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血火_第五五五章 又是龍年

bookmark



第五五五章 又是龍年

吃着從浙江送來的海鮮,蔣介石感覺不到什麼鮮味,巨大的壓力已經讓他睡不安寢食不知味,味若嚼蠟般的吃了兩口龍蝦,蔣介石放下了手裡的刀叉。

“再吃點吧,身體要緊。”宋美齡說。

“吃不下。”蔣介石站了起來,他越加瘦了,身上的棉袍顯得很空蕩,寬寬的袖口露出兩支皮包骨頭的手腕,手背上青筋暴出。過了年,他就五十三歲,已經過了知天命的歲數,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知了天命。

1939年,是他十分痛苦的一年,這一年,經歷的事不少,歐洲戰爭的暴發,南洋中南國的擴張,日本佔領河南安徽全省,西北政府吞併了盛世才,汪精衛在南京成立僞政府,美國發生海嘯般的大股災……湯恩伯死了、萬耀煌死了、張自忠走了、商震殘了……關麟徵的左肩打斷了一條韌帶,從此左手臂只能往前後擺,不能往左右移,按照他自己的說話,今後用左手行希特勒禮,肯定行得很標準。衛立煌在淮安得了一條命,在病牀上呆了一個多月下能下地,今後,他和他的新編第二十集團軍想回到抗日前線,只怕也難了。

湯恩伯和萬耀煌的喪事,辦得很隆重,各地都派了人來,卻都是一些位高權不重的人,廣西是張治中,福建是李濟深,都是一些只管黨務不務政事和軍事的人,廣東更是敷衍,派出的竟然是早就淡出政局的許崇智。雲貴川到是很整齊,貴州是薛嶽,雲南是龍雲,四川是劉伯堅,都是一把手,算是給了面子。綏北派出的是周恩來,西北和熱察估計是以綏北馬首是尊,就沒有另外派人來。淮海張雲逸,江浙黃紹竑,蘇祿國和中南國很明顯是定爲國際外交關係,派來的都是外長,蘇祿國是王寵惠,中南國是黃文歡,態度很明確,不想是中國有太多的軍事往來。唯一出彩的是,中南國總統陳維政親手寫了一愊輓聯,上面四個大字:血沃中華。字寫得極好,很有章法,氣勢恢宏,王者風範,于右任等書法大家也讚歎不已。

日本三路圍攻湖北已經形成,由誰擔綱迎擊三路日軍,蔣介石心裡沒有譜,參謀部的張發奎何應欽顧祝同,似乎都不是合適的人選,自己頂硬上,似乎能力也有所不逮。

百萬大軍,可用之人越來越少,中華大地,屬於自己的土地越來越少,黨國前途黯淡,他又一次想到了搬遷。問題是何去何從,他發現自己已經無路可走。1940年,又是龍年,神龍擺尾還是龍飛沖天,不會是龍戰於野見龍在田吧,見龍在田與虎落平陽從字面上看是一樣的。

蔣經國和蔣緯國都回來了,跟楊遇春一起在蔣府過年,蔣緯國跟楊遇春同機返回,黃中恆讓他回來代表第三戰區向委員長祝賀新年,蔣經國則是一家四口,帶着五歲的兒子蔣孝文和三歲的女兒蔣孝章,目的也是想讓孩子們的笑聲融化一下他們祖父心中的寒冷。楊遇春和蔣氏兄弟喝着酒,孔老二則陪着宋美齡說着話,蔣方良喂着女兒,讓五歲的兒子蔣孝文去跟爺爺聊天。作爲中俄混血兒,蔣孝文有着洋娃娃般的外表,白裡透紅的臉,高高的鼻子,清亮的雙眸。一口標準的寧波奉化口音讓蔣介石聽起來特別舒服。

“爺爺,我們去放鞭炮好嗎?”走過去,拉着蔣介石空蕩蕩的袖子,蔣孝文說。

蔣介石楞了一下,很多年沒有人向他提出這種要求了,不由心情大樂:“好啊!讓表伯父給點上一支香,我帶你去院子裡放鞭炮。”

蔣介石和宋美齡信奉的是耶蘇基督,不燒紙錢不燒香,家裡早就沒有這類的存貨,王世和手忙腳亂也不知能在什麼地方找到香,只好弄了一根香菸點起來,讓孩子拿給蔣介石。蔣介石接過

