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四章 天雷地火
在霍揆彰十四師的側面支持下,在彭孟緝炮兵旅的炮火支援下,第44師師長陳永終於從羅店退了下來,全師傷亡大半,陳永頭髮眉毛燒卷糊,遠遠看去,頗有張飛張翼德的風采。
陳誠對羅店進行重新佈局,黃維第67師和朱懷冰第94師負責羅店至嘉定、磚瓦廠一線,萬耀煌第63師負責羅店至瀏河一線。39軍軍長劉和鼎作爲總預備隊。同時電令第76軍軍長陶峙嶽迅速到位。
彭善第11師、霍揆彰14師、陳永第44師撤下整編。
羅店前線,從瀏河口到嘉定,開始與日軍相峙,互有攻守。
陳誠親自飛到南京,向蔣介石解釋羅店攻防,蔣介石聽說因爲執行自己的堅守,三個小時不到,一個乙種師不見了一半人,不覺倒吸了一口涼氣,知道在羅店一晝夜的絞殺中,日本第11師團也不見了一個高炮陣地,兩個聯隊,還打死了12聯隊長安達二十三大佐,第十旅團基本打殘,纔出了一口氣。對陳誠說:“這個彭善很會打,是個將才。”
陳誠說:“都是委座教育得好,彭善是黃埔一期的學員,是委座的學生。”
“很好很好!”不知道是說學生很好還是校長很好。
陳誠走後,蔣介石又一次把王世和叫了進來,問:“楊遇春有消息了沒有?”
王世和搖搖頭,蔣介石嘆了一口氣,暗道,手下這些人,越來越不會打仗了!再問:“張文白動了沒有?”
王世和說:“沒有動,不僅張司令沒有動,日軍第三師團也沒有,兩支隊伍就象是兩頭蓄勢的公羊,不知道什麼時候相撞。”
蔣介石說:“文白越來越會打了!他四個軍有三個是新編軍,多一天的時間整編就多一分的戰力,不知道日本人還能給他多少時間,如果日本人一動,文白那裡能用的只有良楨一個軍,只怕抵擋不住。唉!如果楊遇春在就好了。”
9月1日清晨,張治中告訴俞濟時,日本人不給我們休整的時間了,右路左路消耗太大,第三師團準備一分爲二,增援第十一師團和第九師團。只要對方離開吳淞口巡洋艦的保護範圍,我們就要動手。
俞濟時說:“司令放心,我們這幾天天天派出大量的偵察人員,對吳淞口到嘉定一線及吳淞口到龍華一線進行了詳細的偵察。在蘊藻浜上修的浮橋位置也很清楚,我們軍五十一師已經在蘊藻浜南岸的民房裡陳兵以待,候其半渡而擊。這一次不在這裡咬日軍第三師團一大口,王耀武說他的王字倒轉寫。”
張治中大笑:王字倒轉還是個王字。
第三師團的與中路軍的對峙被日本人打破,主要原因還是左路太過於激烈。駐守在磚瓦廠的黃維六十七師與第22旅團的第43聯隊、戰車第5大隊第二小隊二十輛94式坦克、迫擊炮第4大隊第一小隊二十門迫擊炮、獨立機關槍第7大隊第一小隊8挺九二式重機槍展開了激戰。在大炮坦克的攻擊下,六十七師死傷慘重,敵人吸取了八月十四日坦克全部被火箭筒擊毀的教訓,以步坦結合互相保護,層層推進。六十七師的陣地被壓縮,全部處於敵人的攻擊範圍之下。
六十七師二○一旅少將旅長、黃埔軍校第一期步科畢業生蔡
炳炎看情況不妙,果斷決定,擒賊擒王,帶領一個營從側面迂迴攻擊第43聯隊聯隊部。經過激烈的短兵相接,擊斃第43聯隊聯隊長淺間義雄大佐。在戰鬥中,蔡炳炎少將也被一顆九二式重機槍子彈打中,壯烈殉國,時年35歲。
敵人最慘烈的一次進攻被打退,趁着敵人指揮部被端,陣腳大亂,六十七師師長黃維親自帶領火箭筒隊衝上第一線,把二十輛坦克收拾得只剩下兩輛,飛逃脫離戰場,留下迫擊炮小隊和九二式重機槍小隊暴露在六十七師面前。二○二旅一陣猛衝,把迫擊炮小隊和九二式重機槍小隊全部收拾,看着火力強勁的九二式重機槍,黃維一腳踢翻一挺,對戰士說:“用這個機槍,打死山室宗武,給蔡炳炎旅長報仇!”
