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復古

政事堂設在含和殿後的遐矚樓,它的所在地可謂一半在總統府,一半在舊國.務.院。印鑄局本就在院外。政事堂左爲機要局,右爲左右丞休息所,政事堂公所則是舊國.務.院址。

政事堂之組織細則爲:

(一)國務卿有參與軍事之權,軍事會議國務卿應列席。

(二)對外公事均以政事堂名義行之。

(三)國務卿在政事堂範圍內應發堂諭。

(四)國務卿可召集各部總長開政事堂會議。

從上述情況看,徐世昌這個國務卿其實是在主持政.府的日常行政事務。

在法律上雖沒有原國.務.總.理的地位,但實質上的職權,遠超出前此國.務.總.理之上。這應該是因爲徐世昌任國務卿的緣故,所謂因人而設事。

因爲這些職權均來自總統的授權,而沒有法律保障,如果總統不願意,這些權力可隨時收回。

各部除例行公事得自行辦理之外,重要事項均須國務卿覈准,各部總長對國務卿實際是從屬關係。當時還有一項規定,即外交、內務、交通、財政、陸軍五總長,規定每日必須謁見袁,謁見時由國務卿率領。

徐世昌對朋友說,國務卿的冗忙,並不下於清朝兼管各部的軍機大臣。

這位老相國每天起身甚早,八點後盥洗完畢即辦公,至九點鐘即至總統府。至十點鐘偕左右二丞楊士琦、錢能訓入謁與袁世凱議論國事。十一點鐘到政事堂辦公,十二點鐘午膳。有時陪袁世凱進餐,有時則和楊士琦、錢能訓共食。下午二點鐘休息,至四五點鐘起辦公到晚上十點鐘。

政事堂下設機要局、主計局、銓敘局、法制局、印鑄局、司務局六局。最忙的是機要局。機要局除了局長張一廏外,還有兩位副手是馮學書和郭則雲。

張一廏最勤,每天早上六點就開始辦公。

楊士琦、錢能訓二丞則七點上班,把張一廏整理出來的公事複覈,然後向徐世昌呈閱。

張一廏和袁世凱的關係也很特殊,是深得袁世凱信任之人。

在此以前,樑士詒雖權傾一切,可張一廏也是一位紅牌秘書。他不屬哪一派系,據說徐世昌的出任國務卿,袁世凱、徐世昌之間的許多細節都是張一廏從中間聯絡。

主計局長吳廷燮,一向和徐世昌的關係很深,熟於政要和考據,文學見長,人們以道學先生目之。主計局是一個居高臨下的財政機關,舊日總統府內的財政會議即合併於主計局。吳廷燮不是財政專家,出長主計,令人有才非所用之感。

吳廷燮有鑑及此,乃在財政考據方面發表“權威”意見,諸如中國田賦簿籍之數,稅法因革之原,他都考之有據,還寫了一本《清理財政考略》專書。

主計局設在懷仁堂,即清朝的儀鸞殿。

銓敘局、印鑄局、法制局都是舊人,司務局是專辦庶務,局長是曾隨徐世昌在東三省的舊人吳芨孫。

徐世昌出山後,自有他的作法。他認爲“爲政不在多言”,過去閣員入閣之初,總是長篇大論的發表政見,結果則是一事無成,焦頭爛額。

“如今大亂之後,惟求休息,所以不敢有新政發表,只求擇可行的行之,不可行的不行。行而有成效的就是善政,相反的就是惡政”。

他說:“如果大家譏笑我無所表現,我也不敢辭,今天大家拉我出來,或者就是因爲我的這種特性。”

然而徐世昌的特性是什麼呢?,很多人都說具體言之是“復古”!其實這可能有一定的誤解成分。在晚清的重臣中,徐世昌決不是個頑固守舊之人,相反倒一直是求新變革的。

比如在戊戌維新中,他無疑屬於維新派,只是因爲識時務而沒卷於其中。在立憲運動中,他不但是堅定的立憲派,而且是屬於立憲派中的激進者。而在清廷退位和平實現共和的過程中,徐世昌所擔當的角色,至少是主謀之一。

徐世昌任國務卿後,他的所作所爲確實有很濃重的復古味道,這未必是他的本意。他和袁世凱在一起,始終是個參謀,是袁世凱的謀臣。也就是說,徐世昌的復古,秉承的是袁世凱的意願。

客觀上講,任何一個新舊蛻變的時代,舊的陰影總是時隱時現。由於以國民黨爲代表的革命黨人被趕出政壇,袁世凱政.府的骨幹大多是清廷的遺老遺少,所謂舊人。

而袁世凱北洋系,從根本就是個舊東西。

當時的民國,一般武人、大吏和無行文人,其頭腦頑固的自不必論,大多數則是爭妍希寵,以求升官發財。他們中的多數人不知道大總統和皇帝有何不同,不知民主共和與封建專制有何區別。

那個時候,每天都要發生很多稀奇古怪的事,讓人哭笑不得。

比如:

一、民國元年三月三日,東三省都督趙爾巽下令:“共和既定,即應解散黨禁,勒令復業。近聞南省黨人尚有潛伏奉省各地,無資回籍者,統限於五日內赴就近官署報告,酌給川資,限速出境。”

這位由清朝督撫變作民國都督的趙爾巽,不知他心中的政黨是什麼東西,民國是由何人創造?