香菸,笑了笑,很長時間沒有碰這玩意了,居然鬼使神差送進嘴邊吸了一口,然後就是沖天的咳嗽聲。宋美齡聞聲想站起來,被孔老二拉住,蔣經國也想來看看,被楊遇春按住,說:“別去影響他,讓委員長吃一點人間煙火,感覺一下天倫之樂。”一旁的蔣緯國笑了,人間煙火,天倫之樂,還真是他這個便宜老子最缺少的。

拿着叔叔給他從龍遊帶來的煙花,蔣孝文三步兩跳的走在前頭,蔣介石也彷彿找到了童趣,跟着孩子走了出去,不一會,院子裡就傳來稀稀拉拉的煙花爆竹聲和孩子的高叫聲,屋子裡靜悄悄的,大家的心思都不再放在吃食上,注意力都在院子裡。也許是受到孩子天真笑聲的感染,不久,居然聽到了蔣介石的笑聲,笑得很歡快,很陌生,笑得屋裡的宋美齡兩滴淚珠直接落到孔老二的手背上。

“喝酒吧!”楊遇春說。

“好!喝酒!”蔣經國回答得十分乾脆。

菜很豐盛,蔣氏兄弟知道老蔣簡樸,不帶菜回來,這個年也會與平日無異,蔣經國帶回南昌臘味雞鴨魚肉,蔣緯國從龍遊帶來蚶子蝦蟹海蟄幹、雷筍泥螺芋艿頭,主食是正道的奉化千層餅。蔣緯國拿出一瓶熱在邊爐上的浙江黃酒,給另外兩位滿上,說:“武漢真沒有過年的氣氛,鞭炮聲也沒有聽到幾聲,不象龍遊,過了小年之後,晚上就炮聲不絕了。”

蔣緯國喝了一口酒,說:“武漢,再過不久估計就不用再聽鞭炮聲,而是聽到真炮聲了!這個酒不行,我喝習慣了伏特加之類的烈酒,對黃酒有點不能接受。”

“那就換酒,換茅臺。”楊遇春指着不遠處的酒櫃說:“反正委員長又不喝酒,薛伯陵送來的酒沒人喝,不如我們把它消滅。”

聽到楊遇春的話,宋美齡笑了,親自走到酒櫃前,拿出一瓶茅臺,對蔣經國說:“你們兄弟們只管喝,喝不完的,全部打包帶走。”

吃完年飯,楊遇春和孔令俊開着小車,行進在無人的街道上。夜很黑,路也很黑,車燈打出去,映出兩道昏黃。街上沒有人,連野狗也不多見一條,甚至連老鼠也沒有見到一隻,楊遇春感覺到,日本人還沒有來,這座城市就已經淪陷了。

開春氣溫回升,人們的心越加變冷,所有的人都知道,只要春回大地,緊接而來的就是日軍的進攻,湖北,在這1940年,將走向何方!

讓武漢參謀總部大跌眼鏡的是,當所有的人都準備好迎戰三路大軍時,卻是第四路大軍首先拉開了戰爭的帷幕,第四路大軍,就是越過秦嶺的日軍華北方面第四軍。

秦嶺,西起崑崙,中經隴南、陝南,東至鄂豫皖—大別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張八嶺。其範圍包括岷山以北,隴南和陝南婉蜒於洮河與渭河以南、漢江與嘉陵江支流白龍江以北的地區,東到豫西的伏牛山、熊耳山,在方城、南陽一帶。

廣義的秦嶺是長江和黃河流域的分水嶺。秦嶺以南屬亞熱帶氣候,自然條件爲南方型,以北屬暖溫帶氣候,自然條件爲北方型。秦嶺南北的農業生產特點也有顯著的差異。因此,長期以來,人們把秦嶺看作是我國“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線。[

由於山脈斷陷,形成南襄隘道,在豫、鄂交界處爲桐柏山,在豫、鄂、皖交界處爲大別山。陝西一帶是秦嶺的中段,稱爲終南山,主要山嶺有四方臺、首陽山、終南山和東光禿山等,東西向延伸的古道嶺、海棠山和羊山,山勢低緩而破碎。

冬天到了,秦嶺以北的關中地區寒風凜冽,冰天雪地,人們守着熱炕、爐火,才能度過這個寒冷的季節;而秦嶺以南與關中地區僅一山之隔的漢中盆地,卻依然青山綠水,春意

融融。人們盡情享受陽春三月般的舒適與溫暖。而這條秦嶺,也成了冬天的畏途,“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膾炙人口。

就在這條融雪的小路上,華北方面軍第四軍36師團,在舞伝男的率領下,居然從西安出發,從周至翻過秦嶺到佛坪,沿着儻駱道直殺洋縣,威脅漢中。當漢中盆地的老百姓看到一身雪花的日本人出現在眼前時,元霄節尚未過去,大年未能過完,戰爭已經暴發。

