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尖銳問題

“那就說說吧。”許部長眼神閃爍着,打定主意要把蘇城從展團裡驅出去。

蘇城對這樣的眼神很熟悉,也很莫名其妙,心想:早知道就乾脆不要來了。不過……既然已經來了,卻是不能灰溜溜的走掉了。

當着費老的面,各公司的負責人也涌起了絲絲激情,這麼露臉的機會可是稀罕,一個個全都緊張了起來,默默的準備着接下來的發言。

須臾,鐵道部的技術司司長站了起來,笑道:“要不,我來給咱拋磚引玉。”

“簡短,清晰,言簡意賅的說明情況就行了。”許部長提醒道:“太具體的細節,最好體現在各單位的報告裡面。”

在座的企業負責人總有幾十個,要是一個個長篇大論的話,怕是一個下午的時間都不夠。

wWW▲тт kΛn▲co

鐵道部的司長點頭表示明白,隨之道:“我們鐵道部準備用於國際展會的項目共有兩個,其一,是目前鄭*州北站已投入使用的綜合自動化編組車站,這是一個系統工程,既能體現機械設備的技術性,也能體現車站管理的現代化。其二,是我們鐵道部杭*州鐵路分局水電段研製的jbc-1型晶體管繼電保護測試臺,該測試臺的性能全面超過國內同檔次的進口產品,是有希望獲得訂單的鐵道設備。”

許部長很客氣的評價道:“鐵道部準備的很充分。”

94年的鐵道部,薪水是國家公務員的數倍,權力也是異乎尋常的大,隨便拉出來一個司長,卻也不比普通的副部長差勁。另一方面,國務院的部委和國家企業。哪怕是央企也有着極大差別,同爲部委成員,許部長也不能像是對待歸口機械工業部的國企那樣隨意。

鐵道部此次參加展會,本身就是組織成員之一,也容不得許部長說三道四。那司長如此積極的介紹,還是因爲費老在的緣故。

負責組團的團長魯副主任自然更沒有話說,只道:“很期待鐵道部在此次展會中的表現,我印象裡,鄭*州北站的自動化編組車站是八五攻關的重點項目。提前兩年完成,非常難得。”

鐵道部的司長輕鬆的笑着,說:“我們也是想拿兩個訂單回來,開發新技術的成本很高,要是不想辦法收回來一點。以後的開發就難了。”

要錢要政策是國企幹部的基本功,不能借助一切機會要錢要政策的國企幹部,十有八九要淪陷在茫茫多的中層崗位中。藉着費老在場的機會,這位技術司的司長是趁機訴苦。

魯副主任笑笑,似乎覺得信息量足夠了,轉頭問道:“費老,咱們接着說下一個項目嗎?”

“不急。”費老脊背骨挺的筆直。頭微微向後轉,道:“殷平,你來問。”

“是。”殷平是費辦的副主任,也是經常陪伴費老出現的幕僚。對科技經濟都有所涉獵,與許多國企人都是認識的。

不過,代表費老問話是個很嚴肅的事,殷平臉上沒有絲毫的笑容。與費老的春風拂面截然相反。只見他向前坐了坐,又低頭捻出鐵道部早先遞交的文件。說道:“既然是參加國際展會的項目,請問,這項技術目前的國際上是什麼水平的?”

這個問題太實在太直接了,讓鐵道部的司長有些懵住了。因爲答案太簡單了,日本64年就有子彈頭的新幹線列車了,自動化編組車站在90年代的世界範圍內又算得了什麼?只能說,這是世界的一小步,卻是中國的一大步,畢竟,中國的工業基礎薄弱,國土廣袤,鐵路承擔的職責在目前並非是求新求好,而是以覆蓋面和安全爲主要指標。稍稍給予理解的話,鐵道部將之作爲參展項目也是無可厚非的。

然而,殷平明顯不是出於現實的角度,而非理解的角度在問話。

在費老溫潤的目光的注視下,鐵道部的司長糾結片刻,艱難的答道:“在國際上,晶體管繼電保護測試臺還是比較新穎的。自動化編組車站不算是新東西,但就目前而言,能獨立建設它的國家,不超過10個。”

“那你們預計,是否會有多個國家,拿出自動化編組車站的技術來參展?”殷平的語速不慢,聲音有穿透力。

鐵道部的司長連忙道:“不會有這麼多企業用自動化編組車站參展的……”

“因爲他們有更好的技術?”殷平毫不客氣的打斷了他的話。

鐵道部的司長目瞪口呆:這算什麼?問話還有挖陷阱的?

始終低頭看文件的殷平仰了一下脖子,問:“不是這樣的情況嗎?”

這刻薄的問題,讓對方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只能委婉道:“自動化編組車站的確不是最新的技術,不過,還是有機會獲得訂單的。”

殷平”哦”的一聲,再次低下頭看文件,道:“這麼說,你們預計自動化編組車站通過參戰法國的裝備展會,能賺錢?”

