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僵局

“南北議和”在十二月二十九日之前,又進行了幾次會談。除了在討論軍隊停戰的具體措施有所進展外,在最主要的議題,實行君主立憲,還是民主共和,雙方的意見一直處於僵持之中。

也就在唐紹儀、伍廷芳第二次談判的同一天(12月20日),得到段祺瑞軍方將領支持的另一場談判在上海秘密進行。其南方黃興的代表是顧忠琛,北方段祺瑞的代表是廖宇春、靳雲鵬和夏清貽。

段祺瑞和他的代表認爲,現在南北兵力相當。長此下去,不是造成南北分裂,就是和平永無了期。長此以往,受難的還是老百姓,是全國人民。現在南方革命軍的宗旨就是實現共和,而這一點北洋軍並不反對。

北洋軍只是忠於袁世凱才與革命軍作戰,所以南方能夠推舉袁世凱爲大總統,則共和可望,和平可期。

段祺瑞的這些想法其實也是黃興等南方革命黨人的想法,黃興早在武昌與黎元洪合作時,就討論過推舉袁世凱的可能性,所以當他通過顧忠琛獲悉這個消息後,自然沒有反對的理由。

黃興表示,他個人之所以在這幾天,不願接受南方許多人的擁戴,出任臨時大總統,其實就是虛位以待袁世凱。

於是授權顧忠琛與廖宇春等進行談判。

雙方可謂是一拍即合,會談進行的十分順利,在十二月二十日的當天,就達成五項秘密協議:

一、確定共和政體;

二、優待皇室;

三、先推覆清政.府者爲大總統;

四、南北滿漢軍出力將士各享其應得之優待,並不負戰時害敵之責任;

五、同時組織臨時議會,恢復各地秩序。

廖宇春、顧忠琛的這個方案是經過段祺瑞同意的,但這個方案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了袁世凱的意思,歷來衆說紛紜。

許多人認爲這個方案就是袁世凱內心深處所想,甚至不少人認爲段祺瑞只是個表面的幌子,背後的主使是袁世凱。

其實,無論從邏輯還是實際情況出發,這種可能性都應該是零。

段祺瑞自從馮國璋手裡接受了前線指揮權後,可以說是百分之百的貫徹了袁世凱的戰略意圖。能實現這一點,除了袁世凱面授機宜和他的理解能力外,更主要的是他這個階段的思想和袁世凱是完全合拍的。畢竟每個人都是獨立的人,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內心世界。

這個時候,沒有人比段祺瑞更懂袁世凱。因此,這應該是段祺瑞的自悟,是代爲進行,這當然也是一種推測。

或許,段祺瑞在實現共和中所起的作用,被後人在很大程度上低估。

值得注意的是,當靳雲鵬奉段祺瑞的之命攜帶這個方案,前往北京向袁世凱稟報時。非但沒得到肯定和讚揚,反而遭遇到袁世凱大發脾氣。

“我袁世凱爲大清國總理大臣,焉能贊成共和,以負重託?”

袁世凱兩眼冒火,看不出半點造作。

廖宇春 字少遊。一八七零年出生,上海松江府婁縣人。早年留學日本,曾充清政.府駐日公使館隨員。回國後,襄助馮國璋、段祺瑞辦北洋陸軍學校近十年,一度擔任保定姚村陸軍小學堂監督,並隨同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練兵。

辛亥革命時,與夏清貽、靳雲鵬等奔走南北,聯絡議和。對南北議和做出突出貢獻,因此而受重用。民國元年(1912年)被授陸軍中將。

而在這一年的六月,因出版《新中國武裝解決和平記》一書,述其參與南北議和經過。話語中涉及袁世凱在議和時內幕,爲袁世凱所忌恨,遂被邊緣化。

顧忠琛(1880—1945),江蘇無錫人,早年畢業於安徽武備學堂,早期同盟會員。南北議和期間,代表革命黨人黃興與段祺瑞的私人代表在上海密談。

一九一一年由無錫前往江蘇,策動江蘇起義事宜,先後任江蘇軍政.府參謀廳廳長、江蘇革命軍參謀長、江蘇陸軍第十六師師長、安徽新軍協統等要職。

一九二三年任國民黨本部中央軍委委員,北伐時期任北伐討賊軍第四軍軍長。

一九四四年任汪僞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

此爲後話。

袁世凱的生氣應該是情理之中,但他稍後的變化也應該是真實的。

他生氣是因爲,這首先是牽涉到一個人的道德和信用,對一個整日把仁義道德掛在嘴上之人,這是最忌諱的東西。再者說,北洋軍將領揹着他去做這樣的事,他不生氣纔怪?