知道日軍殺到,漢中守備軍司令第四集團軍司令蔣鼎文第一個念頭就是跑,這位長腿將軍從洛陽跑到西安,又從西安跑到漢中,這回,被舞伝男堵住了東逃的路線,往西是四川的廣元和巴中,無處可跑,蔣鼎文竟然有了投降的衝動。

第四集團軍的司令蔣鼎文,字銘三,浙江省諸暨人。國軍 “雙料”高級將領,不僅被稱爲蔣介石的“五虎上將” 之一,而且還被稱爲是何應欽的“四大金剛”之一。早年畢業於浙江陸軍講武學堂。曾參加討伐陳炯明、北伐戰爭、蔣桂戰爭、蔣馮閻戰爭,第三、第五次對井岡山的“圍剿”,算是國軍的重要將領之一。他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10歲時入私塾讀書,15歲時進入縣立中學就讀。武昌起義爆發。年僅16歲的蔣鼎文立即投筆從戎,參加了革命隊伍行列。從他的資歷上,發展上,從軍歷史上怎麼看他都不是一個貪生怕死之人,爲什麼在抗日戰場上一敗再敗,從無一絲進取精神,這還得從他率領的部隊說起。

第四集團軍於1937年8月中旬奉令組建,由兩支部隊爲基礎建立,卻沒有一支是蔣鼎文的看家部隊。其中一支是1934年福建蔡廷鍇半獨立時,由之前閩省綏靖區的部隊組合成兩個師,宋天才任師長的第75師和陳琪任師長第80師,這兩個師合編成88軍,軍長由陳儀擔任。另一支是原楊虎城將軍第十七路軍孫蔚如部。西安事變後,楊虎城出國考察,軍政部對十七路軍進行整編,拆併爲兩個軍一個旅,是爲陸軍第27路軍和第38軍及第20獨立旅,陸軍第27路軍司令馮欽哉依附蔣介石後,第27路軍參加保定戰役和娘子關戰役,損失嚴重,又沒有補給,被軍政部左調右調,拆得七零八落。第20獨立旅王勁哉被逼得遠投南京。第38軍編入第四集團軍,由孫蔚如任軍長,轄趙壽山17師和李興中177師兩個整編師及教導團和騎兵團兩個直屬團。第四集團軍就由第88軍和第38軍組成,作爲司令的蔣鼎文,主要工作不是作戰,居然是想辦法逐步剝奪楊虎城的軍事影響力。由此可見,蔣介石對於西安事變是刻骨銘心的,對於張學良楊虎城的恨也是發自內心的,爲了消除張楊的影響,是不惜一切代價的。

自從蔣鼎文接手這樣一支隊伍開始,就不再以軍事訓練和戰鬥爲目的,而是怎麼腐敗怎麼做,怎麼頹廢怎麼玩,所以就不難解釋爲什麼蔣鼎文主政西北期間,濫用職權大發國難財的原因了。他深知蔣介石對下屬“只准腐化,不準惡化”的政策,更深知蔣介石要用事實證明楊虎城的十七路軍是如何的徇私枉法,貪污成性,狂嫖濫賭,是有名的腐化軍。蔣鼎文雁過拔毛,也不虧待了自己,通過貪污受賄、投機經商所聚斂的私產,數額巨大。因爲長期淫亂生活,蔣鼎文染上了嚴重的性病,由花柳病專家楊槐堂作爲貼身醫生,專給他治性病,楊槐堂也因此受寵,一直追隨蔣鼎文做到軍醫處長,當時在軍中成爲笑柄。日本侵略軍在黃河北岸濟源縣一帶,到處張貼蔣鼎文一手抱美人,一手提鈔票的宣傳畫,刻畫得入木三分。

因此,這樣一支部隊,戰鬥力低下是衆所周知的,面對洋縣的舞伝男日軍36師團,結局可想而知。

(本章完)