二、民國元年三月十日,禁衛軍軍統馮國璋,令南城居民撤去國旗,“蓋恐兩宮觸目生感”。馮國璋後來還做了民國的總統,可是他的心中,國旗竟不如遜清的廢帝重要。

三、甘肅都督趙惟熙不肯剪髮,且對剪髮的人加以迫害。

民國元年七月,甘肅旅京人士向參議院請願,要求轉諮政.府,電飭趙惟熙剪髮,並保護剪髮人民。

後來趙惟熙竟獲得二等嘉禾章和陸軍上將銜。他上謝恩折,折中凡是有“凱”字處,均以愷字代替。

四、民國元年有樊增祥電袁世凱,反對官吏自稱“僕”。又謂民國宜有爵位。

五、民國二年二月廿八日,北京《國風報》載有馮國璋、倪嗣沖勸進密電,中有句是: “……孫黃失勢,已入英雄之彀中;黎段傾心,可寄將軍於閫外……”。

六、湖北商民裘平治(一說是山東人),函呈總統府,略謂:“總統尊嚴,不若君主,長官命令,等於弁髦。國會成立在邇,正式選舉,關係匪輕,萬一不慎,全國糜爛。共和幸福,不如亡國奴,曷如暫改帝國立憲,緩圖共和。”

袁世凱雖於民國二年三月十九日下令拿辦,裘平治竟公然晉京自首,像是討賞的功臣。

七、民國二年四月,湖南人章忠翊遞上勸正皇帝位表,自稱曰臣,全體用駢文,有不可不正位的理由六。袁世凱令湘督拿辦,但無下文。

以上各則,不過隨手揀來,像這類怪現象,多不勝舉。

到徐世昌上臺,復古便公然倡導。

他到任後第一件事,是命令全國文職官吏,在呈送履歷片時,必須開具清朝的舊官銜。他任國務卿時的第一次端午節,竟戴了紅頂花翎,以“大清”太傅身份,參加了遜清的節宴,並且向溥儀叩頭拜節。

由於徐國務卿竟恢復了太傅身份,外間就傳出了袁世凱將通過徐世昌恢復大清帝國,各部次長將用滿人的謠言。

徐世昌不只是要所有文職官員在遜清時做官的履歷,同時更進一步恢復舊時官名。

民國三年五月二十三日,改各省民政長爲巡按使,改觀察使爲道尹。

更爲變本加厲的,是恢復所有前清官場中的舊習慣,包括稱呼、排場等等。

袁世凱指示陸軍部通令各省軍事機關,無論在公文上或私函內,一律禁止互稱“先生”;這和民國元年二月二十四日臨時總統孫中山先生下令取締“大人”、“老爺”等稱呼,官吏以官職互稱,人民以“先生”或“君”互稱,恰恰成爲尖銳的對比!

徐國務卿還恢復了端茶送客的習慣,這本是清朝官場的儀式。官員們在接見僚屬或是賓客時,侍者敬茶,客人照例不得取飲。當主人端茶時,便是暗示客人必須告退了。

至於在地方上,各省都督傳人用令箭,行程用滾單,求見者遞手本、履歷。

有一位安徽桐城縣長某,到任後去謁見兼民政長倪嗣沖。沒有準備手本,是用的名片,結果被倪嗣沖嚴詞申斥。

袁經常召集各部屬員舉行謁見禮,除了由大總統明令“免予覲見”者外,各省來京的大員和新任命的大員都要舉行覲見禮。上下級和平行級之間行文都有一定程式,各省都督對政事堂、參謀部、六軍部行文都用“呈”。但直隸都督則例外,這也是援引清朝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對軍機處等機關視爲平行機關的舊例。

在這種復古的浪潮下,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因此,大家都感到民國官吏遠遠不如遜清官吏有威嚴,總長不如尚書,都督和民政長不如總督和巡撫,縣知事不如縣正堂。

民國三年,瓊崖道尹王壽民上呈廣東巡按使李國筠說:“瓊崖民俗強悍,非臨以官威,不足以資懾服,擬援用前清儀仗,如金鼓牌傘、日照執事、大號四轎等。”