靳雲鵬對此作了詳細的解釋,指出這是從國家和民族利益出發,是大節和大義之所在。特別強調這個方案已經得到段祺瑞和一些軍方將領首肯,說他這次來稟報也是按段祺瑞等將領的指示行事。

靳雲鵬的這個說法當然是有根據有事實的。段祺瑞等武昌前線的將領也確實是袁世凱最仰仗的一支力量,甚至可以說就是袁的生命和根基。那麼,這些高級將領都這樣認爲了,這樣去做了,袁世凱還能繼續堅持先前的立場了嗎?這是袁世凱不能不考慮的問題。

袁世凱還是很疑惑,南方革命黨人有這樣的建議不稀奇,北方軍人有這樣的想法似乎還不可能。大家都是爲朝廷效力,怎麼能有這樣的想法呢?段祺瑞究竟是怎樣考慮的?

對於袁世凱的疑慮,靳雲鵬有思想準備,也早就和段祺瑞等人統一過口徑。

靳雲鵬毫不含糊地回答說:段祺瑞統帥的第一軍全體一致,主張共和,並擬推舉宮保爲臨時大總統。

袁世凱對此仍不敢太相信,軍心爲什麼會突然變成這個樣子?

他問靳雲鵬:“這樣做的後果你們想過嗎,這將把我袁世凱置於何種境地,這不是明明白白要讓我袁世凱不忠不義,不就是要讓我揹負欺負人家孤兒寡母的罪名嗎?”

袁世凱的這段表白,人們根據其後來帝制自爲的經歷,總以爲是一種虛情假意,是其政治上不誠實的表現。甚至說袁世凱真是老奸巨滑,竟然對北洋嫡系都不願說真話露真情。

其實這種說法還是值得探討的。那時還是帝制時代,像袁世凱這樣的傳統政治家,是要注意維護自己的政治信譽和政治形象的。事情被鬧到了這個份上,相信袁世凱不高興也在是很正常的。

軍方的態度,對袁世凱不能不形成壓力。

而此後的政局發展,還真是沿着段祺瑞、黃興規範的五項原則進行。

但是,這也爲這個國家一個不好的政治生態埋下禍根。就是軍人干政,槍桿子說了算。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有理走遍天下,但在專制制度下這是不可能的。因爲,專制制度下是官大一級壓死人,誰權大誰說了算。

軍人干政造成了另一種專制,誰有實力誰說了算。這和民主共和肯定是背道而馳。

見到南北議和陷入僵局,列強紛紛站出來力挺袁世凱。

英國外交大臣葛雷聲言:“我們對於袁世凱極爲尊敬,並懷有極其友好的情感。我們願意在中國看一個十分強大的政.府,……這樣一個政.府,將從我們得到我們所能給予的一切外交上的支持。”

法國使臣和英國相呼應,到處宣傳,希望袁世凱能成爲中國的“真主人”,宣楊“袁世凱殊有統一全局之力量”,“於皇室及民間,皆能保其良好之感情,或者彼漸超然於此二者之上,而爲將來中國之真主人乎?此則吾外人之大幸也”!

列強爲什麼會如此不遺餘力的支持袁世凱呢。 有研究表明,和英國倫敦《泰晤士報》駐北京記者莫理循有很大的關係。

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向世人展示了中國幾千年前所未有的變局:

與歷次農民起義完全不同的是,它不是改朝換代。起義者不僅要推翻滿族統治者建立的清王朝,而且要求皇帝退位,建立共和政體,完成社會制度的政治變革。

鉅變震驚世界,歐美各報的記者紛紛投入到對這場變革的報道之中,以各自不同的角度和立場表現了他們對辛亥革命的理解和描摹。

英國倫敦《泰晤士報》駐北京記者莫理循,是其中比較突出的一位。他作爲記者,不但實時報道了中國的革命,而且以親歷者和參與者的身份,成爲辛亥革命時期的重要人物,——袁世凱所依賴的外國人之一。

莫理循認爲辛亥革命不是針對外國人的排外運動,反對那些對中國內戰血腥場面的報道。

有人認爲莫理循是清帝遜位的主要支持者,可能還是策劃者。

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十六日蔡廷幹向莫理循透露了,他與劉承恩到南方談判的內容和袁世凱的動向,使英國掌握了其中的內幕。蔡廷幹還說過,莫理循安排了唐紹儀赴上海談判時的住處。

莫理循在南北議和中支持袁世凱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涉及袁世凱在辛亥革命中與列強和在華外國人的關係時,他是個繞不開的人物。