第十一卷 涅磐_第*二章 如意算盤第十一卷 涅磐_第六三六章 漫天灰塵第九卷 能源_第五四七章 坦克陷阱第八卷 熔爐_第四一八章 儲水養魚第七卷 淞滬_第三四四章 禍水南引第七卷 淞滬_第三三九章 換位思考第七卷 淞滬_第三六八章 談笑破敵第一二九章 金牌免死第十卷 血火_第五六五章 青橋激戰第十一卷 涅磐_第六三九章 晉式早茶第四部 縱橫_第一八七章 襲擊警局第八卷 熔爐_第四二○章 智者無敵第五卷 征途_第二○三章 清明祭祖第四部 縱橫_第一八五章 日本走私第十一卷 涅磐_第六三三章 七件衣服第九卷 能源_第五一三章 三低一高第八卷 熔爐_第四一九章 強者生存第七卷 淞滬_第三三四章 天雷地火第五卷 征途_第二二一章 出征呂宋第七卷 淞滬_第三六三章 戰場異樣第八卷 熔爐_第四四四章 鐵軍血將第八卷 熔爐_第四八八章 黃河船工第八卷 熔爐_第四六三章 黃海魚生第七卷 淞滬_第三七四章 日械川軍第九卷 能源_第五三六章 放二攻一第七卷 淞滬_第三二三章 海基陸用第十卷 血火_第五八二章 所用其極第七卷 淞滬_第三○五章 士兵基礎第五卷 征途_第二○五章 滿目瘡痍第四部 縱橫_第一七二章 軍艦北行第○○五章 裝萌扮傻第七卷 淞滬_第三二七章 神來之筆第十卷 血火_第五八九章 徵天殺器第○一五章 上山拉練第○六一章 緊急調防第四部 縱橫_第一九九章 蕩蕩雄魄第○六七章 主席夫人第四部 縱橫_第一五二章 分省管理第七卷 淞滬_第三七四章 日械川軍第十卷 血火_第五七五章 鱷龜土鱉第一三一章 雞飛蛋打第六卷 風雲_第二八五章 甘肅攻略第○二七章 上兵伐謀第八卷 熔爐_第四五五章 誰是智者第○○一章 再見天日第九卷 能源_第五三四章 六車軍需第七卷 淞滬_第三○八章 主席賣國第一一六章 鐵皮破車第八卷 熔爐_第四九六章 東方教父第七卷 淞滬_第三三五章 鋼鐵碰撞第一三一章 雞飛蛋打第十卷 血火_第五九○章 國民禮堂第七卷 淞滬_第三○九章 出賣國寶第十卷 血火_第五七七章 李德蒙難第十一卷 涅磐_第*九章 各抒己見第六卷 風雲_第二六六章 半夜襲營第七卷 淞滬_第三三○章 全面整編第八卷 熔爐_第四一五章 慷慨老蔣第九卷 能源_第五二○章 白袍幽靈第七卷 淞滬_第三七九章 戰時經濟第五卷 征途_第二二九章 滑躍起飛第五卷 征途_第二一一章 五年淪回第十卷 血火_第五八五章 連橫合縱第○一五章 上山拉練第八卷 熔爐_第四三八章 席捲蘇北第九卷 能源_第五三九章 盤點戰力第十一卷 涅磐_第六一七章 峰迴路轉第五卷 征途_第二三七章 推波助瀾第七卷 淞滬_第三○五章 士兵基礎第一一五章 手拖寶馬第○七七章 貪杯一醉第六卷 風雲_第二八六章 白俄土匪第五卷 征途_第二一五章 邕江落日第五卷 征途_第二一二章 革命道路第○六○章 縱論土地第○○八章 坑蒙偷騙第六卷 風雲_第二六一章 遠程支援第六卷 風雲_第二六○章 廢物利用第九卷 能源_第五二二章 盛大主席第一二六章 趁火打劫第○四九章 右江河谷第六卷 風雲_第二六○章 廢物利用第八卷 熔爐_第四九七章 淮滿合作第十一卷 涅磐_第六○二章 家裡家外第十卷 血火_第五六八章 廢物利用第四部 縱橫_第一五三章 莫問前途第七卷 淞滬_第三三八章 欺負新兵第五卷 征途_第二四八章 佛崗攻防第八卷 熔爐_第四七二章 百年育人第○○七章 衣食住行第○○三章 重新做人第三卷 折騰_第一四六章 兩面夾攻第三卷 折騰_第一四九章 裝傻買醉第八卷 熔爐_第四五四章 小李飛刀第八卷 熔爐_第四四三章 如血殘陽第五卷 征途_第二一三章 農民問題第五卷 征途_第二四五章 知行合一第十卷 血火_第五九○章 國民禮堂第○三八章 降者不殺第○二三章 釜底抽薪