“能。”

“能賺多少?”

“這個……要看訂單的價格和數量……”

“說利潤比例吧。”

想了想,鐵道部的司長說了個虛數:“利潤在10%左右吧。”

“有計算人力支出嗎?”殷平熟知國企弊病,在顯示盈利能力的時候,他們往往會忽略人工等支出,另一方面,在哀號成本的時候,他們往往又將人工加成的極高。

鐵道部自不能免俗,那司長尷尬萬分的說:“人力支出沒有涵蓋在內。”

就連機械工業部的許部長,都不禁有掩面的念頭。

這樣的逼問,當着這麼多的國企人的面,實在要多丟臉有多丟臉。

然而,殷平卻沒有讓對方輕鬆點的意思,又問:“東西壞了,售後維護呢?人家出錢。還是咱們出錢?”

中國購買外國設備,經常要準備三分之一的錢來換零件,或請對方派人來保修,到了90年代中期,這種成本都已經被各級機關考慮了進來。

不過,中國人經常被外國企業坑,不代表中國企業就能用相同的辦法坑外國人。這不僅是工業技術的水平差距,還有司法程序和經濟環境的不同。

爲了和外國企業競爭以獲得訂單,鐵道部向來是將售後服務當作優勢項目來經營的。也就是成本價的零件費用,以及近乎免費的維護費用。

而在現在的語境裡,實話實說將會更尷尬。

司長求救的看了許部長一眼,心想:不是你說的簡短清晰嗎?不是你說的言簡意賅嗎?你哪隻耳朵聽到簡短了?

許部長皮厚肉糙,只裝作沒看見。他和鐵道部互不統屬,既不願意得罪對方,可也不願意爲了對方令費老不高興,再怎麼說,都是後者比較重要。

沒人幫忙說話,費老的眼神又如此的銳利。

鐵道部的司長還得照直回答,低低頭說:“成本是沒有計算售後和維護費用的。”

“就是說。賺的其實比10%還要少?”

“是。”直到高鐵時代,鐵道部都沒有在國外建設鐵路繼而直接盈利的本事。他們給沙特阿拉伯造的高鐵就是一項著名的鉅虧項目,援建非洲諸國的工程更是純粹爲政治而服務,在經濟和市場方面。無論是鐵道部還是中石油,都是一般無二的坑爹。

國際大市場,不管哪個國家的國家企業,向來都是小丑的形象。它們和正常的企業不同。盈利不是依靠成本與售價間的利潤,而是依靠賣萌得到的補貼和政治資源。

鐵道部對底價賺吆喝。甚至於賠本賺吆喝的行爲早就熟練了。在領導心裡,只要訂單夠多,利潤有沒有根本是不重要的。相比年末報告裡所謂的上繳利潤云云,出口創匯的數字明顯更有價值。

可惜被說破了。

或者說,是費老他們以前不關心此事,現在卻認真了。

但在場的國企幹部們,卻不能和費老或者他的幕僚談認真不認真的問題,費老認真了,他們也就得認真起來,再委屈都沒用。

一分鐘的沉默,顯的如此漫長。

鐵道部都捱了一記重錘,其他企業的負責人又哪裡願意露頭,堂屋內霎時間落針可聞。

費老並不說話,就用眼睛打量着衆人,已經帶來了沉重的壓力。

許部長不得不站出來點名道:“方總,你說說武重參展的項目。”

方總本來坐在靠門的後面,事不關己的搓着臉,看鐵道部的笑話,乍被叫到名字,臉苦的彷彿要滴出水來,不由暗罵:這後孃養的還真是不一樣。

斜瞅了眼殷平的大腦勺,方總欠身起立,儘量簡短的道:“我們準備的是數控16米單柱移動式臺式車牀,國內領先的技術,預計利潤在50%以上。”

“國內領先的技術,國際呢?”殷平的問題還是一般的銳利,似乎用刀子去皮剔骨似的。

“國際上,大概是主流水平吧。”

“有嗎?”殷平從武重的文件夾裡抽出一張紙,放在了桌面上,食指落於其上,漫不經心的打轉。

“主體部分,是有國際主流水平的。”

“僅主體部分達到國際主流水平,你們有信心參與國際展會嗎?”

