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歷史舞臺

在蒙古族中還有一種男女相愛的信物叫“哈布特格”,它是佩掛在蒙古袍上的一種飾物,一般都是由姑娘親自繡制。小夥子在擇偶時,都要看對方的“哈布特格”繡得怎麼樣,如果繡得精美,說明姑娘是一個勤勞能幹的姑娘,將來日子一定會安排得很好。

蒙古族的婚禮既隆重又獨特,尤其是鄂爾多斯草原上蒙古族傳統婚禮更具特色。鄂爾多斯婚禮已有700多年的歷史。

鄂爾多斯婚禮大多在臘月獲正月間舉行。青年男女經過家長說媒定親之後,姑娘除梳一條大辮子之外,還要在前額兩邊各梳6條小辮,這標誌着姑娘已經定親待嫁了。

雙方選定吉日後,分別邀請各自的親朋好友。舉行婚禮那天,來賓們都要穿上漂亮的衣服,騎上高頭大馬,帶着禮物去新郎新娘家祝賀。

新郎迎親都是在傍晚時分啓程,他們帶着弓箭、食品和禮物,騎着駿馬。行前,新郎要把一隻灌滿了酒的小白瓶藏在馬鞍下或馬鬃裡面。

新郎和迎親隊伍在黑夜中到達新娘家。他們按照習慣要先繞着屋子轉一圈,然後將一條哈達獻給那些操辦婚事的炊事長,並贈送一隻剝好的小羊,以表敬意。這時,新郎也將帶來的弓箭放在象徵鄂爾多斯勇敢精神的瑪尼宏旗標前。新娘的夥伴們則迫不及待地在新郎的座騎上尋找那隻小酒瓶。

迎親隊將所帶的禮物和食品逐一交給新娘家。主賓在互換鼻菸壺,表示問候以後,新郎向在座的女方主婚人、岳父、岳母及賓客們行磕頭禮。在女方盛大的婚宴上,人們一邊狂飲,一邊進行饒有風趣的對唱。就在人們痛飲狂歡之際,有人將新郎引進新娘的房間,他在那裡還要經過一番考驗,比如當新郎一坐定,就有人拿來一塊煮熟的羊頸骨,請新郎把它拗成兩斷,意在看新郎的力氣有多大。如果新郎拗不斷,人們便乘機起鬨取笑。當天晚上,新娘還不離開家,她和好友邊說邊哭,依依惜別。爲了表達姐妹們的挽留之情,她們將自己身上的腰帶解下來聯結在一起,先從新娘這邊的袖口穿進,再從那邊的袖口穿出,然後其它姑娘也照此辦理,聯結起的腰帶從每位姑娘的袖口穿過後,大夥兒緊緊抱在一起,用這種方式來表達難分難捨之情。

在女家經過通宵達旦歡樂之後,次日凌晨,迎親隊接着新娘要啓程了,由女方賓客組成的送親隊一同前往。在娶親路上,按照習俗,男女雙方都要設法搶先到男家,女方中一人有意搶去伴郎頭上的帽子,挑在馬鞭上,然後扔到地上,讓新郎下馬撿帽,這樣勢必耽誤時間,女方伴娘便可搶先而行。但男方也有高招,在離新郎家不遠的地方設一酒席,招待女方,女方伴娘一喝酒,男方便調換最強壯的駿馬,搶先到家。一路上便是這樣追逐嬉戲,縱馬奔騰,充滿着情趣。

娶親到家後,新郎、新娘還要拿着馬鞭,雙方通過兩堆旺火,以示愛情的忠貞不渝,又隱含着純淨、避邪和興旺之意。

這時新郎的父母出來把新娘迎回洞房。進門後,新郎的母親按照蒙古族婚禮的習慣,將新娘的紅面紗輕輕地揭去,然後新娘向新郎的父母行蒙古禮。接着,新郎手執銀壺,新娘手捧酒盤,逐一敬酒。新郎給女方的送親賓客敬酒;新娘給男方的賓客敬酒。敬酒時,在場的人們歌樂四起,年輕的男女牧民翩翩起舞。這樣的婚禮夜以繼日連續進行兩天,盡興的人們才陸續離去。

居住在內蒙東部以及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的蒙古族,在舉行婚禮時,還有一種搶枕頭的習慣。

姑娘出嫁前,父母要爲她在自己居住的蒙古包旁,搭一個新的蒙古包。出嫁這一天,要把送給新娘的嫁妝,一件件陳設在新蒙古包內。陳設完畢時,女方由四個身強力壯的漢子抱着一個木製的一米多長的大枕頭走向蒙古包,這時男方的四個小夥子便上前搶奪。雙方八人你搶我奪,都不輕易鬆手,直到精疲力竭。之後雙方共同將大枕頭放在牀上,便算儀式告一段落。

!#10852a530447

“鷹手營子”取代“悶葫蘆場”,走上這個地區名稱的歷史舞臺,是在清朝時期。清初,人煙稀少的鷹手營子,有邊、趙、李、李四戶人家遷此定居,爲專職的朝廷鷹手,其中一戶李姓在家譜中有記載。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動工興建承德避暑山莊。把圍場縣闢爲皇家獵苑。之後又把悶葫蘆場,作爲皇家的訓鷹場。

