌補幾百年的戰爭創傷,於是選擇了黃老學說,無爲而治。這裡我要說明一下,道家的“無爲”不是指不作爲。

《道德經》中的無爲而治,是老子對君王的告誡,不與民爭。老子認爲我無爲,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不過多地干預、充分發揮萬民的創造力,做到自我實現,走向崇高與輝煌。

但無爲而治的國策到了漢景帝劉啓即位後就出現了問題,中央專制皇權和地方諸侯國勢力的矛盾日益激化,御史大夫晁錯開始與漢景帝謀劃削藩,晁錯向景帝上《削藩策》,請求削減封地,收回旁郡,結果激起了七國之亂,七國打着“誅晁錯、清君側”的旗號向中央**發起進攻,萬般無奈下漢景帝只能棄車保帥,誅殺晁錯,晁錯最終成了這個政治變動的犧牲品。

到了漢武帝時期,民力已經休養的差不多了,中央集權的部署也應該開始着手實施了,所以黃老學說已經不適用於當時的情況,只能求變。法家在當時也不可取,因爲中央的集權能力已經無法施展法家的管理模式,權衡之下,漢武帝最終定位選擇了——儒家。

定位完成後,漢武帝開始修建明堂,仿照先人,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號,大肆宣揚儒家的等級思想,讓各方來朝,以樹立天子爲尊的思想觀念。久而久之,漢武帝的皇權終得以集中,爲後期的舉全國之力開疆拓土,建立龐大的漢帝國打下了夯實的基礎。在治國思想的定位上,漢武帝劉徹算是爲後人好好的上了一課。

再說到企業管理定位。正如馬斯諾需求原理所說的,各階層的人,所處的環境、等級不同,想要獲得的需求也不同,這對於管理者來說就少不了管理上的定位。

對於基層員工,更多應以物質激勵、崗位晉升來激勵;而對於中、高層員工更應該用企業未來發展藍圖來激勵,具體的比如股份、期權。

對於文化層級相對低的員工,你不能指望跟他說大道理,只需告訴他要做什麼、怎麼做、做的過程中注意什麼事項、做出的結果好壞有何獎懲即可。

而對於文化水平、思想覺悟較高的員工,更多的應該深入交談,理性勸導,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和自我完善、修復意識,這些方式方法都取決於管理者對員工的定位。

最後,再說說客戶定位。對於規模較大的企業,它可能更看重的是長期合作、戰略共贏,所以它在選擇合作伙伴時應該更看重其產品質量、企業誠信、發展理念及深入合作的匹配度;而規模相對小的企業,則更看重眼前的利益,比如價格、貨款賬期、供貨時間等。

而企業在選擇與這些客戶合作時,定位就顯得尤爲重要,首先要分析企業的自身優勢,到底側重於哪一方面。“物美價廉”是一個不太可能實現的理想,“物美”的產品一般不可能“價廉”。市場上的客戶不可能全是你的客戶,所以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定位選擇,到底是要選擇期望“物美”的,還是追求“價廉”的,只有定位精準了,投其所好,纔會事半功倍。否則,如果市場定位不明確,反而會迷失,想抓大客戶,可質量又跟不上,想抓小客戶,價格又下不來,最後搞得自己都不知道如何取捨。

請相信我一句話:一個正常人,絕不可能一次性買兩輛車時,一輛是奧迪,一輛是奧拓,他的價值觀不會在短期內存在這麼大的差異。

就拿我自己舉例,高中時,我覺得買車就要小巧、精緻、省油、便宜,奧拓最適合;可現在我到了三十多歲的年紀,我覺的買車就要厚重感強、質量好、安全性能高,所以我考慮奧迪。

同一市場上,不同階層的人、不同年齡段的人、來自不同地域的人,在購買觀念上都存在差異;同一企業中,不同級別的人、不同學歷的人、不同崗位的人,在世界觀上認知都會不同;所以作爲企業老闆或是管理人員,在面對這些情況時,一定要深入瞭解,找準定位,從而達到更好的預期效果!