因爲他是外國人,在列強看來,他的發聲能客觀公正,更值得信任。雖然他在南北議和時期的作用,和他對袁世凱支持的程度到底有多大,值得探討。

第150章 復古第268章 張勳第178章 傳染性的政治病第50章 過街老鼠第389章 羅文幹案第59章 主持立憲和署理外務第442章 春風化雨第470章 老驥伏櫪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191章 護國軍擴軍籌餉第138章 總統選舉第583章 禍不單行第571章 與民權保障同盟的不睦第545章 一場轟轟烈烈的愛第386章 好景難長第338章 吉林問題第390章 內幕第211章 四川護國獨立第153章 白朗起義第602章 關於世界文化三個共同的理想目標第182章 開張第489章 乘船赴美第208章 四川前線停戰第262章 張作霖和馮德麟第211章 四川護國獨立第197章 廣西護國獨立第49章 君主立憲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倫理學理論第125章 中國憲政之父第533章 提攜後進第201章 孤家寡人第257章 徐孫之爭第296章 兵分兩路第560章 桃李芬芳第361章 “自治”運動第368章 唐繼堯回滇第133章 二次革命第393章 羣雄逐鹿第161章 哀的美敦書第295章 難產的國務總理第183章 嵩山四友第388章 各奔東西第146章 袁世凱如願以償第487章 民主政體的嘗試第317章 徐大總統世昌第562章 改組“中基會”的風波第330章 歷史意義深遠第174章 列強的干涉第303章 嶽州攻防戰第140章 袁世凱的心病第40章 系矯旨第431章 勤工儉學第243章 無奈離開老窩第324章 天降神將第66章 機會第500章 經歷了兩次美國大選第147章 一不作二不休第134章 較量第600章 風雨飄搖第31章 戊戌變法第137章 名流內閣第43章 第一支警察部隊第278章 遍街可見的辮子第74章 湖南和陝西的起義第103章 速定大計折第270章 風雲突變第292章 馮國璋和段祺瑞第497章 書生本色第243章 無奈離開老窩第380章 張作霖宣佈獨立第499章 胡適的留學生活第179章 司馬昭之心第579章 文憑造假和南遊第271章 解散國會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倫理學理論第158章 歐戰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倫理學理論第382章 恢復法統第14章 平定政變第532章 個性主義第317章 徐大總統世昌第167章 洪憲六君子第331章 歷史是在前進的第29章 再一次因禍得福第587章 魯迅逝世後第351章 直皖之戰第95章 打破僵局第542章 胡適演講《學生與社會》全文第557章 知難,行亦不易第131章 善後大借款第394章 “合法”內閣第305章 湘東反擊戰第44章 肅貪治吏第31章 戊戌變法第189章 聖戰揭幕第42章 接任直隸總督第157章 禁賭第60章 山雨欲來第226章 風雲激盪中的黎元洪
第150章 復古第268章 張勳第178章 傳染性的政治病第50章 過街老鼠第389章 羅文幹案第59章 主持立憲和署理外務第442章 春風化雨第470章 老驥伏櫪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191章 護國軍擴軍籌餉第138章 總統選舉第583章 禍不單行第571章 與民權保障同盟的不睦第545章 一場轟轟烈烈的愛第386章 好景難長第338章 吉林問題第390章 內幕第211章 四川護國獨立第153章 白朗起義第602章 關於世界文化三個共同的理想目標第182章 開張第489章 乘船赴美第208章 四川前線停戰第262章 張作霖和馮德麟第211章 四川護國獨立第197章 廣西護國獨立第49章 君主立憲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倫理學理論第125章 中國憲政之父第533章 提攜後進第201章 孤家寡人第257章 徐孫之爭第296章 兵分兩路第560章 桃李芬芳第361章 “自治”運動第368章 唐繼堯回滇第133章 二次革命第393章 羣雄逐鹿第161章 哀的美敦書第295章 難產的國務總理第183章 嵩山四友第388章 各奔東西第146章 袁世凱如願以償第487章 民主政體的嘗試第317章 徐大總統世昌第562章 改組“中基會”的風波第330章 歷史意義深遠第174章 列強的干涉第303章 嶽州攻防戰第140章 袁世凱的心病第40章 系矯旨第431章 勤工儉學第243章 無奈離開老窩第324章 天降神將第66章 機會第500章 經歷了兩次美國大選第147章 一不作二不休第134章 較量第600章 風雨飄搖第31章 戊戌變法第137章 名流內閣第43章 第一支警察部隊第278章 遍街可見的辮子第74章 湖南和陝西的起義第103章 速定大計折第270章 風雲突變第292章 馮國璋和段祺瑞第497章 書生本色第243章 無奈離開老窩第380章 張作霖宣佈獨立第499章 胡適的留學生活第179章 司馬昭之心第579章 文憑造假和南遊第271章 解散國會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倫理學理論第158章 歐戰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倫理學理論第382章 恢復法統第14章 平定政變第532章 個性主義第317章 徐大總統世昌第167章 洪憲六君子第331章 歷史是在前進的第29章 再一次因禍得福第587章 魯迅逝世後第351章 直皖之戰第95章 打破僵局第542章 胡適演講《學生與社會》全文第557章 知難,行亦不易第131章 善後大借款第394章 “合法”內閣第305章 湘東反擊戰第44章 肅貪治吏第31章 戊戌變法第189章 聖戰揭幕第42章 接任直隸總督第157章 禁賭第60章 山雨欲來第226章 風雲激盪中的黎元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