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一章 遠程支援
“兩個消息,都是好消息,你先聽哪一個?”鄭進階拿着兩份電報紙走進陳維政的辦公室。很少能看到他這一臉的笑容,男人三十一枝花,鄭進階三十有一,正開得熱鬧,可惜是個獨身主義者,浪費了一副好皮囊。
“既然都是好消息,你就揀大的說吧。”陳維政也被鄭進階的情緒所感染,
“10月9日,一、二、四方面紅軍在會寧會師,西北一帶集中了紅軍約六萬人,已經成爲一股不可小看的力量。”鄭進階說。
“怎麼才這麼少的人?”陳維政問。
“去年一四方面軍匯合後,有了五萬多人,可能是覺得湊在一起人太多,所以分出左右兩路軍。右路軍在毛澤東的帶領下去了陝北。左路軍本來也一起去,過了鬆藩草地後,有一個叫張國燾的發了瘋,又從鬆藩草地走了回來。大家都弄不明白,後來才知道,是二方面軍已經過了大渡河,他要先跟二方面軍會師,把力量搞大,仗着人多勢衆,另立中央,跑到天全、蘆山、大小金川等地搞川藏根據地。四川不是那麼好呆的,呆了一年,被劉湘和吳奇偉肥的打瘦,瘦的拖垮,終於頂不住了,只好又一次從鬆藩草地淌過去。跟第一方面軍派來的代表彭德懷陳昌浩在會寧會師。”鄭進階幾句話,把波瀾壯闊的長征就這麼輕描淡寫的告一段落。
陳維政在心裡想起了毛澤東的一首詩,《七律·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彷彿是自言自語的說:“結束了,終於結束了!”
鄭進階看到陳維政情緒有點低落,並不象自己預計中的高漲,就沒有再說話。
“第二個消息是什麼?”陳維政見鄭進階沒有再說,主動問。
“有袁軍長的下落。”鄭進階這回不敢再高興,小心說。
陳維政騰的一下從椅子上站起來,驚訝的說:“老袁沒有事?還活着!我就知道他沒有死!哈哈哈哈!”暢快的大笑起來:“說說說,現在在哪裡,馬上通知譚如虎,去一個小隊,把軍長給我接回來。這可是好消息,每次我們喝酒吃肉過好日子,想着老袁,我心裡就發痛。”
“是的,我就差點沒有給老袁弄神位了!”說話在是從門外走進來的李明瑞。
“快五年了,終於又有他的消息了!他怎麼不來找我們呢?”馮達飛納悶的問。
“我們別猜來猜去的,老鄭快說具體情況。”陳維政說。
“他從桂西出去後,去了廣東,廣東壓根就沒有獨立第一軍,是麥夫騙他的。他就直接去了上海,想去找中央,結果一到上海就讓特務給抓了。”鄭進階說:“沒有任何證據說他的共產黨,他自己也死硬堅持自己是桂北商人,倒黴就倒黴在他身上帶着幾本有關馬克思主義的書籍,結果被判了五年。今年上半年,紅軍東征,在山西攪了個底朝天,閻錫山爲了加強黃河一線的防務和管理,從北平上海的反省院弄了一些有文化符合條件的人去河東工作,建立民衆基層組織,嚴防紅軍東擾
。袁軍長也被選中了,去到了柳林縣。呆了不到一個月,終於找到機會,跑出了山西,在陝北綏德找到了紅一軍團政治部副主任鄧小平。”
“怎麼拖了幾個月纔有他的消息傳來?”李明瑞問。
“應該是在接受審查。”馮達飛說。
“老蔣愛起用老鄉,老毛也愛起用老鄉,老袁是湖南人,又在桂西有豐富的作戰經驗,這種人是一定要用的,但是在用之前,要調查清楚,可以理解。”鄭進階說。
“鄭大師爺也是湖南人,你要去陝北,肯定重用。”覃時良說。
“我就算了,我在那邊的位置讓我的老師葉劍英坐着呢!我去就只有給我的老師倒水添茶畫地圖的份。”鄭進階笑道。
“信奉馬克思主義的都是無神論者,鄭大師爺一天到晚神神道道,打時算卦,估計,在那邊不出三天,就被鎮壓了!”趙元喜的話,讓大家都大笑起來。
“讓桂西,跟陝北聯繫,送點東西過去,幫老袁站站臺。”陳維政說這話,實足的江湖味。
桂西的聯繫很順利,出面聯繫的還是黃鬆堅,莫文驊把黃鬆堅給他的密碼本上交給葉劍英後,一切迎刃而解。
葉劍英看到桂西提出給袁振武送一些軍用物資作爲禮物時,拿着電報來到毛主席的辦公室,把電報交給毛主席。
“好事嘛,這說明桂西的同志們是有情有義的人,這個黃鬆堅是不是在貴州給幹部團送手雷的那位同志?這可是我們的及時雨宋江。”毛澤東問。
“是!”葉劍英回答:“我聽莫文驊說,這是一位參加過百色起義的老幹部,因爲有傷,不能來到江西蘇區,留在當地打游擊。”
“你問問他們,有什麼辦法把物資送過來。”毛澤東問。
“他們說了,中南國願意借飛機給他們,在貴州遵義的飛機場加油後,可以飛到會寧,進行傘投。這已經是飛機飛行最遠的距離,別的地方到不了,除非飛機能落下加油。我們這邊沒有機場,飛機降不下。”葉劍英說到這裡,停了一下,繼續說:“主席,是不是給袁振武同志一個比較高的職務,讓他去會寧,接收這批物資,我們太需要這些東西了。”
“能夠弄來物資,什麼職務都可以。做你的副手吧!第一方面軍副總參謀長。”說到這裡,毛澤東興奮的問:“參座大人,你最想要什麼物資?”