人篇玖——績效與情商人篇叄——“逐利者”術篇伍——造勢人篇貳——初步識人術篇肆——品牌價值術篇玖——建立歸屬感法篇伍——法的“特性”術之柒——鬼谷子法篇叄——商鞅說法術篇陸——韓非子的《五蠹》術篇壹——財、貨、場、營銷術之捌——定位術之捌——定位人篇柒——精神世界極大化法篇壹——“我爲法人”附文一:企業管理術篇拾——帝王之術人篇玖——績效與情商術篇玖——建立歸屬感人篇伍——什麼是企業文化?術篇肆——品牌價值人篇肆——“逐利者的”管理法篇伍——法的“特性”人篇叄——“逐利者”術篇陸——韓非子的《五蠹》術篇伍——造勢人篇壹——何爲人性術篇叄——宗教之用法篇壹——“我爲法人”術之柒——鬼谷子法篇肆——商鞅的演講人篇伍——什麼是企業文化?附文一:企業管理術篇壹——財、貨、場、營銷人篇伍——什麼是企業文化?人篇陸——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法篇壹——“我爲法人”術篇玖——建立歸屬感術之捌——定位法篇肆——商鞅的演講術篇玖——建立歸屬感人篇肆——“逐利者的”管理人篇肆——“逐利者的”管理術篇伍——造勢人篇捌——企業英雄人篇柒——精神世界極大化法篇貳——法的起源人篇拾——金庸筆下的“完人”人篇壹——何爲人性人篇伍——什麼是企業文化?人篇貳——初步識人術篇叄——宗教之用法篇叄——商鞅說法人篇伍——什麼是企業文化?人篇拾——金庸筆下的“完人”附文一:企業管理術之捌——定位人篇肆——“逐利者的”管理術篇伍——造勢術篇壹——財、貨、場、營銷術篇肆——品牌價值術篇玖——建立歸屬感人篇貳——初步識人術篇玖——建立歸屬感人篇拾——金庸筆下的“完人”術篇伍——造勢法篇伍——法的“特性”術篇肆——品牌價值人篇肆——“逐利者的”管理術之柒——鬼谷子術篇陸——韓非子的《五蠹》附文一:企業管理人篇壹——何爲人性人篇壹——何爲人性人篇肆——“逐利者的”管理人篇玖——績效與情商人篇陸——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術之柒——鬼谷子術篇拾——帝王之術術之柒——鬼谷子術篇伍——造勢術篇叄——宗教之用術篇陸——韓非子的《五蠹》術之柒——鬼谷子人篇柒——精神世界極大化人篇貳——初步識人人篇拾——金庸筆下的“完人”法篇壹——“我爲法人”法篇肆——商鞅的演講法篇壹——“我爲法人”術之捌——定位人篇玖——績效與情商
人篇玖——績效與情商人篇叄——“逐利者”術篇伍——造勢人篇貳——初步識人術篇肆——品牌價值術篇玖——建立歸屬感法篇伍——法的“特性”術之柒——鬼谷子法篇叄——商鞅說法術篇陸——韓非子的《五蠹》術篇壹——財、貨、場、營銷術之捌——定位術之捌——定位人篇柒——精神世界極大化法篇壹——“我爲法人”附文一:企業管理術篇拾——帝王之術人篇玖——績效與情商術篇玖——建立歸屬感人篇伍——什麼是企業文化?術篇肆——品牌價值人篇肆——“逐利者的”管理法篇伍——法的“特性”人篇叄——“逐利者”術篇陸——韓非子的《五蠹》術篇伍——造勢人篇壹——何爲人性術篇叄——宗教之用法篇壹——“我爲法人”術之柒——鬼谷子法篇肆——商鞅的演講人篇伍——什麼是企業文化?附文一:企業管理術篇壹——財、貨、場、營銷人篇伍——什麼是企業文化?人篇陸——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法篇壹——“我爲法人”術篇玖——建立歸屬感術之捌——定位法篇肆——商鞅的演講術篇玖——建立歸屬感人篇肆——“逐利者的”管理人篇肆——“逐利者的”管理術篇伍——造勢人篇捌——企業英雄人篇柒——精神世界極大化法篇貳——法的起源人篇拾——金庸筆下的“完人”人篇壹——何爲人性人篇伍——什麼是企業文化?人篇貳——初步識人術篇叄——宗教之用法篇叄——商鞅說法人篇伍——什麼是企業文化?人篇拾——金庸筆下的“完人”附文一:企業管理術之捌——定位人篇肆——“逐利者的”管理術篇伍——造勢術篇壹——財、貨、場、營銷術篇肆——品牌價值術篇玖——建立歸屬感人篇貳——初步識人術篇玖——建立歸屬感人篇拾——金庸筆下的“完人”術篇伍——造勢法篇伍——法的“特性”術篇肆——品牌價值人篇肆——“逐利者的”管理術之柒——鬼谷子術篇陸——韓非子的《五蠹》附文一:企業管理人篇壹——何爲人性人篇壹——何爲人性人篇肆——“逐利者的”管理人篇玖——績效與情商人篇陸——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術之柒——鬼谷子術篇拾——帝王之術術之柒——鬼谷子術篇伍——造勢術篇叄——宗教之用術篇陸——韓非子的《五蠹》術之柒——鬼谷子人篇柒——精神世界極大化人篇貳——初步識人人篇拾——金庸筆下的“完人”法篇壹——“我爲法人”法篇肆——商鞅的演講法篇壹——“我爲法人”術之捌——定位人篇玖——績效與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