“信心……還是有的。”方總望着費老,回答着殷平的問題,說的極勉強,他們的數控機牀只能說是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充其量是把八十年代初的技術給改了改,又融合了一些其他渠道獲得的技術。其實,自改革開放以來,能安心做技術的國企少的可憐,能安心做技術的裝備企業更是少之又少。

國企在90年代中期是全面下降的趨勢,這是一個全民浮躁的年代……10%以上的銀行存款利息,15%以上的銀行貸款利率,24%的通貨膨脹,全部是後世人們所謂的大通脹年代的數倍以上,這樣的環境,少有幾家公司能安靜的積累技術。

如果不是知道後世石油行業的高價值,如果不是知道後世石油行業的高門檻。如果不是知道自己獲取的油田的高利潤,蘇城也很難在這個遍地是黃金的年代裡,不去做撿起玉米丟芝麻,撿起西瓜丟玉米的事。

蘇城冷眼旁觀,他能理解國企的迷茫和混亂,但他並不同情這些企業的負責人。擁有全中國最好的政策,擁有全中國最熟練的工人,擁有全中國最壟斷的市場,同時還有比私企低幾倍的融資成本。竟然還不能做到盈利,這絕對不是能不能的問題,而是願意不願意的問題。

這些國企的負責人,心裡想的永遠是個人得失,而非企業得失。

在建設祖國。爲社會主義而奮鬥的激情過去了,中年危機不僅體現在這些中老年的國企人身上,也體現在了這些中老年的國企身上。

方總頹然坐下以後,許部長又點了幾個名,卻都未能得到認可,第四航空公司的負責人更是被駁的站不穩。

氣氛愈發緊張,大家都擔心被叫起來。可又知道避不開,一個個在伸頭死還是縮頭死中糾結,倒是蘇城輕鬆的緊,他看的出來。這位許部長絕對不想自己出彩。

然而,死掉的道友每多一分,費老的臉色就難看一分,許部長也就心涼一分。

後孃的孩子死完了。炮灰卻不能少,許部長心一橫。點了自家的孩子,道:“高總,你介紹一下首鋼的項目。”

高崗也料到這一遭了,不安的起身道:“我們首鋼這次拿出來的是高強度的鍍鋅冷軋鋼板,屈服強度280,可以用於汽車生產,能夠顯著的提高汽車壽命。目前,我們的鍍鋅冷軋鋼板已經銷售給了一汽、上汽等企業,希望參加展會以後,能夠擴大鋼板的銷量……”

“280兆帕的屈服強度,這樣的鍍鋅冷軋鋼板只能算是低強度的鍍鋅鋼板吧。”殷平這次連資料都沒看,手按在首鋼的文件夾上,說道:“生產鍍鋅冷軋鋼板,現在來說應當是有利潤的。不過,要在國際展會上得到認可或者訂單,那到岸價一定要低於日本、韓國、巴西等國的價格……就首鋼目前的情況來看,不太可能。而且,參加國際展會,還是應當以高技術產品爲主……”

這是現實的阻礙,高崗乾脆不解釋了。

殷平沒去追問,拿起鋼筆,在面前的筆記本上寫了兩句話,就將目光投向許部長。

許部長在人羣中巡視許久,才又點出了一個名字,結果卻是一般無二。語言尖銳如刀的殷平像是屠夫似的,將對方的技術剖成了數段,令專業術語的神秘性喪失殆盡,只留下一堆二流三流的影子在飄蕩。

裝備製造本身就是一個需要積累和投入的行業,奈何現在的中國,最缺乏的恰恰是耐心和資金。要從一堆腐朽的老牌大型國企身上尋找創新和技術進步的因子,無異於緣木求魚。

最早要到10年以後,中國的機械工業纔會重新啓動,用更多的成本獲取市場的一席之地。

那時候,他們追逐的也不是世界市場,而僅僅是期望着能收復國內市場的失地罷了。

許部長再點名。

殷平再解剖。

許部長繼續點名。

殷平繼續解剖。

到了剩下不多幾家企業的時候,許部長已經點不下去了。這些都是歸口機械工業部管轄的大型國企。作爲剛剛分拆出來的部委的負責人,許部長不能在明知山有虎的情況下,還把他們往虎山上送。

這真要是被吃人不吐骨頭的殷平給咬碎了,那些不屈的靈魂,不知要給新部委鬧出什麼亂子來。

“許部長?”殷平等不住了,擡頭催問。

許部長心一橫,道:“蘇城,你代表大華實業來說吧。”

公有制還是非公有制不重要,重要的是歸口機械工業部的企業不能全軍覆沒,它們也是許部長安身立命的本錢。

剩下的近十家企業負責人不由的鬆了一口氣。

費老似乎來了精神,一改適才只聽不說的模版,指頭虛點道:“大華實業前面不是說,有開發一個船用鋼板嗎?這個是不是比首鋼的更好?”