廣東巡按使李國筠竟也公然批准。

第274章 號召討逆第512章 《建設的文學革命論》第530章 白話詩第99章 六路北伐第467章 格格不入第305章 湘東反擊戰第77章 燎原的烈火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613章 虛位以待第231章 安民告示第338章 吉林問題第349章 發了瘋的段祺瑞第53章 楊翠喜事件第1章 袁項城出生第139章 慶典第484章 競業旬報第609章 考據癖第396章 江防事變第327章 這不是和平第247章 外逃第588章 過河卒子第300章 成都之戰第144章 天壇憲法草案第179章 司馬昭之心第398章 張瘋子第428章 大學令第89章 出師未捷第46章 辦實業第211章 四川護國獨立第423章 學術成果1第86章 每個人都不簡單第325章 僅用了二十二天第240章 國旗國都之爭第553章 新月社重整旗鼓第464章 漸行漸遠第367章 吳佩孚的“東征西討”第247章 外逃第145章 搶救國會第434章 知難而上第413章 投身新教育第88章 大通起義第187章 唐繼堯第12章 平叛第50章 過街老鼠第71章 您不走嗎第359章 唐聯帥出走第320章 南北一致要求和平第481章 學在“澄衷”第497章 書生本色第21章 被矇在鼓裡第535章 新紅學的開山鼻祖第285章 召集非常國會第380章 張作霖宣佈獨立第74章 湖南和陝西的起義第35章 多事之秋第121章 黎元洪和張振武第547章 關於東西方文明第240章 國旗國都之爭第486章 學寫詩第154章 尊孔復古第100章 兩邊都難第313章 如此選舉第299章 馮國璋南巡第99章 六路北伐第481章 學在“澄衷”第123章 孫袁會第342章 八省同盟第607章 寓居紐約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257章 徐孫之爭第132章 袁世凱不肯善罷甘休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520章 胡適談五四運動第554章 出任中國公學校長第173章 樑士詒的自救第435章 就職演說第95章 打破僵局第317章 徐大總統世昌第523章 胡適的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第542章 胡適演講《學生與社會》全文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365章 兩湖的亂局第17章 駐節朝鮮第147章 一不作二不休第547章 關於東西方文明第195章 師直爲壯第492章 關於選專業第11章 大院君李罡應第299章 馮國璋南巡第538章 光榮同樣屬於胡適第400章 黎元洪坐困東廠衚衕第470章 老驥伏櫪第222章 治軍嚴仁第119章 超然內閣第75章 慢慢走,等等看第91章 腳下的烈焰第165章 模範團第503章 杜威的哲學思想第350章 大戰在即
第274章 號召討逆第512章 《建設的文學革命論》第530章 白話詩第99章 六路北伐第467章 格格不入第305章 湘東反擊戰第77章 燎原的烈火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613章 虛位以待第231章 安民告示第338章 吉林問題第349章 發了瘋的段祺瑞第53章 楊翠喜事件第1章 袁項城出生第139章 慶典第484章 競業旬報第609章 考據癖第396章 江防事變第327章 這不是和平第247章 外逃第588章 過河卒子第300章 成都之戰第144章 天壇憲法草案第179章 司馬昭之心第398章 張瘋子第428章 大學令第89章 出師未捷第46章 辦實業第211章 四川護國獨立第423章 學術成果1第86章 每個人都不簡單第325章 僅用了二十二天第240章 國旗國都之爭第553章 新月社重整旗鼓第464章 漸行漸遠第367章 吳佩孚的“東征西討”第247章 外逃第145章 搶救國會第434章 知難而上第413章 投身新教育第88章 大通起義第187章 唐繼堯第12章 平叛第50章 過街老鼠第71章 您不走嗎第359章 唐聯帥出走第320章 南北一致要求和平第481章 學在“澄衷”第497章 書生本色第21章 被矇在鼓裡第535章 新紅學的開山鼻祖第285章 召集非常國會第380章 張作霖宣佈獨立第74章 湖南和陝西的起義第35章 多事之秋第121章 黎元洪和張振武第547章 關於東西方文明第240章 國旗國都之爭第486章 學寫詩第154章 尊孔復古第100章 兩邊都難第313章 如此選舉第299章 馮國璋南巡第99章 六路北伐第481章 學在“澄衷”第123章 孫袁會第342章 八省同盟第607章 寓居紐約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257章 徐孫之爭第132章 袁世凱不肯善罷甘休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520章 胡適談五四運動第554章 出任中國公學校長第173章 樑士詒的自救第435章 就職演說第95章 打破僵局第317章 徐大總統世昌第523章 胡適的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第542章 胡適演講《學生與社會》全文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365章 兩湖的亂局第17章 駐節朝鮮第147章 一不作二不休第547章 關於東西方文明第195章 師直爲壯第492章 關於選專業第11章 大院君李罡應第299章 馮國璋南巡第538章 光榮同樣屬於胡適第400章 黎元洪坐困東廠衚衕第470章 老驥伏櫪第222章 治軍嚴仁第119章 超然內閣第75章 慢慢走,等等看第91章 腳下的烈焰第165章 模範團第503章 杜威的哲學思想第350章 大戰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