那時當地鷹非常多,其中人們經常見到的是蒼鷹(俗稱鳥鷹或黃鷹)。自古,中華民族就推崇鷹這種奮揚威武的精神和披風搏殺的英雄氣概。《詩經·大雅·大明》有“維師尚父,時維鷹揚”句。隋朝在武將中極力提倡鷹的奮揚威武精神。設置驃騎將軍府,每府置驃騎、車騎二將軍。公元607年改驃騎府爲鷹揚府,改驃騎將爲鷹揚將軍,車騎將軍爲鷹擊郎將。近代梁啓超《少年中國說》有“鷹隼試翼,風塵翕張”句。關於大批馴鷹使其成爲狩獵工具的史料記載,亦始見於《隋書》:“徵天下鷹師悉集東京,至者萬餘人。”唐代沿襲了前朝飼鷹遺風,專設鷹坊,由官府管轄。朝庭與民間養鷹之風日盛,杜甫的“萬里寒空只一日,金眸玉爪不凡材”;柳宗元的“凜然空翻剪荊棘,下攫狐兔騰蒼茫”;王摩潔“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均聲情並茂的道出了獵鷹的敏捷與氣勢。宋朝蘇東坡駕鷹出獵的昂揚氣概家喻戶曉:“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崗。”極善狩獵的滿族人進關後,帝王與貝勒們每年冬天都要舉行聲勢浩大的圍獵活動。把前朝的鷹師改稱鷹手了。鷹手們“熬鷹”是最苦的差事。卻往往使人精疲力盡。據當地老人介紹剛捕的幼鷹,野性很大,必須晝夜看寧,不讓它閉一下眼,睡一會兒覺,也不許吃東西,僅喂水。不食不眠少則10天多則月餘。再補以肉食,使之恢復原來的體力,再稍事訓練即成獵鷹。獵鷹是滿人的朋友,每一隻獵鷹只爲自己的主人撲獵,按滿人習俗,來年春天要把它放歸山林,再捕幼鷹再訓成新的獵鷹。在康熙皇帝61年的帝王生涯中,41次到達木蘭圍場。在狩獵活動中,所用的獵鷹大部分是悶葫蘆場的“鷹手”們訓養出來的優等蒼鷹。這裡的“手”,指專司或專精其事的人。清初,悶葫蘆場是鷹手的營地,故爲“鷹手營子”。

鷹手營子向西8公里,有個叫“馬圈子”的地方。相傳明末清初農民起義軍首領竇爾墩(又稱竇二墩)曾在此安營紮寨,抗擊清軍。這裡地域開闊,依山傍水,土沃草豐,適於放牧,竇爾墩遂將此闢爲放牧戰馬之地。到了乾隆年間,這個地方成了一處專門爲皇家狩獵專用的馴馬場,據介紹,從塞外挑選良種馬匹,在此地經過馴馬師的精心馴化,再由上方委派專人來從中挑選優種馬。每年八月份,由本族德高望重之人監護同各種貢品送達朝廷。如今,這個馴馬場已是鷹手營子礦區一個鎮,因其位於柳河北岸故名“北馬圈子”,該鎮有一條主街叫“御馬街”。鷹手營子在清代享有“後龍風水”禁地之待遇。獲此殊榮源於她的區位優勢。她位於河北省中北部,承德市西南110公里,燕山山脈主峰霧靈山東麓,距清東陵60多公里。順治十八年(1661年)在遵化縣馬蘭峪始建皇陵——清東陵。康熙二年(1663年)以昌瑞山(原名鳳台嶺)爲界,將清東陵境域方圓幾百裡範圍劃分爲“前圈”和“後龍”兩部分。前圈是清東陵陵寢分佈的地方,面積48平方公里,以圍牆爲邊界標誌;後龍是風水區域,昌瑞山以北的興隆、鷹手營子(時屬遵化縣的特別區)的金扇子、四方洞等被劃爲“後龍風水”禁地,主要以木樁和界石爲界標。