經此一役,敵十一師團僅餘一個第22旅團第44聯隊,還被萬耀煌第13師死死纏住,在師團長山室宗武中將身邊剩下不足一千人。火速請求第三師團增援。第三師團這纔不得不打破與中路軍之間的對峙,第29旅團旅團長上野勘一郎少將率領石井嘉穗大佐的第18聯隊在吳淞口留守,第3師團師團長藤田進中將率領第5旅團、騎兵第3聯隊、野炮兵第3聯隊、輜重兵第3聯隊、師團通訊隊,衛生隊及增配的第五坦克大隊一中隊增援羅店,參謀長田尻利雄大佐率領第34聯隊工兵第3聯隊增援第9師團,試圖側擊右路軍張發奎部,配合第9師團渡過黃浦江。
第三師團的進軍線路是從沿着蘊藻浜西進,過楊行,分兵兩路,一路經劉行直撲嘉定,一路過蘊藻浜殺向南翔。由於張治中的中路軍一直示敵以弱,展示在敵人面前的只是74軍,71、72、78三個軍一直沒有露面,因此在第三師團藤田進的眼裡,中路軍實力不值一提。
事實證明,藤田進錯了,錯得很離譜。因爲他兩路分兵支援,而兩路兵都遭到了強大的打擊,打擊的力度遠在左右兩路之上。
在蘊藻浜浮橋的南面,正中就是先頭團第74軍51師153旅305團,團長張靈甫看着浮橋,口裡不住的冷笑。
張靈甫,陝西省長安縣人。原名張鍾麟,字靈甫,第1軍第1師獨立旅第1團上校團長。1935年,因妻子吳海蘭拿走其機要文件,還拒不承認,張鍾麟一怒之下,將妻子槍殺,自己也因此被判死刑入獄;1937年,獲釋出獄試圖重回老部隊第1軍,第1軍婉拒,正值王耀武第51師擴編,邀請其擔任第74軍51師153旅305團上校團長。爲了繞開軍政部的黑名單,改名張靈甫,字鍾麟。這是一位正宗的儒將,其人身材高大且容貌英俊,先就讀於北京大學歷史系,後投筆從戎入黃埔四期。文北大,武黃埔,文武均是當時最高學歷。善書法,多文采,算是難得的才子。他對同是香港大學畢業的黃中恆十分看重,在團部,平時也就是兩人就說到一起,無論是談文學談歷史還是談三民主義讀馬克思,談北方的矮個子斯大林,都能找到共同語言,連305團的參謀長謝正覺也認爲,305團的參謀長應該是這個十九歲的爪哇人。
對日本人選擇架浮橋的地點,地寶有點看不懂。因爲河的這一邊是一箇舊村莊,比較閉塞。張靈甫告訴他,這個地點過去就有一條浮橋,在河的兩岸還有拉浮橋的大石樁,日本人想利用這
個條件。
浮橋的南頭,是一個不小的廣場,廣場的四周,是堅實的磚房,只有三條通道可以通向廣場的外面。地寶說:“日本人就不知道,河南岸不利於部隊展開。如果我們埋伏在村子裡,豈不是打個正着。”
張靈甫告訴地寶,日本人不會這麼莽撞,他在過河前會派先頭部隊過來察看的,如果有埋伏,他在對面河先進行炮擊,這邊的埋伏在炮彈下,不會有什麼太多的效果。
地寶說我們可以不埋伏人,但是可以埋伏一些別的東西。張靈甫問埋伏什麼?地雷還是炸彈。
地寶說,弄一個超大型的地雷,挖一個大坑,埋一兩千斤炸藥在這裡,讓日本人坐一輪土飛機。參謀長謝正覺問如何引爆。地寶告訴他,這個很簡單,讓飛機從空中投彈,引爆地雷。
張靈甫呵呵大笑,這就是所謂的天雷勾動地火,就這樣辦。
謝正覺說地寶是個天殺的惡棍,這是一個超級絕戶計,於是就出現了一個情景,日軍的工兵白天施工修橋,153旅的工兵就晚上施工埋炸藥,大家各負其責。唯一不同的是中國軍隊知道日本工兵在幹什麼,而日本軍隊不知道中國工兵幹了什麼。炸藥埋完了,謝正覺告訴張靈甫,這個地雷不小,炸藥一共埋了三千多斤。
張靈甫把部隊調出村莊,在村莊通往南翔方向的道路上佈置了一條死亡通道,在這條通道里,集中了全團所有的重武器。一旦橋南頭的廣場爆炸效果不理想,就要在這條通道里消滅日軍。
日本人終於來了,一個旅團加上工兵聯隊及一些旅團直屬部隊,總共是八千多人。
八千多人從浮橋上走過,就花了整整一個小時,幸好這邊就一個大廣場,否則連集合也做不到。就在參謀長田尻利雄大佐率領第34聯隊工兵第3聯隊過完浮橋,毛瀛初的天堡轟炸機大隊出現了,在廣場和浮橋上扔下一堆炸彈,炸斷了江上的浮橋不算,還把廣場下面埋着的炸藥給引爆了。只聽到驚天動地的一聲巨響,遠在村子外圍的305團所有的人都覺得耳朵有一瞬間的失聰,張靈甫的指揮部房頂被震塌了一大塊,把坐在下面的黃中恆埋在裡面。當地寶從土堆裡爬出來時,張靈甫和團部一大幫人指着他哈哈大笑,還說着什麼,可惜誰都聽不見對方在說什麼,失聰的耳朵還沒有恢復。
地寶看了一眼房頂上的大洞,心裡不由得冒火,這是誰負責的豆腐渣工程,這麼不結實,震一震就完蛋了,就不用說什麼炮火轟炸了,轉念一想才記起,這個房子是由自己負責的,立即平心定氣,嘿嘿笑了起來。
搬過一把樓梯,架在房頂上,登了上去,既然出了一個大口,就直接利用。
登上樓頂一看,地寶笑了,廣場上,已經沒有太多的活人,整個廣場也面目全非,正中間埋炸藥的位置,出現了一個三四丈寬的大洞,礦石飛得到處都是。
這時,一營長跑了進來,對張靈甫說着什麼。張靈甫很用力的壓了壓耳朵,才聽得清一營長那彷彿來自天邊的聲音:“鬼子除了死的都傻了!怎麼辦。”
張靈甫明顯是沒有聽明白一營長說什麼,問:“殺了?”一營長點點頭說:“是,傻了。”張靈甫把右手在脖子上一拉,說:“殺了就殺了,一個不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