第十一卷 涅磐_第*二章 如意算盤第十一卷 涅磐_第六三六章 漫天灰塵第九卷 能源_第五四七章 坦克陷阱第八卷 熔爐_第四一八章 儲水養魚第七卷 淞滬_第三四四章 禍水南引第七卷 淞滬_第三三九章 換位思考第七卷 淞滬_第三六八章 談笑破敵第一二九章 金牌免死第十卷 血火_第五六五章 青橋激戰第十一卷 涅磐_第六三九章 晉式早茶第四部 縱橫_第一八七章 襲擊警局第八卷 熔爐_第四二○章 智者無敵第五卷 征途_第二○三章 清明祭祖第四部 縱橫_第一八五章 日本走私第十一卷 涅磐_第六三三章 七件衣服第九卷 能源_第五一三章 三低一高第八卷 熔爐_第四一九章 強者生存第七卷 淞滬_第三三四章 天雷地火第五卷 征途_第二二一章 出征呂宋第七卷 淞滬_第三六三章 戰場異樣第八卷 熔爐_第四四四章 鐵軍血將第八卷 熔爐_第四八八章 黃河船工第八卷 熔爐_第四六三章 黃海魚生第七卷 淞滬_第三七四章 日械川軍第九卷 能源_第五三六章 放二攻一第七卷 淞滬_第三二三章 海基陸用第十卷 血火_第五八二章 所用其極第七卷 淞滬_第三○五章 士兵基礎第五卷 征途_第二○五章 滿目瘡痍第四部 縱橫_第一七二章 軍艦北行第○○五章 裝萌扮傻第七卷 淞滬_第三二七章 神來之筆第十卷 血火_第五八九章 徵天殺器第○一五章 上山拉練第○六一章 緊急調防第四部 縱橫_第一九九章 蕩蕩雄魄第○六七章 主席夫人第四部 縱橫_第一五二章 分省管理第七卷 淞滬_第三七四章 日械川軍第十卷 血火_第五七五章 鱷龜土鱉第一三一章 雞飛蛋打第六卷 風雲_第二八五章 甘肅攻略第○二七章 上兵伐謀第八卷 熔爐_第四五五章 誰是智者第○○一章 再見天日第九卷 能源_第五三四章 六車軍需第七卷 淞滬_第三○八章 主席賣國第一一六章 鐵皮破車第八卷 熔爐_第四九六章 東方教父第七卷 淞滬_第三三五章 鋼鐵碰撞第一三一章 雞飛蛋打第十卷 血火_第五九○章 國民禮堂第七卷 淞滬_第三○九章 出賣國寶第十卷 血火_第五七七章 李德蒙難第十一卷 涅磐_第*九章 各抒己見第六卷 風雲_第二六六章 半夜襲營第七卷 淞滬_第三三○章 全面整編第八卷 熔爐_第四一五章 慷慨老蔣第九卷 能源_第五二○章 白袍幽靈第七卷 淞滬_第三七九章 戰時經濟第五卷 征途_第二二九章 滑躍起飛第五卷 征途_第二一一章 五年淪回第十卷 血火_第五八五章 連橫合縱第○一五章 上山拉練第八卷 熔爐_第四三八章 席捲蘇北第九卷 能源_第五三九章 盤點戰力第十一卷 涅磐_第六一七章 峰迴路轉第五卷 征途_第二三七章 推波助瀾第七卷 淞滬_第三○五章 士兵基礎第一一五章 手拖寶馬第○七七章 貪杯一醉第六卷 風雲_第二八六章 白俄土匪第五卷 征途_第二一五章 邕江落日第五卷 征途_第二一二章 革命道路第○六○章 縱論土地第○○八章 坑蒙偷騙第六卷 風雲_第二六一章 遠程支援第六卷 風雲_第二六○章 廢物利用第九卷 能源_第五二二章 盛大主席第一二六章 趁火打劫第○四九章 右江河谷第六卷 風雲_第二六○章 廢物利用第八卷 熔爐_第四九七章 淮滿合作第十一卷 涅磐_第六○二章 家裡家外第十卷 血火_第五六八章 廢物利用第四部 縱橫_第一五三章 莫問前途第七卷 淞滬_第三三八章 欺負新兵第五卷 征途_第二四八章 佛崗攻防第八卷 熔爐_第四七二章 百年育人第○○七章 衣食住行第○○三章 重新做人第三卷 折騰_第一四六章 兩面夾攻第三卷 折騰_第一四九章 裝傻買醉第八卷 熔爐_第四五四章 小李飛刀第八卷 熔爐_第四四三章 如血殘陽第五卷 征途_第二一三章 農民問題第五卷 征途_第二四五章 知行合一第十卷 血火_第五九○章 國民禮堂第○三八章 降者不殺第○二三章 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