“後龍”區域圈定後,清政府爲了防止火災的發生開設了兩條火道,即內火道和外火道,就是今天人們說的防火隔離牆。具體說,內火道就是在“後龍”風水區域內的東、西、北三面開割一條寬三十丈(約合91米)、長41公里火道。東線在今八卦嶺、掛蘭峪境內,西線在今天南雙洞境內。雍正、乾隆年間,三次將“後龍”風水禁區範圍向北擴展,開割外火道。外火道寬約二十丈(約61米),長160公里,主要以木樁爲邊界標誌,木樁分爲紅、白、青三種顏色,沿火道內側每公里埋設紅樁六根,160公里共埋設960根,嚴禁採樵。後來,在紅樁大道以外選扼要之處安設界石,有一塊界石就立在北馬圈子鎮金扇子溝口。傳說,有一個負責保護風水禁地的清政府官員叫護林官,帶着屬下沿火道視察,走到現在的金扇子溝口又累又熱,坐在界石邊搖扇歇息,隨手把扇子放在界石旁,當他歇夠起身走出很遠後,才發現扇子落在歇息處。於是,派人尋找,拿到扇子後,爲了記住這個地方,他給起名爲金扇子,這就是金扇子村名字的由來。金扇子是不是用金子製作的扇子,從剛纔的故事中得知,金扇子之“金”一是代表皇權至尊,二是代表身份和地位的高貴,與扇子的材質是否爲金子無關。爲確保“風水”區域的安全,在埋設紅樁、界石之後,又沿外火道二十丈外另立白樁(本色木樁)960根與紅樁相對。這些白樁與火道界石依次連接,界石上寫着“風水外界”四個字。紅樁爲內界,白樁爲外界。又距紅白樁十里設立青樁300根。其中,光在老廠子南邊地界內就增設青樁34根。到了道光年間,紅樁火道圍牆245公里,青樁527公里。

第51章抹去了淚跡第41章破布條第9章下意識第27章我來瞧瞧第18章毫不忌諱第2章歷史舞臺第51章抹去了淚跡第15章孽緣第27章我來瞧瞧第33章不夠資格第5章別愣神第18章毫不忌諱第21章唸叨規矩第43章一起離開第50章平安符第46章栩栩如生第52章沒有消息第26章郎情妾意第22章侍寢有功第13章你去勸勸第26章郎情妾意第50章平安符第10章佟妃娘娘第5章別愣神第7章福了福身第8章冷清清第3章清代皇后第40章桂花香第2章歷史舞臺第35章御花園第38章眼眶一熱第34章起身第31章狂躁不安第37章雲雨盡歡第22章侍寢有功第7章福了福身第34章起身第14章謝恩第31章狂躁不安第48章心領神會第9章下意識第32章朝思夜想第51章抹去了淚跡第39章聚首第32章朝思夜想第17章養子第7章福了福身第28章經書第34章起身第55章皇上親自記的名第57章大婚第12章我便認命第23章親母第52章沒有消息第7章福了福身第3章清代皇后第24章落花人獨立第31章狂躁不安第45章雪景第8章冷清清第9章下意識第30章星空滿天第19章鞠了三躬第37章雲雨盡歡第42章請安第6章夢中的你第29章睜開眼睛第26章郎情妾意第30章星空滿天第22章侍寢有功第7章福了福身第51章抹去了淚跡第56章晚膳第17章養子第28章經書第14章謝恩第32章朝思夜想第15章孽緣第55章皇上親自記的名第34章起身第49章我不會的第33章不夠資格第34章起身第47章怎麼會不明白第4章順治十三年第2章歷史舞臺第34章起身第46章栩栩如生第10章佟妃娘娘第52章沒有消息第10章佟妃娘娘第39章聚首第22章侍寢有功第32章朝思夜想第54章威武第20章數據第8章冷清清第31章狂躁不安第53章慈寧宮第42章請安
第51章抹去了淚跡第41章破布條第9章下意識第27章我來瞧瞧第18章毫不忌諱第2章歷史舞臺第51章抹去了淚跡第15章孽緣第27章我來瞧瞧第33章不夠資格第5章別愣神第18章毫不忌諱第21章唸叨規矩第43章一起離開第50章平安符第46章栩栩如生第52章沒有消息第26章郎情妾意第22章侍寢有功第13章你去勸勸第26章郎情妾意第50章平安符第10章佟妃娘娘第5章別愣神第7章福了福身第8章冷清清第3章清代皇后第40章桂花香第2章歷史舞臺第35章御花園第38章眼眶一熱第34章起身第31章狂躁不安第37章雲雨盡歡第22章侍寢有功第7章福了福身第34章起身第14章謝恩第31章狂躁不安第48章心領神會第9章下意識第32章朝思夜想第51章抹去了淚跡第39章聚首第32章朝思夜想第17章養子第7章福了福身第28章經書第34章起身第55章皇上親自記的名第57章大婚第12章我便認命第23章親母第52章沒有消息第7章福了福身第3章清代皇后第24章落花人獨立第31章狂躁不安第45章雪景第8章冷清清第9章下意識第30章星空滿天第19章鞠了三躬第37章雲雨盡歡第42章請安第6章夢中的你第29章睜開眼睛第26章郎情妾意第30章星空滿天第22章侍寢有功第7章福了福身第51章抹去了淚跡第56章晚膳第17章養子第28章經書第14章謝恩第32章朝思夜想第15章孽緣第55章皇上親自記的名第34章起身第49章我不會的第33章不夠資格第34章起身第47章怎麼會不明白第4章順治十三年第2章歷史舞臺第34章起身第46章栩栩如生第10章佟妃娘娘第52章沒有消息第10章佟妃娘娘第39章聚首第22章侍寢有功第32章朝思夜想第54章威武第20章數據第8章冷清清第31章狂躁不安第53章慈寧宮第42章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