“我最想要桂西那種小手雷,我們在臘子口,在直羅鎮,已經把庫存的小手雷用得差不多了。如果向西打通國際交通線,只要有這種小手雷,就能在馬步芳的馬羣裡炸出一條通道。”葉劍英對這個小手雷情有獨鍾。
從太原起飛的十架容克52,每架飛機除了增加了副油箱外,就是一點五噸的小手雷,分成二十個降落傘,總共六萬顆小手雷,在貴州遵義機場,再次把油加滿後,飛向會寧。
10月中旬,秋高氣爽,萬里無雲,北方的天空更比南方的天空更潔淨、更陽光,領隊黃木春在無線電中說:“來回有1900公里,大家保持經濟時速,別在半空中拋油錨。”
二號機的駕駛員施之義說:“放心,黃大隊
,你就別擔心我們了,你關心投放點吧,別投丟了,那才浪費。”
黃木春知道這纔是最重要的,他又想起馮司令的再三交待,在會寧縣城南兩公里,有一個地方叫南三裡鋪,是一個從南向北的河谷,紅軍會在兩邊的山上插上紅旗指路,在南三裡鋪用紅旗插成一個大圈,那就是投放點。在距離投放點南邊三公里的地方會點上一堆濃濃的狼煙,黑沉沉的狼煙在數十里外都能看到。因爲是爆炸物品,紅軍只會在一公里外的山頂上監視傘投情況。
飛機在藍天白雲中飛行了三個小時,很順利,接照指南針一路向北,重慶、廣元、天水被拋在了身後,飛行距離顯示已經飛出了九百公里,黃木春降低了飛機的高度。紅旗,狼煙,黃木春的眼睛一眨也不敢眨。
所謂的狼煙,是古代報警的烽火,北宋陸佃《埤雅》中這樣介紹:“古之烽火用狼糞,取其煙直而聚,雖風吹之不斜”。它的特點是煙氣直上,雖烈風吹之不斜。 不一定非得用狼糞,用蒿艾牛糞都可以,什麼煙大用什麼。如果在風停秋高之季,平地三十公里都能看到。在空中,五十公里外也能夠看到。
在南三裡鋪,地面上翹首南望的人們,心情比空中的的還要緊張,一大清早,就站在這裡,劉伯承對王震說:“鬍子,你用了那個小手雷,感覺如何?”
“是好東西,就是用得一點價值都沒有。”王震說。
劉伯承知道他的意思,王震得到桂西送來的手雷,一直捨不得用,直到與四方面軍會師,才用了不到三千顆。結果,匯合四方面這一年在川西與劉湘部糾纏,手雷用得一乾二淨不說,還被打得恢溜溜北竄,說起來就一肚子氣。
“你那些發射弩還留着吧?”劉伯承問。
“寧願不背乾糧也要揹着,實在沒有子彈了,揀塊石頭裝上也能打死人。”王震說。
劉伯承知道他有氣,拍拍他的肩膀,說:“託袁振武的福,我們又有了補充,你的發射弩又有了用武之地。”
“參謀長你認識袁振武嗎?”王震問。
“認識,我在黃埔當教員時,他是政治部的幹事,很斯文的一個人。沒想到,他在桂西那些人心目中的地位這麼高。一知道他在陝北,馬上送東西來。”劉伯承說。
“那他爲什麼不在桂西呆着,跑來陝北。”王震雖然已經成長爲六軍團的政委,但是也還只有二十八歲,有些東西看不懂。
“他被中央特派員騙出了桂西,結果去上海找組織被特務抓到,坐了幾年牢,才跑回來。”劉伯承也爲袁振武的遭遇唏噓不已。
這時,從南邊傳來一聲高叫:飛機的聲音。
一架飛機從南方的天際露出了身形,然後是第二架、第三架……整整十架。地下頓時沸騰了起來。紅軍有史以來,第一次對飛機抱以熱情而不是敵意。
飛機一掠過狼煙,就看到從飛機裡出現一朵朵白色的圓傘,傘下是一個大大的箱子,正搖搖晃晃往地上落。十架飛機飛過,空中滿是白色的圓傘,象風吹過的蒲公英。
飛機沒有停留,轉了一個彎,形成編隊,向南返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