這一句話,鐵道部的司長和首鋼的高崗就熱淚盈眶了:怪不得殷平是費老的幕僚,兩個人根本就是一類人,都不是給人留面子的主。

許部長不想首鋼受二次打擊,忙道:“費老,大華實業是做石油的企業,並不生產鋼板。”

“技術是技術,生產是生產。大華實業有大華船業這個產業,又有大華實驗室這個研發機構,只做技術不生產是可行的。”殷平幫着解釋了一句,他實際上也有些好奇,剛剛得到阿塞拜疆油田的大華實業在民間的名氣不顯,在上層卻是震耳欲聾。

許部長聚起眼中神光,看向蘇城,希望他“知進退”。

可惜,蘇城早就打定了主意,要在今天殺出一條血路,又哪會謙讓,無視許部長和高崗惡狠狠的目光,起身即道:“說到高強度的鋼板,我們在開發船用鋼板期間,的確是有一些副產品……”

(未完待續)

第254章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第607章 備份第454章 裂痕第368章 營建第66章 肥油星第61章 招工第319章 畫外音第142章 東京第486章 各有所持第578章 結束第196章 三方控股第470章 我看可以第420章 供應商們第264章 海滄啓航第580章 測量船第127章 井涌第75章 大肥豬第500章 血壓升高第354章 挖金礦和賣牛仔褲的第36章 地頭蛇第252章 招聘完成第325章 換一份工作?第653章 投資名單第126章 壓力第383章 複製資料第256章 仿真測試第489章 有關係第138章 空買空賣第556章 儘管提要求第391章 ……中國人自己的第435章 評估第486章 各有所持第534章 協商第126章 壓力第605章 歡慶第492章 脾胃第65章 採油尖端領域第460章 賣好第457章 阿拉木第409章 大優勢第176章 湖畔工廠第185章 輪椅上的小胖第294章 環保標準第108章 競相籌款第546章 建房第576章 中標第290章 10%的希望第449章 裹足不前第431章 股份第347章 外出第288章 裝備公司第296章 大富貴第13章 有特級廚師的飯店第280章 平倉第358章 新油田第106章 漁政船第123章 勘探隊第665章 大案第567章 甘之若飴第246章 直接開建第650章 基金改組第171章 甲醇第640章 怕他們跑了第359章 競速勘探第504章 合作與競爭第239章 攻略成功第500章 血壓升高第619章 異夢第354章 挖金礦和賣牛仔褲的第479章 波濤不靖第61章 招工第177章 動力定位第109章 臨機決斷第455章 密談第538章 就怕他們有證據第274章 炮灰第355章 斯科勒油田第616章 戰略的戰役第94章 技術手段第370章 勘探地第442章 聯合第326章 完工獎第607章 備份第254章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第129章 海洋採油廠第503章 成本十分之一第157章 知難而退第386章 吃過豬肉第67章 測井技術第352章 信用貸款第605章 歡慶第609章 弱勢總理第613章 四面楚歌第343章 高層幕僚第314章 臺塑意向第141章 出國指標第486章 各有所持第308章 狼來了第130章 善良的總公司第496章 設備
第254章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第607章 備份第454章 裂痕第368章 營建第66章 肥油星第61章 招工第319章 畫外音第142章 東京第486章 各有所持第578章 結束第196章 三方控股第470章 我看可以第420章 供應商們第264章 海滄啓航第580章 測量船第127章 井涌第75章 大肥豬第500章 血壓升高第354章 挖金礦和賣牛仔褲的第36章 地頭蛇第252章 招聘完成第325章 換一份工作?第653章 投資名單第126章 壓力第383章 複製資料第256章 仿真測試第489章 有關係第138章 空買空賣第556章 儘管提要求第391章 ……中國人自己的第435章 評估第486章 各有所持第534章 協商第126章 壓力第605章 歡慶第492章 脾胃第65章 採油尖端領域第460章 賣好第457章 阿拉木第409章 大優勢第176章 湖畔工廠第185章 輪椅上的小胖第294章 環保標準第108章 競相籌款第546章 建房第576章 中標第290章 10%的希望第449章 裹足不前第431章 股份第347章 外出第288章 裝備公司第296章 大富貴第13章 有特級廚師的飯店第280章 平倉第358章 新油田第106章 漁政船第123章 勘探隊第665章 大案第567章 甘之若飴第246章 直接開建第650章 基金改組第171章 甲醇第640章 怕他們跑了第359章 競速勘探第504章 合作與競爭第239章 攻略成功第500章 血壓升高第619章 異夢第354章 挖金礦和賣牛仔褲的第479章 波濤不靖第61章 招工第177章 動力定位第109章 臨機決斷第455章 密談第538章 就怕他們有證據第274章 炮灰第355章 斯科勒油田第616章 戰略的戰役第94章 技術手段第370章 勘探地第442章 聯合第326章 完工獎第607章 備份第254章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第129章 海洋採油廠第503章 成本十分之一第157章 知難而退第386章 吃過豬肉第67章 測井技術第352章 信用貸款第605章 歡慶第609章 弱勢總理第613章 四面楚歌第343章 高層幕僚第314章 臺塑意向第141章 出國指標第486章 各有所持第308章 狼來了第130章 善良的總公司第496章 設備